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能心理學:抑鬱、焦慮、強迫的根本原因找到了

2020-09-26 認知顛覆

本文以糾正不正確心態如題。真正的核心思想是文章的中後段。對人類心理健康提出了新的思考。

關鍵詞:強迫症 焦慮症 抑鬱症 心理學 中醫 腎陰虛 養生


這裡先羅列一些在我們成長中反覆被告誡的常用語。大家分析一下這些言辭的共有特性。

「做事情不做則已,要做就一定要做好。」

「一定不要在別人背後議論別人。」

「記住一定要抓緊時間把基礎知識補牢。」

「千萬不能讓自己成為一個可有可無的人。」

「女孩子千萬不能讓自己 顯得很輕浮。一定要……」

「必須要掌握一技之長」

「千萬不能失去對自己的信心。」看出其中的共性了嗎?

是的這些所謂的「諄諄教誨」的共性是極端,追求極致、完美主義。

我們的世界 觀,就是這樣在「一定」「必須」「千萬不能」等等這些極端語境中成長起來的。

我這裡要告訴大家的一個事實是,我們很大一部分的焦慮和抑鬱的來源就來自這種文化。

我們的生活條件是越來越好。饑寒交迫的噩夢早已淡出我們的視野。活下來已經不是問題了,不愁吃不愁穿的今天你輕鬆快樂嗎?沒有。相反我們卻覺得壓力很大。

僅僅是吃飽穿暖已經不是人們的生活目標了。人們在追求比別人活的更好一點,一定要在各方面盡全力做的更好一些。於是會把「不是太好」甚至把「不是最好的情況」都當成為了危機,當做折磨自己的隱患。如影隨形跟隨著我們。折磨著我們。我們已經不敢讓自己不太好了。

「一定要考上某某名校。」「必須有個體面的工作。」「一定不能讓人看笑話」「一定不能讓人瞧不起。」打碎了牙,往肚子裡咽。餓死不要飯,打死不下跪。等等這些讓人們肩負起能力以外的壓力。

說到這裡有讀者就腦補出了本文的中心思想了——要以正確的心態面對生活。呵呵 告訴你這篇文章還真的不是你以為的那麼膚淺,這並不是一篇能一眼就看到底的應試作文。


我要說的是極端的思想觀念,還並不一定是惡劣情緒的直接罪魁禍首。它而是會通過消耗人的生命力,弱化大腦情緒神經的生命質量。使得大腦合成快樂激素能力弱化。

也就是說追求完美追求極致。是通過兩條路線導致惡劣情緒的產生。一個是軟體方面的造成的影響,及不完美就不高興。另外一個是,極端思想通過支配患者追求完美的行為,消耗其生命力。疲憊其大腦。焦慮症,抑鬱症並不是單純的思想問題,其實是大腦這個硬體質量素質下降了的結果。

很多強迫症焦慮症患者,都有過這樣的「特異功能」。當發現自己遇到解不開難題。或者工作中遇到困難的時候。往往會狠狠的逼迫自己。咬咬牙關,皺起眉頭。暗示自己:「這是最後的機會,必須全力以赴!一定不能輸。一定!」「這次再不努力,就徹底完蛋了!」通過故意誇張事情的緊迫程度,用極端的言辭,來讓自己 爆發出焦慮和恐懼的情緒,從而獲得所謂的「潛能」。 很多困難確實用這一招還真就解決了。有個患者稱之為「爆發小宇宙」。而我也詢問過很多心理健康的人,卻沒有這種逼迫自己爆發小宇宙的技能。「爆發小宇宙」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呢?


這個問題內能心理學給與了極好的詮釋。內能心理學提出了兩個概念。

1直接生存能力——是維繫個體健康的功能及能力。比如植物神經的調節。肝腎的物質製造。淋巴系統的免疫力。等等。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健康能力。

2間接生存能力——為直接生存提供服務的能力。比如覓食,工作、學習、勾心鬥角等等。

內能心理學認為人體內能總量恆定。往兩個主要方向分配內能。直接生存能力+間接生存能力=內能。內能具有此消彼長的流動性。一般情況下我們鍛鍊學習工作都是把內能在不同的間接生存能力之間進行此消彼長的轉移。但是如果應對的間接生存任務巨大,要求的難度較高。往往需要調用更多的內能,甚至會調用直接生存系統的內能。

《內能心理學》是這樣定義「情緒」這個概念的——機體調用內能的心理感受。正面的情緒是在內能充沛,不用調用直接生存系統的情況下的心理感受。比如興奮,好奇、熱情、期待等。

如果機體內能不夠充裕,或者面臨任務艱巨就會調用直接生存系統的能量。這種情況下機體是不情願的,所以表現出負面情緒。比如緊張、厭煩、恐懼、焦慮。


有些人正面情緒也會傷及健康。比如身體已經處於疲勞狀態。卻還有激情工作、遊戲、思考、或者縱慾。這種情形在中醫被稱之為腎陰虛。這類人在消耗直接生存系統的內能時候不知道躲避。缺乏對機體生命力的保護。很多強迫症抑鬱症往往顯得很聰明。其實他們不一定是智商特別高,往往是調用內能特別狠,缺乏對直接生存系統保護能力。

而這些人們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相反,以為自己發現了一個戰勝困難的絕密法門。而無節製得運用,最後求仁得仁,報應終於來了。患上強迫、焦慮、抑鬱症。

所以如果發現孩子有。做事情特別拼命。尤其會是在不良情緒下拼命。要及時糾正。生命力這個概念引入,讓心理學、教育、養生學真正植根於唯物主義的根基的學說。給神經症的康復開闢了嶄新的道路。這些方法論的內容。我在以後的篇章會專門說。這裡繼續說理論。


心理障礙的本質上是大腦亞健康的表現。是硬體上出現了問題。而傳統的心理學,總是在軟體上、思想上、下足了功夫。總是把不良性格歸類於不正確的認知。雖然分析的是頭頭是道,卻根本就解決不了問題。無奈之下又會把歸因歸到幼年期長期養成的不正確的思維習慣。這種歸因方法,和把原因歸咎到上一輩作惡的而今生獲得報應,都是無法證明,也無法證偽的假說。

所以傳統心理學越來越被更多的人鄙視。學界有很多聲音要求把除了腦科學以外的心理學趕出科學殿堂。

美國心理學家斯金納說:「如果你既沒有驚人的天賦。也沒有太多的科研經費。但還想成為一個研究者。一個專家。那麼你就到心理學這裡混吧。心理學與物理學不一樣。這是一個沒有統一的概念,互相無法證明,也無法證偽,任何人都可以自立為王荒野之地。每個人都有權利在這裡著書立說、樹碑立傳。」

斯金納的一席話。讓我想起教育學的一個概念——「習得性無助」。用電流電擊籠子裡無法逃避的狗。狗開始會掙扎企圖逃避。時間久了,就放棄掙扎逃避了。直接躺接受電擊。即便有可以逃避的機會。也不知道去逃避了。這些個「偉大」的心理學家們拿動物反覆做實驗。最後得出的結論是長期獲得無法避免的某種失敗信息後。就會確定自己無法戰勝這種困難。多麼淺顯的道理,卻煞有介事的做著實驗,折磨死了多少動物啊。終了起個故弄玄虛的名字——「習得性無助」。真的是有夠無聊的了。不過心理學家並不覺得這是沒用的道理。而是用於鼓勵人們勇敢的和困難作鬥爭。

人類如果真的會被習得性無助,阻礙了自身的發展。人類就不配說自己是高等動物了。內能強大的人即便在某些方面發現自己技不如人。只會放棄某些方面的追求目標。而絕對不會對自己全盤的否定,導致自卑的性格的形成。被剝削壓迫的窮苦農民中依舊有自信勇敢者。高高在上的享受榮華富貴族老爺依舊有懦弱自卑者。對於有了錢的暴發戶,他們馬上就會趾高氣揚。「習得性無助」那是不可能的。環境不是性格的決定因素。人體生理硬體是性格能力最主要的因素。硬體差的人很容易因為任何一點點挫折對自己全盤否定。硬體強的人即便是星星之火也能夠看到燎原的希望。

《內能心理學》也是一個在心理學這塊野地上立起來一個孤零零的山頭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再給大家介紹一個心理學實驗。兩個猴子被電擊。一個猴子可以採取措複雜施躲避電擊。而另外一個處於無助狀態。最後能夠採取措施躲避電擊的猴子最後得了胃潰瘍。而處於無助狀態的猴子卻活很正常。其中的原因是那隻習得性無助的猴子。無需調動內能,所以無需情緒的產生,所以心態平和。而能夠採取措施的猴子。為了解決問題,調動內能,調用內能就會產生情緒。最後因為過度消耗內能而患病。

內能心理學把這兩種心理學實驗。進行聯繫起來思考。習得性無助是個體一種保護措施。保護機體免受無意義的掙扎和消耗。脖子上套著繩子的狗。接受現實活下來了。不拋棄、不放棄、抗爭到底的麻雀死掉了。

內能心理學,不是在另立山頭。而是要統一江湖。要用內能這個概念,把所有心理學現象聯繫起來。的嶄新學說。下一篇。重點說說方法論。神經官能症的治療。

相關焦點

  • 口吃、強迫、焦慮、抑鬱如何解脫?
    口吃、強迫、睡眠、抑鬱、焦慮、社恐、抑鬱等等心理問題者,就像這些被困於屋子裡的小鳥,開始進來的時候都是帶著好奇和開開心心。現在呢?一隻只成了憤怒和抑鬱的小鳥。找到生命之光的人被稱為領悟者。心理問題者,一定要用逆向思維,而不是順向思維——人人都知道的努力衝向光明(事實上這個光亮的窗戶卻是透明的玻璃牆,是死亡陷阱。看懂了上面,你就知道了自己(屋子裡的小鳥)和心理問題的解脫(外面自由的天空)還有多大距離。作者簡介袁運錄。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創立逆向心理學體系——秋水理論。
  • 內能心理學:抑鬱情緒提供的全新的解決思路(一)
    內能心理學被很多人定論為觀人學,用來分析性格,判斷個體未來發展規律的學說。其實內能心理學最初是伴隨著解決抑鬱症的治療而誕生的學說。它在改善人們心理狀態,生存狀態。有著較為明顯的作用。可以肯定的說是在除了藥物治療以外相對最為有效的方法。今天我們把內能學說的方法論方面的內容。開啟一角。分享內能學說的魅力。
  • 心理學:了解和放下窮思竭慮心理,輕鬆地走出焦慮抑鬱的心靈迷宮
    其實這種心理就是窮思竭慮的自我防禦機制,其根本是為了防禦這件事帶給你的痛苦感受。自我防禦機制的概念是由著名的精神分析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提出,指人們在面對挫折和焦慮時啟動的自我保護機制,它主要通過對現實的歪曲來維持心理平衡。
  • 抑鬱、焦慮、強迫症,中國人的三大精神障礙
    精神衛生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也越發到大眾的關注,抑鬱、焦慮、強迫症等精神類疾病也逐漸從邊緣地帶走入了大眾視線。其實抑鬱、焦慮、強迫等都屬於一種正常的心理狀態,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經歷過,但是通過自我調節一般很快就能從中走出。但是如果遲遲不能從這種心理狀態中走出,形成心理障礙,就會發展成為精神疾病,影響患者的工作生活,並帶來極大的痛苦。
  • 焦慮和抑鬱在心理學上的差異
    在心理健康知識越來越普及的今天,我們經常會聽到焦慮和抑鬱的概念。也確實,在日益競爭激烈,人們的欲望也不短攀升的年代,焦慮症和抑鬱症也成了影響人們身心健康的一種常見病。據統計,僅僅焦慮症,就佔道了我們基本心理門診日常就診數的50%。雖然經常聽說,但焦慮和抑鬱究竟有何不同呢?
  • 抑鬱、焦慮、強迫症患者如何活用「順其自然,為所當為」的精髓?
    抑鬱、焦慮、強迫症患者如何活用「順其自然,為所當為」的精髓?很難將皮膚病跟抑鬱焦慮扯上關係,但是正是因為焦慮抑鬱有所緩解後,皮膚問題也就不再找上門了;也就是你我經歷胸悶,呼吸不暢一樣,也是一個表症;或者還有其它許多各種症狀,在不同部位;
  • 每天焦慮抑鬱,怎麼辦?
    每天焦慮抑鬱,怎麼辦?焦慮是在人的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負性情緒體驗,適度的焦慮能提升人的工作學習效率,開發人的潛能。但過度的焦慮會使人內心出現衝突,糾結,痛苦,還會出現軀體症狀,睡眠飲食障礙,交往障礙,影響身體健康等,所以研究焦慮的特點規律和消除焦慮的方法,是心理學從業者研究解決的重點。
  • 抑鬱、焦慮、強迫三者有什麼區別?其痊癒的本質其實是一樣的
    有一次被同事問道:怎麼判斷一個人是焦慮了還是抑鬱了呢?今天就這個問題跟大家一起討論一下!首先,有抑鬱症的人,不一定有焦慮症;但有焦慮症的人,大多數都會伴隨一些輕微的抑鬱情緒或者強迫症,並且強迫症嚴重一些的朋友,也會有一些焦慮情緒或抑鬱情緒。一般來說,這些神經症狀稍微嚴重一點的人,基本上都是焦慮、抑鬱、強迫三者互相纏繞。
  • 抑鬱症的根本原因還在思想觀念
    抑鬱的根本原因還在思想觀念。你到大自然裡看看,那些飛鳥走獸,有抑鬱的嗎?我們人類的祖先也曾經與它們為伍,嘯聚山林,縱躍騰挪,呼朋引伴,好不快活啊。困苦中,於是,有的人抑鬱了,焦慮了,強迫思維了,時間一長,抑鬱焦慮強迫會形成習慣化思維模式,延伸到軀體。怎麼走出抑鬱焦慮強迫呢?這不僅要從思想觀念著手,還要用行為訓練等手段打破習慣化思維模式。
  • 走出焦慮、抑鬱、強迫、雙相情感障礙困境的過程就是一場修行
    走出焦慮、抑鬱、強迫、雙相情感障礙困境的過程就是一場修行 心理障礙好轉的標誌就是思維轉變、抑鬱、強迫、成因是關係到期望過高,若在美好的期望也尊重事實、默認不好事件發生概率、或承認未來伴隨挑戰;我們得心理障礙的機會也會大大減少了!
  • 一個焦慮+抑鬱者的自白:沒有什麼是跑步解決不了的
    有些人做心理諮詢覺得沒效果,也許是諮詢師選的不合適,或者有些就是沒太大效果;但我聽過的那些治好抑鬱的人,好像全都成了運動愛好者,有的人主要就是靠長跑治癒的。 經常受抑鬱焦慮困擾的人,大腦和神經都會有些長期的改變,運動是從根本上重塑神經的輔助治療,也是最沒有副作用的。
  • 擁有了這種智慧,真的可以遠離抑鬱、焦慮、強迫
    現代人的物質財富越來越多,高樓大廈、最新的手機、最潮的衣服、最靚的女朋友、最「返老還童」的化妝品、最豪華的車……與此相對,精神垃圾越來越多,患有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的人也越來越多。一個健康的人,包括身體健康和精神健康,精神出現危機的人,往往伴隨著無盡的痛苦。
  • 抑鬱了,焦慮了,試試中醫治療
    □本版撰文 記者 常輝  抑鬱、焦慮 可能是肝脾失調  中醫的「髒躁病」包含了西醫所說的抑鬱、焦慮、更年期症候群等,國醫大師李振華認為,治療髒躁病應從調理肝、脾入手  採訪專家:中醫一附院臨床心理科副主任醫師 於俊麗  髒躁病,一個陌生的名詞,在中醫理論裡,髒躁屬鬱證範疇,西醫中的抑鬱症、焦慮症
  • 過度思考是抑鬱和焦慮的重要原因之一
    過度思考在心理學上被稱為反芻思維。反芻思維指人們在經歷了負面事件後,對事件、自身消極情緒、以及事件的原因和可能產生的後果進行反覆思考。比如,「我為什麼會感到沮喪?」「為什麼我經常不開心而別人很快樂?」「我如果經常不開心會導致抑鬱症嗎?」
  • 當你被焦慮、抑鬱、強迫等心理問題困擾時為什麼要選擇心理治療
    文 | 冷雲舒心理治療作為焦慮、抑鬱、強迫等心理問題治療的一部分已經由來已久 即便心理治療對於心理問題的改善有如此良好的效果,但是許多被焦慮、抑鬱、強迫等情緒困擾的人卻無法做出對自己更有利的選擇,他們更傾向於自己忍耐。有不少被不良情緒困擾的人向我訴說他們有多麼痛苦,不知道自己還能忍多久,仿佛隨時都有可能崩潰,但當我提出像這樣嚴重的問題需要通過心理治療來逐漸改善時,他們選擇了沉默。
  • 強迫症:根本上是人格的缺陷
    文:我愛我心理諮詢室心理學大師弗洛伊德說,強迫症的本質就是「一個人自相搏鬥」,由於自相搏鬥的內在衝突不斷延續,強迫症也不斷擴展,形成惡性循環的「怪圈」,從而使病人陷入痛苦的深淵。 推動強迫症狀的是焦慮情緒,焦慮情緒和強迫症狀交互影響,形成惡性循環。 強迫症是很頑固的神經症,但也不是對他束手無策的。 作為一個強迫患者,應該覺得有希望。
  • 內能心理學:背叛原因或因過分的賞識
    再加上我有人格心理學的基礎。有點預見性也實屬正常。接下來請允許我以大家都熟知的歷史事件為範例,進行剖析,進而揭示出一些內能心理學規律。曹操的一句話就能讓龐德以死效命嗎?這是內能心理學的基石,有可能對未來心理學、養生、教育、管理產生革命性的思想。內能心理學:內能總量恆定,只有搬運轉移,並無憑空產生。內能的搬運有空間這一維度上的搬運。也有在時間這個維度的搬運。比如激發個體某一方面的熱情,必然會導致其在另外一方面的熱情降低。這是空間上的搬運。那麼時間上的搬運是如何理解呢?我們這片文章所強調的就是時間上的搬運。
  • 內能心理學:算命、觀人、人格心理學
    這個人倒是有一些爆發力的,不過情緒不穩定敏感易怒(氣血旺盛,肝火足)、且也容易焦慮。容易預設被欺辱場景。所以過早的擺出不好欺負的樣子。以警告周圍的人。過分使用的防禦警告的人其實就是虛張聲勢,心理素質較差,缺乏耐力,尤其不善於進行長期的勾心鬥角、背後使絆子的鬥爭活動。喜歡快速解決問題。在民間的一句諺語最適合這種人:「咬狗不叫,叫狗不咬。
  • 別讓焦慮影響你的生活,焦慮比抑鬱更可怕
    我已經很久沒有在生活中見過一個焦慮水平比較低的人了。也許這個年代,也許這個年紀,不知道為什麼,大家都好像喘不過氣。而偏偏,在「抑鬱」和「拖延」已經幾乎成為流行關鍵詞的時候,「焦慮」這種情感卻還沒有被深入地討論過。
  • 強迫和抑鬱,一對難兄難弟
    我創作條件很簡陋,就在馬路邊上1、強迫和抑鬱的關係:強迫和抑鬱都是壓力和壓抑引起的。強迫是一種人格上的障礙,一種反覆去糾結某種對象的人格上的障礙,糾結的對象因人而異不特定。應對不正確,有的人,問題可變的複雜很痛苦,甚至一輩子帶著複雜問題無法解決。應對的正確,一年左右可徹底解決。我自己實踐證明過了,我沒吃過藥,心上的問題心上解決,決不是靠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