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仙臺2000餘名中國留學生安全轉移
昨天,在仙臺的中國留學生曹鵬宇向記者講述了他親歷地震和震後在避難所的經歷。從最初對地震習以為常的「不在意」到「出逃」,從暴雪後緊急避難到探訪多個避難所、確認300餘名中國留學生的安全,他說這些經歷讓他終身難忘。■從「不在意」到「出逃」就讀於日本東北大學醫學部的曹鵬宇告訴記者,地震發生時他正在大學一層實驗室內做實驗。
-
日本仙臺2000名中國留學生安全轉移
使館方面表示,震後收到大量電話及網絡求助信息,目前已集全館力量24小時值守並對相關信息進行處理。使館於當晚派遣的工作組受道路堵塞影響尚未抵達仙臺受災地區。目前正儘快並盡最大可能對求助信息逐一進行核實,一有結果將及時通報求助人。鑑於大部分地震受災地區通信尚未恢復,使館公布了救助聯絡郵箱:lsb@china-embassy.or.jp。
-
中國留學生親曆日本地震
大地震發生已有一周,受災最嚴重的長岡大學已有40名中國留學生安全回到祖國,那些仍留在震區的留學生目前狀況如何呢?記者就此電話連線採訪了長岡市兩所大學的學生和老師。 地震 全市突然一片黑暗 郭蕾是個北京女孩,已留學一年半,在長岡技術科學大學就讀,23日地震發生時她正在一家大型超市購物。「貨架都倒了,房頂的水管也裂了,水往外溢。」
-
日本仙臺育英高中中國留學生感謝來自祖國的關愛
海外華人華僑和留學人員雖身在海外,但心念祖國,竭盡所能為祖國人民提供幫助,郵寄物資,鼓舞奮戰於抗疫前線的白衣天使以及志願者,在汗水和淚水中戰勝疫情,每個人都值得誇讚。 中國的疫情雖然得到控制,但世界各地的疫情卻開始蔓延,日本也不例外。從2020年1月開始,中日友好人士、孔子學院課堂紛紛募捐,為中國抗擊疫情提供各種支援,儘管力量微薄,卻讓我們感受到了關懷與溫暖。
-
日本福島21名災民因惡劣天氣在避難所內身亡
3月18日,在日本地震和海嘯重災區大槌灣,人們清理在地震和海嘯中被毀壞的自家房屋 新華社發連日的惡劣天氣讓日本東北部地震海嘯災區雪上加霜,持續多日的停電、斷水、少油等問題讓已在避難所生活一個星期的人們面臨更大挑戰
-
尋訪魯迅在日足跡:仙臺高校保留他的座位(圖)
魯迅到日本去的時候,日本的國力正逐漸強盛,獨霸東亞的野心也日漸膨脹,又剛剛在甲午海戰中殲滅了中國的北洋水師。因此,魯迅便不可避免地受到種種歧視。他走在東京的大街上,常遭受少年的辱罵。 魯迅後來說過一句透徹的話:一個人乏到了自己打自己的嘴巴,也就難保別人不來打你的嘴巴。
-
魯迅是第一位到仙臺留學的中國學生
魯迅在仙臺的日子 魯迅是第一位到仙臺留學的中國學生 王 凱 在關於日本地震的新聞中,我們經常聽到仙臺這個熟悉的名字。之所以說這是一個熟悉的名字,是因為有一位中國人非常熟悉的文學大師曾在這座美麗的城市求學,並且還留下一篇我們耳熟能詳的文字———《藤野先生》。
-
熊本地震中獲救的20名中國遊客已轉至避難所 擬17日前往福岡
人民網記者16日晚專訪了該旅行團的地接旅行社負責人,了解到所有成員已經從受困旅館轉移至相對安全的避難場所,17日將視情況轉移至熊本縣外的福岡市。 該旅遊團系自由行團,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日本分公司「中青旅日本株式會社」作為地接旅行社為該團預定酒店和車輛。
-
連線仙臺育英高中楊志寬老師(直播完整版回放)
中國孩子的英語水平會比日本孩子高一些,日本孩子每天上課時間是早上9點到下午3點,比中國孩子的上課時間少很多,這個差異經過初中三年的累積就會拉開距離。程老師:我上次去仙臺育英訪問聽說一件事,就是一開始的時候咱們中國留學生和日本留學生是混合住在一起的,可是後來變成了日本學生一個樓層,中國學生一個樓層,這是為什麼呢?楊老師:日本孩子從小養成的生活習慣比較好,普遍會比較愛乾淨。
-
應急避難所能否開放?
大多避難場所為應對地震設計 據「北京市應急網」介紹,應急避難場所是應對突發事件的一項災民安置措施,是現代化大城市用於民眾躲避火災、爆炸、洪水、地震、疫情等重大突發事件的安全避難場所。網站顯示,全市應急避難場所已有33處,多為公園和綠地,分布於東城、西城、朝陽、海澱、石景山、門頭溝、昌平。合計面積為510.24萬平方米,可容納159.6萬人。
-
中國留學生遭遇日本地震 旅館爆滿 席地而眠
到地震災區採訪已經好幾天了,採訪的勞累,加上無法好好休息更沒有洗澡,記者非常想住進賓館酒店哪怕一間小旅館去休整一下,而且還不用擔心沒有電源、網絡,無處發稿。可是只要看看到處避難的災民和蜂擁而至的日本各路媒體,就知道這些地方早就被佔領了。果然跑遍了長岡市的大街小巷,所有的賓館酒店旅館的前臺都非常禮貌並滿懷歉意狀地回答「房間已滿,非常對不起」。
-
院校 I 對日本的記憶,始於東北夏日祭和這所仙臺醫大
「到第二學年的終結,我去尋藤野先生,告訴他我將不學醫學,並且離開這仙臺。他的臉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說話,但竟沒有說。將走的前幾天,他叫我到他家裡去,交給我一張照相,後面寫著兩個字道:「惜別」,還說希望將我的也送他。 我離開仙臺之後,就多年沒有照過相,又因為狀況也無聊,說起來無非使他失望,便連信也怕敢寫了。
-
魯迅的仙臺
仙臺只是個有著百萬人口的小城鎮,也許正應了「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仙臺這座小城因為魯迅先生的《藤野先生》,在中國人的眼中平添了幾分文化氣質,多了一分親切。 魯迅先生初到仙臺時住的旅館也成了中國人瞻仰的地方,那是一個古舊的日式小樓,現在店主人的家人還繼續住在這裡,不同的是如今小樓外立了一個木碑,上書:魯迅先生初泊地(1904―1906)。主人早就習慣了中國人的來訪,他很認真地說,當年魯迅住在二層的房間裡,而屋前的庭院還保持原先的樣子。仙臺人也深知魯迅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地位,在仙臺博物館裡就有一尊魯迅先生紀念碑。
-
八仙臺安置小區內幼兒園是公立還是私立,何時開學,招生範圍都是哪裡?
八仙臺安置小區內幼兒園是公立還是私立,何時開學,招生範圍都是哪裡?11:32 來源:嶽陽市政府門戶網 八仙臺安置小區內幼兒園是公立還是私立
-
扒一個日本的私立貴族高中——仙臺育英高等中學
仙臺育英高中有 和多賀城兩大校區 仙臺育英教育理念 仙臺育英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在當時的歷史潮流中,遭遇過戰爭、火災等災難。在如此艱難時期,學園創始人加藤利吉校長並沒有放棄創辦學校,於1905年在仙臺創建了育英私塾,積極倡導建學精神,給予學生希望 ,鼓勵學生戰勝困難,引導學校步入正軌。
-
在國內招生的優質日本高中系列《2》——仙臺育英高等中學
上次給大家介紹了日本一所每年只在國內招20名留學生的日本高中曉星國際學園,今天我們再來扒一扒另一所日本高中——仙臺育英高等學校。2018年日本高考,仙臺育英有53人考取日本知名國公立大學,比如東北大學、北海道大學、千葉大學、新潟大學、巖手大學等。另考取私立大學的有585名,其中有4名同學考取早稻田大學、4名考取明治大學、1名考取上智大學等。
-
魯迅在東京與仙臺
留學生到了外國,第一要趕學語文,同時還得學習普通科學知識,因為那時還是科舉時代,去留學的人們中間盡有些秀才,做得上好的八股文或策論,至於別的「西學」,全未問津,須得從頭搞起,像魯迅他們在學堂裡學過幾年的人乃是例外,實際上很是吃虧,因為他們不能單獨補習外國語,也得跟著上班,聽講已經學過了的功課。
-
中國留學生的溫馨「避風港」
中國留學生在「避風港」的溫馨生活9月3日中午,中國留學生李奕萱在中國鐵建國際集團北非區域公司駐地吃過豐盛的中餐,和其他20名暫留在此的中國留學生啟程出發,登上回國的飛機,離開這個169天來,與鐵建國際北非區域公司攜手抗疫,守望相助的「避風港」。
-
妥善安置3800多名群眾!香洲校園成為颱風期間溫暖的「避風港」
據統計,應急響應期間我區實際開放30所中小學校作為應急避難場所,共接納3847人。初步統計,珠海五中安置了58人,九洲中學安置了101人,夏灣中學安置了200餘人,拱北中學安置了180人,九洲小學安置了150人,翠微小學安置了150人,十五小安置了400人,夏灣小學安置近150人,廣昌小學安置300人……香洲區學校應急避難場所共接納3847人。全區學校有序正常,平安穩定,未發生任何人員傷亡事故,隨著風勢、雨勢減弱,19日上午,大部分工人及居民已安全撤離。
-
這裡保留著醫學生魯迅的聽課座位:在仙臺尋蹤魯迅和藤野先生
仙臺魯迅故居外景魯迅在1901年12月從路礦學堂畢業後,懷著「救國救民」的信念到日本留學,並題詩明志,發出了「我以我血薦軒轅」的莊嚴誓言。1904年秋天,魯迅先生來到沒有中國留學生的仙臺醫專留學,為時一年半,頗受優待,不但學校不收學費,幾個職員還為他的食宿操心,開始安排魯迅到這裡的住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