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最經典的幽默小段子 掌握第一手軍事情報 搜狐新聞,告訴你正在發生什麼。 點擊進入>>> |
南方網訊 昨日(7月2日)中午,廣東省梅州市梅縣機場豔陽高照。13時38分,泰國總理他信乘坐的南方航空B-2622波音737-700客機緩緩降落。隨著艙門打開,身穿天藍色襯衣的他信精神煥發,走下舷梯,與等候在兩旁的梅州市委書記劉日知、市長何正拔等一一握手。 13時50分,車隊駛離機場,經過梅州城區,向離城區50公裡外的梅縣松口鎮梅教村馳去。尋根問祖,這也是他這次訪問中國的重要內容之一。 14時45分,他信一行來到梅教村。新鋪了路面的鄉村公路兩旁,早已擠滿了遠近村中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他剛走下車,村民就燃起了歡迎的鞭炮,敲響鑼鼓,舞動金獅。在眾人的簇擁下,他信走了幾十米的水泥小道,來到了母親60多年前生活了三四年的客家院落——「儒林第」。目前,他信的表舅母丘榮秀及兒子黃先榮一家11口住在這裡。 他信跨進院子,黃先榮健步迎了上來。當工作人員告訴他信,這位就是他的表哥,他信緊緊握住了黃先榮的手,一起走進屋內。在早已清掃得十分整潔的廳堂裡,梅州市副市長鄭少偉向客人介紹有關領導和他的親人,他信專心地聽著,不時進行發問。他問坐在身旁的舅母丘秀榮多大年紀了?身體怎麼樣?親人們代耳朵有點聾的丘秀榮作了回答。 接著,他信穿過巷道,來到母親住過的房間。一進房間,他就坐在睡床上,把手放在床沿上,久久不肯起來。他在這裡佇立良久,細看房間的樣式、擺設,並詢問當年的情況。他還學著家鄉話,叫黃先榮:「阿哥,阿哥!」並與親戚聊起了家常,說以前媽媽常跟他講起在這裡生活的時光,他有很深的印象。一會,他拉過表哥黃先榮及一同來尋訪的兒子在房內合影留念。 祭拜祖先,是一項重要的內容。他信來到上廳,拿起三炷香,虔誠地拜念,然後慢慢地把香插進香爐。他的兒子等人也先後進行了祭拜。隨後,在親人的熱情招呼下,他信等人就在廳中吃起了家鄉小吃:釀豆腐、肉丸、紅碗粄、味窖粄等,他吃得津津有味,不時還將肉丸等夾上一兩個往表哥黃先榮的碗中送去,並為兒子端上一碗味窖粄…… 15時30分,他信給舅母丘秀榮和沈茂榮送上禮金,並叮囑這是給長輩親人的一點心意,就是給老人家用的。黃振強、黃振康兄弟,也捧上兩包金銀花,說是自己親自採摘的,他信高興地接下了。接著,梅州市人民政府向他信贈送了紀念品。他信走出廳門,在「儒林第」屋門前,和各級領導、親人們分別合影留念。 親人就要離開了,黃先榮眼裡噙滿了淚花,緊緊握著他信的手,久久不願鬆開。他要他信表弟向姑母問好,希望表弟他們能夠再來…… 按原計劃要離開時,他信臨時提出,想去外公母親沈太君的墓地去祭拜一下。15時35分,他信乘車來到一公裡左右的小山旁。他沿著水泥山道爬上小山,衣衫汗溼。來到墓地後,他默默地在墓碑前駐足、凝望,之後點燃香燭祭拜。然後起身,站在半山上,深情地眺望著梅教村——這一片夢魂縈繞、難於割捨的土地! 祭拜完畢後,他拉著兒子的手在墓前合影,然後一行下山乘車離開了梅教村。 他信表示,此行「很有意義」在於帶孩子一起「尋根問祖」。他說:「讓孩子親眼看看老祖宗曾經生活過的地方。我希望泰中友好能在兩國青少年中繼續傳承下去。」 他信前往梅州尋訪母親祖居: 母親的房間怎麼那麼小? 昨天下午,正對我國進行正式訪問的泰國總理他信帶著兒子前往他母親的祖居地——梅縣松口鎮梅教村,開始了他的尋根問祖之旅。 據中國駐泰國大使張九桓介紹,他信對此行期待已久。「他信總理一直都很期待今天的尋根,他在飛機上對我說得最多的就是『明天可以見到家鄉了』。」他信的願望現在終於實現了。 親人靜候他信「回家」 昨天中午1時許,離他信來訪還有一個半小時,在梅縣鬆口古鎮梅教村,他信的表哥黃先榮老人正和家人忙著做最後的準備。雖然政府工作人員已經妥善安排好一切,但他還是仔細檢查了一下。桌椅按順序排整齊了,水果也擺放好了,對聯也貼好了。寧靜的傳統客家屋,比往日多了幾分喜氣。幾位親友早已來到黃屋,靜候他信總理「回家」。 村民們三五成群,或蹲或站,早早來到黃屋附近的警戒圈外,以佔取一個有利位置目睹他信總理風採,他們怎麼也想不到這麼個大人物竟與他們村有這麼深的淵源。連日來,這個小山村的寧靜已被打破,天天都有陌生的人來拜訪。在公路邊,屋頂上,小山坡上……能站人的地方一眼望過去都是黑壓壓的人群。據梅縣公安局的一名值勤警員介紹,梅教村已進入一級警衛,共分為三個警戒圈。最裡面的一個警戒圈便是黃屋儒林第內,人數限制在極少數,黃先榮一家只有8人被允許在裡面與他信座談。 用客家話學著叫「阿哥」 他信跨進母親祖居的院子,就拉著在門口等候的86歲的表舅母的手,向她和她一家人表示問候,還用家鄉話對表舅母說:「吃飯沒?」。在表哥黃先榮的領引下,他信及兒子在院子裡四處觀看。黃先榮用客家話向他信介紹,黃屋已經有200多年的歷史了,1939年,表姑黃金蕊回來住了兩年。在翻譯的幫助下,他們一邊走一邊回憶起了黃先榮和黃金蕊兒時一起玩的情景。記者發現,在參觀時,黃先榮與他信一直緊握著手。他跟著用家鄉話學叫表哥:「阿哥,阿哥!」 在黃屋的飯廳,黃先榮告訴他信,1939年,他信的外公黃銓成與他信的母親黃金蕊等一同回國住在這裡,那時人多,吃飯要擺兩桌。隨後,他們來到了他信母親住過的房間,該房間位於黃屋的右邊,面積約為8平方米。他信一進房間便坐在床上,把手放在床沿上,久久不願起來。他左看看,右看看,似乎要把整個房間都裝入他的眼裡才滿足。約1分鐘後,他從嘴裡冒出了一句:「怎麼住的房間那麼小?」現場沒人能回答,都報以一笑。 津津有味吃客家釀豆腐 他信回到大堂坐下休息,工作人員為他送上了客家特色食品。記者看到,這些食品包括釀豆腐、肉丸等客家人平常喜歡食用的食品。席間,他信還不時夾起肉丸,放進表哥黃先榮的碗裡。 飯後,他信的兒子把黃先榮的兩個兒子黃振強和黃振康(他們3個同輩,為表兄弟)叫到一起,分別在黃屋門口和大堂裡叫隨從人員幫忙拍了合照。 祭拜外曾祖母墓地 在快要離開之前,他信向工作人員臨時提出了一個請求,說想去外曾祖母沈太君的墓地去祭拜一下。黃先榮及其兩個兒子趕緊為他準備了一束香和一對蠟燭。下午3時40分,他信一行離開黃屋。在路旁等待的村民們再次鼓起掌來,他信也不斷向村民們揮手致意,臉上露出了和藹的笑容。黃先榮久久地握著已上車的他信的手說:「歡迎下次能再回來,多回來走走!」。 在距黃屋約1公裡遠的一座小山旁,他信一行下車在工作人員帶領下,爬上了小山,沿著小路來到了其外曾祖母沈太君的墓地。沈太君墳墓至今保存得較好,碑文上清楚記載著:「黃母沈太君之墓,中華民國24年夏吉日立。」他信默默地在墓碑前駐足、凝望。他雙手緊握已點燃的蠟燭,舉到頭頂上,鞠了一個躬,然後將蠟燭插到墓碑前。接著,他再次從工作人員手中接過點燃的香,鞠了一個躬後插到墓碑前。他在墓碑前說:「感謝地方政府幫忙,把我外曾祖母的墳墓保護得如此完好。」 他信訪問潮州時披露身世: 第四代潮人後裔 第三代客家後裔 昨日,泰國總理他信率領的泰國訪華團一行蒞臨潮州進行友好訪問,受到潮州市黨政領導和泰國華僑的熱烈歡迎。 他信接受了記者的採訪,表現出濃烈的中國情結。他信說,此次來潮州,是因為泰國有很多華裔人士,他們當中有很多是來自潮州的,此次隨團訪華的很多商業界人士,大多也是潮州人。我本人也有著華裔血統,我的父輩是潮州人,我是第四代的潮州華裔;我的母輩是客家人,我是第三代客家華裔。這次來到中國,我已經拜訪了母輩那邊。既然已經來了,我覺得也應該到父輩的家鄉來看看。 談到對潮州的印象,他信感受最深的是,這裡就像自己的家一樣,這裡的文化、說話的腔調,包括人的長相,都與泰國十分相似,因為在那邊有很多的潮州人,感覺非常親切。「在這裡,不知要講泰國話還是潮州話好。」他信說。 他信還說,潮泰之間不僅有著友好的關係,而且也有血緣關係,相信雙方的合作前景會更加美好。目前,潮州市旅居泰國的潮籍鄉親超過400多萬人。 尋根之旅的背後故事: 我要帶孩子看看祖宗生活過的地方 記者從梅州市外事僑務局了解到,有關方面為他信總理尋找並確認了其母親的祖居地。 5月2日,中國駐泰國大使張九桓拜訪他信總理時,他信向張九桓傾吐了珍藏多年的心願:很想找到母親在中國的故居,回去探訪。但由於地址不詳,而未能成行。現他收集了部分資料,希望中方能夠協助查找母親在中國老家的具體地址,以便7月訪華時前往尋根。 為便於尋找,他信向張大使提供了一些母親的零星信息。梅州市外事僑務局副局長杜茂江帶領工作人員,依據這些線索,很快就找到了他信母親的祖居地並進行了確認,就是在梅縣松口鎮梅教村的一處不完整的客家民居。因為提供的線索比較準確,所以尋找工作沒遇到什麼困難。 他信在訪華前夕曾表示,除了去北京,此行「很有意義」還在於訪問梅州梅縣,帶孩子一起去「尋根問祖」。他說:「我要帶孩子一起去,讓他們親眼看看老祖宗曾經生活過的地方。」(編輯:楊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