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的貽貝還能不能吃?專家:莫比哈薩……

2020-12-20 浙江在線

2020-07-16 14:50 |嵊泗發布

  7月7日,

  來自「嵊泗市場監管」公眾號的一則消費警示,

  炸翻了圈。

  ↓↓↓

  7月9日,「嵊泗市場監管」跟進發布消息:7月8日以來,嵊泗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縣海洋與漁業局加大對養殖貽貝和市場銷售的野生貝類「毛娘」的專項風險監測力度。共監測8個海域點位,12個樣本,貝類毒素監測結果全部符合國家標準。

  但似乎,大家還是對舟山的貝類海產品心有戚戚焉,各官方大小號也開始轉發。

  這次的影響究竟是咋回事

  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快速定性檢測+定量檢測

  所有批次均合格

  早上6點不到,嵊泗縣中心農貿市場還沒開市,嵊泗縣市場監管局檢驗檢測中心工作人員徐佩就已經在位於市場二樓的食品檢測室忙碌開來,她對採樣來的貽貝、海螺、毛娘等海產品一一進行快速定性檢測。

  快速檢測主要有兩個指標,一個DSP(麻痺性貝毒素),一個PSP(腹瀉性貝毒素),市場的6個海產品攤位(每個)隨機抽取3-4個樣。

  加入30毫升純淨水,混勻,用快速檢測試劑沾取,2個指標在半個小時內就可以知道結果。檢測結果會打在市場內的顯示屏上,讓消費者看得明明白白。

  嵊泗縣市場監管局副局長陳波介紹,7月初,根據海洋與漁業部門的檢測情況通報,對農貿市場銷售的貽貝、「毛娘」等貝類產品開展定性檢測,共抽檢5個批次,其中3批次「毛娘」貝類毒素檢測呈陽性,立即將該3批次「毛娘」責令下架退市處理。

  自消費警示發出後,連日來嵊泗縣共累計定量監測8個海域點位養殖貽貝和市場銷售野生貝類33個樣本,監測結果全部符合國家食品安全標準,開展市場銷售野生貝類定性檢測25批次,檢測結果全部陰性。

  嵊泗縣嵊山鎮後頭灣貝類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黃彬說,貽貝上市前,都會按照政府要求,每周進行一次定量檢測,這項制度已經持續很多年。

  同時,海產品進入市場,還要進行每天一次的快速定性檢測,漁業部門和市場監管部門一直把關嚴格,需持「合格證」方能上市銷售。

  作為土生土長的嵊泗人,嵊泗縣中心農貿市場攤主陳腰萍怎麼也想不到,從小吃到大的「毛娘」會被檢出貝類毒素。但嵊泗縣食安辦發布消費警示,也是為了保障飲食安全,她完全理解。

  嵊泗縣中心農貿市場攤主洪祥民:眼下是貽貝上市季節,以前一天可以賣1、2百斤,但7-9日這幾天銷量減少了很多,一天只賣幾十斤,但現在,隨著檢測結果合格,銷量又開始回升。

  正在買貽貝的嵊泗居民王燕說,食品安全部門和專家發布消息,說檢測合格上市的貽貝可以吃了,那就可以放心食用。畢竟上回就是赤潮的影響,過了就沒關係了,是安全的。

  赤潮究竟是好是壞?

  那麼,導致此次事件發生的根源——赤潮,究竟是什麼?

  我們為此聯繫到研究海洋赤潮與生物毒素多年的浙江大學博士生導師佟蒙蒙。

  為了讓我們更好地理解,佟博士把組成赤潮的藻類比作「海洋裡的莊稼」,可千萬別小看它們,這可是貝類等海產品的天然豐富餌料,藻類越豐富多樣,貝類長得越肥美可愛。

  但就跟任何東西都得有個度,過了界就可能有害一樣,藻類也是一樣,當一定海域的藻類濃度出現爆發,就可能形成赤潮。

  圖片來源網絡

  海洋中超過85%的藻類是無毒藻,但也有少部分的有毒藻,在我國東海,最為常見的有毒藻就是產生麻痺性貝類毒素和腹瀉性貝類毒素的產毒藻。這些有毒藻不一定會引發赤潮,但出現到一定濃度,貝類等海產品吃了,就可能在短期內使貝類帶毒。

  但佟博士也給我們吃了顆定心丸。赤潮從出現到消亡基本為7~10天時間,而且會隨著風向、水動力的變化而變化。

  同時,貝類等海產品是濾食性動物,赤潮消亡後,受到影響的貝類在幾周內,就可以把體內的貝類毒素排洩乾淨,實現自我淨化。

  佟博士和她的團隊曾經在嵊泗枸杞駐點一年半的時間,研究當地的海洋浮遊植物生態和赤潮分類,結果都非常理想,或者說,嵊泗枸杞海域的生態環境非常好,養出來的貽貝也健康。

  嵊泗近岸海域生態環境

  近幾年總體較好

  嵊泗縣海洋環境監測站站長董波海介紹,從最近幾年赤潮發生的頻次來看,嵊泗近岸海域生態環境總體較好。

  2017年至2020年6月底,赤潮發生數分別為7次、2次、5次和1次,赤潮優勢種為中肋骨條藻和東海原甲藻,無毒性。

  每年的監測頻率為4—10月,每月1—2次;當有赤潮發生時,連續跟蹤2次,至赤潮衰退消亡。

  但是當有毒赤潮發生時,在赤潮發生區內採集1-2種生物開展赤潮毒素監測,監測毒素種類根據赤潮的藻種確定,包括麻痺性貝毒監測、腹瀉性貝毒等。

  同時,在鄉鎮均配備了1-2名的赤潮觀察志願者,一旦有赤潮發生,及時電話告知赤潮發生的海域,監測站會及時做出相應的赤潮應急機制進行採樣檢測,並向上級部門匯報監測結果,再由主管部門負責赤潮信息的發布。

  那麼

  舟山的貽貝

  還可以放心吃不?

  貽貝,在休漁期,可是舟山百姓餐桌上的主角,營養豐富,又被稱為「海中雞蛋」。2007年6月,「嵊泗貽貝」成為我國海洋產品首個地理標誌集體商標,2012年又被認定為浙江省著名商標,同年,「嵊泗貽貝」正式被國家質檢總局批准為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今年4月,農業農村部準予登記,並允許在農產品或農產品包裝物上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

  那麼,現在,貽貝還是放心吃不?

  舟山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張永利說,建議大家到正規農貿市場售賣點購買貽貝等貝類產品,因為目前經過海洋與漁業、市場監管部門的抽檢,這些產品都是合格的,所以莫比哈薩(舟山話,別害怕的意思),請大家放心購買食用。

  但是,貽貝雖好,也請不要貪「貝」,尤其是初次嘗的遊客,一次性食用量不要太多,烹製的時候,一定要燒熟煮透。

  小編還了解到,今年以來,受疫情影響,嵊泗縣政府也是做好擴大貽貝品牌知名度工作。不僅開通了「貽貝—電商」銷售渠道,鼓勵企業積極與大型電商平臺對接,助推嵊泗貽貝銷售;而且組織企業參加網絡直播帶貨活動,開展「嵊泗貽貝」的直播推介。又通過舉辦文化節、推介會等形式,提高「嵊泗貽貝」知名度。

  最後,小編再給大家送上幾道經典的貽貝菜式,不用謝!

  最原始吃法:水煮貽貝

  貽貝炒青椒,味道你懂的

  貽貝幹,號稱大補之物

  蒜泥貽貝,隔著手機屏幕,「譁啦啦」流口水

  來源:舟山交通97

1594882221000

相關焦點

  • 舟山的貽貝還能不能吃?專家檢測完長出一口氣
    正在買貽貝的嵊泗居民王燕說,食品安全部門和專家發布消息,說檢測合格上市的貽貝可以吃了,那就可以放心食用。畢竟上回就是赤潮的影響,過了就沒關係了,是安全的。
  • 淡菜裡檢出貝毒素,舟山抽查貽貝等貝類海產品
    淡菜裡檢出貝毒素,舟山抽查貽貝等貝類海產品 2020-07-08 19: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預防 增加能抗風浪的厚殼貽貝養殖
    電話裡,程阿國告訴記者,他打算先去看看,還能不能「搶」回些貽貝來,然後和同在嵊泗縣昌盛海水養殖專業合作社的養殖戶們一起開個會,商量接下來怎麼籌錢重新開始。  「重新開始至少得投入幾萬元甚至十幾萬元,不是一下子都能拿出來的。」程阿國說,他還是會繼續養殖貽貝,「只會做這個呀,別的也不會,不過可能暫時一下子不能投入那麼大的面積了。」
  • 走進舟山漁場,帶你盤點特色美食,忍不住流口水!
    臨街小弄,那挑著一串串風鰻叫賣的小攤販;農家院(漁家)院子,那用竹竿晾起來的一排排風鰻,是冬季舟山海島特有的一道道特有景色。楊曼和當地鰻。舟山人儘可能用當地鰻,由於肉質地不一樣,外洋鰻吃起來肉味是「燥乎乎」,也就是乾癟;而當地鰻肉質地滋養,乃至有點兒軟綿綿的純天然腥味。魷魚被製成「風鰻」,無需加上不必要調味品,僅用適當福清醃製,就可保存美味的原汁原味。
  • 浙江舟山民宿.嵊泗悅庭楠舍民宿-海上仙山,客房躺著看日出日落!
    海蠣、帶魚、龍蝦、紅膏熗蟹,還有不得不嘗的水煮貽貝、蒜蓉貽貝、青椒炒貽貝...「這個夏天,我們準備了一棟海島民宿」!5 | 吃民宿老闆做的地道私房海鮮菜開啟一場海街日記的小島旅行 民宿2天1晚海景陽臺家庭房/舒適雙床房任選一
  • 貽貝,海虹,青口,貽貝……他們是誰?
    我們通常吃什麼樣的貽貝?FIFIFIFINOAA紫色貽貝,也稱為海虹,在香港和澳門被稱為「藍貝」。。殼較薄,殼烏黑亮,內表面紫灰色,主要分布在北部沿海地區。名菜潮汕-金步倉炒薄殼,圖片來源:網際網路貽貝東西上的「繩索」是什麼?當我們吃貽貝時,我們經常會被一些「繩索」咬和撕咬而煩惱。在海邊,我們也會發現,沒有刀子很難從礁石或尼龍繩獲得貽貝。
  • 舌尖上的中國——舟山美食篇
    舟山是中國最大的海產品生產、加工、銷售基地、舟山漁場是我國最大漁場素有「東海魚倉」和「海鮮之都」之稱,舟山港灣眾多、航道縱橫,是中國屈指可數的天然深水良港,寧波-舟山港貨物吞吐量位於全球第一。舟山現今已發展成為海洋經濟強市,亦是一座海洋文化名城、海上花園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級衛生城市。舟山是海島丘陵區,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6℃,6~9月份降雨居多。
  • 舟山海鮮正確吃法來啦 擋不住的鮮啊
    剝蝦大法:15秒快速剝蝦蛄,讓你的「吃貨之路」不再受阻!梭子蟹對於舟山人來說,梭子蟹可以說是相當受喜愛的,肉質鮮美可口。最佳吃法:螃蟹蒸著吃就能品嘗出其鮮甜,熗蟹也別有一番風味。挑選:好的梭子蟹的背部呈青色且堅硬,腹部飽滿厚重。還可以仔細觀察蟹小腿,腿部堅硬,很難捏動的最肥滿。喜
  • 嵊泗貽貝打開內銷市場 研發適合國內消費者的新菜式
    一度陷入滯銷困境的嵊泗凍貽貝,終於在對接零售商超、聯合電商平臺、開發新菜品等一系列穩產業鏈舉措中,逐漸迎來了「復甦」轉機。  「嵊泗貽貝」是全國首個海洋產品地理標誌集體商標,貽貝養殖基地被授予國家有機食品生產基地。以往,嵊泗凍貽貝銷售以外貿為主。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嵊泗全縣1500噸原本打算出口的凍貽貝斷了銷路,積壓在冷庫。
  • 嵊泗貽貝、梭子蟹、帶魚要走上歐洲人的餐桌?有人要和我們「搶...
    有人和我們「搶」海鮮吃! 歐洲市場為嵊泗海鮮打開大門 沒錯,要和咱們「搶」肥美海鮮的就是歐洲朋友們!9月14日中歐地理標誌協定在北京籤署,這個協定包括十四條和七個附錄,主要規定了地理標誌保護規則和地理標誌互認清單等內容。
  • 貽貝好吃,卻可能有毒,這是怎麼回事?
    審核專家:李維陽科普作家天氣漸漸變熱,可以吃吃海鮮,喝喝啤酒,吹吹晚風的愜意季節又快到了。相比起價格偏高的蝦蟹和殼厚肉少的海螺,有一種海鮮可謂是價廉物美的好東西,蒜蓉粉絲渾不怕,清蒸紅燒兩相宜,它就是市場上常見的貽貝。
  • 「兩山」實踐丨枸杞:生態理念引領貽貝養殖業綠色發展
    2020-09-23 16:00 |舟山新區三農
  • 貽貝是大自然的饋贈,各個國家不同的做法,其中法式貽貝尤為美味
    法國,世界公認的浪漫之都,在這裡不僅能夠體驗到匯聚全世界的時尚藝術,還能夠享用到各種精緻的法式風情美食,其中當地的一道「法式貽貝」就極其的受到美食者們的歡迎和喜愛。相比較於中式風格,法國的菜品都比較偏向於清單中飽含滋味,並且對於食材的講究也是十分的挑剔,他們奉行「什麼時令吃什麼食材」,因為在他們看來這樣能品嘗到食材最美味的時候,並且在視「吃」為一門藝術的基礎上,這是對食材的一種尊重。所以貽貝也並不是任何時候都會在餐廳中看到,其實換而言之,法菜可以很好的表現出一個廚師的內涵,所以哪怕再簡單的食材也會有它們的春天。
  • 非洲貽貝泛濫成災,為什麼非洲人餓死不吃?
    貽貝又稱海虹,是我國常見的一種海鮮,由於產量高,價格相對便宜,所以在我國貽貝是家喻戶曉的一種美食,如論是清蒸、直接煮還是蒜蓉都是不錯的選擇。那麼,貽貝作為我們國人口中的美食,非洲人卻餓死不吃,這究竟是不是真的呢?答案是肯定的。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
  • 貽貝、海虹、青口、淡菜……它們到底誰是誰?
    不過,在科學上,它們都屬於「貽貝科」,統稱為「貽貝」。貽貝科的物種非常豐富,幾乎全世界的所有海域都有分布。它不僅像很多貝殼一樣能在潮間帶生存,還能生存在幾百米深的海域裡。甚至,像是金貽貝這樣的品種,還能生活在淡水裡,長江流域就十分常見。
  • 貽貝,海虹,淡菜,青口……到底是不是一種東西?吃時要注意
    貽貝,海虹,淡菜,青口……到底是不是一種東西?吃時要注意!對於一個長期在內陸生活的人來說,讓他分清一種海鮮的話是不太容易的。拿一個皮皮蝦和普通的大蝦相比的話,我們能很快的分出來,但是如果拿上今天我們要給大家分享到這種東西,不同顏色,可能大家就會認為它是不同的東西。
  • 嵊泗貽貝走上國宴菜單,浙商院產學合作大助力
    浙江西子賓館裡,來自嵊泗縣的貽貝,走出大海,走上了國宴的菜單。8月2日,嵊泗縣政府與西子國賓館籤訂貽貝正式供貨協議,共同推廣優質食材,讓更多賓客品嘗原產地優質食材的自然美味,現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這其中,來自浙商院的一批人,中國註冊烹飪大師,旅遊烹飪學院專業教師王豐,產學合作處處長藍少鷗和旅遊烹飪學院院長駱高遠等人,顯得分外高興,學校多年來與嵊泗縣政府的產學合作有了實質性的大突破。
  • 聽說非洲貽貝泛濫,當地人餓死不吃,在中國卻是美食!
    但是在非洲卻泛濫成災,按理說這麼好吃的東西在哪個地方都應該是供不應求才對,而且非洲盛產貽貝,更應該「樂不思蜀」,並且靠這個發家致富才對。為什麼當地人寧願餓死都不吃呢?而且隨著我們中國冷藏技術和運輸技術的提高,面對海鮮,幾乎沒有人是不喜歡吃的,特別是大閘蟹,小龍蝦,貽貝等等,光是想想就流口水。
  • 舟山是一個大群島,全市共有巨細島嶼1390個,其間舟山本島最大
    舟山是一個大群島,全市共有巨細島嶼1390個,其間舟山本島最大螞蟻島坐落舟山群島東南部,以島建鄉,與金庸筆下桃花島隔港相鄰,與東方漁都沈家門漁港相距6.5海裡。由巨細四個島嶼組成,陸域面積2.84平方公裡。
  • 走進舟山水產研究所 叩問舟山海鮮的奧秘
    浙江日報舟山7月30日訊  擁有魚蝦貝藻數不盡的海鮮、號稱中國海鮮之都的舟山,是許多食客們流連忘返的地方。  舟山的海鮮為什麼這麼鮮?如此眾多的美味從何而來?這幾年,除了今天現場看到的水產品之外,研究所人工培育的厚殼貽貝、條石鯛、三疣梭子蟹等也先後走上了百姓的餐桌。  海水裡養出來的美味,能吃得放心嗎?「要想吃得放心,首先要把好養殖這一關。可以說,按照我們的養殖方法,養殖的水產品比捕撈的還更安全。」研究所副所長傅榮兵一邊給魚蝦投食,一邊自信地說。  「捕撈的魚蝦是在自然環境中生長,赤潮等水汙染難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