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舉辦閩南非遺文化鬥陣行 市民感受傳統文化魅力

2020-12-18 廈門文明網

 

市民體驗竹竿舞。

 

仙嶽書院的非遺小學堂裡孩子們正在學習剪紙。

 

孩子們正在學習惠和影雕。

  品味千年文化精華,感受非遺獨特魅力。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福建省廈門市湖裡區迎來了一場文化盛宴——「追夢新時代 幸福在湖裡」悅遊·湖裡閩南非物質文化遺產鬥陣行,在仙嶽山公園舉行。

  氣溫節節高,更映襯非遺項目的火熱。在兩天的時間裡,非遺大舞臺好戲連連、湖裡非遺館底蘊深厚、閩南童玩項目吸睛無數,更有仙嶽書院「非遺小學堂」場場爆滿——「非遺鬥陣行」延續了今年廈門市非遺活動的熱度,為市民提供更多了解和體驗非遺文化的機會,讓市民可以「零距離」感受多彩非遺的樂趣。

  作為本次活動所在地,近年來,湖裡區大力推動非遺的傳承和創新,專門成立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工作領導小組以及非遺文化保護隊伍。在保護文化遺產行動中,湖裡區將創新因子注入其中,鼓勵非遺文藝項目與文化旅遊相結合,讓傳統技藝真正「活起來」。

  本次活動由湖裡區委宣傳部、廈門日報社指導,湖裡區文化和旅遊局主辦,湖裡區文化館、廈門報業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共同承辦,廈門晚報協辦。

  賞靈動節目 

  精彩非遺表演亮相仙嶽山 

  歌仔戲、越劇、答嘴鼓……開幕當天,十多種精彩絕倫的非遺項目在「非遺大舞臺」上輪番上演,為市民呈現了一場規模盛大的非遺文化饕餮盛宴。

  一曲曲悠揚的音樂緩緩響起,南音演員在舞臺上聲情並茂地演繹,臺下觀眾陶醉其中。閩南地區特有的文化、有著「音樂活化石」之稱的南音,被搬上了舞臺。演員們群聲薈萃讓觀眾聲臨其境,將市民仿佛帶入了遙遠的漢唐時代。精緻的妝容、華麗的服裝,優美的身段……中國第二大劇種「越劇」,用極具江南靈秀之氣的表演,感染了現場的觀眾。

  「好玩好看,還有得學,活動真是太精彩了。」答嘴鼓表演更是將活動帶入了高潮。在演員的演繹下,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閩南方言「抖出」一個個笑料,通過對口爭辯的形式,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不一會兒,一套威猛激烈、剛柔並濟的五祖拳表演,引來了大家的陣陣掌聲。「孩子們一招一式有板有眼,真厲害!」迅速回身、快速攻擊……臺上演員賣力表演,臺下觀眾也爭相拍照,連連叫好。

  撐傘、戴帽,離舞臺近點,再近點……儘管天氣炎熱,但市民們依然熱情不減。「非遺項目深受群眾喜愛,更需要下大力氣保護、傳承。」湖裡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文化遺產代表著人類的精神高度,非遺文化擁有獨特的人文價值及文化底蘊。此次悅遊·湖裡閩南非物質文化遺產鬥陣行活動,正是一次難得的非遺集中展示機會,讓市民一覽精華。

  當然,展示傳承「非遺」文化,更重在「人」為。活動現場,主辦方特意為福建古船模製作技藝、答嘴鼓、王船製作技藝等10個湖裡區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項目進行了授牌儀式。隨後,福建古船模製作技藝傳承人楊育錐、答嘴鼓傳承人林志萍、王船製作技藝傳承人鍾慶豐等21位湖裡區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上臺接受主辦方所頒發的證書。

  如果說傳承人象徵非遺的「現在」,年青一代的關注就象徵「未來」。為了讓非遺項目「敲」進校園、奏響「非遺」傳承新樂章,近年來,湖裡區推動非遺保護走進校園,走進孩子們心裡。本次活動上,主辦方就在現場為廈門市華昌小學、廈門市鍾宅民族小學、廈門市湖裡區鍾宅民族幼兒園進行授牌儀式,設立其為「湖裡區閩南文化特色項目傳承教學基地」,讓非遺在孩子心中「紮根」。

  與傳統對話 

  昔日「小眾項目」如今受熱捧 

  舞臺上的活動精彩紛呈,與此同時,一旁的湖裡非遺館也是人氣爆棚。廈門閩南傳統建築營造展示、滕派蝶畫展示、福建古船模展示……作為本次「非遺鬥陣行」的焦點區域,湖裡非遺館不僅有圖片、實物展示,還提供了非遺相關書籍。人們可以全方位領略到湖裡區非遺文化項目的獨特魅力,感受這裡深厚的文化底蘊和人文氣息。

  90後小夥兒劉毅涵就著了迷,他在古船模前不停拍照,就連一旁的文字簡介也逐一拍下。這還不夠,他還帶上筆和紙,抄下感興趣的內容。「先記下來,回去再仔細研究。」劉毅涵告訴記者,他是廈門本地人,今天的非遺活動為他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我了解到了一些以前從不知曉的非遺項目,回去會更認真了解下。」

  更有不少家長帶著小朋友前來參與。尤為民就是其中之一,還在上二年級的女兒小尤對「宋江陣」很感興趣,在展位前看得津津有味。尤為民告訴記者,此次帶女兒前來,是為了讓她多接觸非遺文化薰陶。「老祖宗留下的東西,如果失傳了就可惜了。」

  「這幾年,許多瀕臨失傳的非遺技藝得到保護,在湖裡區的努力下得以發揚光大,為人熟知。」現場,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福建青年攝影家陳偉凱,還帶來上百幅非遺傳承人照片及對應的非遺文化項目知識簡介。「希望通過活動喚起大家對非遺文化的尊重,營造一種良好學習氛圍。」

  在這兩天的活動中,令陳偉凱感到驚喜的是,越來越多的市民在活動現場,重新拾起了對非遺文化的興趣。

  「我們小孩也想加入你們,能不能收他為徒弟。」答嘴鼓頗受市民的歡迎。答嘴鼓傳承人林志萍身邊圍滿了家長與小孩,大家紛紛表示對答嘴鼓感興趣。事實上,5年前,答嘴鼓也面臨著後繼無人的窘境。「答嘴鼓跟其他語言教學不一樣,有的俚語、俗語根本沒法用文字表達,只能一字一句教。」林志萍說,很多小朋友的閩南話水平不高,教學過程中存在很大的困境。

  創新,給非遺傳承注入了新的動力。林志萍想了一個辦法,在答嘴鼓表演中加入肢體語言,讓「笑」果更好。好玩有趣的表達,越來越多的小朋友愛上答嘴鼓。「現在我已經有100多個學生啦。」

  作為湖裡區嘉福社區的文藝骨幹,如今,林志萍還將身邊的好人好事,黨的十九大、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移風易俗、垃圾分類等內容改編成朗朗上口的答嘴鼓節目,用特有的方式為小區居民帶來鮮活的「政策解讀」。

  黑色簡潔的包裝,高雅的字體,青草藥茶被裝入易拉罐中——重新煥發生機的,還有「青草藥」。廈門青草藥傳承人白鷺為大家帶來了青草藥涼茶,清爽甘甜的口感,很快被大家一搶而空。「這個涼茶是用桑葉、甘草等草藥和茶葉製成,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白鷺告訴記者,希望能通過湖裡區舉辦的這次活動,讓更多的人關注青草藥、關注身邊的非遺。

  學千年技藝 

  零距離互動中傳承文化 

  竹竿舞、五子棋、踩高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滿滿的互動性成為本次活動的又一大亮點。就在舞臺的另一側,「閩南童玩項目體驗區」讓家長和孩子們都樂在其中。

  「一、二,一、二……」雙手緊張地拉著繩子,小心翼翼地在人群中挪動,體驗踩高蹺的小女孩瞬間「增高」,鶴立雞群。看著她逐漸輕鬆的步伐,大家紛紛喊起口號,為她鼓掌,加油打氣。

  站在線外,瞄準目標,將箭投入壺中——小朋友玩得開心,大人也玩得不亦樂乎。投壺遊戲就頗受大家歡迎,紅線外排滿了等候的市民。在一旁,工作人員正一左一右,蹲坐著擺動竹竿。家長和小朋友手拉手,跟著節奏跳著「竹竿舞」。

  「好開心,感覺小時候的回憶近在眼前。」市民許天發就對體驗區大為稱讚,他帶著兩個小孩把所有項目都體驗了一把。「這種方式很棒,可以讓小朋友在遊戲中學習,在快樂中成長,也能讓『閩南童玩』得到傳承,讓快樂延續。」

  「玩一圈下來,還有獎品呢!」今年剛滿6歲的小黃,拿著剛兌換的竹蜻蜓向小夥伴炫耀。想要得到獎品很簡單——只要體驗遊戲、獲取通關印章,就能兌換袋裝枸杞、竹蜻蜓、精美書籤、木偶娃娃等精美禮品。

  紅紙在手中輕盈地翻轉、跳動,從最基本的剪紙技法學起,一幅幅精巧的剪紙作品在手中誕生……值得一提的是,這兩天,設在仙嶽書院的非遺小學堂裡同樣座無虛席。除了剪紙之外,送王船、惠和影雕、閩南童謠等「接地氣」的非遺技藝,都輪番「現身」非遺小學堂。在這裡,非遺手藝人不僅與市民面對面交流,還現場傳授技藝。「這種機會太難得了,讓我們零距離感受到非遺文化的魅力。」市民陳驍告訴記者。(廈門日報記者 葉舒揚 陸曉鳳)

相關焦點

  • 廈門湖裡閩南非物質文化遺產鬥陣行開幕
    多彩「非遺」文化獲市民熱捧「追夢新時代 幸福在湖裡」悅遊·湖裡閩南非物質文化遺產鬥陣行開幕廈門日報訊 (記者 陸曉鳳 葉舒揚)這個周末,就到仙嶽山體驗千年非遺文化!昨日上午,為期兩天的「追夢新時代 幸福在湖裡」悅遊·湖裡閩南非物質文化遺產鬥陣行,在廈門湖裡區仙嶽山公園開幕。精彩活動今日繼續進行。
  • 悅遊·湖裡閩南非物質文化遺產鬥陣行活動將於本周末舉行
    6月22日、23日,「追夢新時代幸福在湖裡」悅遊·湖裡閩南非物質文化遺產鬥陣行(以下簡稱「非遺鬥陣行」),將在湖裡區仙嶽山公園舉辦。  本次活動由湖裡區委宣傳部、廈門日報社指導,湖裡區文化和旅遊局主辦,湖裡區文化館、廈門報業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共同承辦,廈門晚報社協辦。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城市的文化印記,擁有獨特的人文價值和文化底蘊。
  • 悅遊·湖裡閩南非物質文化遺產鬥陣行在仙嶽山公園開幕
    多彩「非遺」文化獲市民熱捧(本組圖:廈門晚報記者劉東華)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陸曉鳳、葉舒揚)這個周末,就到仙嶽山體驗千年非遺文化!昨日上午,為期兩天的「追夢新時代幸福在湖裡」悅遊·湖裡閩南非物質文化遺產鬥陣行,在湖裡區仙嶽山公園開幕。精彩活動今日繼續進行。  本次活動由湖裡區委宣傳部、廈門日報社指導,湖裡區文化和旅遊局主辦,湖裡區文化館、廈門報業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共同承辦,廈門晚報社協辦。
  • 湖裡區2020年「閩南曲藝說唱新思想鬥陣行」宣傳活動火熱開展 傳統...
    廈門網訊 (文/圖廈門日報記者 葉舒揚 通訊員 徐淑純) 答嘴鼓、木偶戲、歌仔戲,說的唱的都是濃濃「閩南味」,聽的看的都是新理論新思想——這就是湖裡區火熱開展中的2020年「閩南曲藝說唱新思想鬥陣行」宣傳活動,是湖裡區「決勝小康奮鬥有我」主題宣講系列活動的又一創新形式。  這是一次傳統與當下、曲藝與宣講的完美融合。
  • 廈門將舉辦"我們的節日七夕"活動 非遺傳承人傳授技藝
    活動由海滄區委宣傳部、區委文明辦和嵩嶼街道主辦,廈門晚報社、鰲冠書院承辦。主辦方表示,活動將弘揚中華民族工匠精神,讓更多人了解傳統文化內涵。所有的節目都是由鰲冠社區的居民共同參與編排,呈現海滄以及閩南各地的傳統民俗。  在現場,海滄區海陽武館將帶來閩南非遺五祖拳。前不久,該武館發起了五祖拳論壇,吸引中外武術愛好者參與。武館負責人張智揚也於近期獲得了區級非遺傳承人稱號。
  • 參與紅龜粿製作寓教於樂 兩岸青少年體驗閩南文化
    b6456aaeda7eaa8991a943333bb7eb17東南網7月29日廈門訊(本網記者 盧超穎 文潔 鄭王愷 實習生 陳穎秀)昨日,由廈門市委文明辦、廈門市青少年宮和思明區臺辦主辦的「快樂鬥陣行-創意無限極」思明區兩岸青少年閩南文化創意DIY活動在廈舉行。
  • 閩南伴手禮創意「鬥陣行」 泉州元素妙呈遊客觀眾
    繼鯉城區之後,晉江、南安、泉港等縣(區、市)將陸續登場,各地將通過展示、展覽、展演等方式,在源和1916文化創意園區、西街舊麵粉廠鋼結構大廳兩大主場地,逐一展示各自特色文化,舉辦集體驗、展示和銷售為一體的文創集市,從而串珠成鏈,既讓廣大市民、遊客在老城區、家門口飽覽到文都泉州豐富多樣的人文風物,也集中宣傳各地縣域發展的豐碩成就和文化成果。
  • 非遺進課堂讓學生感受傳統文化魅力
    本報訊(光明新聞記者 熊丹丹 通訊員 潘志瑩/文 記者 管強 通訊員 潘志瑩/圖)12月9日,「2020年度非遺進校園」活動在光明區田寮小學開展。本次活動通過抗疫主題非遺展和非遺小課堂兩種不同形式,引領學生感受傳統文化魅力,增強民族文化自信,讓非遺教育真正走進校園、走進課堂,讓學生們在潛移默化中學習、傳承非遺文化。全校近兩千名師生參與此次活動。 此次活動由深圳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主辦、深圳博物館(深圳市非遺保護中心)承辦,光明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光明區公共文化藝術發展中心協辦。
  • 廈門灌口第四屆閩南童玩文化節:玩樂中傳承閩南文化
    廈門灌口第四屆閩南童玩文化節(以下簡稱「灌口童玩節」)定於2016年2月19日至23日在廈門市灌口風景湖公園舉辦。本屆灌口童玩節在中共集美區委宣傳部、中共集美區委文明辦的指導下,由廈門集美灌口鎮人民政府主辦,廈門廣播電視廣告有限公司承辦。
  • 《閩南童謠繪本》叢書出版 讓孩子感受本土文化魅力
    廈門網訊 (廈門晚報 記者 龔小莞)《閩南童謠繪本》叢書日前由鷺江出版社推出,包含《正月正》《火金姑》《落大雨》《紅龜粿》《指甲花》《點心攤》六冊,收集了106首閩南童謠作品,可作為閩南地區小學、幼兒園的特色地方課程或校本課程
  • 重慶璧山:感受非遺魅力 傳承非遺文化
    6月13日是我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這一天,重慶市璧山區秀湖水街非遺小鎮格外熱鬧,以「非遺傳承 健康生活」為主題的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重慶主會場活動——重慶非遺購物節和第五屆重慶非物質文化遺產暨老字號博覽會在這裡開幕。
  • 閩南美食伴手禮展銷會 雕塑玩偶郵冊創意「鬥陣行」
    閩南伴手禮創意「鬥陣行」——探營鯉城文化周之「閩南美食·伴手禮展銷會」展銷會上,泉州元素以各具創意的形式呈現在觀眾面前。  這一側是元宵圓、肉粽、貢糖,那一邊是火鼎公婆雕塑、閩南古厝模型、惠女服飾玩偶……昨日,在西街舊麵粉廠開張的鯉城文化周之「閩南美食·伴手禮展銷會」上,地道的泉州美食和精緻的閩南伴手禮「鬥陣行」(閩南語,意為「走在一起」),吸引了不少市民和遊客前來「淘寶」。記者也前往探營,了解這些小小伴手禮背後的故事。
  • 天南地北過大年丨在閩南,在老街,感受古老的年味
    地處閩南的福州、廈門及漳州,傳統文化氛圍濃鬱。即使在城市的核心地帶,也能感受到傳統的年味。漳州:老街上的慢生活漳州是老煉春節閩南尋年味的第一站。漳州古城是全國第一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擁有「唐宋古城、明清街區、民國風貌、閩南韻味、僑臺同輝」等5大特色。還在街口,老煉就見到了一位賣對聯的老人,老人名叫鄭希和(音),今年88歲了。鄭老的書法很有古意,特別是用金粉寫在紅紙上的對聯,富麗堂皇。
  • 廈門集美區開展非遺普及活動 讓非遺項目活起來傳下去
    「非遺包括口傳文學、傳統戲劇、手工藝等十大類別。」集美區非遺保護工作負責人高愛民說,傳統曲藝傳承人分為表演型和創作型兩種,現實中創作型人才稀缺,一定程度上導致非遺只能傳承前人留下的作品。此次,原創新作的出現,說明歌仔說唱在保護的基礎上還有了發展。    歌仔說唱是流傳於廈門、漳州及臺灣等地的民間說唱藝術,源自宋元時期。
  • 走近繽紛非遺 築牢文化自信
    閩南師大舉行學生暑期主題社會實踐活動本報訊(記者 戴嵐嵐 通訊員 蔡雅茹 袁荔芳)為激發學生用實際行動保護傳承閩南非遺文化的熱情,近日,閩南師範大學校團委組織社會實踐團,以「走近繽紛非遺,築牢文化自信」為主題,通過參觀走訪、交流學習、親身體驗、實地調研等形式,開展為期3天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 廈門海滄舉辦中秋佳節閩南風俗體驗活動
    2018年09月22日 14:42:53 來源:中新網福建   中新網福建新聞9月22日電 (楊伏山 林藝萍)21日晚,廈門海滄區舉辦「我們的節日·中秋」主題活動——「歌詠中秋寄鄉愁戲聚海滄慶團圓」,逾千名民眾共趣歡樂遊園、共賞中秋晚會
  • 端午節假期感受傳統文化魅力
    端午節假期感受傳統文化魅力 2020-06-26 13: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非遺大課堂·閩南童玩今天上午在廈門開講
    今天上午,「非遺大課堂·閩南童玩」在廈門市文化館隆重開講。廈門市非遺項目閩南童玩市級代表性傳承人陳文東老師,為大家分享並展示了極具生活氣息和年代感的各種閩南童玩。廈門市非遺項目閩南童玩市級代表性傳承人陳文東老師與小朋友互動
  • 廈門:兩岸閩南童玩文化交流研討會舉行
    廈門:兩岸閩南童玩文化交流研討會舉行 2014-08-18 06:51:00 導讀:」非遺文化童玩的傳承代表人陳文東在15日上午舉行的兩岸閩南童玩文化交流研討會上說,童玩民間文化在傳承中要抓住精髓,挖掘教育因素,與時俱進,不斷拓展和延伸。
  • 遊覽上海「非遺」 感受文化魅力
    遊覽上海「非遺」 感受文化魅力沈琦華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非遺與旅遊的深度融合產生「化合反應」,遊走上海「非遺」線路,可以近距離感受申城的文化魅力。寶山非遺遊線火爆上海非遺文化中心精心提煉上海非遺文化元素,與旅遊線路有機融合,發布了一系列的「非遺之旅」,其中包含上海寶山國際民間藝術博覽館、顧村公園和寶山寺的寶山遊線受到滬上遊客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