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專家:孩子出現「戀母情結」,只因寶媽平時這幾方面不注意

2020-12-20 寬哥撩育

很多人都非常疑惑,為什麼現在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大家都在指責媽媽.其實這主要是因為由於各個方面的壓力,大部分的男性都會外出掙錢,而只有媽媽本人和他相處的時間最長。

所以在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媽媽對他的影響其實是非常大的。畢竟長時間的接觸,這種潛移默化之下,孩子所受的媽媽各個方面的影響比我們想像中的還要多。

這就必須讓媽媽們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做好榜樣,避免給孩子帶來不好的示範。特別是最近幾年來出現了一種在孩子身上發生的「戀母情結」,這讓很多人都感到十分的憂心。

相信大家之前也看到過這樣一個新聞,一個男子已經三四十歲了,每天還離不開自己的媽媽,不管是上廁所還是睡覺,就必須媽媽的陪伴,這主要是因為在他小時候到不斷的長大,媽媽從來沒有離開過他。

一旦離開他之後,他的內心就會產生恐懼。這種事情的發生讓我們感到難以置信,一個已經成年很久的男性竟然無法脫離媽媽的陪伴。事實上這種事情也是非常常見的,而出現這種戀母情結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相關的心理學家研究表示主要有這幾點,看看你身上有沒有?

第1點、喜歡什麼事情都給孩子安排好

「你只要學習就好了,什麼都不用做,媽媽來幫你」,這可能是許多媽媽經常會說的一句話,認為自己的孩子什麼事情都不用做,只需要好好學習。

所以當孩子長大成人之後,我們會發現他們竟然什麼都做不了,就算是日常的自理也都會有些困難,比如說每次洗衣服的時候,都不知道如何分類。

所以沒有辦法情況下只能郵寄回家讓媽媽給洗好,這種沒有底線的妥協讓很多人都感到十分的難受,但是一些媽媽還不自知,或許你現在的縱容就是對他未來的傷害。

第2點、不理解分床睡分房睡的觀念

我們也都知道,在孩子三歲左右的時候,他們的意識就已經形成。而在這個過程之中,寶媽就應該注意和孩子分床。畢竟長時間和媽媽睡在一起,他們會有一種依賴心理。

當然在這個過程之中,分床還是不太合適,畢竟孩子還比較小,要是一不小心翻下床去,父母也會非常的心疼。只是這時候就必須分床,而等到6歲左右他們對於男生女生的差距也有一定的了解,那麼就必須進行分房睡。

這對於孩子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幫助,可是一些寶媽考慮到孩子的恐懼心理經常不願意分床分房,這對於孩子來說長期依賴媽媽,甚至說想要媽媽的懷抱,就能產生戀母情結。

第3點、媽媽經常安慰孩子的情緒

一般情況下,在家庭裡面要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個人就會唱白臉,一個人唱紅臉。而長時間如此孩子也會有一種感知,對爸爸媽媽作出區分。

我們都了解到嚴父慈母,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其實孩子對於媽媽的接受程度更高,並且認為媽媽是愛他的。所以遇到任何心理問題的時候也就願意和媽媽傾訴,長時間的交流溝通就會對媽媽產生一種認同感,這種認同感的出現,其實就是相信,那麼就更加的願意接觸自己的媽媽。

我們並不是讓媽媽在教育孩子或者培養孩子的過程中不要出現上面的行為,而是不管怎麼說也應該把握一個度,不應該一味的放縱。

因為出現戀母情結我們也可以知道,或許會成為媽寶男,這對於孩子的學習和工作以及未來的婚姻都有著極大的影響,我們也不願意孩子變成這樣。

相關焦點

  • 有戀母情結的媽寶男適合結婚?嫁給媽寶男的優點
    我發現現在越來越多的女生很排斥甚至很討厭媽寶男這種類型的男人,的確媽寶男在女生的結婚標準裡面已經遠遠的被排除了,被排除的原因大多數都是因為媽寶男的戀母情結太重了。但是最近有篇報導卻顯示男人有戀母情結更適合結婚哦,what?你以為你聽錯了?
  • 孩子有「戀母」情結?及時培養孩子獨立性格,謹防變成「媽寶男」
    文|小歆的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娶妻別娶伏地魔,嫁人別嫁媽寶男」。何為「媽寶男」?就是指雖然已經長大成人,但仍有戀母情結,視母親的話為聖旨的男人。「戀母情結」,也叫俄狄浦斯情結,來自希臘神話王子俄狄浦斯的故事。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人們大多都對母親有一種依戀的心理傾向,尤其是兒童時期,孩子睡覺也離不開媽媽。
  • 戀母情結是怎麼回事 戀母情結有哪些表現
    核心提示:  說到戀母情結這個詞語,相信很多人都略有聽聞,但是如果真的要細說其具體表現,卻又說不出個所以然來,甚至也有很多人不認為戀母情結是什麼大問題,更加不知道該如何判斷自己是否存在戀母情結的表現。   說到戀母情結這個詞語,相信很多人都略有聽聞,但是如果真的要細說其具體表現,卻又說不出個所以然來,甚至也有很多人不認為戀母情結是什麼大問題,更加不知道該如何判斷自己是否存在戀母情結的表現。那戀母情結是怎麼回事?戀母情結有哪些表現?下面我們一起來詳細了解一下!   戀母情結是怎麼回事?
  • 心理學:婚後為何去他媽那?老婆不香麼?中國男人普遍有戀母情結
    老師您好,我想諮詢婚姻的問題,現在的我不知道該怎麼辦了?我看別人的新婚夫妻都是如膠似漆,但是我老公總圍著他媽媽轉,也可以說是婆婆總圍著他轉。有一件事我簡直氣哭了,雖然我跟婆婆平時不住在一起,但是老公下班先去婆婆那,吃飽飯之後再回家。
  • 心理學:戀母情結男人都有,皇帝也難逃這個情結,朕就這麼任性
    所謂「情結「是指情感上的一種包袱。 戀母情結不單純是現在有,早在幾百年前也有。 成化皇帝雅好書畫,激賞宋人《子母雞圖》,見畫中母雞領小雞覓食,作為一個深具戀母情結的人,目睹此情此景,教朕如何不想她? 一生只造一瓷,只為博你歡心。 想必萬貴妃用雞缸杯暢飲的幸福,比起楊貴妃「日啖荔枝三百顆」毫不遜色吧?
  • 心理學:媽寶男為什麼不能嫁,「俄狄浦斯情結」告訴你原因
    其實,媽寶男的性格養成,往往是與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密切關係,一個男孩,如果在成長的過程之中,受到了母親過度的保護,那麼,他就會失去獨立面對困難的能力,從而對母親產生一種強烈的依賴感。在心理學上,弗洛伊德對男人太過依賴母親這一現象,有一個名詞解釋,叫做「俄狄浦斯情結」,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戀母情節」。
  • 兒子太黏媽?提防「戀母情結」,到這個年紀,就該保持距離了
    朋友跟我聊起一件尷尬事,這段時間三口人一直一起呆在家裡。朋友想讓總是在出差的老公多和孩子相處,但不知道為什麼,孩子仿佛總想要和她呆在一起。朋友線上開會,兒子就巴巴地等下門口。朋友做飯,兒子就在廚房玩積木,好像一直在躲著自己的親爹。
  • 太戀母有可能會成為「媽寶」?不想娃被人「吐槽」,趕緊糾正
    孩子從生下來後,基本上就是寶媽們一手帶大,而孩子跟媽媽待的時間長了,自然就會對媽媽比較依賴。一般來說,這種情況是很常見的,畢竟,媽媽對於孩子的付出,是誰也比不上的,孩子更喜歡媽媽這種情況,也就見怪不怪了。
  • 為什麼孩子會有戀母情結?知道這3大特徵,你還會讓孩子依賴你嗎
    相信大家對於媽寶男這一個詞很熟悉,自己身邊就有一個朋友,一個男的,每次出門的時候都會拉上媽媽一起,自己的媽媽為了不想讓孩子傷心,不管什麼情況都會和孩子一起,也沒有拒絕,就想起很平常的例子:出門之前總是詢問媽媽今天的衣服穿什麼得體,每次出來的時候,很多的口頭語就是:我媽媽就是這樣的認為
  • 高中男生的苦惱:我是不是有戀母情結?
    倘若爸爸一個星期沒有在家裡出現,我都不會有什麼感覺。可是,只要哪一天媽媽不在家,我就會覺得屋子突然間變得空蕩蕩的,心裡也若有所失。  記得上初一那年夏天,媽媽到西安出了一個星期的差,那是我記憶中最漫長的一個星期。儘管媽媽每天都有掛電話回家,爸爸也每天回家用盡心思照料我的食宿,據說是做了很多平時他難得露一手的「絕活」,但我還是寢食難安。
  • 「戀母情結」有多可怕,別再因為小孩喜歡你沾沾自喜了!
    一個寶媽有這樣擔心:孩子已經6歲多,可是感覺孩子比一般的孩子更粘人,每次都要纏著我抱,還特別喜歡親我,臉、嘴、手臂、大腿、耳朵、眼睛到處亂親,我也阻止過,可是孩子還是這樣,我老公一接近我或是牽我的手,孩子就會跑過去扯開,不讓爸爸靠近媽媽,這是不是孩子有「戀母情結」?
  • 「媽寶男」是怎麼煉成的?過了這個年紀,戀母會害了孩子
    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在《夢的解析》中說,每個人都會有戀母情結,尤其是在幼兒時期。對母親的依戀是一種很正常的自然天性,但當孩子成長到一定年齡時,尤其是男孩子,應該開始與他人交往合作,一步步獨立起來,如果孩子進入學校之後還沒有擺脫戀母情結,擁有獨立自主的意識的話,則可能嚴重阻礙孩子的心理成長,成為總人口中的「媽寶男」。
  • 男性性心理變態 多因戀母情結作祟
    按照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男子在其成長過程中,或多或少會受到戀母情結的困擾,只有成功地脫離戀母情結,男子才能順利地成長為精神健全的人,否則,他就將出現人格障礙,形成性變態心理。在這個成長過程中,他應該逐步具備道德感和羞恥心,擁有日漸成熟的理智,能夠抑制違背社會規範的欲望。  絕大多數男子會在正常的家庭和社會氛圍裡自然地完成這段非常歷程。
  • 戀母情結易致不成熟個性 重母輕妻影響家庭團結
    即使見到爸爸在家,我的第一句話肯定是問他:「我媽呢?」通常,我總能在廚房或是陽臺上找到媽媽。看到媽媽在家,我就特別心安。倘若爸爸一個星期沒有在家裡出現,我都不會有什麼感覺。可是,只要哪一天媽媽不在家,我就會覺得屋子突然間變得空蕩蕩的,心裡也若有所失。記得上初一那年夏天,媽媽到西安出了一個星期的差,那是我記憶中最漫長的一個星期。
  • 孩子有哪些表現是戀母情結?媽媽們究竟該怎麼處理和兒子的關係
    小的時候沒有處理好母子關係,很可能造成孩子的戀母情結,媽媽們尤其要注意。在孩子3~6歲的時候,會出現戀母情結,但這種戀母情結是一種最基本的人際關係,,習慣了母親對自己的付出,長大步入社會就會變得自私,只會單方面獲取,而不懂得付出。
  • 孩子太黏著媽媽可能是戀母情結 家長要這麼做
    原標題:孩子太黏著媽媽可能是戀母情結 家長要這麼做   孩子喜歡媽媽相信這是媽媽們的幸福,然而過度的依賴就是所謂的「戀母情結」,勢必會對以後造成不良影響,那麼,戀母情結對孩子以後的影響有哪些呢?
  • 容易出現戀母情結的是這種家庭
    戀母情結也稱為俄狄浦斯情結,它是一種心理障礙,一般源於孩子在3-6歲的時候沒有得到正確的關愛和適當的教育。這一時期被稱為俄狄浦斯期,孩子開始關注性別差異,對性開始好奇,男孩親近母親,嫉妒父親,女孩親近父親,嫉妒母親。
  • 孩子有「戀母情結」?專家:太過關注孩子和自己的親近度惹的禍!
    不少的孩子因為和媽媽接觸的時間太多,和媽媽過於親密,導致孩子對媽媽的依賴太嚴重而形成「戀母情結」,渴望媽媽一直在自己的身邊,沒辦法離開媽媽一刻。媽媽防止孩子出現「戀母情結」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需要媽媽在這個過程中讓孩子理解依賴媽媽的危害,然後把孩子推向外面,和更多人接觸,慢慢使「戀母情結」在孩子心中消退。那該如何在不傷害孩子心理健康的前提下順利幫助孩子不「戀母」呢?
  • 討厭戀母情結的丈夫,自己卻培養一個有戀母情結的孩子
    生活中很多的丈夫都是一個有戀母情結的人,這種男人特別讓人討厭,沒有主見,沒有想法,事事聽命於母親的決定,樣樣生活依賴於妻子,讓處在這樣婚姻中的女人痛不欲生,女人在丈夫那裡絕望後,轉而溺愛起孩子來,殊不知自己行為可能正在培養另一個有戀母情結的孩子.
  • 媽寶男:媽,我想喝奶
    媽寶男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在媽寶男的世界裡,什麼都是我媽說,我媽說······ 如果和媽寶男談戀愛,女方會覺得隨時感覺兩個人的生活被對方媽媽監視一樣,也會覺得是在和對方的媽媽談戀愛,這樣的關係也容易不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