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新聞9月24日電 (蔣駿 肖鑫 陳靜)記者24日獲悉, 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第四人民醫院喬遷新址不搞慶典、主打學術牌,讓醫務人員做主角,始終堅持以傳承弘揚醫院優良傳統和精神文化為主線,以學術交流為重點,以專題論壇、專場學術報告為載體,學術周活動堅持節儉不鋪張,氛圍渲染不高調,贏得了醫院教職員工和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
同濟大學醫學院院長鄭加麟教授在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第四人民醫院新院區所作的「神經幹細胞外泌體對神經組織微環的調控作用與機制研究」學術報告精彩紛呈,贏得了與會者陣陣掌聲。這是該院舉辦的「臨床神經科學新進展」暨「北外灘腦血管病論壇」的一個場景。
遷入新院尚未滿月,四院人以如此別開生面的一場學術論壇,慶祝新院啟用。鄭院長站在國際前沿縱論神經幹細胞的發展趨勢,不僅為參會人員帶來了一場高水平的學術盛宴,同時也為該院舉辦的「首屆上海市第四人民醫院學術周」揭開了序幕。
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第四人民醫院黨委書記張建明介紹,上海市第四人民醫院始建於1921年,原名福民醫院,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和預防於一體的百年老院。醫院建院之初,就吸引了不少社會賢達、知名人士在院求醫祛疾,如文壇巨將魯迅先生,無產階級革命家鄧穎超、張愛萍、茅盾夫婦、電影明星阮玲玉等。
在總結近百年發展經驗的基礎上,醫院創新性提出了「創新圖強、造福於民」的辦院理念;提煉出了「精誠、福民、承德、和諧」的百年四院內涵;秉承「學術立院、科研強院、人才興院」的辦院思想,培養造就了諸多國內頂級專家。如:一級教授、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第一屆主任委員周誠滸,中華醫學會耳鼻咽喉科學會副主任委員、現代耳鼻喉科奠基人之一王鵬萬,中華醫學會放射科學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現代放射科腫瘤學先驅的張去病,中華中醫藥學會肛腸分會一、二、三屆常務委員、上海中醫藥學會肛腸專業委員會第一屆副主任委員林之夏等。
該院院長熊利澤教授告訴記者,目前醫院擁有臨床和醫技科室36個、上海市醫學重點專科6個(神經內科、耳鼻喉科、中醫科、臨床藥學、麻醉與圍術期醫學科、婦產科)、虹口區臨床重點扶持專科12個。醫院設有同濟大學醫學院腦功能與人工智慧轉化研究所、臨床轉化醫學研究中心。同時,醫院還承擔著支援老少邊窮地區、國家重要活動和突發事件醫療隊的重任。今年9月,該院從虹口區四川北路喬遷至三門路,新院總建築面積139540平方米平方米,床位數達1000張,將承擔區域內110萬人口的醫療保健任務。醫院作為北部中心城區最大的公立綜合醫院之一和上海市區域醫療中心,將以質量持續提升作為醫院的核心管理目標,以心腦血管疾病、老齡化和婦兒健康、創傷、腫瘤防治等為重點,建設好泛血管病微創治療中心、睡眠醫學中心、腫瘤精準診治中心、臨床轉化醫學中心,成為集醫療、科研和教學功能為一體的學術型大學附屬醫院,為人民提供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
「以學術為本,堅持學術立院、科研強院、人才興院。」熊利澤院長說,希望醫院通過這種務實的學術周,為喬遷新址的上海市第四人民醫院學科人才建設注入新的活力。
據了解,該院首屆學術周活動豐富,同濟大學醫學院院長鄭加麟教授、中華醫學會麻醉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海軍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麻醉學部主任鄧小明教授、中華醫學會麻醉學分會副主任委員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麻醉手術科王天龍教授、中國醫師協會麻醉學醫師分會副會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麻醉科主任繆長虹教授、中國醫師協會麻醉學醫師分會副會長空軍軍醫大學附屬西京醫院副院長董海龍教授、中國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腦科學研究中心主任王以政研究員、復旦大學腦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鄭平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基礎醫學院徐天樂教授等許多國內外名醫名家都親臨現場傳經送寶、解疑答惑。
該院科教科科長田莉博士介紹,9月21日至27日,為期七天的「首屆上海市第四人民醫院學術周」,旨在進一步醫院醫療質量與安全,不斷豐富臨床醫務人員專業知識、增強醫療技術水平、拓寬學術視野,以提升醫院的綜合服務保障能力。學術周期間,該院外一科、外二科、神經內科、婦科、兒科、腫瘤科、麻醉科及腦研所等16 個科室,舉辦了「精準診治在肺癌、乳腺癌中的新進展論壇」、上海「福民」國際麻醉與圍術期醫學論壇暨第四屆中國麻醉醫療藥械創新論壇等不同專業學術講座70餘場次。
註:請在轉載文章內容時務必註明出處!
編輯: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