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帶孩子學棒球?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2020-12-15 名校速遞

跟足球、籃球、羽毛球相比,棒球在我們國家絕對是小眾群體項目。今天來信的爸爸,從在美國遊覽了一個棒球場開始,到在國內誤打誤撞加入棒球俱樂部,跟女兒一起入門學習棒球,漸漸領會棒球的精神與這項運動的教育意義,讓我們跟著這位爸爸一起來了解一下棒球。

作者:Roby

IT民工,家有迷糊懶散女娃一枚。業餘棒球愛好者,騰訊體育MLB(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撰稿人。

初遇:職業世界的棒球

自稱足球籃球愛好者二十多年,我的棒球生涯開始得很遲。

最早的時候也是從關注NBA的時候開始關注美國四大體育聯盟的。以前坐井觀天,以為籃球在美國是老大。後來網際網路發達了,慢慢了解才知道,NBA在美國只能排到第四甚至更後(當然NBA的國際化是極其成功的,尤其是在中國),跟MLB(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相比,歷史上和市場地位上都有差距。

2015年國慶,我去了一趟芝加哥,旅程的最後一天百無聊賴,看旅遊指南說MLB球隊芝加哥小熊的瑞格利球場歷史悠久,值得一遊。於是坐地鐵殺過去,第一眼只覺得這個球場真接地氣,甚至隔壁民居的樓頂還能看球!那種跟當地社區完全融合的感覺讓人覺得很舒服。

回來在網上查資料,發現原來比賽的時候是這樣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

回國就開始關注MLB,主要在微博上看,周末看看樂視的MLB直播。

在2016賽季開始追蹤小熊隊,每天關注賽果。結果在2016年11月初,小熊在總比分落後1-3的絕境下連贏三場奪得世界大賽冠軍!結束長達108年的無冠記錄。

實話說當時心裡真的很激動,甚至覺得是一種莫名的緣分。然而環顧四周,找不到人分享那份喜悅。跟身邊一幫籃球迷強行叨叨棒球,也是勉為其難。

誤闖:現實世界的棒球

2017年,我誤打誤撞進入了廣州不死鳥棒球俱樂部,這個時候我才開始接觸到真實世界中的棒球。記得第一次就近觀察真實的棒球訓練,在天河北體院。看到一幫穿著紅黑隊服的傢伙在像模像樣的傳接球訓練,接著打棒,每個人都駕輕就熟在做自己的事情。第一次覺得一切都很新奇。於是就傻傻地站在一邊圍觀了快一個小時才悄悄離開。

回到家上網買了手套,好不容易等到周末。還記得是在奧體中心的壘球場訓練,帶著女兒殺了過去。女兒倒是自來熟,第二次去訓練她就膽敢站到一眾隊員的面前,帶隊做熱身運動。

跟著玩了半年,感受良多。棒球這項運動在國內的確小眾、規則相對複雜、有一定門檻,適合有鑽研精神的人。但實際參與起來反而沒門檻,適合女性和親子,兩個人傳接球都可以玩很久。

最重要的是從運動規則上來說,棒球各位置之間地位平等,講求合作,有利於培養參與者的團隊精神。高爾夫是跟自己較勁,網球是超越自我,遊泳也是超越自我,棒球這項運動特別需要溝通,它是沒有辦法靠自己取得一場比賽的勝利的。

不像其他運動那樣依賴巨星效應,棒球是

我也並沒有要求女兒必須學棒球,但每次我參加訓練,她必定跟著來。或許因為運動小眾的緣故,棒球隊的老隊員們有一種傳教士式的心態,有意無意給自己背負了推廣這項運動的使命感。無論是對於像女兒這種純玩心態的小屁孩還是對我這種零基礎的「老齡」學員,都有人手把手不厭其煩的指導。球隊的熱情互助精神也感染了小姑娘,雖然我從未問她的想法,但感覺她從來就屬於那裡。

棒球就是生活

曾在隊友的朋友圈看的一段話,印象非常深刻。作者應該是2008年奧運會的棒球國家隊成員徐錚。

這麼多年來我一直喜歡棒球,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棒球教會了我一個道理:失利是常態,失敗不可避免。了解棒球後你會發現排名最好的球隊在這一賽季贏得了58場比賽,輸掉了34場,估算一下也就是63%的勝率,這意味著在三十支球隊中最強大的這支球隊,在37%的時間裡,是帶著挫敗感回家的。

棒球的賽季非常長,每個隊都要在大半年的時間裡經歷起起伏伏:時而受挫,時而飛奔,時而受傷,時而痛苦的落後,因為最後一刻的比分逆轉,取得關鍵場次的勝利。這與拳擊賽不同,拳擊賽規則常常是『不戰則亡』,棒球的規則卻是戰也得亡,而且即使你真的戰死了,第二天你還得從棺材裡爬出來,竭盡全力發揮你最好的水平。正因為如此,沉著穩重在棒球比賽中是一種備受推崇的品質。失敗了置之度外,勝利了丟在身後,不會過分得意。眾所周知,棒球反映了生活——它教會人們如何去對待順境和逆境。而大部分的體育運動則反映的是戰爭。

每次在電視上看棒球比賽,看到觀眾都是些50+的老頭,頓時覺得自己年輕了不少。而棒球運動員的運動生涯普遍比較長,例如44歲的日本球員鈴木一朗還奮鬥在棒球界的最高殿堂。無論年幼年長、順境逆境,棒球就是生活,這就是棒球運動最大的魅力吧。我想,通過棒球給孩子傳達一個理念,讓她能夠自然、和諧地與環境、社會相處,能夠逐漸地獨立去生活,面對、克服困難。

投稿 ▏商務 ▏私聊

名校君(Wechat ID: mingxiaojun01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孩子一定要自己帶?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說到帶孩子,對於媽媽們來說,真的是一件非常糾結的事情。一方面為了更好的生活,家裡需要媽媽們去工作,另一方面,孩子也需要媽媽的照顧和陪伴。而生活中,大多數的媽媽選擇了前者,照顧孩子的工作則由家裡的老人負責。但是一段時間過後,很多媽媽有決心無論如何都要自己帶,那麼為什麼過來人都建議孩子一定要自己帶呢?
  • 為什麼要自己帶孩子?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導讀:為什麼要自己帶孩子?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為什麼要自己帶孩子?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為什麼要學音樂?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關注 長期以來,圍繞「孩子為什麼要學音樂」這個話題人們展開了無數次討論,大家觀點各異,各分千秋。作為一名琴童的家長,我無時無刻不在關注類似這樣的問題,直到我看了一段來自周海宏教授的訪談,我得到了最好的答案,在這裡希望與大家分享。
  • 為什麼讓孩子學街舞?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對人的素質要求也更高,也許你也有這種感受,現在的小孩越來越聰明了,我們小時候3、5歲可能還在田裡玩泥巴,而現在這個年紀的小孩可能已經會背唐詩三百首,唱歌跳舞樣樣精通,如果你問我為什麼要讓孩子學街舞,以下就是我答案。
  • 「媽媽,我為什麼要讀書」?歐巴馬的回答,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每次孩子不想讀書的時候,他們總會問:「媽媽,我什麼要讀書啊?我們可能都遇到過這種情況,不知道如何回答孩子,但關於孩子為什麼要讀書的問題,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就給出了最好的答案。,而這個回答也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 女孩子為什麼要努力?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為什麼要出來主動找工作呢?」 昆凌的回答是:「因為想教育自己的小孩子像父母一樣做一位會努力工作的人。」 白巖松說:父母三大責任,成為孩子的榜樣,幫助孩子建立強大內在力量和外在好習慣,不惜代價幫孩子實現夢想。
  • 為什麼一定要讓寶爸學帶娃?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哄娃睡覺,他睡得比娃都快;手機不離手,似乎手機比寶寶還重要;將「大男人帶娃」視為21世紀最大的玩笑……總之,寶爸帶娃,就是:不!靠!譜!但事實真如此嗎?今天這篇文,馬上告訴你!聽過這樣一句話:「媽媽帶娃,精緻就好;爸爸帶娃,活著就好。」在社交網絡上一度流傳的「寶爸帶娃」名場面,讓寶媽們哭笑不得。當爸後的激動,用拍照來詮釋;可是,卻讓寶寶承受了那個年紀本不該承受的痛。
  • 為什麼要生孩子?這是我聽過的最好的答案
    「為什麼要生孩子?」有人說,為了傳宗接代。有人說,為了愛的延續。除了感嘆生命的神奇,更多的是欣喜、焦慮、害怕……各種情緒一下子湧了上來,但心裡卻只想著:一定要給他(她)最好的。帶著他(她)的過程很是煎熬:熬不完的夜、睡不醒的覺、尿布尿片的各種折騰、奶粉輔食的各種衝調、生病不舒服的揪心吵鬧、沒完沒了的哭聲喧囂……那一刻,只覺得沒有什麼比這件事更辛苦的存在。但看到孩子稚嫩臉龐的笑容、偶爾伸出小手的撫摸、呀呀學語的萌態,又覺得一切都無比值得。
  • 為什麼要孩子學鋼琴,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有人說這是鋼琴賦予他們的魅力,我說這是他們回饋鋼琴的態度,一顆熱忱敬畏之心。世間冷暖滄桑皆有物是人非之時,唯有音樂始終如一,不會背離。鋼琴聲的感染力向來不是隻言片語就可以形容的。當一首首或是輕柔曼妙,或是盪氣迴腸的曲子在我們耳畔響起時,那份獨有的情懷會讓我們時而歡喜雀躍,時而熱淚盈眶。
  • 為什麼孩子可以玩手機?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導讀:為什麼孩子可以玩手機?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為什麼孩子可以玩手機?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當代父母談論「機器」變色。
  • 「媽媽,為什麼要讀書?」董卿的回答,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編輯:貝貝豆審核:貝貝豆孩子的天性是貪玩的,他們很少有時間能安靜下來,因此讀書這項考驗耐性的活,就讓他們倍感無趣。「媽媽,為什麼要讀書?」董卿的回答,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孩子們關於「為什麼讀書」的疑問一直存在鮮有停歇,可如何回答卻成了考驗家長檔次高低的「測試」。
  • 「媽媽,我為什麼要讀書?」歐巴馬的這段話,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作者/青青編輯/青青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通過學習改變自己的人生,然而,孩子對學習並沒有自己想像中的那股熱情,很容易因為挫折或者積極性而半途而廢,因此,很多家長也就經常教育孩子要多讀書,只不過往往都會被孩子反問:媽媽,我為什麼要讀書?
  • 【網絡文明】你為什麼留在灤南?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網絡文明】你為什麼留在灤南?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便捷 & 暢通暢快的交通,讓每天元氣滿滿要說灤灤南這座小城最大的優點堵車的情況少可以算是其中之一出門選擇公交車
  • 「我為什麼要讀書?」,歐巴馬的這番話,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作家龍應臺在給兒子安德烈的一封家書中這樣寫道:「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我希望你將來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我想著,連作家都無法避免孩子問「為什麼要讀書?」
  • 女孩子為什麼要拼命努力?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我是用文字溫暖你的夕言,點擊上方藍色按鍵關注我哦。我身邊常常有這樣的聲音:「你一個女孩子,為什麼要這麼努力?」「女孩子,不要這麼拼,找個條件好的人嫁了比什麼都重要。」「女孩子,學得好不如嫁得好。」如果不努力就要面對這樣的傷害,那我就一定要告訴你,女人必須努力,因為我們值得擁有更好的生活,因為我們有權利去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因為我們也要愛己所愛,恨己所恨,披荊斬棘,勇往直前。所以今天,想給女孩子們說說,我聽過的,關於女孩子為什麼要努力的最好答案。
  • 「媽媽,為什麼要我做家務?」這寶媽的回答,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有很多家長也在這個問題上糾結,我就曾在後臺私信裡也看過許多類似的問題。家長在猶豫要不要讓孩子做家務,而孩子也在詢問,為什麼讓自己做幹活。「媽媽,為什麼你要讓我做家務啊?」這位寶媽的回答,太贊了!朋友小李的女兒丫丫今年6歲,因為家境富裕,丫丫從小就活的像個小公主一樣。不過,雖然愛護女兒,但在教育問題上,小李卻毫不含糊。那天我去做客。
  • 為什麼要讓孩子背古詩詞?央視朱廣權的回答,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古詩詞的由來已久,從西周《詩經》「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的遠古吟唱,唐朝「黃河之水天上來」的豪邁氣派,再到宋朝的「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的紆細感性……
  • 女人為什麼要活著?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想做的事不能做,等到終於有了自己的時間,也已經是垂垂老矣,最後在遺憾中閉上了雙眼,停止了心跳,結束了這本該是自己的、卻又不是自己的人生。生而為人,從開始到結束也不過短短幾十載,很多女人會在生命進行倒計時的那一刻,開始回憶自己經歷的種種,有歡笑,有難過,有快樂,有失落。
  • 為什麼要給孩子做科學啟蒙?歐巴馬的一段話,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但是不重視並不意味著不需要,對於這個問題,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曾經說一段話,是我覺得最好的答案:我們之所以愛科學,是因為它不僅是一門學校的課程,教給你元素周期表,或者海浪的性質等等。看了這段話,我突然理解了為什麼歐巴馬會將美國幼兒園科學啟蒙課看得那麼重要,要知道孩子就是未來,美國之所以那麼重視科學啟蒙、STEAM教育,就是為了培養更全面、更有思考能力的孩子。
  • 「媽媽,我為什麼要讀書?」這是我聽過最好的回答
    「媽媽,我為什麼要讀書?」這是我聽過最好的回答「媽媽,我為什麼要讀書?」你的孩子有向你問過這樣的問題嗎?我想大多數父母都遇到過吧,那麼你是怎麼回答的呢?孩子不愛學習,或者厭惡學習,這種現象在孩子叛逆期尤其明顯,因為讀書長期得不到反饋,孩子不明白讀書的意義何在,所以非常苦惱,想要退出,因此這時期,孩子與父母的矛盾很容易就白熱化。而且這時候很多孩子都會舉出讀書無用的特例來反駁家長,比如北大畢業還不是賣豬肉,誰誰家裡兒子博士畢業還不是擺地攤,諸如此類,讓家長啞口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