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白日飛升是什麼意思?仙真們為何選擇在白天飛升呢?

2020-12-12 道家文化漫談

道教是我國的本土宗教,它是在傳統的黃老道家思想基礎上,結合原始的神仙信仰發展而來。佛教的修行目標是涅槃脫離生死輪迴之苦,今生的種種努力可以在來世獲得福報。與佛教不同的是,道教注重今生的修行,崇尚仙道貴生,修行者希望通過各種修行方式最終可以證道成仙。正所謂求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鳳毛麟角,道教的修行之路異常艱辛,最終能證道成真的少之又少。

那麼道教的修行者是通過何種方式成仙的呢?東晉道教名家葛洪在《抱樸子》裡給出了答案:「上士舉形升虛,謂之天仙。中士遊於名山,謂之地仙。下士先死後蛻,謂之屍解仙。」他將成仙分為三個不同的品階,最上等的則就是俗稱的飛升成仙了。什麼是「白日飛升」呢?簡單的說就是凡人修煉得道後,白晝飛升天界成仙。道教典籍《神仙傳》、《雲笈七籤》等就記載了多位神人飛升成仙的故事。

藍採和,唐朝開元天寶時期人,他不昧本性,放蕩不羈,經常穿著破爛的衣服,一隻腳穿著靴子,另一隻腳赤足。更為神奇的是,三伏天他在衣衫裡加上厚厚的棉絮,三九天反而穿著單薄的衣衫臥在雪地裡,呼出的氣像蒸汽一樣。藍採和每天都手持三尺多長的大拍板,踏著節拍,在濠州城中唱著歌謠沿街乞討。他的歌謠充滿著玄妙之意:「朝騎鳳凰落山坡,暮見大河泛煙波。古人混沌去不返,今人紛紛來更多。」

有人在幼年時見過他,待到暮年時再見到藍採和,他的樣貌依舊是原來的樣子。藍採和嗜酒如命,並且喜歡一邊飲酒一邊放歌。一日藍採和在酒肆飲酒時,忽然聽聞天上傳來悅耳的簫聲,定睛一看原來是一隻仙鶴向他飛來,這隻仙鶴不時地衝他拍打著翅膀,顯得異常熟絡,藍採和明白了仙鶴的意思,原來這隻白鶴是鍾離權派來接引藍採和成仙的,在眾目睽睽之下乘坐仙鶴白日飛升。

藍採和被鍾離權度化,白日飛升成仙,直登仙界,成為道教著名的八仙之一,他的這種白日飛升成仙方式是「身得道,神亦得道;身得仙,神亦得仙。」而同為八仙的張果老據傳說是身死之後蟬蛻成仙,這就是另一種成仙方式——屍解成仙。雖然同屬於成仙,但是相較於身體與神識同時飛升,屍解成仙則是低了一等。

淮南王劉安也是白日飛升成仙的,劉安是漢高祖的孫子,雖然身處豪門,卻對玄門的修煉之法感興趣。整日裡與一些民間方士研究煉丹,在機緣之際遇到了淮南八公的指點,最終丹藥煉成。漢武帝聽聞劉安煉成仙藥,請派人過來搶奪,劉安在慌亂之中吃下了仙丹,一時間身體變輕升上天空。有一部分仙丹散落到地上被院子裡的雞和狗吃了,它們連同劉安一起白日飛升了。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白日飛升除了自身的修為以外,通過服食丹藥等方式也可以達到目的。

在眾多道教典籍記載的這些仙真們白日飛升時,為何都是選擇在白晝呢?小編認為,道教認為萬物有陰陽之分,而且道教將宇宙空間分為天地人三界,天界是先天尊神和後天仙真所生活的世界,也是凡人飛升所到達的地方;地界則是鬼怪所居的幽冥界,像酆都大帝治下的酆都,東嶽大帝統治的泰山,都屬於地界;人界就是我們生活的世界,是自然界萬物的生存空間。天界與人界屬陽,地界屬陰,同樣的白晝為陽,黑夜為陰,這就是為什麼仙真們喜歡在白日飛升。

以上只是小編對於道教白日飛升的淺顯理解,如果對此有不同的看法,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本期就為大家介紹到這裡,了解更多道教文化,歡迎大家的關注。

相關焦點

  • 布道天下,渡劫飛升
    羽化而登仙,白日飛升!這是道教修煉者的終極目標,飛升成仙。而在這之前,你必須經過上天的考驗,經歷雷劫而不死,才能羽化登仙。故老相傳,漢代淮南王劉安因吃了仙人所賜仙丹後白日飛升,他家的雞和狗也吃了散落在地上的仙丹與其一同飛升,故而有「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一說。在正史和野史中都記載過的白日飛升女道士——世號為「東極真人」的女道士謝自然。
  • 【走進道教】誦經功德為何不可思議?
    持誦道教經典主要有兩方面的妙用,一為有形的功用,也就是對我們實際生活有所幫助的益處,二為無形的功用,可稱為人天法界的大利益。在有形的眾多益處中,因為道教經典多為天尊降言、歷代神仙祖師代筆,常持誦道教經典會有效增加古文的閱讀和寫作能力。
  • 揭秘道教:原來神仙也有等級,你知道太上老君是幾等仙嗎?
    道教是一個多神信仰的宗教,在道教的神仙體系裡,神仙的數量非常龐大,既有像三清天尊、玉皇大帝這樣的先天尊神,也有呂洞賓、鍾離權等等後天得道的仙真,同時道教還吸納了民間的俗神信仰如灶神、門神等。南朝時期的「山中宰相」陶弘景構建了完善的神仙體系排行,編著了道教史上第一部神系著作《真靈位業圖》。他對道教神仙等級劃分以「位業」為依據,何為「位業」呢?「位」指的是神界的地位、位置,「業」指的是神仙道行的深淺、功德的高低。
  • 道教的禁忌:「戊不朝真」是什麼意思?一般人很少知道
    對此很多人表示疑惑,戊日是什麼日子?為何戊日不能上香拜神呢?戊日是道教的一種禁忌,又叫做「戊日不朝真」,這裡的戊日通常指「六戊」,即戊子、戊寅、戊辰、戊午、戊申、戊戍六日,道教又稱其為「明戊」。在每個月的戊日裡,道教的規定道觀不可以焚香、誦經、朝真,不能使用法器,也不進行齋醮科儀等。這條戒律是對於住觀或者火居道士,以及皈依道門的居士之規定。
  • 道教還有早晚功課呢?道教的早晚課到底是什麼?
    道教作為一個已經存在了千年的宗教,其中的儀式繁多,早晚課就是其中一種,早晚課這個名字聽起來特別像是在學校一樣,特別像早讀和晚自習,在明代的《道藏》中還沒有關於早晚功課的記載,到了明代的晚期才逐漸出現,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早晚課到底是什麼。1、什麼是道教的早晚課?
  • 《招搖》琴千弦被調戲生出心魔但終成仙 那古代道教又如何修煉呢
    最後,琴千弦功德圓滿,飛升成仙。這部劇的是玄幻武俠修仙劇,其實修仙落地後就是咱們本土的宗教道教的追求,修仙修煉源自古代養生思想,氣功的修煉在魏晉時期已然盛行,是人們在自我意識的覺悟之上,對自我生命把持的一種修持方式,也是修仙的方式之一。即是人的潛意識最深層處理性與感性的覺悟,對人命運的根本改變,由之長生久視,與道合真為最終極的追求與嚮往。
  • 「一人得道 雞犬升天」到底說的是哪位神仙呢?
    千百年來,道教仙真神話眾多,膾炙人口,「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便是其中一個,說的是如果一個人得道成仙了,他家裡的雞和狗都能跟著一起飛升上天。回到這個仙真神話的起點,帶著家裡的雞和狗一起飛升的仙人到底是哪位呢?眾說紛紜,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講解一二。第一個版本的主角是四大天師之一許遜許祖。許遜,字敬之,江西南昌縣人。
  • 道教常識:道教的「神」與「仙」有何區別?
    道教是一個多神崇拜的宗教,在道教的神仙體系裡有諸多的神仙,既有先天的尊神,也有後天的仙真,而且還吸納了很多民間的俗神。本期就跟大家聊一聊道教的「神」與「仙」的區別和聯繫。早在道教誕生之前,我國就有對於神仙的記載了。《莊子·逍遙遊》有云:「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
  • 道教三寶、七寶與八寶分別指的是什麼?一般人很少知道
    道教歷史源遠流長,自東漢張道陵正式創立道教以來,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道教的發展過程中一直與中華傳統文化息息相關,在日常生活中都有道教元素的存在。本期就來跟大家一起聊聊道教的「三寶」、「七寶」與「八寶」。
  • 道教歷史上一個流傳千古的拜師故事
    首先祝福老師們節日快樂。話說這一年, 仙真廣成子駕玄鶴來到崆峒山,只見一片林木蔥蘢,幽谷滴翠,山清水秀,風景如畫,不由得心曠神怡,便決定在此修煉一段時間。黃帝戰蚩尤最後,黃帝又依廣成子所教之道,靜修養身,在一百二十歲時,乘龍飛升
  • 在歷史上道教有九種修行延壽的法門, 卻為何將房中術納入其中?
    道教獨欲長生不老,變化飛升,其不信天命,不信業果,力抗自然,勇猛何如耶!」這是《中國道教史》中的一段話,說是是道教與儒家、佛教對待人自身修養和性命的不同觀點,儒家信奉天命,佛教信奉來生,而道教則是不信天命,不信來生,只修今生大道,力求長生久視,苦苦追尋。但是隨著今天人對自身的探索,事實上,人體尚有許多為人不能完全認識的秘密,人雖然不能戰勝死亡,但是人卻完全可以延長生命。
  • 持誦道教的「寶誥」能獲得什麼應驗與效益?
    他認為寶誥是道教列聖仙真對信徒的教誡之文,道士日常修持時,都必須持誦寶誥。此外,在道教各式齋醮科儀之中,也應誦持用以稱頌神聖之功業與本行聖紀的寶誥,以表達神職人員或信徒志心皈命於神聖之用意。然而,寶誥的起源為何?它又是如何形成的?何時被運用於齋醮科儀之中?持誦寶誥能獲得什麼應驗與效益?既欲了解「寶誥」,必先釐清「誥」的定義。
  • 為何眾多尊神選擇在這天飛升
    九九重陽日,眾仙升天時在道教文化中,九月九日重陽節這一天是「升天成仙」的最好時間,所以道教傳說中多選擇九月九日「升天成仙」。道家認為這一天清氣上揚,濁氣下沉,地勢越高,清氣聚集越多,人就可以乘清氣而升天。
  • 八仙飛升之後在天庭都擔任什麼職務?原來「神」和「仙」是不同的
    與道教神格化而來的自然神相比,八仙的神仙形象更多了一層人情味在裡面,八仙神仙團體裡有老有少、有男有女、有窮有富,有仙風道骨的呂洞賓,也有跛腳邋遢的鐵拐李。他們的神仙形象道盡了人間百態,非常貼近人們的生活,被認為是人情味最濃的神仙。而且根據神話傳說,八仙都是由凡人經過自己的努力修行,然後再被師父點化成仙的,這也讓道教的修道者對於得道成仙有一個追求的目標。
  • 道教文學作品分享——神仙寶誥
    寶誥:也叫誥章,在道教中,原指神仙傳達的「聖意」,如道教的經典著作《真誥》,後衍伸為讚頌神仙的駢文,是道門的特定文體之一。寶誥的平仄韻律十分嚴謹,多以歌詠形式讚美敘述道教神仙們修行以及功德顯化的典故,文字隱晦、精煉。記述了大量的教理教義、修持方法等。
  • 民間故事:陰長生拜馬鳴生為師,苦苦追隨二十餘年,最後白日飛升
    歡迎大家來到沐雨離音,本文為《民間故事》第358期,陰長生拜馬鳴生為師,苦苦追隨二十餘年,最後白日飛升,如果您喜歡,不妨點個關注吧!上一期我們說到馬鳴生成仙,今天,我們就來講講他的弟子陰長生的故事吧。陰長生聽說馬鳴生成仙了,他就很想追隨馬鳴生,他找了幾年,游離四方,終於找到了馬鳴生,他一直跟在馬鳴生身邊效勞,什麼事情都做,不管多苦多累,他都親力親為,根本不像是一個富家子弟。
  • 道教符咒中的「敕令」和「急急如律令」是指什麼意思?
    」是指什麼意思?那麼,「敕令」究竟是什麼意思呢?符咒中的「敕令」:敕令:chì lìng,也寫作"勅令"、"敕諭"、"法旨"。詞典上的解釋是指帝王所發布的命令、法令或立法。「敕令」一詞用於道教文書時,借鑑了這一層含義。
  • 為何道教在中國興盛至今,卻從不為統治者忌諱?魯迅回答一針見血
    道家把老子視為道教老祖,其所著《道德經》也是道教經典之首。說到道教,其實對於我們而言並不陌生。道教作為中國的本土宗教,既講究度世救人,也追求得道成仙,是非常接地氣的一個宗教。眾所周知,在我國歷史悠久的佛教,因為其勢力龐大曾被各朝皇帝三番五次打壓。然而,道教在中國興盛至今,卻為何從不為統治者忌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