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焦慮、強迫三者有什麼區別?其痊癒的本質其實是一樣的

2020-08-20 智聯腦控

有一次被同事問道:怎麼判斷一個人是焦慮了還是抑鬱了呢?

今天就這個問題跟大家一起討論一下!



抑鬱、焦慮、強迫症的區別是什麼?

首先,有抑鬱症的人,不一定有焦慮症;但有焦慮症的人,大多數都會伴隨一些輕微的抑鬱情緒或者強迫症,並且強迫症嚴重一些的朋友,也會有一些焦慮情緒或抑鬱情緒。

一般來說,這些神經症狀稍微嚴重一點的人,基本上都是焦慮、抑鬱、強迫三者互相纏繞。一般去醫院做診斷時,醫生可能同時給出多種症狀,例如重症抑鬱症和焦慮症,此時抑鬱症不僅僅是因為焦慮造成的,也與長年累月消極的心態有很大關係。但也不必為此感到擔心或者害怕,因為大多數焦慮的人會伴隨一些抑鬱情緒或抑鬱症是很正常的。



但由於焦慮症的某些軀體症狀持續反覆的折磨,患者的情緒是非常容易疲勞的,幾乎可以讓人失去一些日常生活社交的興趣和動力。在這種狀態下也很難感覺到有什麼事情能夠使自己開心快樂的,因為患者的注意力全部都集中在了自己身上這些難受的症狀上面,但是因為這種焦慮症而又伴隨著抑鬱症的人,如果焦慮症好了,那抑鬱情緒也會隨之消失。



而只有抑鬱症,沒有焦慮症的人可能就是一直是情緒低落的狀態,並不會像焦慮症那樣情緒會隨著軀體症狀的變化而變化。抑鬱症的那些軀體症狀相比焦慮症來說可能會少很多,典型的一些軀體感受就是胸悶、無力、沒有食慾、失眠、對外界的很多事情都失去了興趣、思維遲鈍、記憶力下降,生活可能會變得很邋遢。其實一個人的開心快樂並不是由我們的主觀思維控制的,哪怕是一個正常人,也不可能做到想開心就開心,我們只有遇到或想到某些高興的事情時,我們才會覺得開心。而抑鬱症患者是失去了這種情緒的感知能力。



而焦慮症的症狀可能就會多一些,常見的有胸悶、心慌、頭疼、腸胃痙攣、手腳發麻、緊張出汗、驚恐、瀕死感、頭皮發麻、眩暈、心跳不規律或者不真實感等等。當這些軀體症狀發作的時候,患者本人生理上的疼痛並沒有多少,但是對精神的折磨卻是巨大的。



而強迫症只是焦慮症裡面的一種副作用而已,由於過分焦慮擔心某件事,導致患者擔心那個事件的可能性在現實中可能只有1%或者說根本不可能,但是在強迫症患者此時的大腦裡,這件事所表現的可能就是百分之百。所以很多強迫症的人總是會忍不住的想去找個理由去說服自己,試圖告訴自己其實並不是自己想的那樣;有的則是因為焦慮症的一些軀體症狀實在太難受了,整天控制不住地去關注到自身的一些軀體症狀的變化,注意力完全集中到自己的身上,完全轉移不開;還有一部分人可能自己學習了一些關於強迫症或焦慮症的調節理論,著急想早點改善自己的症狀並康復,總是會忍不住擔心自己,是不是沒有按照理論中的那樣去做到而影響到自己的恢復,所以這些人經常會忍不住自我反省,這樣對不對?那樣對不對?導致自己又陷入到治療強迫症的理論中去。



抑鬱症和強迫症的共同點有哪些?

抑鬱症和焦慮症的共同點其實都是一些正常人都會有的情緒體驗或軀體感受,但在患者身上的表現卻很誇張、很難受。

正常人在有壓力,導致情緒低落或者焦慮的時候,都是具有自我調節能力的,一方面是因為還沒有形成抑鬱症和焦慮症的時候,軀體症狀並不明顯,也並不會有特別誇張的感受或難受,所以一般人也不會太在意,這也不足以幹擾到我們的正常生活和社交。

但當形成軀體症狀的時候,我們的主觀思維就會發現這一感覺很明顯,很難受,瞬間很迷茫或者無助,因為這種軀體症狀所帶來的感受是我們以前從未感受過、體驗過的,並且這時簡單的調節,已經不能徹底快速的解決,軀體症狀的不斷反覆會讓我們覺得更加的迷茫和無助。



其實從我們認為這種感覺很難受不太正常的時候,我們內心潛在的壓力就開始了。最初是外界的持續壓力,導致了一系列的神經症狀,逐漸由於症狀本身持續反覆的折磨,讓我們陷入對自我軀體感受不受控制的關注中去,心裡就會時刻懸著害怕著那些症狀和想法再次出現。這時,我們的思維就很難再去關注外界的人和事了,並且由於這些不受控制的軀體症狀和想法給我們的內心和外界造成一種隔閡感,讓我們總覺得自己和正常人不一樣。

所以這時我們的認知往往會覺得:只有這些軀體症狀和想法不再出現的時候,我們才能隨心所欲的去享受生活,只要有一丁點的存在或者反覆,我們就會覺得自己還在噩夢裡,即便有的時候軀體症狀明明有所好轉,本應給我們帶來不少希望,往往反覆的症狀就會又將我們的思維再次拉回噩夢裡。



治療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的藥都是通用的嗎?

治療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的藥都是通用的,因為這些都屬於植物神經紊亂的一些軀體症狀!

抑鬱症患者吃藥的效果就是軀體症狀和抑鬱的情緒可能不再發作了,但是對於心理上可能還是會有陰影,還是害怕自己再次掉入抑鬱情緒,焦慮症也是如此,吃藥以後,那些難受的軀體症狀可能就不再發作了,或者緩解了很多,但是患者的心裡還是害怕擔憂這些症狀會反覆發作。

所謂的共同點是同樣對於軀體症狀來說都起到了緩解的作用,但並沒有感覺恢復到以前那種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的狀態。除非長期吃藥,在沒有症狀的情況下心平氣和地去工作、去生活,直到某天自己能夠慢慢的踏實下來,忘記這些症狀的存在,然後再慢慢減藥或者停藥,如果症狀不再發作了,這就叫做痊癒了,小編個人覺得這樣的想法就是在想當然。



吃藥停藥以後會不會復發,患者是最清楚不過的了。而強迫症吃藥的效果,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焦慮的情緒,但是內心潛在的擔憂可能會一直存在。

大部分抑鬱症或者焦慮症患者,他們所認為的軀體症狀或者抑鬱情緒不再發作了,才是徹底的痊癒,也包括很多醫生也是這樣認為的。但真正徹底痊癒過來的人都知道,事實並不是這樣的,無論是抑鬱症還是焦慮症強迫症,最終痊癒的方向就是患者本身的主觀思維能夠清醒的認識到這些軀體症狀和想法其實並沒有多大事。



抑鬱症或者焦慮症患者的痊癒是需要通過自身心態的調節配合自己本身的堅強,去回歸正常的工作或生活當中,直到某一天,軀體症狀得到前所未有的緩解。當突然意識到這些難受的軀體症狀其實沒多大事時,他的痊癒可能只是一瞬間,這一瞬間會讓人覺得恍如隔世的感覺——重生,因為在這個過程中,他不知道需要經歷多少次反覆的折磨,內心依然能夠持續保持心平氣和才能做到這一點。

強迫症也是如此,強迫患者的痊癒是他能夠發現面對最初他非常害怕擔心的那個問題的時候,他已經不像最初那麼擔心害怕了,也就是在這時候,他能夠非常客觀的看待所擔心的問題,曾經那種敏感執著的狀態已經完全解除了。

正常人我們或多或少都會有所擔心,但不會表現出過度的誇張難受,只是會稍加留意,自我調整後便會恢復。而強迫症患者也是這樣,痊癒之後,他會發現最初他所擔心的那些問題,當時其實並不用感到那麼害怕,現在看來,好像也就那樣,這個時候就可以判定已經徹底痊癒了。



這三者痊癒的本質其實都是一樣的,在心態調節方面,忌諱的地方也有很多,比如說都忌諱過分的生氣壓力、閒著、熬夜等等。

因此,精神類疾病可能會互相伴隨著出現,症狀會隨著我們心態的改變而改變,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痊癒才可能看得到希望,藥物僅僅是為了緩解軀體症狀,心理問題還需要依靠自己堅定的決心和勇氣。

相關焦點

  • 抑鬱、焦慮、強迫症患者如何活用「順其自然,為所當為」的精髓?
    抑鬱、焦慮、強迫症患者如何活用「順其自然,為所當為」的精髓?很難將皮膚病跟抑鬱焦慮扯上關係,但是正是因為焦慮抑鬱有所緩解後,皮膚問題也就不再找上門了;也就是你我經歷胸悶,呼吸不暢一樣,也是一個表症;或者還有其它許多各種症狀,在不同部位;
  • 焦慮和抑鬱的本質是什麼
    深度焦慮的人是不會說自己焦慮的,無論做什麼,身在曹營心在漢,焦慮無時無刻不在,非人的痛苦我非常理解。首先,認識焦慮的本質。第一,焦慮或者抑鬱都是當下缺失的表現。過去已經消失,未來還沒有到來,你真正存在的只是當下。
  • 抑鬱和焦慮有什麼區別?又抑鬱、又焦慮該怎麼辦?
    我老婆自從懷孕以後,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總是覺得很慌張,一會心情大好一會又極度的沉悶,有時候像吃了興奮劑一樣,有時候又很安靜,整個人的情緒變幻無常,朋友說可能是患了焦慮症,可我看著像抑鬱症,請問她到底是焦慮還是抑鬱呢?
  • 抑鬱、焦慮、強迫症,中國人的三大精神障礙
    精神衛生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也越發到大眾的關注,抑鬱、焦慮、強迫症等精神類疾病也逐漸從邊緣地帶走入了大眾視線。其實抑鬱、焦慮、強迫等都屬於一種正常的心理狀態,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經歷過,但是通過自我調節一般很快就能從中走出。但是如果遲遲不能從這種心理狀態中走出,形成心理障礙,就會發展成為精神疾病,影響患者的工作生活,並帶來極大的痛苦。
  • 口吃、強迫、焦慮、抑鬱如何解脫?
    此時此刻,你不要跟它講什麼大道理——勇敢、堅強、負重、堅持、方法,甚至勸說它放下,認命等等,你講的這些道理它全知道。可是無論它用什麼方法,下多大的力,都無濟於事,除了屢戰屢敗,頭破血流,一無所獲。都說世上無難事只怕肯登攀,可是它用心、用情、用力,做的全部是無用功。這讓它想不通。
  • 焦慮症的本質到底是什麼?從這3個方面徹底解決焦慮問題
    ,解決起來也只有一個方向,並沒有什麼區別從我自身來講,我當時是重度抑鬱症、重度焦慮症、神經衰弱、恐懼症、強迫自殺思維。我這麼說是因為我就關注了這幾個心理疾病,發現症狀我都有。說抑鬱症和焦慮症是重度,是因為我測了這兩個症的量表。心理疾病到了重度階段,一定不會是一個單一的問題,都是多症混雜,根本無法分清楚。特別是焦慮情緒,每種心理疾病無論輕度重度,都會有焦慮情緒出現,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 當你被焦慮、抑鬱、強迫等心理問題困擾時為什麼要選擇心理治療
    文 | 冷雲舒心理治療作為焦慮、抑鬱、強迫等心理問題治療的一部分已經由來已久臨床經驗以及不斷增長的實證研究都表明,心理治療既有效,又有較高的成本一效益。 艾森克對經典研究所進行的重新評價表明,15節心理治療所達到的效果相當於自然康復2年所達到的效果。 M. L. 史密斯和同事們發現,接受心理治療之後的人平均比75%未經治療的人有更大的改善。
  • 走出焦慮、抑鬱、強迫、雙相情感障礙困境的過程就是一場修行
    走出焦慮、抑鬱、強迫、雙相情感障礙困境的過程就是一場修行 心理障礙好轉的標誌就是思維轉變,未來是美好的這些理念;這些過多美好的灌輸給人帶來美好期待,其實也是對事實的扭曲,將來有好的事情發生,也可能有不那麼好的事情發生,是客觀的事實;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心理障礙中焦慮、抑鬱、強迫、成因是關係到期望過高,若在美好的期望也尊重事實、默認不好事件發生概率、或承認未來伴隨挑戰;我們得心理障礙的機會也會大大減少了!
  • 如何走出抑鬱焦慮
    我是2010年經診斷為抑鬱症的,其實在那之前好幾年身體就一直處於亞健康狀態。經常有抑鬱焦慮等負面情緒,到2010年時由於一個突發事件引起了總爆發。現在回過頭來分析疾病的成因主要是兩方面:一是工作方面的壓力大;二是家庭不合睦。工作與家庭的關係本來是互相促進相輔相成的。緊張工作一天後可以回到溫馨的家中放鬆,充分休息後又可以精力充沛的回到工作中。
  • 抑鬱症、強迫症康復:兩個案例,一種方法,堅持做你就能痊癒了
    抑鬱症、強迫症康復:兩個案例,一種方法,堅持做你就能痊癒了身處抑鬱、強迫症狀中的患者,雖然也會去尋找方法去自救,但往往因為找不到正確方法或所做方法缺乏一定的針對性與系統性,很可能最後以失敗而告終。如;以下兩個案例。
  • 擁有了這種智慧,真的可以遠離抑鬱、焦慮、強迫
    抑鬱症患者有典型的症狀,情緒持續低落,對生活的感到悲觀甚至絕望,悶悶不樂。意志力薄弱,往往喜歡一個人呆著,對社交恐懼,不主動聯繫別人。嚴重的時候,會變成不說話、不行動、不吃飯、不打掃的「殭屍」。最可怕的後果,是結束自己的生命。很多名人都有抑鬱症,像梵谷、海明威、羅賓威廉士、張國榮、喬任梁等等。
  • 內能心理學:抑鬱、焦慮、強迫的根本原因找到了
    我這裡要告訴大家的一個事實是,我們很大一部分的焦慮和抑鬱的來源就來自這種文化。另外一個是,極端思想通過支配患者追求完美的行為,消耗其生命力。疲憊其大腦。焦慮症,抑鬱症並不是單純的思想問題,其實是大腦這個硬體質量素質下降了的結果。
  • 抑鬱情緒和抑鬱症有什麼區別?如何改善這些症狀?
    比如,強迫症、抑鬱症、精神分裂症等。然而,網上的信息多如牛毛,專業者有之,道聽途說者有之,一知半解者有之,胡謅者有之。想要從這海量的信息裡,獲取到相對專業的知識,真的是需要運氣的,要不然就不會出現魏則西事件。 就在上周,有同學問我,「老師,我在網上做了抑鬱症傾向測試,分值比較高。那我是不是得了抑鬱症呀?」
  • 鄭老師談強迫症,煩惱的本質:衝突與對抗
    強迫症的本質之一,是內心裡的一種激烈的衝突與對抗。其實人類一切煩惱的本質,應當都是對現實、本能及良知的一種激烈的衝突與對抗。這種衝突與對抗是一切神經症得以持續維持的唯一能量源泉。何時熄滅這場內心裡的戰爭,其實就是神經症走向終結的真正開始。這就是東方古代哲人所講的「接受」。
  • 鄭老師講強迫症,煩惱的本質:衝突與對抗
    強迫症的本質之一,是內心裡的一種激烈的衝突與對抗。其實人類一切煩惱的本質,應當都是對現實、本能及良知的一種激烈的衝突與對抗。這種衝突與對抗是一切神經症得以持續維持的唯一能量源泉。何時熄滅這場內心裡的戰爭,其實就是神經症走向終結的真正開始。這就是東方古代哲人所講的「接受」。
  • 喜歡、愛和貪戀你的美色三者的區別是什麼?看似簡單,但區別很難
    01喜歡、愛和貪戀你的美色三者的本質要弄清楚三者的區別,首先就得弄清楚其本質是什麼,所以需要用到哲學和心理學上的知識。三者在心理學上都屬於情感的一種表達,也就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滿足自己的需要而產生的態度體驗。
  • 你分得清抑鬱和焦慮嗎?
    抑鬱和焦慮有類似之處,但抑鬱症和焦慮症確是不同的疾病,治療方式也有很大的區別。今天我們來說一說,如何簡單科學的鑑別抑鬱症和焦慮症。抑鬱可怕、焦慮難纏抑鬱症的本質是心境障礙的一種,顯著而持續的情緒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徵(微笑抑鬱症除外)——自卑抑鬱、情緒低落。
  • 一個焦慮+抑鬱者的自白:沒有什麼是跑步解決不了的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本書《跑步拯救了我的生活》,作者貝拉.麥凱曾是一位資深焦慮+抑鬱患者。 她和我一樣,並不是天生喜歡運動的類型(有焦慮或抑鬱氣質傾向的人,多數會更青睞安靜地思考)。 在婚姻破裂後的一周,快被恐懼和不安淹沒的她,不知為什麼突然想到要去跑步。 剛開始的時候,跑步令她更痛苦。
  • 強迫症痊癒必知十二句話!
    第一句強迫所有的方法都要回歸生活,當自己體會到無計可施,痊癒自然到來。第四句接納是一種態度而非手段,如果想利用接納來達到痊癒,這本身就是一種強迫。第八句有人說:我順其自然了,可為什麼還是不好。我想說:在症狀中,不是你順其自然就會好,而是你只能順其自然。
  • 強迫和抑鬱,一對難兄難弟
    我創作條件很簡陋,就在馬路邊上1、強迫和抑鬱的關係:強迫和抑鬱都是壓力和壓抑引起的。強迫是一種人格上的障礙,一種反覆去糾結某種對象的人格上的障礙,糾結的對象因人而異不特定。應對不正確,有的人,問題可變的複雜很痛苦,甚至一輩子帶著複雜問題無法解決。應對的正確,一年左右可徹底解決。我自己實踐證明過了,我沒吃過藥,心上的問題心上解決,決不是靠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