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祖」廟號是什麼意思?什麼樣的皇帝才能被稱為「世祖」?

2020-12-19 百家號

「世祖」廟號是什麼意思?什麼樣的皇帝才能被稱為「世祖」?

古代的皇帝都有各自的「廟號」,比如李世民的廟號是「唐太宗」,朱元璋的廟號是「明太祖」。這些廟號也都有各自的說法,要按照皇帝生前的功績來進行評斷。而其中「世祖」這一廟號,歷史上卻沒有幾個帝王得以使用,原因是因為「世祖」通常是繼承了先人的遺志,開創了一番豐功偉績的。我們中國歷史上的「世祖」只有三位,他們分別是漢世祖光武皇帝劉秀,元世祖孛爾只斤·忽必烈,和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順治帝)。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一講,這三位「世祖」各自的功績。

首先是光武帝劉秀。劉秀作為「中興之主」,是在王莽篡奪西漢政權後,重新光復了漢朝,建立東漢。劉秀當初雖然是皇室宗親,但是由於漢武帝時期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爵位傳到他這一輩已經和平民百姓無二(和他類似的還有後來的劉皇叔劉備)。劉秀只是一名太學的秀才,俗話說「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可劉秀這個秀才,卻偏偏造反成功,還成功當上了皇帝。

要說劉秀最讓人稱道的,那恐怕就是他指揮的「昆陽之戰」了。在這場戰鬥中,劉秀發動了「隕石召喚術」,引來了流星雨轟擊新莽軍——當然這只是後人的玩笑,不過歷史上確實在昆陽之戰的戰場上,新莽軍的大營遭受了流星雨的撞擊,並且損傷慘重。也正是藉助著「天意」,劉秀用僅有的不到2萬人,就大敗了新莽軍的40萬人,自此名震天下。

第二位元世祖忽必烈,最大的功績是建立了元朝。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第四個兒子拖雷的兒子,也就是成吉思汗的孫子。在忽必烈繼位後,統一的蒙古帝國之間,各個汗國的矛盾已經不斷地顯露出來。而忽必烈選擇學習漢人先進的文明文化,這種在蒙古人看來「離經叛道」的做法。無疑更加激化了各個汗國之間的矛盾。於是忽必烈統領著自己的汗國,又先後徵服了其他幾個汗國,建立了大一統的元朝,也是元朝實際上的開國皇帝。

第三位清世祖順治帝,和忽必烈類似,也是將前輩先人們的割據政權,發展到了大一統的王朝。早在明朝萬曆末年,清太祖努爾哈赤就已經建立了後金政權,一直在山海關外虎視眈眈,圖謀中原。而努爾哈赤在薩爾滸之戰被大炮炸成重傷,不治身亡,皇太極也在清軍攻入山海關前夕暴死,皇位就落到了順治帝的頭上。

順治帝在位期間,正值明末農民起義推翻了明朝,也為清軍入關創造了極其有利的條件。在攝政王多爾袞的輔佐下,順治帝基本統一了全國,同時遷都北京,把清政權從東三省的地方政權變成了大一統的清王朝。也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功績,順治帝才有了「清世祖」的廟號。

以上三位就是中國歷史大一統王朝僅有的三位世祖了。當然除了他們之外,還有一些割據政權有自己的世祖,不過由於沒有統一,所以也不在討論之內。不知道大家看完之後,有沒有覺得增長了一些知識?

相關焦點

  • 李世民的廟號只是「太宗」,順治為什麼稱「世祖」?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皇帝的廟號常用「祖」字或「宗」字,「開山為祖,守成為宗」成為古代給皇帝設立廟號的原則。開國皇帝一般被稱為「太祖」或「高祖」,如漢太祖、唐高祖、宋太祖;後面的皇帝一般稱為「宗」,如漢太宗、唐太宗、宋太宗等。
  • 順治廟號世祖,康熙廟號聖祖,為何皇太極的廟號是太宗?
    周朝以諡號代替廟號,一直到西漢才恢復了廟號制度,兩漢時期廟號仍然是高不可攀的,西漢十一位皇帝有諡號,但是有廟號者只有漢高祖、漢文帝、漢武帝和漢宣帝四位對國家有大功的皇帝才有廟號,連漢景帝都沒有;東漢也一樣只有光武帝、漢明帝和漢章帝三人才有,不過東漢開始廟號不再局限於「太高世中」了,比如漢明帝廟號顯宗、漢章帝廟號肅宗。
  • 皇帝的廟號,原來是這樣定義的
    廟號其實就是皇帝在廟中被供奉時所稱呼的名號,畢竟不能直呼皇帝的名諱。我們常見的廟號有太祖、高祖、世祖、聖祖、太宗、高宗、顯宗、肅宗等等。廟號的起源和發展廟號其實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朝,不過最原始的廟號比較簡單,只有四種:創基立業曰「太」、功高者曰「高」、世代祭祀曰「世」、中興者曰「中」,並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標準,給予祖或宗的稱號,例如太祖湯、高祖王亥、世祖盤庚、
  • 中國皇帝的諡號,廟號,年號
    中國五千年歷史,實際上是一部王朝興衰史,登基為帝者少說也有數百人之多,後人稱呼皇帝,除了直呼其名外,一般用到諡號,廟號,年號。諡號,是古代皇帝、皇后,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去世後,根據他們的生平事跡與品德修養,評定褒貶,給予評價的稱號,這裡特指皇帝的諡號。
  • 古代皇帝的年號、廟號、諡號、尊號有何含義?你能區分嗎
    而皇帝作為中國古代最尊貴的人,對於文化的產出功不可沒。 古往今來對皇帝的稱呼非常複雜,關於古代皇帝的年號、廟號、諡號、尊號,十分容易讓人混淆,那麼你能知道其含義嗎?
  • 為何開國皇帝的廟號多叫太祖?其餘的多叫宗呢?有人壞了規矩
    我國的廟號制度起源於商朝,最初只有四種,那就是「太」(太祖湯、太宗太甲)、「高」(高祖王亥、高宗)、「世」(世祖盤庚、世宗且甲)、「中」(中宗且乙)。不過真正發展完善卻是在漢朝,所以後世的歷朝歷代所沿用的都是漢朝的廟號系統。
  • 皇帝的廟號和諡號的區別是什麼?仁宗、聖宗、孝宗都是指什麼?
    美諡,有如文、武、明、睿、康、景、莊、宣、懿等;平諡,有懷、悼、愍、哀、隱、幽、衝、夷、懼、息、攜、恤、願、儆等帶有同情色彩;惡諡,有誇、躁、伐、荒、煬、戾、刺、虛等對於諡號,可以看一下《逸周書·諡法解》,就知道每個諡對應的會是什麼情況。
  • 為什麼漢朝皇帝被稱為什麼什麼帝,而唐朝皇帝被稱為什麼什麼宗
    愛好歷史的朋友們在觀看歷史影視劇或者歷史書籍的時候會看到對皇帝的稱呼中有點的是「什麼祖」,有的是「什麼宗」,而有的時候稱「什麼帝」。那麼這三個稱呼哪個最大,為什麼不同時期對皇帝的稱呼不同呢?而廟號則是人死後需要被祭祀的牌位上刻的字,祭祀皇帝的地方被稱為太廟,皇帝駕崩後他的牌位會放到太廟中去,受到後世的供奉,後繼之主會為他上一個號,而這個號就是廟號。號常用祖字或者宗字,開國皇帝被稱為太祖或者高祖(如漢高祖,明太祖等),後面的皇帝被稱為太宗(漢太宗(漢朝有很多皇帝沒有廟號),唐太宗,明太宗)。
  • 諡號、廟號、年號有何不同,為何稱呼皇帝有時用諡號,有時用廟號
    在對古代皇帝的稱呼上,我們可以發現一個有趣的規律,唐朝以前的皇帝大多稱呼諡號,例如漢高祖劉邦、漢武帝劉徹、隋文帝楊堅等;唐朝至元朝的皇帝則大多稱呼廟號,例如唐太宗李世民、梁太祖朱溫、宋太祖趙匡胤;明清時期的皇帝則大多稱呼年號,例如洪武帝朱元璋、永樂帝朱棣、康熙帝愛新覺羅·玄燁。而之所以造成這種現象,主要是受到了皇帝的諡號、廟號和年號發展變化的影響。
  • 關於皇帝的年號、廟號、尊號、諡號、國號這些你能分清楚麼?
    諡號就是皇帝死後,後人評價他生前的是非功過所加的一種評價,不光是皇帝,嬪妃、大臣、諸侯只要有一定地位的人都可以在死後追加諡號!諡號的追加從西周就開始了!廟號,皇帝死後,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特起的名號,如:太祖、高祖、世祖、聖祖、太宗、高宗、顯宗、肅宗等。
  • 【科普】中國古代皇帝的諡號、廟號、年號怎麼區別?這裡讓你清楚明白
    兩位皇帝:秦始皇、秦二世。 2. 就是個編號。 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 : 1. 這時並不是每個皇帝都能入太廟,尤其是漢朝,二十餘帝,有廟號者不過七人,曾有廟號的如劉奭、劉驁、劉衎等因功績不多都被除了廟號。因此,不是每個皇帝都有廟號。
  • 「千古帝範」李世民為何廟號只是個「太宗」,連個「祖」都沒撈著
    李世民,唐高祖李淵和竇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詩人。李世民本為次子,封號秦王,後通過玄武門政變,殺死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不久李淵識時務的退位,李世民登基,年號貞觀。
  • 古代廟號、年號、諡號有什麼不同?都是在什麼場合下使用的?
    關於廟號。廟號是指皇帝駕崩後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特定的名號。廟號始於商代,周朝廢止,西漢時期重新啟用,直至清朝覆滅。通常來說,開國皇帝稱「祖」,如漢高祖、唐高祖、宋太祖、明太祖、清太祖等。個別有特殊功勳的非開國皇帝也可享有「祖」的廟號,如明成祖(朱棣)、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即順治皇帝)、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即康熙皇帝)。後繼之君一般稱作「宗」。如唐太宗、宋太宗、明神宗等。隋朝以前,依據典制只有文治武功與德行卓著的帝王才有資格入太廟奉祀。但唐代以後至封建社會結束,除了某些亡國之君,基本上每個皇帝都擁有了廟號。關於年號。
  • 忽必烈的妻子察必皇后是什麼樣的女人 元世祖忽必烈簡介
    忽必烈的妻子察必皇后是什麼樣的女人 元世祖忽必烈簡介時間:2017-02-21 14:32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忽必烈的妻子察必皇后是什麼樣的女人 元世祖忽必烈簡介 蒙古族自古實行一夫多妻制度,而作為大汗更是有許多的后妃。
  • 同時期的國內外帝王——元世祖與路易九世
    元世祖時期,同時期的世界分別是卡佩王朝、馬穆魯克蘇丹國、尼西亞帝國、熱那亞共和國、高麗王朝(今朝鮮半島)、鎌倉時代(今日本)和阿拉伯帝國。1、元世祖(1215年-1294年)元世祖孛兒只斤·忽必烈,蒙古族,政治家、軍事家。
  • 說說中國古代帝王的廟號、諡號、年號等等
    西漢東漢四百年,只有七個皇帝有資格有廟號,他們是:漢高祖劉邦、漢太宗劉恆、漢世宗劉徹、漢中宗劉詢、漢世祖劉秀、漢顯宗劉莊、漢肅宗劉炟(音DA,二聲)。按照廟號的慣例來說,太祖比高祖更為重要,因此,李淵追封其先祖李虎為唐太祖。一般來說,太祖的輩分高於高祖,不過,魏晉南北朝時期,也有不少國家,高祖的輩分高於太祖,比如,晉朝時期,晉武帝司馬炎,他自己的廟號是晉世祖,他追封其父親司馬昭為晉太祖,其祖父司馬懿為晉高祖,這是因為,司馬昭封為晉王,司馬炎認為這一點對於晉的開國很重要。
  • 廟號、諡號、年號分別是什麼?別再被電視劇忽悠,不然丟大人了
    一、什麼是廟號?第一個是廟號,廟號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朝,正所謂「國之大事,在祀與戎」,也就是說一個國家的大事,主要是祭祀和打仗,因此商朝對於祭祀是非常重視的,君王死後,後代為了立廟祭祀,就將追認的名號稱之為廟號。
  • 為何劉邦、李淵的廟號是高祖,而趙匡胤、朱元璋廟號是太祖?
    漢朝、唐朝、宋朝和明朝都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朝代,可是,當我們分別說到它們的建立者,劉邦、李淵、趙匡胤和朱元璋時,會發現劉邦、李淵的廟號是高祖,而趙匡胤、朱元璋廟號是太祖,這是為什麼呢?首先我們要搞清楚,到底什麼是廟號。顧名思義,廟號就是在宗廟裡使用的名號,是後人供奉先帝時的尊稱。早在商朝,重視祭祀的商人就給那些受人愛戴的先王設置了廟號,用來紀念先王的功績。
  • 西漢一共12位皇帝,為何僅4位有廟號,他們分別是誰
    廟號是古代皇帝,被供奉在家廟中,所稱呼的名號。由於後世皇帝諡號字數暴增,加上新即位的皇帝,往往都會給父祖輩上美諡,因此諡號久而久之,已經無法真正顯示對皇帝的評價。這時候,廟號反而取代了諡號的這一作用。
  • 盤點那些明褒實貶的廟號
    其實,如果單說英字,或許還是個好字,但是如果廟號上的英字,含義就不那麼簡單了,反而有些貶義。就跟諡號一樣,廟號也有些蓋棺定論的意思在裡頭。一般含「祖」字的,都是褒義的廟號,毋庸置疑,比如太祖、高祖、世祖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