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被同事問道:怎麼判斷一個人是焦慮了還是抑鬱了呢?
今天就這個問題跟大家一起討論一下!
首先,有抑鬱症的人,不一定有焦慮症;但有焦慮症的人,大多數都會伴隨一些輕微的抑鬱情緒或者強迫症,並且強迫症嚴重一些的朋友,也會有一些焦慮情緒或抑鬱情緒。
一般來說,這些神經症狀稍微嚴重一點的人,基本上都是焦慮、抑鬱、強迫三者互相纏繞。一般去醫院做診斷時,醫生可能同時給出多種症狀,例如重症抑鬱症和焦慮症,此時抑鬱症不僅僅是因為焦慮造成的,也與長年累月消極的心態有很大關係。但也不必為此感到擔心或者害怕,因為大多數焦慮的人會伴隨一些抑鬱情緒或抑鬱症是很正常的。
但由於焦慮症的某些軀體症狀持續反覆的折磨,患者的情緒是非常容易疲勞的,幾乎可以讓人失去一些日常生活社交的興趣和動力。在這種狀態下也很難感覺到有什麼事情能夠使自己開心快樂的,因為患者的注意力全部都集中在了自己身上這些難受的症狀上面,但是因為這種焦慮症而又伴隨著抑鬱症的人,如果焦慮症好了,那抑鬱情緒也會隨之消失。
而只有抑鬱症,沒有焦慮症的人可能就是一直是情緒低落的狀態,並不會像焦慮症那樣情緒會隨著軀體症狀的變化而變化。抑鬱症的那些軀體症狀相比焦慮症來說可能會少很多,典型的一些軀體感受就是胸悶、無力、沒有食慾、失眠、對外界的很多事情都失去了興趣、思維遲鈍、記憶力下降,生活可能會變得很邋遢。其實一個人的開心快樂並不是由我們的主觀思維控制的,哪怕是一個正常人,也不可能做到想開心就開心,我們只有遇到或想到某些高興的事情時,我們才會覺得開心。而抑鬱症患者是失去了這種情緒的感知能力。
而焦慮症的症狀可能就會多一些,常見的有胸悶、心慌、頭疼、腸胃痙攣、手腳發麻、緊張出汗、驚恐、瀕死感、頭皮發麻、眩暈、心跳不規律或者不真實感等等。當這些軀體症狀發作的時候,患者本人生理上的疼痛並沒有多少,但是對精神的折磨卻是巨大的。
而強迫症只是焦慮症裡面的一種副作用而已,由於過分焦慮擔心某件事,導致患者擔心那個事件的可能性在現實中可能只有1%或者說根本不可能,但是在強迫症患者此時的大腦裡,這件事所表現的可能就是百分之百。所以很多強迫症的人總是會忍不住的想去找個理由去說服自己,試圖告訴自己其實並不是自己想的那樣;有的則是因為焦慮症的一些軀體症狀實在太難受了,整天控制不住地去關注到自身的一些軀體症狀的變化,注意力完全集中到自己的身上,完全轉移不開;還有一部分人可能自己學習了一些關於強迫症或焦慮症的調節理論,著急想早點改善自己的症狀並康復,總是會忍不住擔心自己,是不是沒有按照理論中的那樣去做到而影響到自己的恢復,所以這些人經常會忍不住自我反省,這樣對不對?那樣對不對?導致自己又陷入到治療強迫症的理論中去。
抑鬱症和焦慮症的共同點其實都是一些正常人都會有的情緒體驗或軀體感受,但在患者身上的表現卻很誇張、很難受。
正常人在有壓力,導致情緒低落或者焦慮的時候,都是具有自我調節能力的,一方面是因為還沒有形成抑鬱症和焦慮症的時候,軀體症狀並不明顯,也並不會有特別誇張的感受或難受,所以一般人也不會太在意,這也不足以幹擾到我們的正常生活和社交。
但當形成軀體症狀的時候,我們的主觀思維就會發現這一感覺很明顯,很難受,瞬間很迷茫或者無助,因為這種軀體症狀所帶來的感受是我們以前從未感受過、體驗過的,並且這時簡單的調節,已經不能徹底快速的解決,軀體症狀的不斷反覆會讓我們覺得更加的迷茫和無助。
其實從我們認為這種感覺很難受不太正常的時候,我們內心潛在的壓力就開始了。最初是外界的持續壓力,導致了一系列的神經症狀,逐漸由於症狀本身持續反覆的折磨,讓我們陷入對自我軀體感受不受控制的關注中去,心裡就會時刻懸著害怕著那些症狀和想法再次出現。這時,我們的思維就很難再去關注外界的人和事了,並且由於這些不受控制的軀體症狀和想法給我們的內心和外界造成一種隔閡感,讓我們總覺得自己和正常人不一樣。
所以這時我們的認知往往會覺得:只有這些軀體症狀和想法不再出現的時候,我們才能隨心所欲的去享受生活,只要有一丁點的存在或者反覆,我們就會覺得自己還在噩夢裡,即便有的時候軀體症狀明明有所好轉,本應給我們帶來不少希望,往往反覆的症狀就會又將我們的思維再次拉回噩夢裡。
治療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的藥都是通用的,因為這些都屬於植物神經紊亂的一些軀體症狀!
抑鬱症患者吃藥的效果就是軀體症狀和抑鬱的情緒可能不再發作了,但是對於心理上可能還是會有陰影,還是害怕自己再次掉入抑鬱情緒,焦慮症也是如此,吃藥以後,那些難受的軀體症狀可能就不再發作了,或者緩解了很多,但是患者的心裡還是害怕擔憂這些症狀會反覆發作。
所謂的共同點是同樣對於軀體症狀來說都起到了緩解的作用,但並沒有感覺恢復到以前那種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的狀態。除非長期吃藥,在沒有症狀的情況下心平氣和地去工作、去生活,直到某天自己能夠慢慢的踏實下來,忘記這些症狀的存在,然後再慢慢減藥或者停藥,如果症狀不再發作了,這就叫做痊癒了,小編個人覺得這樣的想法就是在想當然。
吃藥停藥以後會不會復發,患者是最清楚不過的了。而強迫症吃藥的效果,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焦慮的情緒,但是內心潛在的擔憂可能會一直存在。
大部分抑鬱症或者焦慮症患者,他們所認為的軀體症狀或者抑鬱情緒不再發作了,才是徹底的痊癒,也包括很多醫生也是這樣認為的。但真正徹底痊癒過來的人都知道,事實並不是這樣的,無論是抑鬱症還是焦慮症強迫症,最終痊癒的方向就是患者本身的主觀思維能夠清醒的認識到這些軀體症狀和想法其實並沒有多大事。
抑鬱症或者焦慮症患者的痊癒是需要通過自身心態的調節配合自己本身的堅強,去回歸正常的工作或生活當中,直到某一天,軀體症狀得到前所未有的緩解。當突然意識到這些難受的軀體症狀其實沒多大事時,他的痊癒可能只是一瞬間,這一瞬間會讓人覺得恍如隔世的感覺——重生,因為在這個過程中,他不知道需要經歷多少次反覆的折磨,內心依然能夠持續保持心平氣和才能做到這一點。
強迫症也是如此,強迫患者的痊癒是他能夠發現面對最初他非常害怕擔心的那個問題的時候,他已經不像最初那麼擔心害怕了,也就是在這時候,他能夠非常客觀的看待所擔心的問題,曾經那種敏感執著的狀態已經完全解除了。
正常人我們或多或少都會有所擔心,但不會表現出過度的誇張難受,只是會稍加留意,自我調整後便會恢復。而強迫症患者也是這樣,痊癒之後,他會發現最初他所擔心的那些問題,當時其實並不用感到那麼害怕,現在看來,好像也就那樣,這個時候就可以判定已經徹底痊癒了。
這三者痊癒的本質其實都是一樣的,在心態調節方面,忌諱的地方也有很多,比如說都忌諱過分的生氣壓力、閒著、熬夜等等。
因此,精神類疾病可能會互相伴隨著出現,症狀會隨著我們心態的改變而改變,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痊癒才可能看得到希望,藥物僅僅是為了緩解軀體症狀,心理問題還需要依靠自己堅定的決心和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