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萌主媽咪育兒經(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九月份開學以後,幼兒園孩子的家長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將孩子成功送進學校。本以為孩子順利入園,自己就能享受一絲「空閒」時光了。沒想到孩子們在學校又出現了各種問題,擔心孩子吃不好喝不好,甚至連「上廁所」都成了難題。
不少媽媽會發現,孩子上了幼兒園以後回家就上廁所。其實,不是孩子在學校吃得多,而是在學校根本沒有上廁所。幼兒園裡孩子多,老師也不會太關註上廁所問題,但媽媽們一定要重視,別傷害了孩子身體。
同事小劉最近很苦惱,自從把3歲的兒子送進幼兒園,孩子就經常大便乾燥,每次上廁所都10分鐘以上。小劉擔心孩子喝水太少了,就換了個大杯子,請老師幫忙叮囑孩子喝水,可還是無濟於事。
擔心之餘,小劉帶孩子去了診所,大夫簡單地問了幾句「小朋友,你每天拉幾次粑粑」?
孩子的回答讓媽媽吃了一驚,「一次」!
媽媽問孩子「你在幼兒園都不上廁所嗎」?
沒想到孩子卻說「媽媽,我不想在幼兒園拉粑粑」。
醫生安撫媽媽說,最近開學以後這樣的孩子很多,幾乎有一半的孩子都不喜歡在幼兒園上廁所,不單單是害羞的問題,多半是這些因素在作怪:
1)在幼兒園有過不良的如廁體驗,比如拉尿到外面,被老師批評、同學嘲笑,有心理陰影。
2)不習慣馬桶或蹲便,幼兒園裡蹲便比較普遍,剛入園的孩子還停留在隨地大小便階段,不適應新的如廁方式。
3)幼兒園沒有媽媽幫忙穿脫褲子、擦屁股,老師又比較兇的話,也會讓孩子恐懼上廁所。
4)孩子生物鐘紊亂,每個人都有固定的上廁所時間段,到了時間孩子膽小不敢說,就會打亂生物鐘,還可能尿褲子。
5)牴觸幼兒園廁所環境,幼兒園人多環境衛生比不上自己家,孩子看到地面髒、潮溼、聞到異味等產生「心理潔癖」,就不想在幼兒園上廁所了。
孩子不想在幼兒園上廁所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即便老師沒有關注到孩子的異常,家長也要多多上心。排便系統影響孩子的消化系統和內分泌系統,長期憋著不上廁所很容易生病,阻礙身體的正常新陳代謝,身高發育和智商發育都會受影響。
1)追根溯源,詢問孩子具體原因
當孩子不在幼兒園上廁所時,爸爸媽媽可以直接詢問孩子原因,態度要溫柔以防孩子不願意傾訴。
孩子年紀小,不會撒謊,說出的原因肯定是最主要的。除此之外,孩子不上廁所可能有多個原因,還要多問問孩子。
2)對症下藥,糾正孩子心理問題
知道了孩子不喜歡幼兒園上廁所原因後,要主動聯繫幼兒園老師訴說孩子的情況。
如果是老師太嚴厲,讓老師多多關心孩子;如果是其他同學嘲笑自己不會擦屁股、脫衣服,家長要在家裡教會孩子;如果是環境因素,多陪孩子去不同的公廁,適應外面的廁所;如果是膽小不敢說,要鼓勵孩子勇敢說出需求,讓老師幫忙詢問。
3)時刻觀察,排除對孩子成長不利因素
不是所有的老師都會「為人師表」,或許幼兒園環境和老師不適合孩子,讓孩子心理產生了牴觸,家長要及時發現溝通。
為孩子排除成長路上的不利因素,在關注孩子身體發育的同時,經常跟孩子談談心,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
今日話題:你家孩子會在幼兒園上廁所嗎?歡迎留言討論。
ps: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