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弟前幾天跟領導去拜訪客戶,到了飯點,他卻自己跑回來了。
「領導呢?沒跟你一塊回來?」「從客戶那出來,他說要找個地方吃飯。我一想要單獨跟領導吃飯,慫了,就藉口自己回來了。」「你呀……」
像馬雲、李嘉誠這樣的大佬,在用人之前,都會特意請對方吃一頓飯,然後再決定是否重用。
職場中的飯局,已然成了側面判斷一個人綜合素質的最佳途徑。
像徒弟這樣,遇到飯局就跑,怕是要耽誤前途發展的。
但,如果不懂飯局規矩,即使去吃飯了,也只怕一句話說不對,得罪了領導,還是得「涼涼」。
今天,心眼兒就跟你詳細聊聊:單獨和領導吃飯時,最好不要說的4句話。
這些話,在你看來是好意,卻非常容易引起誤解。
希望讀過這篇文章後,你不僅不再懼怕與領導供餐,還能談吐自如,很快得到領導的青睞,得到升職加薪的機會。
01 第一句:我買單。
前幾年,我陪領導外出公辦,回來的路上一起去吃了碗牛肉麵。
去哪兒吃,吃什麼都是聽領導的。
我琢磨著,得主動付帳,不能讓領導請客。
可誰知,老闆在點餐時就直接付完帳了。
「領導,這頓我給您轉帳吧。」「喲~這麼看不起我,請你吃頓簡餐,還用這麼麻煩嗎?」
一般稍微講究點的領導,在這種情況下,是不會讓下屬請客的。
一是本來也沒多少錢,二來還能給下屬留個「慷慨」的好印象,以後他能幫自己多幹點,就什麼都有了。
但是,有一點要注意。
雖然你不用主動買單,卻可以在回來的時候,給老闆把飯錢轉過去,同時表達自己的感謝。
收不收是他的事,轉不轉是你的事。
另外,如果不是你們兩個單獨吃飯,尤其是有外人在的飯局。主動買單是給領導長臉面的事,記得開好發票,把事兒辦周全,領導會記得你的。
02 第二句:這事沒法做。
為什麼大佬會選擇飯局來考察下屬?
有些話,在辦公室裡,是一種說法;換一個地方,可能又是另外一種說法。
比如說,領導吃飯時,「無意」中提到「開發新市場」這件事。
你心裡明白其中的難度,在會上也曾明確表態:不管多難,我們一定努力做好!
可到了飯桌上,精神一放鬆,嘴上就沒把門的了:老闆,這事不好做啊。
就算你後面又列舉了種種原因,可第一句話,就已經把領導得罪了。
因此,如果領導在飯桌上跟你「探討」工作上的事,一定要在辦公室怎麼回答,在這也要怎麼回答。雖然吃飯的氛圍更加私人,但對方畢竟是你的領導。
在回答與工作相關的事,多考慮考慮事情的背景和各方利益,不一定急於回答,但千萬不能忘了你的位置。
03 第三句:最近某人升職了/被批了……
在辦公室和同事閒聊,沒事喜歡傳個八卦什麼的。但在領導面前,最好別使。
你可能就是為了活躍一下氣氛,找個聊天的談資。但在領導眼裡,可能就沒有那麼簡單了。
他說這話是什麼意思?難道在暗示我什麼?他說的這個人,我怎麼沒什麼印象?回去得查一下。真心是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啊。
所以,明智的做法,就是管住自己八卦的嘴。
可以跟領導聊點,興趣愛好,吃吃喝喝的話題,但儘量別涉及到單位的人事。
04 第四句:您看我能這麼辦嗎?
有的人,覺得好不容易跟領導有次單獨相處的機會,就趕緊拿出自己遇到的困難,不好解決的問題,希望能爭取到更多的支持與資源。
吃飯的時候,還想著工作,雖然出發點是好的,但場合真心不合適。
除非是領導主動跟你提,否則儘量不要把話題往工作上引。
即使說到了工作,也儘量以匯報為主:你負責的工作進展怎麼樣了,團隊最近的工作氛圍如何……等等。
藉機找領導「要」東西,萬一對方不能提供幫助,拒絕了你,後面的飯還怎麼吃?
那場景,真心尷尬到爆!
所以啊,要資源這種事,還是在工作時間,正式地找領導談。
這樣也不會讓領導覺得,你跟他吃飯目的不純。以後,大概也就沒有以後了。
05 寫在最後
卡耐基曾說:「一個人的成功15%得益於他的專業知識,85%得益於他的社交能力。」
尤其在職場中,如果懂飯局,會應酬,很多困難都會迎刃而解!
但是,這些應酬的潛規則,卻很少有人能專門講給我們聽。
這就需要我們多多主動學習,比如說讀書,就是個不錯方法。
心眼兒建議你可以讀讀這套專門針對飯局、應酬所寫的書。
第一本:《中國式飯局人脈學》:幫你在任何飯局上和各式各樣的人物,如陌生人、老闆、同事、客戶、朋友,快速拉近關係,建立人脈。第二本:《中國式飯局讀心術》:讓你讀懂飯局上其他人的一舉一動,明白他們心裡在想什麼,讓你從用嘴到用「心」吃飯,察言觀色讀懂人心,抵達財富彼岸!第三本:《中國式酒局應酬學》:在不同的場景、情景下該如何敬酒、擋酒?這本書都給到了答案,一些酒場規則、酒桌生意、如何健康飲酒書也解釋的非常透徹!哪怕你是應酬、飯局小白,讀懂這3本書,都能夠成為應酬高手!
而且,這套書也不貴,3本書只要79.9元,平均每本26元,一頓飯錢,助你成為讓人刮目相看的應酬高手,讓飯局、酒局變成自己的幫手,助你早日升職加薪。
點擊下方商品卡,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