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5月30日報導 語言從人的嘴裡出生,在耳朵裡死亡。但總有一些話會進入內心,永遠存活下去。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們進行溝通的主要表達方式。而隨著社會的發展,語言會衍生出不同的形態、類別。
「你知道我想吃什麼嗎?」 「痴痴地望著你。」
「你知道我想喝什麼嗎?」 「呵護你。」
在網際網路傳播的「土味表情包」
這些以字詞諧音構成、讓人有些尷尬卻又有點甜蜜的情話,被網友戲稱為:「土味情話」。
土味情話縱使難以上升到「保存和傳遞人類文明的成果」如此高的檔次,也難掩它仍是語言的一種形態。雖然土了點,但是效果不錯。
在土味情話撩撥一部分人心弦的今天,是不是也意味著它作為一種語言,真真正正地進入了人們的內心呢?
「土味」文化的媒介發展軌跡
近日熱映的國產電影《超時空同居》片尾彩蛋中,雷佳音的土味情話撩到了很多觀眾的心,也讓大家不免有些疑惑:土味情話在網絡流行一下就算了,怎麼都「進軍」大屏幕了!
電影《超時空同居》和在片尾出現的「土味情話」
誠然,土味情話在《超時空同居》裡是以「彩蛋」的形式呈現的,並不算臺詞的一部分。所以無論土味情話的流行是否算一種「文化倒退」行為,它並不以盈利的形式出現。可以說,土味情話是一種主動選擇的「土」,跟那些初衷是打造「時尚、高端、大氣、流行」結果卻背道而馳的商業行為,有所不同。
「土味」是怎麼流行起來的?很多人都摸不著頭腦。仿佛突然有一天,它就火起來了,毫無徵兆。微博上兩大知名土味博主,「土味挖掘機」和「土味老爹」都坐擁數百萬粉絲。
土味文化的發源地是短視頻社區「快手」。由於約九成的快手用戶的人口集中在二、三線城市,還有很多在農村地區,所以很多視頻都是帶有土味的,土味文化由此得名。2017年,很多土味流行詞迅速在社交媒體上傳播開來,大家在生活中開始借鑑這些詞語打趣,而到了2018年,這些詞語又被借鑑到諸多綜藝節目裡面。到了《超時空同居》,它們又被電影銀幕吸納。
這樣的媒介變遷,讓土味作為一種大眾文化現象,似乎被迅速提升了好幾個臺階。
從網絡性、大眾性回歸文學性
和土味情話同時期在網際網路傳播的,還有其他類型的情話。比如:《別學什麼土味情話了,唐詩才能幫你撩到女神》和《周總理與鄧穎超74封情書中的柔情蜜意》。如此看來,土味情話文學性似乎要差一些。
在如今的自媒體環境下,有觀點認為,土味情話是網絡文學新形式。2018年5月25日的《中國社會科學報》曾刊文稱:「網絡文學之於傳統文化,有著商業化、大眾化、淺層化等與生俱來的特點。」「網絡文學無論以何種形式出現、傳播,它始終保有文學的根本特徵,用文字來表達審美。」
周恩來和鄧穎超的書信中的情話,選自《周恩來鄧穎超通信選集》。
把土味情話視為一種網絡文學,恐怕有些過譽,但它的確又符合「大眾化和淺層化」的特點。土味情話的審美表達的確不高,甚至有些上不了臺面。但它目前的傳播形式僅僅是社交媒體、電影彩蛋等,商業性並不高。如果一味地攻擊它是「文化倒退」的一種形式,實在有些言重。
土味情話最多的使用,還是在日常生活中。在網絡上搜索大眾對於土味情話的理解和感受,最多的一種回答是:「看誰說」。這三個字,一下把重點從「土味」轉移到了「情話」。畢竟在這四字語境中,作為定語的「土味」,不如作為主語的「情話」來得重要。
何炅在《拜託吧冰箱》對土味情話的傳播,表達了自己的見解:「有時候語言不是拿來深究的,語言就是在那一刻產生的化學反應。讓對方開心,它就完成了它的使命。」
「土味情話」之所以大行其道,是因為它滿足了聽者片刻的愉悅。即便它的生命很短暫,也未曾在人的內心長久地存活,但它仍完成了說者的使命感,這是「土味情話」的成功之道。
無論是任何形式的情話,讓聆聽者感受到訴說者的真心、愛意和誠意,比什麼都重要。不如把「土味」的「土」作為滋養情話的土壤,用耐心、尊重、喜歡澆灌後從土中滋長出的真心,才最珍貴。
網絡流行術語的誕生,很多時候是犧牲「文學性」的。不過無論是陽春白雪還是下裡巴人,都要掌握一個平衡。任何文化的流行,無論審美高低,都有自己的發展軌跡。
土味情話縱然現在紅極一時,但也可以預見它很快就會被新的大眾文化形式所取代。冷靜地對待、運用這些語言,豐富生活即可,如果以犧牲文學性的代價去捧紅它們,就得不償失了。(文/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