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報告:傑青基金個別項目研究追逐科學熱點、創新性不夠

2020-12-16 澎湃新聞

為加強財政資金績效管理,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財政部預算評審中心組織專家和第三方機構成立績效評價工作組,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2014-2019年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下稱「傑青基金」)項目開展了績效評價。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注意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官網「經費決算」欄目近日公布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2019年度部門決算》,其中便包括了由績效評價工作組撰寫的《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績效評價報告》(下稱《評價報告》)。

傑青基金自1994年設立,主要是為促進青年科學技術人才的成長,鼓勵海外學者回國工作,加速培養造就一批進入世界科技前沿的優秀學術帶頭人而特別設立的科學基金。傑青基金由基金委負責管理,是基金委人才項目中認知度最高的項目。

《評價報告》稱,至2019年末,傑青基金已累計資助4284個項目,傑青基金資助學科分布在數理、化學、生命、地球、工程與材料、信息、管理及醫學8個科學部。《評價報告》顯示,傑青基金2014-2019年度共計投入504840萬元,資助1287個項目,傑青基金實行定額補助資助方式,基金委按預算將中央財政資金足額撥付至項目依託單位。

據介紹,本次績效評價是對6個年度入選傑青基金的總體評價,由40位專家(共8個學部,每個學部聘請5位知名專家,院士佔比50%)對65個隨機抽樣項目(佔2014-2019年項目總數的5%)進行重點評價;選取70位傑青基金項目負責人對傑青基金管理全過程進行評價;選取9家單位(根據傑青基金項目依託單位分布及項目數量確定),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相結合的形式進行綜合評價;對6年所有入選傑青基金的基礎數據,從人才成長、學科分布等方面進行全面分析。

《評價報告》在第三部分羅列了績效評價指標的完成情況:

決策指標方面,《評價報告》發現,傑青基金深入貫徹國家創新和人才戰略思路,全面落實基礎研究和科技改革的要求,緊緊圍繞基礎研究設臵項目,邊界清晰目標明確。自主選題的方式能夠契合基礎研究的規律,更好地激發科研人員的創新創造潛能,營造了良好的科研學術氛圍。順應改革要求,創新資金管理方式。傑青基金資金分配充分考慮科研人員開展基礎研究的需要,採用先期撥付的方式及時啟動基礎研究,確保研究不受資金撥付進度限制。

評價也發現,部分項目研究內容與基礎前沿研究和服務國家戰略需求有一定的差距。專家發現,65個被抽取項目中的部分項目與基礎前沿研究定位有一定的偏差,聚焦國家重大科技戰略需求有待加強,如信息科學部的7個項目、地球科學部的1個項目、管理科學部的4個項目。

過程指標方面,《評價報告》指出,傑青基金在資金管理上落實科研改革要求,預算執行與任務研究內容匹配性較好。特別是2019年制定並推行「包幹制」,取消預算編制,不設科目限制,實行項目負責人承諾制,有利於激發基礎研究的創新活力,受到新入選傑青的普遍認同。傑青基金「放管服」工作持續推進,明確申請時不再提供學術委員會或專家組推薦意見。傑青基金採用通訊評審、會評評審和評委會審核的全鏈條閉環評審方式,與基金委其他人才項目保持一致。在通訊評審中通過系統指派並擴大專家數量的方式,提高通訊評審的質量。在會議評審中實行契約化管理,並完善現場管理規則,提高會議評審的規範性和公正性。

評價中也發現,傑青基金在資金管理和項目管理中需要進一步落實落細,提升管理效能,優化資金管理措施,保障科研活動順暢開展,進一步提高傑青基金預算執行率。年度總結、中期檢查和結題驗收的評價標準要進一步壓實,確保監督管理措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產出指標方面,《評價報告》稱,傑青基金引領了基礎科學的創新態勢,高水平成果不斷湧現。傑青基金能夠較好地按照計劃書的要求完成任務目標,部分項目超額完成任務目標。在基礎理論研究方面取得了具有一定先進性和創新性的成果,在重大關鍵技術方面逐步實現了由學習跟蹤向並行發展的轉變。帶動了學科的跨越式發展,部分學科實現領跑。在傑青基金資助下,促進了一批優勢學科國際化發展,扶持了一批薄弱學科,培育了一批新興交叉學科。我國天體物理、能源利用、粒子物理、生物材料、量子信息、公共政策理論的研究獲得了長足進步。

被抽取的65個項目能夠較好地完成既定研究目標,成果突出,但少數項目的成果原始創新性及項目負責人的實際貢獻有待進一步挖掘。專家發現,個別項目研究追逐科學熱點,創新性不夠,代表性原創成果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個別項目的成果顯示度有待凝練,項目負責人仍需進一步深入研究;個別項目負責人在其提供的代表性成果中的貢獻度不夠顯著。傑青基金接續支持機制尚未完全建立,重大優秀成果未能在基金委資助體系及其他國家科技計劃中做有效的銜接,成果應用不夠充分。

效益指標方面,《評價報告》認為,傑青基金培養了一支高水平的科研隊伍,項目負責人普遍成長為相關領域學科的帶頭人。對人才成長顯示度評價發現:2014-2019年,共有25位傑青基金項目負責人作為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完成人,佔獲一等獎總人數的73.53%;共有113位傑青基金項目負責人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不含外籍院士),佔當選院士總人數的60.75%;共有53位傑青基金項目負責人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不含外籍院士),佔當選院士總人數的25%。

2014-2019年,傑青基金項目負責人作為第一完成人的項目佔「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的比例超過50%。許多傑青基金項目負責人成長為本領域傑出的青年科學家,並形成了一些具有創新活力的高水平科研團隊。傑青基金擴大了基礎研究的國際影響力。當選外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的青年學者,多數獲得過傑青基金資助。形成了傑青基金品牌,獲得各界廣泛認可。傑青基金為青年科學家開展基礎研究搭建廣闊的平臺,營造了良好的環境,促進科研人員的成長。傑青基金立足基礎研究,項目定位清晰,按學科設臵分類資助規模,建立了公開科學的選拔機制,對其他人才項目的示範作用明顯。

對傑青基金滿意度調查發現,通過多年發展,在學術界享有很好的聲譽,成為基金委品牌項目,項目申請競爭日趨激烈,近5年的資助率不到10%。領域專家對傑青基金的定位、支持方式、支持強度、選拔機制、部署的系統性以及品牌認可度高。傑青基金項目負責人對項目申報、項目管理中和傑青基金改革等具體管理環節和要求相對滿意。依託單位對傑青基金管理、學科部署、選拔機制、入選人才對本單位科學研究的帶頭作用接受度高。專家學者、項目負責人和項目依託單位對傑青基金的管理和作用都有較高的評價。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評價報告:一些單位和人過度關注傑青基金稱號而非科學研究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注意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官網「經費決算」欄目近日公布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2019年度部門決算》,其中便包括了由績效評價工作組撰寫的《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績效評價報告》(下稱《評價報告》)。
  • ...建議擴大「傑青」數量!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類項目績效評價結果出爐
    報告指出,存在的問題主要有:▲ 面上項目、青年基金項目和地區基金項目的資助經費佔科學基金批准資助總經費的比重明顯下降;▲ 地區基金項目資助的區域標準不夠明確,受資助區域之間的不平衡現象進一步加劇;▲ 重大項目缺乏需求方參與選題與指南編制的有效機制,促進學科交叉作用發揮不夠,課題之間實質性協同合作較少
  • 這些科學家可獲四百萬元研究資助!一圖讀懂2020國家傑青基金
    近日,2020年度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以下簡稱「傑青」)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發布。入選者可獲得400萬元的經費資助。大數據及「智能+」項目連年增長南都·AI前哨站注意到,在2020年傑青公示名單中,有24位學者的研究項目涉及到大數據、機器人、人工智慧算法及硬體。而在2016年的公示名單中,僅有5位學者的項目涉及。
  • 寫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放榜前
    2015年~2019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研究類和人才類項目資助鑑於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對機構和個人發展的重要性,阿旺費了一番周折,把過去5年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重點項目以及「傑青」、「優青」兩類人才項目資助率進行了收集和梳理。
  • 2020年基金委八大學部傑青優青項目答辯提綱要求
    傑青優青提綱相同1、個人簡歷;2、主要學術成績,研究成果的創新性和科學價值;3、擬開展研究工作的科學意義和創新性,研究方案的可行性等。2、本人未來研究方向和工作計劃(要突出創新性)。特別提示:匯報內容只限於介紹本人所開展研究工作的科學內容,請勿羅列或引用評價性報導等信息。
  • 青年科學家如何冒尖 傑青基金:放手讓年輕人去幹
    今年恰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設立「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20周年。作為改革的產物,20年來,「傑青基金」為許多優秀的青年科技人才雪中送炭、及時提供經費支持,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科技骨幹,在科技界廣受讚譽。   中外科技發展史表明,青年科學家是最有創新動力和創新活力的群體,許多重大科技突破都是在青年時期完成的。
  •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公布:這9所雙一流建設高校卻沒人入選
    前言: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主要是支持在基礎研究方面已取得突出成績的青年學者接下來的自主選擇研究方向開展創新研究,目的促進青年科學技術人才的成長,吸引海內外人才,培養造就一批未來能夠進入世界學術前沿的優秀科研工作者
  • 中科大副校長:傑青、優青不是「帽子」,是一個學術高峰
    劉乃安教授以「人才基金項目如何成功」為題做了報告,從項目申請人和評審專家的雙重角度解讀如何撰寫人才基金項目申請書。報告中,劉乃安教授列舉大量正反案例,生動詳細地分析了申請書各部分內容的撰寫方法和常見問題。
  • ​我校召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青、優青項目申報經驗交流會
    本站訊(通訊員 王天恕  朱廣明)11月22日下午,我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青、優青項目申報經驗交流會在衛津路校區召開。理學院、分子聚集態研究院院長,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獲得者李振教授受邀作申報講座和經驗介紹,科研院副院長符銀丹主持會議並講話,各單位青年教師參加會議。
  • 22人獲2019年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在神經形態器件原位離子輸運解析、高精度時敏人工突觸器件、人工神經元、可容忍器件漲落性的高魯棒神經網絡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有國際影響力的原創成果,推動了神經形態器件與類腦晶片研究的發展,獲科學探索獎、求是傑出青年學者獎、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國區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等獎項。
  • 2016-2019中國大學國家傑青排名發布
    2016-2019年,中國哪些高校和學科獲批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的項目數量最多?中國哪些大學躋身2016-2019年中國大學國家傑青排行榜10強?2020年6月,全國第三方大學評價諮詢機構艾瑞深校友會網(Cuaa.Net)依託國內首個免費的「艾瑞深中國大學360度對比分析與學科水平動態監測公益諮詢項目」,最新發布《校友會2020第五輪學科評估前瞻分析報告》,報告最新公布校友會2016-2019年中國大學國家傑青排行榜、2016-2019年中國大學國家傑青學科排名。
  • 40%入圍傑青,兩位院士候選人
    ▎項目、獎勵一樣都不少 在獲得國家優青項目資助後,青年學者在科學研究中會迎來發展的黃金時期。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重點項目和創新群體項目極其重要。在這些項目的競爭中,首批國家優青獲得者表現出了強勁的實力。
  • 青託成長故事(二十四)張愛華:建立創新研究方法,揭秘中醫藥科學內涵
    ,在中華中醫藥學會、黑龍江中醫藥大學、託舉導師王喜軍教授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依託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方證代謝組學研究中心、黑龍江省『頭雁』團隊,圍繞中藥有效性與藥效物質基礎研究,系統構建了生物標記物表徵-方劑效應評價-顯效成分發現-作用機制闡釋四位一體的中藥有效性研究體系,為解決中藥有效性相關的科學問題提供科學依據,積極開展中醫藥實踐創新研究並取得創新性成果。
  • 甘肅2人入選 | 2020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公布
    8月11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20年度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甘肅省兩名學者入選,分別是蘭州大學教授王鑫、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孫良亭。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簡稱「傑青」)作為國內僅次於兩院院士的第二層次高端人才,一向有「小院士」之稱,是科學領域評判創新潛力與學術水平的權威標尺。要求申請者年齡45周歲以下,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職稱)或者具有博士學位,有基礎研究工作經歷,基金對入選者每人資助經費一般為每年80萬—100萬元,研究期限為4年。
  • 國家「傑青」、「優青」入而未立者將獲省「傑青」、「優青」支持
    申請國家「傑青」、「優青」進入最後評審但未立項者,山東省可直接給予省「傑青」、「優青」支持近期,山東省科技廳提出新舉措,加大青年科研人員基礎研究支持力度,具體如下:對不超過35歲、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前200位高校、自然指數前100位高校和科研院所博士來魯創新創業的,直接給予省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等項目支持。
  • 科研評價 應回歸研究價值本身
    對於涉事作者,各相關部門已採取了暫停項目立項、終止項目評審、暫停院士候選人資格等處置措施。公眾期望中的一些雷霆手段,比如把那些向第三方機構購買論文的作者永久地清理出科研工作者的隊伍,並未出現。  也許從有51個項目用被撤論文申請科學基金能夠看出問題所在。國內現行科研評價體系唯論文是舉,論文又唯影響因子馬首是瞻。這種現實導致部分科研人員抱有「國外期刊山高水遠搞不清同行評議狀況」的投機僥倖心理也就不足為奇了。  在現行科研評價機制下,科技工作者實際上只是「科技論文工作者」,甚至少數科研人員已淪為「論文發表機器」。
  • 全國第1:北京大學22人當選2019國家傑青,總人數達280人,真牛!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2019年獲資助名單正式批准,北大22人入選,入選人數位居全國第一。截至目前,依託北大獲「傑青」基金資助者,總人數達到280人。北大目前在職的獲資助者為275人,兩項數字均為全國各單位最多。
  • 2020年度國家傑青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14人都從南京大學走出
    近日,2020年度國家傑青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公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今年共對300個項目予以資助。南京大學共有14人入選國家傑青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總數在全國高校中並列第3位。2020年度國家傑青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中,南京大學的喻良、宋鳳麒、史壯志、江德臣、趙勁、李朝升、陳帥、張愛鋮、趙坤、王孝磊、吳鏑、張徐祥、馬曉星、曹汛等14位教授入選,具體名單如下: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主要支持在基礎研究方面已取得突出成績的青年學者自主選擇研究方向開展創新研究,促進青年科學技術人才的成長
  • 2016-2019年中國大學國家傑青排行榜,安徽這所211表現亮眼
    近日,全國第三方大學評價諮詢機構艾瑞深校友會網依託國內首個免費的"艾瑞深中國大學360度對比分析與學科水平動態監測公益諮詢項目",最新發布了《校友會2020第五輪學科評估前瞻分析報告》。報告最新公布《校友會2016-2019年中國大學國家傑青排行榜》,其中,合肥工業大學位列第47位,在2016-2019年中,學校有3人榮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是中國為促進青年科學與技術人才的成長,鼓勵海外學者回國工作,加速培養造就一批進入世界科技前沿的優秀學術帶頭人而特別設立的國家級科學基金。
  • 2020國家傑青名單公布,中科大奪睛!
    8月11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網站消息,根據《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2020年度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公布。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5人入選名單,和清華大學並列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