市民參觀《京杭道裡圖》。大興區委宣傳部供圖
人民網北京12月8日電(孟竹 王燕) 以遼、金、元、明、清歷代皇帝在南海子的足跡為線索的「古苑宸跡」南海子歷史文化溯源特展正式開幕,以德壽寺為背景的哲學與詩性電影《雪落德壽寺》籌拍發布……溯京南文脈,傳古苑風韻。12月8日,首屆北京南海子文化論壇在北京大興舉行。論壇圍繞南海子文化建設的進行更加嚴謹和系統地學術研討,多位歷史、建築專家共同探討南海子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此外,國家圖書館珍藏的清晚期《南苑全圖》和清同治年間的《鳳泉涼水河圖》首次展出。
「紅橋夾岸柳平分,雉兔年年不掩群」,這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筆下的大興南海子。五朝皇家獵場,三代皇家苑囿,沼澤、草場、池塘、林地,今日南海子底蘊厚重、風貌猶存。記者從大興區獲悉,該區著力推動南海子文化建設,傾力打造南海子皇家苑囿文化金名片。
此外,明年7月,大興南海子溼地公園二期將建成開放,重現碧水環繞、綠蔭環抱、芳草萋萋的優美景觀。同時,大興區加強文物修復和保護,團河行宮、德壽寺得到修復,崑崙石、寧佑廟碑、南紅門行宮等歷史遺蹟遺址得到妥善保護。
北京最大溼地公園南海子公園
將於2019年7月建成開放
南海子曾是北京城南最大的溼地。如今,經過系統修復和保護,已成為城市綠肺、百姓樂園。每到秋季,晴雲碧樹,果紅葉黃,鹿雉出沒,南海子別有一番情趣。
近年來,北京大興緊抓「城南行動計劃」機遇,規劃建設了總面積為11.65平方公裡的北京最大溼地公園,一期已建成投入使用,二期將於2019年7月建成開放,重現碧水環繞、綠蔭環抱、芳草萋萋的優美景觀。
「南海子歷史跨度很久,地域也很大,其中80%面積在大興。除了即將開放的南海子郊野公園二期之外,南海子文化本身有很多穿越時空意義。」大興區區委常委、宣傳部長祁金利介紹,目前,大興區正在開發南海子相關的文化產品,「比如京劇南海子,即是國粹也傳承了歷史。」此外,圍繞南海子挖掘大量史料,集納起來編成中小學文化讀本。
同時,大興區加強文物修復和保護,團河行宮、德壽寺得到修復,崑崙石、寧佑廟碑、南紅門行宮等歷史遺蹟遺址得到妥善保護,南海子麋鹿得到保護繁衍,成為世界野生動物保護的中國樣本。祁金利介紹,德壽寺、團河行宮基本復原完畢,大興將繼續做好整個南海子地區古蹟的盤點,讓南海子文化深入到百姓生活中。
知名專家齊聚大興把脈文化建設
大興打造南海子皇家苑囿文化金名片
論壇邀請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主任、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教授戴逸,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副主任朱誠如,天津大學建築學院教授、清代皇家園林研究專家王其亨等業界知名專家,系統梳理南海子歷史文化,完善首都南部歷史文化研究,豐富古都文化內涵,大力推動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主任戴逸發表學術觀點,南海子在清朝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地方,尤其在建立避暑山莊和「三山五園」之前,南海子就是清初期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順治帝、康熙帝初年經常到南海子這個地方理政治國。南海子的文化積澱就是多元文化的結晶,在這裡遊牧民族跟農耕民族的交往,包括和平的交往或者戰爭,是中華民族融合歷史的重要見證地與線索地。
天津大學建築學院教授、清代皇家園林研究專家王其亨表示北京城有兩個「腰腎」,一個在西北郊,一個就是南海子。涼水河、鳳河就直接發源於南海子,它是北京水生態、水系統極為關鍵的一個環節,在整個華北地區的交通運輸、水利系統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南海子文化建設,也要尊重它歷史的生態作用,體現北京永續利用的發展和對世界文化的影響。
3D復原和VR技術展示歷史建築復原景觀。大興區委宣傳部供圖
南海子歷史文化溯源特展開幕
3D復原和VR技術展示歷史建築復原景觀
隨著首屆北京南海子文化論壇的召開,「古苑宸跡」南海子歷史文化溯源特展在大興區開幕。一幅幅圖片、一件件實物、一段段視頻……以遼、金、元、明、清歷代皇帝在南海子的足跡為線索,以圖文結合、微雕展示、VR體驗等形式,展示南海子的遊幸狩獵、大閱演武、政務活動、生態保障等功能,描繪了南海子的歷史變遷。
展覽首次展出國家圖書館珍藏的清晚期《南苑全圖》和清同治年間的《鳳泉涼水河圖》,浙江省博物館珍藏的康熙年間《京杭道裡圖》。《南苑全圖》具象展示了南海子鼎盛時期的地域四至、規模構成,《鳳泉涼水河圖》形象說明了南海子溼地水系與運河的關係,《京杭道裡圖》充分說明了歷史上南海子與北京城、永定河、運河之間的關係。
記者現場看到,展覽利用3D復原和VR技術等科技手段,展示了南海子最大的行宮團河行宮、清初期見證民族融合的德壽寺等一大批歷史建築的復原景觀;展示了手工製作的德壽寺、舊衙門行宮、南紅門行宮等古建的微雕模型,生動再現了南海子的古苑盛景。
相關內容
電影《雪落德壽寺》籌劃開拍
論壇上,電影《雪落德壽寺》宣布籌劃開拍。地處首都南大門的德壽寺,是在中國歷史上留下精彩印跡的文化標識地。大清前期,順治帝在這一帶接見了五世達賴,乾隆帝在這裡接見了六世班禪。這兩次歷史性接見在大清中央政府與西藏地區關係史上具有重大裡程碑意義,至今在西藏布達拉宮中珍藏的壁畫、敕封金印、金冊都是珍貴的歷史見證。
2018年6月,在大興區委宣傳部的推動下,德壽寺電影項目啟動。一批蜚聲業內外的實力派編劇、策劃、製作人深入調研,精心構思,電影《雪落德壽寺》劇本創作已經完成。11月2日,《雪落德壽寺》電影劇本創作研討會在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舉行,與會專家一致認為,德壽寺題材電影意義特殊,是民族團結與愛國主義的生動詮釋和體現。
相關負責人介紹,《雪落德壽寺》是一部以德壽寺為背景的哲學與詩性電影,一部大清中央政府與西藏地方政權血脈相連的史實與文化長卷!兩次會見,國之盛事,歷史的傳奇與輝煌將在中華民族復興道路上激起國人回想而成為深刻記憶。
(責編:孟竹、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