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糾正不正確心態如題。真正的核心思想是文章的中後段。對人類心理健康提出了新的思考。
關鍵詞:強迫症 焦慮症 抑鬱症 心理學 中醫 腎陰虛 養生
這裡先羅列一些在我們成長中反覆被告誡的常用語。大家分析一下這些言辭的共有特性。
「做事情不做則已,要做就一定要做好。」
「一定不要在別人背後議論別人。」
「記住一定要抓緊時間把基礎知識補牢。」
「千萬不能讓自己成為一個可有可無的人。」
「女孩子千萬不能讓自己 顯得很輕浮。一定要……」
「必須要掌握一技之長」
「千萬不能失去對自己的信心。」看出其中的共性了嗎?
是的這些所謂的「諄諄教誨」的共性是極端,追求極致、完美主義。
我們的世界 觀,就是這樣在「一定」「必須」「千萬不能」等等這些極端語境中成長起來的。
我這裡要告訴大家的一個事實是,我們很大一部分的焦慮和抑鬱的來源就來自這種文化。
我們的生活條件是越來越好。饑寒交迫的噩夢早已淡出我們的視野。活下來已經不是問題了,不愁吃不愁穿的今天你輕鬆快樂嗎?沒有。相反我們卻覺得壓力很大。
僅僅是吃飽穿暖已經不是人們的生活目標了。人們在追求比別人活的更好一點,一定要在各方面盡全力做的更好一些。於是會把「不是太好」甚至把「不是最好的情況」都當成為了危機,當做折磨自己的隱患。如影隨形跟隨著我們。折磨著我們。我們已經不敢讓自己不太好了。
「一定要考上某某名校。」「必須有個體面的工作。」「一定不能讓人看笑話」「一定不能讓人瞧不起。」打碎了牙,往肚子裡咽。餓死不要飯,打死不下跪。等等這些讓人們肩負起能力以外的壓力。
說到這裡有讀者就腦補出了本文的中心思想了——要以正確的心態面對生活。呵呵 告訴你這篇文章還真的不是你以為的那麼膚淺,這並不是一篇能一眼就看到底的應試作文。
我要說的是極端的思想觀念,還並不一定是惡劣情緒的直接罪魁禍首。它而是會通過消耗人的生命力,弱化大腦情緒神經的生命質量。使得大腦合成快樂激素能力弱化。
也就是說追求完美追求極致。是通過兩條路線導致惡劣情緒的產生。一個是軟體方面的造成的影響,及不完美就不高興。另外一個是,極端思想通過支配患者追求完美的行為,消耗其生命力。疲憊其大腦。焦慮症,抑鬱症並不是單純的思想問題,其實是大腦這個硬體質量素質下降了的結果。
很多強迫症焦慮症患者,都有過這樣的「特異功能」。當發現自己遇到解不開難題。或者工作中遇到困難的時候。往往會狠狠的逼迫自己。咬咬牙關,皺起眉頭。暗示自己:「這是最後的機會,必須全力以赴!一定不能輸。一定!」「這次再不努力,就徹底完蛋了!」通過故意誇張事情的緊迫程度,用極端的言辭,來讓自己 爆發出焦慮和恐懼的情緒,從而獲得所謂的「潛能」。 很多困難確實用這一招還真就解決了。有個患者稱之為「爆發小宇宙」。而我也詢問過很多心理健康的人,卻沒有這種逼迫自己爆發小宇宙的技能。「爆發小宇宙」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呢?
這個問題內能心理學給與了極好的詮釋。內能心理學提出了兩個概念。
1直接生存能力——是維繫個體健康的功能及能力。比如植物神經的調節。肝腎的物質製造。淋巴系統的免疫力。等等。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健康能力。
2間接生存能力——為直接生存提供服務的能力。比如覓食,工作、學習、勾心鬥角等等。
內能心理學認為人體內能總量恆定。往兩個主要方向分配內能。直接生存能力+間接生存能力=內能。內能具有此消彼長的流動性。一般情況下我們鍛鍊學習工作都是把內能在不同的間接生存能力之間進行此消彼長的轉移。但是如果應對的間接生存任務巨大,要求的難度較高。往往需要調用更多的內能,甚至會調用直接生存系統的內能。
《內能心理學》是這樣定義「情緒」這個概念的——機體調用內能的心理感受。正面的情緒是在內能充沛,不用調用直接生存系統的情況下的心理感受。比如興奮,好奇、熱情、期待等。
如果機體內能不夠充裕,或者面臨任務艱巨就會調用直接生存系統的能量。這種情況下機體是不情願的,所以表現出負面情緒。比如緊張、厭煩、恐懼、焦慮。
有些人正面情緒也會傷及健康。比如身體已經處於疲勞狀態。卻還有激情工作、遊戲、思考、或者縱慾。這種情形在中醫被稱之為腎陰虛。這類人在消耗直接生存系統的內能時候不知道躲避。缺乏對機體生命力的保護。很多強迫症抑鬱症往往顯得很聰明。其實他們不一定是智商特別高,往往是調用內能特別狠,缺乏對直接生存系統保護能力。
而這些人們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相反,以為自己發現了一個戰勝困難的絕密法門。而無節製得運用,最後求仁得仁,報應終於來了。患上強迫、焦慮、抑鬱症。
所以如果發現孩子有。做事情特別拼命。尤其會是在不良情緒下拼命。要及時糾正。生命力這個概念引入,讓心理學、教育、養生學真正植根於唯物主義的根基的學說。給神經症的康復開闢了嶄新的道路。這些方法論的內容。我在以後的篇章會專門說。這裡繼續說理論。
心理障礙的本質上是大腦亞健康的表現。是硬體上出現了問題。而傳統的心理學,總是在軟體上、思想上、下足了功夫。總是把不良性格歸類於不正確的認知。雖然分析的是頭頭是道,卻根本就解決不了問題。無奈之下又會把歸因歸到幼年期長期養成的不正確的思維習慣。這種歸因方法,和把原因歸咎到上一輩作惡的而今生獲得報應,都是無法證明,也無法證偽的假說。
所以傳統心理學越來越被更多的人鄙視。學界有很多聲音要求把除了腦科學以外的心理學趕出科學殿堂。
美國心理學家斯金納說:「如果你既沒有驚人的天賦。也沒有太多的科研經費。但還想成為一個研究者。一個專家。那麼你就到心理學這裡混吧。心理學與物理學不一樣。這是一個沒有統一的概念,互相無法證明,也無法證偽,任何人都可以自立為王荒野之地。每個人都有權利在這裡著書立說、樹碑立傳。」
斯金納的一席話。讓我想起教育學的一個概念——「習得性無助」。用電流電擊籠子裡無法逃避的狗。狗開始會掙扎企圖逃避。時間久了,就放棄掙扎逃避了。直接躺接受電擊。即便有可以逃避的機會。也不知道去逃避了。這些個「偉大」的心理學家們拿動物反覆做實驗。最後得出的結論是長期獲得無法避免的某種失敗信息後。就會確定自己無法戰勝這種困難。多麼淺顯的道理,卻煞有介事的做著實驗,折磨死了多少動物啊。終了起個故弄玄虛的名字——「習得性無助」。真的是有夠無聊的了。不過心理學家並不覺得這是沒用的道理。而是用於鼓勵人們勇敢的和困難作鬥爭。
人類如果真的會被習得性無助,阻礙了自身的發展。人類就不配說自己是高等動物了。內能強大的人即便在某些方面發現自己技不如人。只會放棄某些方面的追求目標。而絕對不會對自己全盤的否定,導致自卑的性格的形成。被剝削壓迫的窮苦農民中依舊有自信勇敢者。高高在上的享受榮華富貴族老爺依舊有懦弱自卑者。對於有了錢的暴發戶,他們馬上就會趾高氣揚。「習得性無助」那是不可能的。環境不是性格的決定因素。人體生理硬體是性格能力最主要的因素。硬體差的人很容易因為任何一點點挫折對自己全盤否定。硬體強的人即便是星星之火也能夠看到燎原的希望。
《內能心理學》也是一個在心理學這塊野地上立起來一個孤零零的山頭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再給大家介紹一個心理學實驗。兩個猴子被電擊。一個猴子可以採取措複雜施躲避電擊。而另外一個處於無助狀態。最後能夠採取措施躲避電擊的猴子最後得了胃潰瘍。而處於無助狀態的猴子卻活很正常。其中的原因是那隻習得性無助的猴子。無需調動內能,所以無需情緒的產生,所以心態平和。而能夠採取措施的猴子。為了解決問題,調動內能,調用內能就會產生情緒。最後因為過度消耗內能而患病。
內能心理學把這兩種心理學實驗。進行聯繫起來思考。習得性無助是個體一種保護措施。保護機體免受無意義的掙扎和消耗。脖子上套著繩子的狗。接受現實活下來了。不拋棄、不放棄、抗爭到底的麻雀死掉了。
內能心理學,不是在另立山頭。而是要統一江湖。要用內能這個概念,把所有心理學現象聯繫起來。的嶄新學說。下一篇。重點說說方法論。神經官能症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