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華裔候選人參加英國「雙十二」大選 傳遞華社聲音

2020-12-20 中國僑網

  中國僑網12月12日電 近日,《歐洲時報》英國版微信公眾號「英倫圈」刊登文章稱,當地時間12月12日,英國將迎來大選,各主要黨派為爭取選票竭盡全力,候選人中也出現了幾名亞裔面孔。文章梳理了幾位華裔候選人的經歷和競選綱領,呼籲英國華人社會關注和參與選舉,積極發聲。

  文章摘編如下:

  英國大選,看起來似乎是「英國人自己的事情」,華社的大家多少都抱著些圍觀的心態。

  但其實隨著華二代、華三代的成長,以及英國華人對自身權益的重視,有越來越多的華人參與到英國政府的工作中去。也因為他們的努力,華人的聲音愈發引起各方重視。

  2019年的大選中共有9位華裔候選人,與2017年的7位相比有所增加,但還是少於2015年的11名。

  其中,4位華裔候選人都有參加大選的經歷。

  1. Alan Mak

  黨派:保守黨;選區:漢文特Havan

  競選綱領:幫助英國成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世界領袖,構建機遇社會等一系列旨在增強社會流動性的政策構想。

  在2015年的大選中,Alan Mak成為英國首位華裔國會下議院議員。

  2000年,Alan Mak加入保守黨,協助英國前外相黑格競選,並以志願者身份參與保守黨競選、募捐及政策制定等工作。

  他曾是倫敦2012年奧運會火炬手,並擔任多個慈善機構的主席和信託人。

  2019年Alan Mak依舊是漢普郡Havant選區的保守黨候選人,該區多年來都是保守黨的「票倉」,保守黨在這裡的議員席位也被列為「安全席位」,因此他很有可能再次獲選。

  2. 王鑫剛

  黨派:保守黨;選區:Hammersmith

  競選綱領:解決更多的綠化問題;打造更好的治安環境;致力於經濟建設;投資醫院和學校等基礎設施。

  王鑫剛出生於中國黑龍江,在北京讀完本科後於2001年到英國攻讀碩士。之後分別在帝國理工,牛津和哈佛商學院讀書。他曾參與英國鐵路、輕軌和倫敦公交等交通規劃項目,在倫敦金融城工作10餘年,現專職做投資工作。

  已經是三個孩子的「奶爸」王鑫剛多年來熱心公益,參與政治,從2014年到2019年每年都競選英國地方議員,並於2015年和2017年參與英國大選,現任職薩裡地方議員。

  說起競選之路,王鑫剛感慨到:「在英國參政是馬拉松,只有不停參與才能逐漸取得成功,如果你不主動表達自己的意見,沒人會聽到你的想法。」

  他還表示,「要勇敢地表達出來對每件事情的看法,這樣才會產生影響,參政也一樣,勇於大膽地表達自己,讓整個英國社會聽到自己的聲音。」

  他指出,「我們需要良好的罷工法,才不會讓頻繁的地鐵和火車罷工而影響生活。我們需要更好的籤證政策,更方便華人來英國讀書工作。」

  他還表示,「希望能看到更多的綠化,更好的治安,更好的經濟,更多的投資,投資到當地居民關注的問題,醫院、學校、治安等每一個公民關注的問題。」這是王鑫剛對自己參政的要求,也是他奮鬥的方向。

  3. Johnny Luk

  黨派:保守黨;選區:Hampstead and Kilburn

  競選綱領:改善選區的環境政策;減少選區犯罪率;創建一個真正的創業社區。

  1990年,Johnny Luk在中國香港出生,只有1個月的他隨著父母去到荷蘭、德國,輾轉之下在他10歲時搬到英國定居。

  年僅29歲的他,在英國脫歐部 (DExEU)工作了兩年, 在此期間撰寫了特雷莎•梅(Theresa May)脫歐協議中漁業部分交易策略的初稿。

  這是他首次參加選舉,他希望此次他參選,能夠推動在英華人採取行動, 充分融入英國社會。

  Johnny透露,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碰到的華人很少,因為長相和族裔不同,他很長一段時間都不為自己中國人的身份所驕傲,而且在學校還時不時地受欺負,自信心很受打擊。

  他坦言,自己曾經有過身份危機,因為很少有人和他有一樣的華裔背景,他一度不確定自己是誰。

  但是運動改變了他,「在運動場上,無論你是誰,擁有何種膚色,表現如何,都無關緊要」。他在學校參加了皮划艇俱樂部,並成為為數不多的華人隊長之一,在2009年贏得了皮划艇比賽的獎項,這給與他很大的信心。

  來到倫敦後,他見識到了倫敦富有包容性的多元文化,在參與運動的基礎上,他開始對自己華人的身份、有中國血統而自豪。他認為,中國豐富的文化和歷史可以讓世界各國學習,作為在英國的華人,華人社區應該多發聲,為祖(籍)國感到驕傲,從而使華人社區在英國獲得更多的認可。

  有了自信心的Johnny,大學期間一直學生政治活動的核心人物,隨後他還作為公務員在商業、貿易與數字部門、全國大學生企業家協會(NACUE)工作。他也是少有的管理英國國有公司的華人之一。

  之後他又回到政府,參與脫歐談判的進程。他感嘆道,「我覺政治更需要行動,而不是政策,現在是我該站在聚光燈下的時候了」。

  4. 葉穩堅(Alex Wan Yip)

  黨派:保守黨;選區:Birmingham Edgbaston

  競選綱領:讓脫歐塵埃落定;繼續推進英國往前走;重新專注國家亟待解決的問題,如 NHS、警務和教育。

  「華二代」葉穩堅今年34歲,出生在伯明罕,畢業於萊斯特大學,獲得歷史政治學士學位和國際關係碩士學位。現在是一名伯明罕市區議員。

  他曾經是一名商人,2015 年開始在伯明罕參與地方選舉,首次參選便成為伯明罕首位華裔議員。

  之後分別在2016年和2018年參加伯明罕地方選舉並成功連任當地議員,2019年是他第一次參加英國大選。

  葉穩堅此次代表埃德巴斯頓(Edgbaston)選區,是伯明罕市中心西南部的一個富裕的郊區。

  葉穩堅的成長經歷並不像他做生意和步入政壇那麼順利,身為少數族裔在英國長大,他經歷了不少艱難的時刻。

  他表示,因為是少數族裔,膚色和語言的差別,讓他在上學時候經常受到欺負和歧視,甚至一度導致他轉學。

  長大後的他變得越來越樂觀,但是兒時的記憶並沒有隨年齡長大而消散。2005年,葉穩堅去非洲當志願者教英語,在那裡,他體驗了當地人的生活,尖銳的社會矛盾、貧困的生活與衛生問題讓他頗為感觸。從那以後,葉穩堅萌生了改善社會問題,為人們服務的想法。 雖然在英國出生和長大,但是葉穩堅在家庭的影響下一直非常重視中國文化,多年來一直致力於將中英文化融合在一起。

  葉穩堅曾在採訪中說,一直以來西方社會對華人的刻板印象就是「沉默的族群」,努力、安靜、從不製造麻煩,因此他們認為華人沒有任何問題,也不需要任何幫助,但事實是華人群體是需要幫助的。

  他表示,「社會認同代表了一種平等,華人在英國主流社會的各方面都缺乏代表,顯示了英國社會還並沒有完全接納我們。」

  5. 智升科

  黨派:保守黨;選區:Manchester Withington

  競選綱領:主要關注教育、中小企業與公共醫療領域。

  2003 年,從遼寧大學畢業的智升科來到曼徹斯特大學攻讀機械工程,曼徹斯特的包容性讓智升科有了參與公共事務,參與政治生活的信心。

  決定參政後,智升科選擇加入英國保守黨。此前智升科曾參加過兩次地方選舉,本次是智升科第一次參加大選。

  在智升科看來,曼徹斯特和自己的故鄉瀋陽很像,都是處於變革中的老工業城市,城市面臨產業轉型的需求,這樣的需求也讓它們持續煥發著生機。

  在曼城生活的17年中,智升科有了認知世界的新視角,也遇見過不少希望了解中國文化、學習漢語的英國家庭,「大家對於生活的期待,很有共識」。

  智升科相信,少數族裔的候選人能為競選注入新的生命力,「雖然背景不同,但是民主面前,人們都是相同的」。智升科呼籲,希望華人們更多地參與公共事務,參與政治生活。

  6. 陳美麗(Sarah Owen)

  黨派:工黨     選區:Luton North

  競選綱領:注重公司房屋建設、加大教育投資、提供高效率和高素質的國家醫療服務體系;解決區內隱蔽性仇視犯罪案的存在。

  Sarah Owen(陳美麗)跟隨母親姓氏,母親是來自馬來西亞的華人,終身服務於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

  陳美麗從蘇賽克斯大學(Sussex University)畢業後,投身公眾服務,先後於上議院任職政治顧問、工會組織等。

  陳美麗在2015年大選首次代表工黨挑戰黑斯廷斯和拉伊(Hastings and Rye)選區,但遺憾落敗。此次挑戰北盧頓(Luton North)選區參選。

  雖然許多華人已在英國落地生根,主張積極參與政治生活也不再是新鮮事。但陳美麗表示,華人參政未來的路還很長。她說,在英國,華裔和東南亞裔的聲音還很微弱。

  她表示,儘管許多華人積極投身當地社區服務、志願和政治組織的工作,但在政治第一線幾乎看不到華人的身影,他們的能力和天賦也無法得到重視。所以她致力於參與一線政治決策,「如果我們華人不參政,是我們的損失,也是國家的損失」。

  陳美麗希望自己可以鼓勵更多華人在政治領域發出聲音。

  7. 李澤文(George Lee)

  黨派:自由民主黨     選區:Westminster North

  競選綱領:解決氣候變化;確保犯罪得到治理;投資全民健康保險系統(NHS)、住房以及綠色能源。

  李澤文畢業於劍橋大學,獲得比較警務學博士學位。 他曾任 Paddington Green地區總督察,倫敦都市警部部門指揮官,還是黑人警察協會的創始人之一。他在諮詢和網絡銀行等行業擁有豐富工作經驗。

  2010年是李澤文第一次參加大選,當時以保守黨成員身份。本次大選,他代表自由民主黨再次參選。

  談及參加選舉的初衷,他坦言,在他成長階段,英國華人楷模代表少之又少。

  他十歲時隨父母來到英國的港口城市樸茨茅斯,像很多他所認識的華人一樣,他們經營著一家中餐館,由於地理位置的原因,來光顧的大多是一些海員,那時因為李小龍,西方人普遍認為所有中國人都會武術,時有海員會要求李澤文與他們「比武過招」,不然便要吃頓「霸王餐」。

  李澤文希望能夠通過參加大選,為在英國生活的華人樹立榜樣,展現出華人也可以為英國社會做出貢獻,與英國其他族裔相互交流融合,打破亞裔人群的職業天花板。同時,這也是他加入英國警察局、英國國防部等這些幾乎見不到少數族裔身影職業領域的原因。

  他回憶第一次去國防部工作時,老闆和同事都對他的華人身份充滿驚訝。

  他首次參加警官面試時,面試他的高級警員震驚地看著他,「你是中國人!」並對他講:「聽著孩子,你永遠不可能在倫敦成為一名警官,因為英國人不可能允許一名中國人對他們指手畫腳」。

  而他正式上任後第一個拘捕的人,也對中國警員充滿了歧視與不屑, 「你不可能是警察,你是一個清鬼(歧視性說法)」。

  但李澤文並沒有偃旗息鼓,這些經歷讓他意識到作為亞裔的優勢——他可以絲毫不被懷疑地做一些其他白人同僚無法勝任的工作。例如,他在緝毒、犯罪和謀殺等案件中擔任便衣警察,在案件偵破工作中發揮了更多的作用。

  也是因為這樣,他在工作中擁有了比其他同僚更多方面的經驗,不斷獲得晉升,成為Paddington Green地區總督察,並在倫敦都市警部任部門指揮官。

  他還榮獲獎學金到劍橋大學攻讀中文與社會政治學,李澤文坦言,劍橋大學的背景,幫助他逐漸建立人脈網,也促使他涉足於現在的管理諮詢行業,加入國際大型公司並得到快速晉升,「不斷學習、適應、靈活地面對」是他對自己職業進程的一個總結。

  他認為,「人們應該覺醒,不能對於政治無動於衷,政治影響生活,人們應該多參與政治,積極投票,確保自己的意願被政府所了解。」

  8. Emma Chan

  黨派:綠黨     選區:Tottenham

  競選綱領:關注氣候變化,保護環境,支持留在歐盟及貧困人口的住房問題。

  艾瑪(Emma)是Tottenham的綠黨候選人,她在Tottenham長大,是一名初級醫生。

  她積極參與許多社區團體, 例如在Stonebridge Lock Coalition做志願者,以及為關注學校性教育的社會企業Sexplain UK工作。

  9. 崔琦

  黨派:脫歐黨;選區:Popar and Limehouse

  競選綱領:堅決執行公投結果,支持 clean break Brexit;更公平地決定全球移民在英國工作的機會;通過減少營業稅和增加相應金融服務增強對中小企業的扶持

  崔琦在中國青島長大,曾就讀於曼徹斯特大學和劍橋大學,作為第一代華人移民於2003年來到英國。

  她曾在英國央行——英格蘭銀行從事經濟分析師的工作長達5年半。之後,她轉行成立自己的時尚品牌,並從事英國時尚產品往亞洲(以中國大陸為主)出口的工作。

  在談及作為華人參與大選的感受時,她說,在英國,無論是在經濟上、文化上還是社會的多樣性上,華人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她表示,「我們想要的英國是一個開放包容的英國,是一個能保護華人利益,傾聽華人聲音,保障人人平等的英國」。

  鼓勵華人發聲的不止有參政的華人候選人們,跨黨派組織——英國華人參政計劃也在做出努力。

  近幾日,華人參政計劃已前往利物浦、曼徹斯特、伯明罕、倫敦等地宣傳,鼓勵華人選出自己支持的議員。

  華人參政計劃旨在選出能夠真正關心自己生活環境,能夠真正服務於民生的地方議員,確保華人的聲音得到英國政府的重視、爭取英國三大政黨聆聽華人的聲音。

  華人參政計劃創始人李貞駒律師表示:2019年有9名華人參加,他們在參政議政的工作上都有不少經驗,希望日後能把華人關注的議題帶入國會內。

  票站將會在(當地時間)12月12日早上7點開放,晚上10點關閉。(侯清源、陳斯睿、曾玲靜、那娜、田皓雪子、王婧堯)

相關焦點

  • 首位華裔當選英國下議院議員引華人世界矚目(圖)
    今年大選卻創紀錄地出現了代表四個不同政黨的11位華裔候選人,包括兩位來自中國大陸的新移民。從10年前的零華人參選,到5年前的8名華裔候選人,今年的英國大選可說是邁出了華人參政的一大步。  英國社區和地方政府事務大臣埃裡克·皮科爾斯(Eric Pickles) 日前出席「保守黨華人之友」活動時,解析今年英國大選華裔候選人數量創新高的原因。
  • 英國大選正式揭幕 11名華裔參選議員創歷史新高
    中新網3月31日電 據英國BBC英倫網報導,英國大選3月30日正式揭開序幕。首相卡梅倫(David Cameron)宣告,自己已經開始讓國家走出低谷出現轉機,不能半途而廢。今年英國大選,11名來自保守黨、工黨、自民黨和綠黨的華裔候選人參選,其數量創下歷史新高。
  • 華裔女人史上首次當選英國議員:大學畢業就參政,有馬來西亞血統
    據外媒12月15日報導,隨著英國大選落下帷幕,共有兩位華裔候選人成功贏得了議會議席。他們分別是艾倫·麥(Alan Mak)和薩拉·歐文(Sarah Owen,中文名為陳美麗)。其中,陳美麗以23496的票數成為了英國議會歷史上首位女性華裔議員。
  • 華裔對美國大選的選擇
    華裔對美國大選的選擇 2008年02月14日 16:58 來源:中國新聞網 共和黨選情趨於明朗,羅姆尼宣布退選後,麥凱恩一馬當先,將哈克比遠遠地拋在後面,將成為共和黨的候選人。民主黨選情撲朔迷離,初選開局歐巴馬拔得頭籌;「超級星期二」希拉蕊大勝,壓過歐巴馬;「準超級星期六」歐巴馬連續拿下緬因州等5個州,與希拉蕊所得席位只差20幾席,二人競爭勝負難分。  美國華人對此次大選的熱情是空前的。
  • 11華裔角逐英國大選 英媒分析選區選情評誰勝算大
    中新網4月15日電 據英國BBC英倫網報導,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英國就會在5月7日舉行國會選舉,決定未來五年英國的政治版圖。與此同時,11位華裔國會議員候選人正在其選區展開如火如荼的競選活動,但究竟他們的勝選機率有多大呢?
  • 2020年美國大選具體什麼時間?候選人有哪些?
    如今兩黨陣營已經開始初步顯現,各位候選人也摩拳擦掌,準備上陣。  根據美國選舉制度,美國總統由選舉人團選舉產生,並非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獲得半數以上選舉人票者當選總統。選民在大選日投票時,不僅要在總統候選人當中選擇,而且要選出代表50個州和華盛頓特區的538名選舉人,以組成選舉人團。
  • 美媒:西雅圖貝爾維尤市議員競選 華裔候選人得票率高
    接近計票結果的當下,幾家歡樂幾家愁,只有每個選區的前兩名得票最多者,可以進入11月5日的大選。西雅圖市議會的選舉,在每年華盛頓州選舉中最受矚目;今年共有超過50名候選人競爭市議會中9個議員席位的7個席位,其中沒有華裔候選人。
  • 墨爾本市長多名華裔候選人履歷豐富 一人身份神秘
    墨爾本市長華裔候選人履歷豐富 其中一被曝身份神秘中國僑網4月12日電 據澳洲網編譯報導,在澳大利亞墨爾本前市長道爾(Robert Doyle)因捲入性騷擾醜聞而辭去市長職務後,墨爾本人需要重新選舉一位市長。
  • 澳首次進行中文大選辯論 或選出首名華裔女眾議員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新網4月16日電據澳大利亞《星島日報》報導,當地時間14日,澳大利亞史上首次以中文進行的聯邦大選辯論舉行,自由黨和工黨兩名同樣具有華裔背景的女候選人,為爭奪墨爾本Chisholm選區的議席,以普通話針鋒相對
  • 留英學生熱議英國大選:籤證政策學費預算受關注
    蘇晨說在英國的失業狀況和籤證難度加大的情況下,她會把找工作的重心放在國內。   籤證緊縮影響在校學生  上周,保守黨宣布如果當選執政將採取措施來收緊學生籤證體系。保守黨認為,很多外籍人打著留學生幌子來英國打工,搶走英國人的工作;學生籤證是目前英國邊境控制最大的漏洞所在,只有遏制住這股勢頭,才能減輕失業率。
  • 漲知識貼:2015英國大選必知
    >   2015年5月7日,英國舉行第56屆國會大選。按照英國法律規定,選舉中獲得最多席位的黨派的領袖,將成為下一任英國首相。保守黨的戴維·卡梅倫和工黨領袖艾德·米利班德是最有可能當選的兩大候選人。   英國大選:投票總要在周四 6件大選你應該知道的事   為什麼英國大選總定在周四?原因說出來笑死你。
  • 競選總統失利之後,美國華裔候選人楊安澤將參選紐約市長
    參選過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民主黨初選的華裔候選人楊安澤,被曝將參選紐約市長。據路透社12月24日報導,紐約市競選財務委員會透露,美籍華裔企業家楊安澤(Andrew Yang)已提交文件,準備以民主黨人身份參選明年的紐約市市長選舉。
  • 這並非祖父時代:參加2020年總統大選的民主黨候選人面臨激烈競爭
    參加初選的民主黨候選人正在尋找新的方式,以便在面臨激烈競爭的2020年總統大選時脫穎而出。紐約州民主黨參議員基爾斯滕·吉利布蘭德,是最新一位宣布參加2020年總統大選的候選人,吉利布蘭德在史蒂芬·科爾伯特的《深夜秀》節目上,宣布了她自己的決定。
  • 馬來西亞華總總會長:人口比率降 華裔應團結凝聚力量
    馬來西亞華總總會長:人口比率降 華裔應團結凝聚力量
  • 英國大選中華人面孔:讓主流社會認識華人參政心願
    「我非常希望我參與英國大選的經歷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吸引更多華人參政,提升華人社區在英國主流社會的聲音,」在中國出生和長大的英國議會大選華裔候選人王鑫剛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  英國定於7日舉行新一屆大選。在這場選舉中,湧現出十餘名華裔候選人。
  • 2020美國大選民主黨候選人桑德斯參加棒球賽,用力揮棒老當益壯
    老當益壯是我們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個詞,在創下總統就職年齡最大記錄的川普之後,數次參加總統大選的桑德斯就在試圖創造新的記錄。當地時間周一,2020美國大選民主黨候選人桑德斯來到電影《夢幻成真》的拍攝地愛荷華州參加一場棒球比賽。
  • 2012美國華裔遇政治繁忙年 總統大選牽動華人心
    秋冬季進行的總統大選雖說無論是籌款還是拉票似乎都與紐約的華人距離較遠,但華人在總統選舉中的投票率卻是顯示小區整體實力的又一機會。更何況,2008年大選時,紐約的華裔選民曾經對歐巴馬寄予厚望,但總統上任後表現平平,他的華裔支持者們這次又將如何選擇?  華裔選民聯盟總顧問李瑞生說,3日即是愛荷華州的初選,這次初選的結果往往是共和黨候選人花落誰家的風向標。
  • 2018年安省市選:17華裔候選人走上政壇,大陸背景候選人任重道遠
    2018年安省市選10月22日晚落幕,安省共有17華裔候選人走上政壇,其中9人為男性,8人為女性。
  • 英國提前大選:你需要知道的幾件事
    中新網4月20日電 據外媒報導,英國首相特蕾莎•梅周二(18日)突然宣布將於6月8日提前舉行大選,比原計劃選舉提前3年。外媒整理了關於大選需要知道的幾項要點。4月18日,復活節假期結束後的第一個工作日,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在召開了一次內閣會議之後突然宣布,英國將提前舉行大選。  「大選」選什麼?
  • 懷著建設更包容的美國夢的決心,前麻薩諸塞州州長參加2020年大選
    在距離2020年大選進入不到一年之時,前幾天,在美國紐約市前市長麥可·布隆伯格在阿拉巴馬州和阿肯色州遞交材料,註冊成為參加2020年大選的民主黨初選候選人。11月12日,前第一夫人、前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新聞網的採訪時,宣布不排除參加2020年大選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