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臨近畢業的學生都被「畢設」搞的頭疼不已,針對本科生寫畢業論文也出現很多不同的聲音,有人說:「本科生寫論文,沒有意義」,也有人說:「基礎的寫作能力是每一個人都要養成的。」那麼對於本科生寫畢業論文,你怎麼看呢?如果你也感興趣,請和小編跟隨作者的視野一起深入探討吧!
近年來, 本科畢業論文的質量飽受詬病, 存廢之爭不斷上演。在批判與爭議背後, 唯獨缺失了學生的聲音。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 結合訪談, 探討了學生自身對本科畢業論文寫作的認知。調查發現:大部分學生認可畢業論文寫作的存在價值, 且從論文寫作中獲益;不同專業學生的畢業論文寫作認知不存在差異, 但升學學生比就業學生有更高層次的「積極體驗」和「收穫認知」;學生在理念與行動上存在偏差, 本科畢業論文的質量令人堪憂。針對本科畢業論文存在的問題, 一要提升本科畢業論文寫作在本科教學中的地位;二要完善本科畢業論文寫作的各個環節。本科畢業論文; 大四學生;
價值; 體驗; 收穫;
本科畢業論文寫作 (包括畢業設計) 作為本科人才培養的最後一個環節,既是對學生專業知識掌握情況的檢驗,又是對學生科研思維和寫作能力的訓練。由於高校擴招、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各種因素,本科畢業論文的質量飽受詬病,以至於要不要取消本科畢業論文的論爭經常見諸報端。需要指出的是,這些論爭反映的多是專家學者、一線教師和高等教育管理者的聲音,本科畢業論文的創作者們反而成了「沉默的大多數」。
學生聲音的缺失,顯然不利於我們全面理解本科畢業論文的教育價值及其存在問題。鑑於此,我們著手調查了浙江省某重點高校剛剛完成畢業論文的大四學生。之所以選擇這個時間節點,是因為此時的學生對創作畢業論文的「心路歷程」會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記憶。
本次調查試圖回答以下問題:
(1) 在學生心中,本科畢業論文寫作到底有多重要?他們大概花了多長時間完成畢業論文? (2) 在寫作畢業論文的過程中,學生有何感受與體驗? (3) 在完成畢業論文後,學生有何收穫? (4) 不同學科 (文科、理科與工科) 、不同出路(升學與就業) 對本科畢業論文寫作的認知有何差異?研究方法
本研究參考日本學者兒玉惠美編制的問卷。[1]該問卷從學生和教師兩個主體出發,主要研究的是: (1)學生、教師對畢業論文的認知和自尊情感的關係; (2) 學生本人在寫畢業論文時有何情感體驗; (3) 寫論文遇到困難時學生如何處理; (4) 通過寫畢業論文學生有何收穫以及教師對學生的期望。由於本研究探討的是本科生對畢業論文的認知情況,因此刪除了原問卷中與教師相關的問題,以及一些在中國語境下不適用的問題項,同時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改編和增加了一小部分問題項。採用主成份分析法,經過修正刪去了貢獻率不顯著的題目,最終確定了24個問題項,並把問卷命名為「本科生畢業論文認知情況調查表」。本問卷由四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學生個人情況調查;第二、三和四部分分別是:本科畢業論文寫作的價值認知、自我體驗認知、收穫認知。除了「你大概花了多長時間完成畢業論文」這個問題項採用單選題來作答外,本問卷的其他題項均採用5點量表,依次為: (1) 表示「完全不贊同」; (2) 表示「不太贊同」; (3) 表示「一般贊同」; (4) 表示「比較贊同」; (5) 表示「完全贊同」。此外,為了使論文的分析與討論更加透徹,本文還運用了非結構型訪談法,對一小部分大學生作了額外的訪談。使用spss20.0對問卷數據進行信度分析,問卷信度為0.935。問卷效度分析採用因子分析法,KMO值為0.939>0.6,且Bartlett的球形度檢驗的統計量為7445.027, p=0.000<0.05,如表1,說明變量之間有共同因素存在,適合進行因子分析。表1 問卷的KMO和Bartlett的檢驗
調查結果
就本科畢業論文寫作的存在價值,我們設置了兩個維度。一是學生理念層面上的認知,涉及到3個問題項: (1) 我認為畢業論文對我很重要 (M=3.96, df=1.141) ; (2) 我認為畢業論文是獲取學士學位的必要條件(M=3.90, df=1.031) ; (3) 我認為不用寫畢業論文就可以畢業的人很幸福 (M=3.37, df=1.462) 。具體到百分比,調查結果顯示:66.7%的學生 (即持「完全贊同」和「比較贊同」的觀點) 傾向於認為「畢業論文對我很重要」,66.5%的學生傾向於認為「畢業論文是獲取學士學位的必要條件」。這說明大部分學生在理念層面上認可本科畢業論文的價值與意義。然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近一半的學生 (49.7%) 的學生羨慕那些不用寫畢業論文就可以畢業的人。表2 本科畢業論文寫作的理念認知
討論與結論
(一) 大部分學生認可畢業論文的價值, 且從論文寫作中獲益從這次調查來看,儘管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羨慕那些不用寫畢業論文就可畢業的人,但大部分學生在理念層面上還是認可本科畢業論文的重要性,認為它是獲得學士學位的必要條件。在我們的訪談中,不少學生談到,不能因為論文質量下降就取消本科畢業論文,那無疑是因噎廢食,甚至有學生把畢業論文作為一種儀式而存在。例如,學生A說道:「我認為寫畢業論文是必要的,感覺是一種事關畢業的儀式,是對自己四年本科學習的一個總結和交代。」學生B說道:「本科學習大部分主要靠個人的自覺支撐。不少學生平時上課睡覺、下課玩遊戲,如果連畢業論文這點儀式感都消失的話,整個大學四年就等於放水了。」此次調查表明,大部分學生在寫作本科畢業論文過程中,在知識、情感和技能上都有不少收穫,並非像有些學者所言「本科論文寫作沒有太大意義」「純粹浪費時間」「學不到任何東西」。[2]畢竟,學生在畢業論文的寫作過程中,涉及一些智力與非智力的因素。就智力因素方面,學生寫作畢業論文的過程就是通過發現問題,搜集資料、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過程;就非智力因素方面,學生在寫作論文過程中,是一個不斷溝通、克服困難、戰勝自我的過程。在訪談到論文寫作有何收穫時,學生C指出:「在論文的寫作過程中,無論是文獻搜索能力、統計軟體的使用,還是人際溝通與處理能力,都有所提高。」學生D指出:「我的畢業論文可能缺乏創新思想,但通過寫作過程中的廣泛閱讀和數據查找,我的學習能力有了進一步的提高。馬上就要讀研究生了,我感覺做好了準備。」學生E指出:「畢業論文寫作雖然是個形式,但從語言組織到結構安排,都透露出個人的能力、態度和花費的心血。論文的創作與修改的過程雖然很辛苦,但此次鍛鍊讓我的思維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二) 不同專業學生對畢業論文的認知不存在差異, 但升學學生比就業學生有更高層次的「積極體驗」和「收穫認知」此次調查表明,畢業論文作為本科教育的最後一個教學環節,無論是文科、理科學生,還是工科學生,對其重要性的認知、自我體驗感知和收穫感知,都不存在差異。這說明畢業論文作為檢測學生的一道「難關」,無論是哪門學科,都具有內在的一致性和同等的「信效度」。例如,在我們的訪談中,許多學生普遍談到畢業論文寫作過程中的壓力和焦慮。學生F (文科生) 說道:「指導教師要求我們的選題要新穎,材料要豐富,不要人云亦云,更不要抄襲剽竊。為了找到一個好的選題,防止觀點與他人『撞車』,我真是絞盡腦汁、搜腸掛肚。」學生G (理科生) 說道:「我導師要求特別嚴格。為了寫好畢業論文,我天天泡在實驗室裡忙活,有時還要熬夜整理數據,黑眼圈都出來了。我以前還以為糊弄一下就可以過去了。」這等於打破了人們頭腦中對某些學科畢業論文易寫的偏見。如:不少文科生認為理科的畢業論文容易寫,只需要收集有效的實驗數據,就能寫出一篇論文來,不像文科畢業論文,創新太難,稍有不慎,就與他人觀點雷同,或者有抄襲剽竊的嫌疑;同樣,不少理科生認為,文科畢業論文很容易寫,不用做實驗,不用收集數據,只需憑著腦子天馬行空即可,而理科畢業論文的寫作則充滿了不確定性因素,哪一個環節出錯,就前功盡棄。[3]至於為何升學的學生比就業的學生在寫作畢業論文的過程中,有更高層次的「積極體驗」和「收穫認知」,目前國內尚無學者涉及這一議題。在此,我們做出如下一個推斷:二者的心理預期不盡一致。升學讀研的學生大多抱著「準研究生」的身份從事論文寫作,一般對自身有更高的期望:他們不僅希望自己的畢業論文得到認可,而且願意把畢業論文的寫作當作將來研究生生涯的一次前期準備,或者學術訓練的一個入門。因此,他們有強烈的寫作動機,更願意投入時間與精力,進而有更強的體驗和更多的收穫。相反,一部分直接就業的學生,可能抱著功利主義的心態來看待畢業論文的寫作,認為它與工作聯繫不緊密。在這種心理預期下,就業學生的寫作動機極有可能弱化,不願意投入足夠的精力,進而導致較低層次的「積極體驗」和「收穫認知」。我們訪談的對象H (已落實工作) 就說道:「我在找工作過程中,沒有一個用人單位問我畢業論文寫什麼。我的理解是,畢業論文的實際用處不大,至少在用人單位看來。」(三) 學生在理念與行動上存在偏差, 本科畢業論文的質量令人堪憂本次調查主要探討大四學生自身對畢業論文的認知,雖然不直接涉及論文質量問題,但從中還是能窺出不少端倪:(1) 理念與實踐的矛盾。根據本次調查,學生在理念層面十分認可本科畢業論文的重要性,但在實踐層面上,他們卻沒有足夠的付出。其中,近一半的學生 (49.7%) 羨慕那些不用寫畢業論文就能畢業的人;將近一半的學生 (47.9%) 花在畢業論文上的時間不足一個月。研究作為一項時間與腦力密集性工作,沒有強烈的寫作動機和充分的時間保障,論文質量自然難以保障。在寫作畢業論文的「積極體驗」維度中,問題項「畢業論文的完成,達到了預期的目標」 (M=3.70, df=1.043) 得分最低,或許就能說明問題。為何難以投入足夠的時間,除了部分成功「保研」的同學外,我們訪談的對象大多談到時間衝突的原因:論文提交時間與求職季撞期。學生I說道:「大四最後一個學期是找工作的黃金時間,各單位都在招人,許多崗位還要準備考試,忙得不可開交,哪有一門心思寫論文啊。」(2) 收穫認知的偏差。如前所述,畢業論文寫作的首要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考察學生本科階段學習所達到的專業水平。通過這一環節,應使學生受到有關科學研究選題,查閱、評述文獻,制訂研究方案,設計進行科學實驗或社會調查,處理數據或整理調查結果,對結果進行分析、論證並得出結論,撰寫論文等初步訓練。[4]當然,通過畢業論文寫作,學生的品格養成 (例如毅力) 、時間觀念、人際溝通等相關能力也會得到相應的鍛鍊,但顯然這些收穫應該是第二位的、附帶的。然而,本次調查的發現卻顛覆了我們一貫的認識。這一定程度上說明,本科畢業論文寫作這一環節,並沒有最大程度上達成它原先設定的目標。反過來說,即:本科畢業論文的質量令人堪憂,這也印證了上一節的分析。實際上,國內許多研究表明,本科畢業論文存在諸多質量問題,包括選題不合理[5]、論文缺乏創新性、論文格式不規範[6]、論文設計不合理、數據分析不完善[7],等等。建議
(一) 不應取消本科畢業論文,反而應提升其在本科教學中的地位過去十多年來,學界一直有這樣一種聲音:在本科生從「精英化」走向「平民化」的過程中,本科畢業論文質量慘不忍睹,純屬形式沒有內容,已經失去了存在的價值,應該予以取消。更何況本科畢業論文背後還存在各種學術不端問題,如抄襲剽竊、論文買賣等。有學者甚至搬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件》,指出該條例並沒有規定本科生一定要完成畢業論文;學生畢業時是否需要撰寫畢業論文,高校可以自主裁量。也有學者指出,在發達國家,本科生畢業通常不要求撰寫畢業論文,只要修滿規定學分即可畢業。[8]此次調查表明,儘管本科畢業論文存在質量問題,但大部分學生通過這一環節都能從中受益,絕非像某些學者所言「純屬形式沒有內容」。結合近期教育部部長陳寶生提出:大學生要合理「增負」,提升大學生的學業挑戰度,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專業志趣,改變輕輕鬆鬆就能畢業的情況,真正把內涵建設、質量提升體現在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成果上。[9]我們認為,本科畢業論文作為對本科生大學四年專業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專業技能的應用程度、思維能力的訓練程度的一次集中檢驗,更應作為「增負」的手段之一。加強本科生畢業論文的寫作是給本科生「增負」,可以在心理上給學生以帶來較大挑戰,改善大學本科生在校期間上課玩手機、睡覺的狀態,提高我國的高等教育質量。(二) 完善本科畢業論文的各個環節,不斷增進其質量取消本科畢業論文爭論的背後,反映的是本科畢業論文的質量問題。結合本次調查,這裡提出以下幾點改進策略:第一,改變本科畢業論文開題時間。在我國,本科畢業論文一般在第七個學期末開題,在臨時畢業前夕的一個月答辯。學生集中寫作的時間多半集中在三月、四月份。然而,這段時間恰恰是實習、找工作的高峰期,時間難免衝突。這裡我們建議,提前論文開題的時間,以儘量騰出足夠的寫作時間。如果改革力度足夠大的話,可以把畢業論文設計這一環節貫穿整個大學四年。第二,強化導師在畢業論文寫作中的指導作用。在現階段,大學教師普遍面臨著教學與科研壓力,有些甚至已處於超負荷工作狀態。對於本科生畢業論文的指導,難免會出現敷衍了事的心態。然而,在本次調查「收穫體驗」部分,平均分最高的為「通過寫畢業論文,我發現老師的指導很重要 (M=4.29, df=0.886) 」。這表明對於學生來說,可能因為自身研究方法和研究經驗的不足,在論文寫作過程中教師的指導起著關鍵性的作用。為了強化導師的作用,既要健全導師管理制度與考核機制,又要完善導師激勵機制。第三,完善論文寫作的相關課程。鑑於本次調查發現學生在論文寫作過程中,收穫最多的是諸如時間管理、人際溝通等能力,而非學術研究能力提升。我們建議:學校應增設論文寫作指導課程,內容包括論文選題、資料搜索、研究方法運用、問題分析、學術觀點闡述等。此外,可以學習國外高校的經驗,把專業課程論文的寫作作為考核學生的重要一塊內容,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實踐,以改變不願寫和不會寫畢業論文的狀況。第四,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壓力疏解。本次調查顯示,學生在畢業論文的寫作過程中,普遍承受著較大的心理壓力。這說明本科畢業論文的寫作有相當的難度,對大部分學生夠成了挑戰。為此,一方面,學校需加強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尤其是指導教師,應主動詢問學生的論文寫作進度,了解學生論文寫作時的情緒變化;另一方面,針對壓力、情緒波動過大的學生,學校應給予適當的疏導,並通過提供心理諮詢服務,幫助學生提升其情緒控制和情緒利用的能力,力促學生順利完成畢業論文。公號推薦
本文編輯:YH,旅途中的逆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