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祖」廟號是什麼意思?什麼樣的皇帝才能被稱為「世祖」?
古代的皇帝都有各自的「廟號」,比如李世民的廟號是「唐太宗」,朱元璋的廟號是「明太祖」。這些廟號也都有各自的說法,要按照皇帝生前的功績來進行評斷。而其中「世祖」這一廟號,歷史上卻沒有幾個帝王得以使用,原因是因為「世祖」通常是繼承了先人的遺志,開創了一番豐功偉績的。我們中國歷史上的「世祖」只有三位,他們分別是漢世祖光武皇帝劉秀,元世祖孛爾只斤·忽必烈,和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順治帝)。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一講,這三位「世祖」各自的功績。
首先是光武帝劉秀。劉秀作為「中興之主」,是在王莽篡奪西漢政權後,重新光復了漢朝,建立東漢。劉秀當初雖然是皇室宗親,但是由於漢武帝時期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爵位傳到他這一輩已經和平民百姓無二(和他類似的還有後來的劉皇叔劉備)。劉秀只是一名太學的秀才,俗話說「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可劉秀這個秀才,卻偏偏造反成功,還成功當上了皇帝。
要說劉秀最讓人稱道的,那恐怕就是他指揮的「昆陽之戰」了。在這場戰鬥中,劉秀發動了「隕石召喚術」,引來了流星雨轟擊新莽軍——當然這只是後人的玩笑,不過歷史上確實在昆陽之戰的戰場上,新莽軍的大營遭受了流星雨的撞擊,並且損傷慘重。也正是藉助著「天意」,劉秀用僅有的不到2萬人,就大敗了新莽軍的40萬人,自此名震天下。
第二位元世祖忽必烈,最大的功績是建立了元朝。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第四個兒子拖雷的兒子,也就是成吉思汗的孫子。在忽必烈繼位後,統一的蒙古帝國之間,各個汗國的矛盾已經不斷地顯露出來。而忽必烈選擇學習漢人先進的文明文化,這種在蒙古人看來「離經叛道」的做法。無疑更加激化了各個汗國之間的矛盾。於是忽必烈統領著自己的汗國,又先後徵服了其他幾個汗國,建立了大一統的元朝,也是元朝實際上的開國皇帝。
第三位清世祖順治帝,和忽必烈類似,也是將前輩先人們的割據政權,發展到了大一統的王朝。早在明朝萬曆末年,清太祖努爾哈赤就已經建立了後金政權,一直在山海關外虎視眈眈,圖謀中原。而努爾哈赤在薩爾滸之戰被大炮炸成重傷,不治身亡,皇太極也在清軍攻入山海關前夕暴死,皇位就落到了順治帝的頭上。
順治帝在位期間,正值明末農民起義推翻了明朝,也為清軍入關創造了極其有利的條件。在攝政王多爾袞的輔佐下,順治帝基本統一了全國,同時遷都北京,把清政權從東三省的地方政權變成了大一統的清王朝。也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功績,順治帝才有了「清世祖」的廟號。
以上三位就是中國歷史大一統王朝僅有的三位世祖了。當然除了他們之外,還有一些割據政權有自己的世祖,不過由於沒有統一,所以也不在討論之內。不知道大家看完之後,有沒有覺得增長了一些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