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很難忘,我七歲周歲的生日。這天下午放學,我去爸爸的單位,爸爸下班的時候說:「帶我上飯店,我們去飯店吃飯」,我非常高興,這是我第一次去飯店吃飯。
我們去的是東市場,朝鮮族大冷麵屋,那個時候叫冷麵屋。現在還有,只是規模比以前的大了,已經不叫冷麵屋了。冷麵屋在現在的位置,南面一點,是一個老式建築的平房,門向東開,門前有個封閉的雨搭。進門要下幾階臺階,裡面有十來個八仙桌,凳子都是老式的四腳八叉,顯得很陳舊。前面就是一長條案子,也是付貨口,案子的南面,有一個三面用玻璃,封閉的收款處,正面下面有一拱形門洞一樣的洞口,把錢在那個洞口送進去,收款員把取飯票給遞出來,就可以拿著票排隊取冷麵了。取冷麵的案子上方棚下,掛著標語:「發展經濟,保障供給」。這個標語,我印象很深,因為我把「給ji」念成了「給gei」了,是爸爸當時給我糾正了這個字。案子上面沒有玻璃,也沒有牆。案子的裡面有兩口大鍋,大鍋裡的水,在翻滾冒著熱氣,大鍋的上方有個機器,直接往大鍋裡壓冷麵。
那時候的冷麵,大碗賣三角二分,叄兩糧票,小碗賣二角七分,貳兩糧票。那天,吃冷麵的人很多,買冷麵票要排隊,買完冷麵票後,在案子前面排隊,等候取冷麵。冷麵屋的桌位很緊張,要等人吃完,才能有空桌位,沒有桌位的只好站著吃了。直到現在,吃冷麵還是這樣,而且,人還是那麼多。我們那天很幸運,佔到桌位了。我那天當然吃小碗的冷麵,爸爸吃大碗的冷麵。爸爸把他碗裡的牛肉給了我,那時候,我感覺冷麵非常辣,越辣越愛吃。直到現在,我對吉林市大冷麵的冷麵,情有獨鍾,難以忘懷。
每年都要去吃一碗,大冷麵屋的冷麵,時間長了不吃,總感覺少點什麼。我想這裡面,更多的還是感情大於美食。也許是,懷念童年的生日、也許是懷念童年,美好的一切。也許是懷念第一次飯店美食,但是,我想更多的,還是懷念我的父親,我每次想起我的父親,我都要去那裡吃一碗冷麵。老吉林市人,很多都有大冷麵情節,情節各有個的不同,對大冷麵的冷麵,感情是一致的。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