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利愛路寓所的一天》首演 原來孫中山寫《實業計劃》時這麼感人

2020-12-23 東方網

  東方網記者熊芳雨11月13日報導: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也是《實業計劃》成稿100周年。為紀念孫中山在上海莫利愛路寓所(今香山路7號)傾心撰寫《實業計劃》的歷程,由上海市孫中山宋慶齡文物管理委員會、上海視覺藝術學院聯合創編的文創實驗舞臺劇目《莫利愛路寓所的一天》今天下午首演。

  《實業計劃》是孫中山關于振興中國實業、實現國民經濟近代化的專著,1919年用英文寫成。書中,孫中山頗具前瞻性地對國家建設提出了諸多構想。這是近代中國第一個完整而又具體的國家現代化計劃,這一計劃存在著難於克服的歷史局限性,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是不可能實現的,但它具有在未來實現的可能性,在中國思想史上有著極為重要的價值。

  該劇從孫中山、宋慶齡在上海的生活故事中,提煉《實業計劃》成書過程的感人細節,在還原真實歷史的基礎上進行藝術加工,將孫宋兩位偉人的情操、救國思想濃縮於一天的時空之內。

  據悉,該劇以舞臺劇的形式、藝術化的手段,拓展了對孫中山宋慶齡偉人思想和精神的表現,做到了思想性、藝術性、學術性相統一。

相關焦點

  • 孫中山宋慶齡主題實驗舞臺劇《莫利愛路寓所的一天》完成2019年度...
    圖說:《莫利愛路寓所的一天》演出現場。方翔 攝新民晚報訊 (首席記者 方翔)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五四運動一百周年。2019年也是偉大的民族英雄、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孫中山先生所著《實業計劃》成書一百周年。
  • 宋慶齡在莫利愛路寓所展覽開展
    宋慶齡在這兒協助孫中山著書立說   1915年10月25日,宋慶齡與孫中山在日本結婚。1918年6月26日,他們一起住進莫利愛路的寓所(今香山路 7號)。   宋慶齡的一生與眾多國際友人結下深厚友誼,尤其在居住莫利愛路寓所時,她常與各國友人見面,招待來訪的國際友人,她的革命工作也常常得到朋友的熱情幫助。不少人還在她的安排下,走上為中國解放事業獻身的革命道路。宋慶齡也用名片,她和國際友人交往時用的名片是什麼樣呢?在這次展覽中,首次面向公眾的一張白色名片,非常簡單,中間只用英文寫著「孫逸仙夫人」幾個字。
  • 上海舉辦孫宋入住莫利愛路寓所百年紀念活動
    孫中山宋慶齡入住莫利愛路寓所百年紀念展在上海孫中山故居紀念館舉行。 郭容 攝中新網上海6月26日電 (記者 許婧)2018年是孫中山宋慶齡入住莫利愛路29號(今上海市香山路7號)100周年。26日,孫中山宋慶齡入住莫利愛路寓所百年紀念活動在上海孫中山故居紀念館舉行。此次紀念活動圍繞「中國民主革命裡程碑——孫中山宋慶齡入住莫利愛路寓所百年紀念展」、孫中山宋慶齡入住莫利愛路寓所百年紀念座談會展開。紀念活動由上海孫中山故居紀念館工作人員創作並編演的開場情景劇《共同的歲月》、詩朗誦《風雨百年》拉開序幕。
  • 上海舉辦孫宋入住莫利愛路寓所百年紀念活動-新聞頻道-手機搜狐
    孫中山宋慶齡入住莫利愛路寓所百年紀念展在上海孫中山故居紀念館舉行。郭容 攝 中新網上海6月26日電 (記者 許婧)2018年是孫中山宋慶齡入住莫利愛路29號(今上海市香山路7號)100周年。26日,孫中山宋慶齡入住莫利愛路寓所百年紀念活動在上海孫中山故居紀念館舉行。 此次紀念活動圍繞「中國民主革命裡程碑——孫中山宋慶齡入住莫利愛路寓所百年紀念展」、孫中山宋慶齡入住莫利愛路寓所百年紀念座談會展開。
  • 100年前的今天 孫中山宋慶齡入住莫利愛路寓所……
    原標題:傳承紅色基因|100年前的今天,孫中山宋慶齡入住莫利愛路寓所……  在上海市中心的香山路上,在茂密的法國梧桐掩映下,矗立著一幢典雅、樸素而莊重的歐洲鄉村式小洋樓,是中國民主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和夫人宋慶齡在上海的寓所。她歷經百年風雨,不僅見證了兩位偉人為中國革命奮鬥的艱苦歲月,也見證了中國革命的風雲際會。
  • 宋慶齡珍貴展品開展 莫利愛路寓所歲月的見證
    為紀念宋慶齡誕辰120周年,上海孫中山故居紀念館舉辦「不朽的歲月——宋慶齡在莫利愛路寓所」史料展。上海孫中山故居不僅是孫中山的紀念地,也是宋慶齡歷史見證地。 坐落於香山路7號(原莫利愛路29號)的孫中山故居是孫中山和宋慶齡一生中唯一一處共同的家,宋慶齡在此居住的時間跨度近20年。
  • 上海舉辦孫中山宋慶齡入住莫利愛路寓所百年紀念展
    上海舉辦孫中山宋慶齡入住莫利愛路寓所百年紀念展  【解說】2018年是孫中山宋慶齡入住莫利愛路29號(今上海市香山路7號)100周年。北京時間6月26日,為了緬懷紀念這段歲月,孫中山宋慶齡入住莫利愛路寓所百年紀念展在上海開幕,近半數文物首次對外展出。
  • 100年前的「中國夢」——孫中山的二十萬裡鐵路計劃
    孫中山「發瘋了」1912年初夏的一天,《紐約先驅報》記者端納來到上海莫利愛路29號的寓所拜訪了孫中山。談話中,孫中山提及了自己的鐵路計劃,聲明暫時還不能公布,但還是把地圖遞給了端納。看過地圖後,端納認為孫中山「發瘋了」。
  • 宋慶齡一封信追回孫中山22件珍貴文物
    這封信翻譯成中文約400多字,主要內容是講過去宋慶齡一直將孫中山文稿等遺物珍藏在莫利愛路寓所裡, 1937年日本侵略軍佔領上海,宋慶齡被迫離開上海前往香港,寓所遭日本憲兵搜查,孫中山先生文稿及其他物件全部被劫掠。上海失陷,孫中山遺物被日本憲兵劫掠市檔案館一位長期研究民國史的專家向記者介紹了孫中山珍貴文物遺失的來龍去脈。
  • 「大上海計劃」、中山醫院、中山路……這些都是上海紀念這位偉人...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上海人民無限悲痛。《申報》連續多日報導民眾到莫利愛路寓所(今上海孫中山故居)憑弔的新聞,並推出「孫中山逝世之哀悼」新聞專題,進行了持續七天的報導。國民黨在北京的治喪活動告一段落後,葬事籌備處在上海成立。從陵墓圖案徵集、評選到中山陵建造和宣傳,葬事籌備處工作有序推進和落實,上海各團體和媒體也積極參與。
  • 兩岸視點孫中山《實業計劃》與大陸交通政策異曲同工
    本文謹以孫中山的實業計劃的內涵,是否與中國大陸在改革間放之後的改善交通政策有相同之處,進行探討。孫中山認為,發展交通是實業的利器,尤其重要的是修築鐵公路、疏浚運河水道、開闢商港。他擬定十年內修建鐵路16萬公裡、「碎石路」160萬公裡,以及包括北東南三大港口在內的三十一個港口。孫中山在《中國實業當如何發展》中提到:「予之計劃,首先注重於鐵路、道路之建築,運河、水道之修治,商港、市街之建設。
  • 孫中山民本思想的內涵:改善民生與實業救國
    所以,他在民國臨時政府初建立,就頒布了有關促進實業和民生發展的法令法規,廣州軍政府開府,他堅持繼續這一方針,於軍政事務叢集中,仍親自指導、參與重要的機構及實業的設立。廣州中華國民銀行的活動就是典型一例。他把建設穩固、雄厚的民生經濟基礎,視為他民本思想實現的保證和整體之一部分。
  • 孫中山為什麼被袁世凱稱為「孫大炮」,因為一個不可能完成的計劃
    1912年二月,袁世凱推翻清政府統治,孫中山兌現了自己的諾言,把總統位置讓給了袁世凱。八月,孫中山前往北京與袁世凱共商國是,孫中山向袁世凱說道:「辛亥革命後,各地民不聊生,整個中國又老又窮,唯一挽救的方法就是開辦實業,而開辦實業首先就是先做好交通,而交通就得先修鐵路。他請袁世凱訓練陸軍100萬,自己則要為中國建築20萬公裡的鐵路,且是十年內。
  • 橋本環奈首演和主演WOWOW日劇 演繹感人懸疑故事
    來源:新浪娛樂日劇《Influence》演員,左起葵若菜、橋本環奈、吉川愛新浪娛樂訊 據日本媒體報導, 女星橋本環奈首次出演和主演WOWOW日劇《Influence》,演繹感人懸疑故事,橋本環奈稱原著很有趣,加上日劇版的一些元素與過去的作品相比與眾不同
  • 「建國方略」,孫中山題詞,刊於《津浦之聲》
    《建國方略》是孫中山先生一生中最重要的著作,是他留給世人的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建國方略》這部巨著由「建國方略之一——心理建設」、「建國方略之二——物質建設」、「建國方略之三——社會建設」三部分構成,它們原是孫中山先生1917年至1919年間先後公開出版的三本獨立著作,這三本著作出版時的書名分別是《民權初步》、《孫文學說》、《實業計劃》。
  • 昔日四大家族孔祥熙的寓所,現在神秘的譯製廠,老上海的記憶
    上海永嘉路,對於許多生活在上海的年輕人來說,是一條漂亮的網紅打卡地,這裡不僅充滿了濃濃的歐陸風情,小資情調十足,還是美食一條街。比如說,較為出名的就是胡歌開的餐廳FOUNT 。而對於老上海來說,這裡不僅是一條充滿著海派風情人文馬路,還留存著他們無法磨滅的記憶。上海永嘉路,跨黃浦、徐匯兩區。東起瑞金二路,西至衡山路。
  • 孫中山對中國的2018做了4個預言:3個已經實現,1個還正在進行
    但是,他卻把心中的暢想寫了出來,這就是《建國方略》,其中的基礎建設篇名叫《實業計劃》,孫中山在《實業計劃》中對中國的未來做了一個大膽的預言。但此書問世之時,中國仍舊處在軍閥混戰,列強虎視眈眈的時期,所以他的計劃一提出來就被人稱為妄想,也因此被人冠以孫大炮的稱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