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 x 量化:智能投顧戳中了金融機構財富管理業務的哪些痛點?

2020-12-17 雷鋒網

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按:在美國,交易員、量化研究員正在慢慢消失,而與此相反,金融科技、機器學習以及人工智慧方面的招聘崗位卻在逐步上升。這又說明了什麼呢?

要解釋這一現象,我們先要了解什麼是智能投顧,以及我們為什麼要做智能投顧?

常見的智能投顧都是「人工的智能」

王蓁博士在雷鋒網AI慕課學院的直播課(http://www.mooc.ai/course/157)中告訴我們,國內號稱在做智能投顧的公司數量至少有300到500家,而這300到500家公司裡面99%可能都是P2P公司。如果你要說每一家P2P公司都是擅長人工智慧或者機器學習,這種說法確實很難讓人信服;與此相反,他們可能更擅長的是進行網絡借貸業務。

市場上大家耳熟能詳的一些智能投顧其實都是「人工的智能」——人在背後進行的操作,而在前端封裝成一個自動化的工具,實際上並沒有真正地實現我們預想的機器學習、沒有人工幹預的智能。

Black-Litterman模型是上世紀90年代由高盛的Fisher Black和Robert Litterman提出的,是一種對傳統Markowitz均值方差模型的改進。該模型可以在市場基準的基礎上,由投資者對某些大類資產提出傾向性意見,模型會根據投資者傾向性意見,輸出對該大類資產的配置建議。

Black-Littermanm模型自提出來後,已經逐漸被華爾街主流所接受,現在已經成為高盛公司資產管理部門在資產配置上的主要工具,並且被多個投資銀行和資產管理公司用來進行資產配置。而其核心就是人工的智能,即人把自己的觀點輸入到模型進行幹預,而真正的智能投顧是沒有人工幹預的,也就是說智能投顧一定不是BL模型。

對於傳統資產配置模型,當我們在進行公募基金的配置的時候,可能90%多的配置比例都會配置到貨幣基金和理財產品當中去,因此我們其實是完全沒有實現任何資產配置的功能,這是傳統資產模型天生的一些缺陷。

而傳統的資產配置模型還有一個問題是它會進行頻繁的調倉,只要輸入非常小幅度的改變可能就會導致資產配置結果的巨大震蕩。傳統的資產配置模型,比如昨天配置50%的股和50%的債,但今天很可能配置的是90%的債券和10%的股票,這樣用戶就不得不進行頻繁的調倉,而更高的調倉頻率帶來的是費用的問題,我們最終會導致我們所有掙的錢可能都交了手續費了。

而當我們真正在做公募基金組合的時候,我們還需要考慮公募基金一些特殊的一些情況,比如我們申購和贖回的時間是存在滯後性,你在今天買公募基金的時候,其實你並不知道你會買入多少份,因為它在幾個交易日之後才會給你確認買入價格,那時候你才知道你買了多少份額,而你贖回的時候也有同樣的問題。

另外一個是起投門檻的問題,因為不同的公募基金基金類型有ABCE甚至各種其他的類型,每一種不同的類型,它的收費方式不一樣的,它的費用可能包括每年的管理費,可能包括銷售服務費,可能包括前端費用,後端費用,可能還包括鎖定期的費用。比如說我們一般都說C類基金沒有費用,但實際上的情況並不是這樣的。因為C類基金它不但有固定管理費,有的C類基金可能還會收比較高的銷售服務費。

一般來講,對於C類基金,如果購買時間不足一年的話,還可能會收一筆鎖定期的費用,雖然可能只有千分之一或者是更低,但是它其實就是有收取費用的,無形中便增加了模型的複雜度。再比如說B類基金,它可能更多是偏向於機構投資者或者高淨值客戶。很多B類基金,它的投資門檻可能是500萬人民幣起。

除了BL模型(Black-Litterman模型),其他常見的模型如現代資產組合理論、馬克維茨模型、均值方差模型(MVO)等,在國內都不可行,其中,使用BL模型的一定是「人工的智能」 投顧。就實際問題維度,國內公募基金交易存在申購贖回的時間滯後、贖回價格的不確定性等問題。

很多銀行證券、基金在做這種資產配置的時候,不但有公募基金類似的配置需求,而且有可能想添加一些自由產品——理財產品。理財產品可以是銀行淨值型理財,也可以是P2P產品,甚至可能是非標型的產品。由於這種P2P產品可能是非標型的,因而在跨大類資產配置時,我們就需要解決大類資產不同之間的穩定性和有效性等問題。而跨大類資產配置的調倉流動性則是一個更難的問題。

假設我們買了一個鎖定期為一年的銀行理財,雖然公募基金流動性有T+X(1、2、3...)之間的區別,但是相對於私募基金一年鎖定期來講都是可以忽略不計的,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該如何處理?我們如果調倉,這個時間市場如果又變化了,我們依然可以調公募基金;但是私募基金佔用的資金成本在鎖定期內該如何去調倉則是一個很實際的問題,還有很多很細的問題,只有親自去進行一個智能投顧系統的實施和部署,你才能體會到真正有多少的實際問題,有多少個坑在前面等著你。

{王蓁博士是目前國內唯一沒有人工幹預的智能投顧系統、從產品需求設計到整個算法研究,帶領開發團隊進行系統開發以及機構部署唯一負責人,將在《智能投顧高級特訓班》(http://www.mooc.ai/course/157)系列課程中為我們分享,關於智能投顧原理、業態、算法模型和應用落地的一切。}

量化投資是新概念嗎?

量化投資是指通過數量化方式及電腦程式化發出買賣指令,以獲取穩定收益為目的的交易方式。在海外的發展已有30多年的歷史,其投資業績穩定,市場規模和份額不斷擴大、得到了越來越多投資者認可。

事實上,網際網路的發展,使得新概念在世界範圍的傳播速度非常快,作為一個概念,量化投資並不算新,國內投資者早有耳聞。但是,真正的量化基金在國內還比較罕見。

在國內現有的量化投資環境下,投資容易獲得收益嗎?

國內常見的量化私募或者量化投資,一般來講還是偏高頻交易。

在國內現有的量化投資環境下,投資容易獲得收益嗎?

其實本質上問這個問題是想回答為什麼我們需要智能投顧。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資產的投資收益率會越來越低,這個時候就需要有新的投資方式,也是更理性更成熟的投資方式——量化投資,這也是在發達國家已經被廣泛採用的投資方式。

智能投顧市場有多火爆?

在百科上,智能投顧的定義頗為繁瑣。「智能投顧指虛擬機器人基於客戶自身的理財需求,基於當前市場狀況和底層標的表現,基於金融和投資學的投資組合理論,通過算法和產品搭建一個數據模型,來完成以往人工提供的理財顧問服務。 」

國內的理財顧問實際上對於金融可能所知並不是太多,更多的是在維護客戶關係以及銷售上。王蓁博士定義的智能投顧是一套能夠獨立運行的系統,可以不需要人工幹預,並且告訴理財顧問或者告訴個人投資者,你應該如何根據你的實際情況進行資產配置,最後組成一個組合投資,為投資者賺到錢。

智能投顧要解決什麼問題?

第一,提升產能。財富快速增長帶來旺盛的市場需求、人手不足引發產能矛盾、難以覆蓋更多的群體,在智能投顧中都將得到一定的解決。

第二,個性化——理解每一個客戶的個性化需求。有了客戶的實際需求,然後就能進行類資產進行配置、選優,符合用戶的實際需求,組建成一個個性化的投資組合。智能投顧其實很好地解決了財富管理行業在當前的痛點,也滿足了未來發展趨勢。

第三、緊跟市場。所有的定投,所有的買入持有策略、被動投資策略,甚至不適用美國美國市場、歐洲市場,這也對投研能力提出新的挑戰。

第四、一致性。一致性即全流程,包括體驗,服務流程,投資方案,投後的服務業務的解釋和客戶心理的安撫,定期的業績回顧和市場教育。

第五、隨時在線。智能投顧將實現網際網路+數位化+智能化+24*7服務,可持續改進交互方法。

第六,提高效益。解決大量閒置的數據無法發揮效率(非機構化數據,文檔、語音,離散的結構化數據),發現更多的業務機會同時降低成本。

詳細課程內容,請點擊http://www.mooc.ai/course/157。

添加助手小艾(微信號MOOCCAI),發送「智能投顧」,並提交姓名+公司/職位,加入「智能投顧」行業交流群,同行業大咖玩轉智能投顧。


【智能投顧高級特訓班】

AI+金融熱潮下緊抓智能投顧前沿趨勢!

四大行實操智能投顧系統端到端的經典案例,手把手教你利用人工智慧算法搭建系統的智能投顧項目!

課程連結:http://www.mooc.ai/course/157

加入AI慕課學院人工智慧學習交流QQ群:624413030,與AI同行一起交流成長


相關文章:

激烈競標、P2P畫皮、梯隊站位,2017中國智能投顧之江湖風雲

華爾街老司機:在美火熱的智能投顧,如何移植到中國?

回顧 | Al x 量化:智能投顧如何解決金融機構財富管理業務的痛點?

回顧 | 風口殺到,智能投顧卻在中國遭遇水土不服?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相關焦點

  • 逐鹿基金投顧業務 券商財富管理打響轉型戰_股市要聞_市場_中金在線
    在業內人士看來,公募基金投顧試點,標誌著我國「買方投顧」時代來臨,更帶來了券商在財富管理領域突出優勢、彎道超車的窗口期。  基金投顧猶存「痛點」  買方投顧業務是基金行業長期發展的方向,前途光明。但引導投資者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組合投資,持續打造健康的行業生態卻是漫長的,且過程中存在「痛點」。
  • 智能投顧成新風口,民眾投顧搶先布局
    近年來隨著經濟進入新與舊的調整階段,新興產業造就了一批財富新貴出現,私人財富管理需求猛增。
  • 華夏財富高級副總裁江卉:智能投顧是藉助數字金融力量將線上線下...
    華夏財富高級副總裁江卉在參加近期舉辦的2020北京金融論壇時發表了關於公募基金投顧業務發展的最新觀點。華夏財富是華夏基金銷售子公司,是華夏基金在財富板塊上的重要布局,是首批獲得公募基金投顧業務試點的投資機構。截至目前,華夏財富已經成立16年,目前在中國共7個城市,共有大約100多萬理財師正在為投資者服務。
  • 【摘要】UBS智能財富通過智能投顧這種方式,為客戶提供實時的金融...
    UBS智能財富通過智能投顧這種方式,為客戶提供實時的金融理財建議,告訴人們通過何種投資手段、規避風險,從而實現目標。客戶可以在線上註冊一個全新帳戶,不需要任何紙質文件就可以獲得由瑞銀集團提供的五種投資模型建議。這些建議都是基於瑞銀自己針對全球經濟現狀所做的機構內部的「House View」調查。
  • 智能投顧是投資者教育的絕佳載體
    然而,人工智慧在各行各業的實際應用還處於摸索階段中。在金融領域,隨著這項新興科技與金融服務的結合,智能投顧成為行業的新突破口。無論是傳統的金融機構、第三方理財平臺、創業公司,還是網際網路巨頭,都在布局智能投顧領域。
  • ...管理?華泰證券:與銀行等大金融一起共建財富管理的良性循環生態圈
    樊昊:隨著國內財富管理市場規模的日益增長,參與機構在數量上越來越多,在種類上也越來越多元,各類機構在投研能力、產品創設、場景體驗、渠道網點等方面的稟賦和能力也各有所長。以公司今年推出的「漲樂星投」基金投顧服務為例,正是基於美國子公司AssetMark的基金研究框架,綜合產品表現、投研團隊等維度,以及因子分解、投資策略驗證等模型,從全市場超過7000隻公募基金中,篩選出100多隻漲樂星投的備選配置標的並動態調整,打造出主動管理策略、量化策略兩大類10餘個不同風險層級的策略組合,對應『打理閒錢』、『跑贏通脹』、『追求收益』三大類投資需求場景,客戶可結合自身風險偏好、投資期限
  • 楊明輝:新金融生態圈 證券業向全產業鏈財富管理轉型
    他表示,新金融生態圈本質是以金融科技為手段,高效連接客戶、產品與數據。在金融科技的驅動下,中國的證券行業正在積極探索與實踐,從傳統單一的通道業務模式向全業務鏈條財富管理轉型。我們雖然沒有像高盛那樣號稱我們是科技公司,但是我們也都在悄悄的探索。京東數字科技作為金融科技領域的標杆,為金融機構帶來領先的理念和解決方案。
  • 銀行「搶灘」:幾十家機構排隊進場 基金投顧業務火了
    投顧業務是整個財富管理業務從過去的賣方投顧模式轉向買方投顧模式的重要抓手,是一個高質量的健康的財富管理市場形成的核心引擎。銀行搶灘投顧業務萬眾矚目的基金投顧業務正引來眾多機構布局。實際上,從系統提供商角度也看到不少機構積極程度。據悉,恒生電子介紹,11月10日,杭州銀行與國信證券合作推出「神機營」基金投顧業務。恒生電子支持券商與銀行互聯互通,實現了管理型基金投顧能力輸出業務的落地。9月,招商銀行招贏通平臺與易方達投顧聯手上線了國內首個面向金融機構客戶的公募基金投資顧問服務平臺。
  • 商業銀行布局智能投顧的分析與策略
    智能投顧從技術和理念上全面進入銀行投資管理業務,催生金融新產品和新模式,為傳統銀行業在顯性利差收入難以為繼的發展環境下,指出零售轉型發展道路。然而,現階段商業銀行加速入局智能投顧行業的首先還是要清晰了解智能投顧實現條件、設計理念、基本特點與模式分類,在充分調研內外環境與發展實際的基礎上,從市場定位、成長模式、運營能力、品牌價值等方面著手,做到思維與模式深度融合。
  • 作為業內首家,招商銀行如何玩轉智能投顧服務?
    隨著國內經濟持續發展,居民財富快速增長,財富管理市場的資產管理規模不斷擴大,居民的風險投資和資產配置需求愈加旺盛。Fintech子領域智能投顧(robo-advisors)也因此吸引了行業和用戶越來越多的關注。而作為傳統金融機構,招商銀行也瞄準線上財富管理的風口,成為第一家推出智能投顧服務——「摩羯智投」的商業銀行。國
  • 以買方投顧為導向 私募業首個財富管理合伙人雲平臺發布
    來源:證券日報之聲本報記者 王寧現階段,中國私人財富市場和高淨值人群所累積財富造就了數以百萬億級的財富管理市場,而我國也正處在一個財富管理市場蓬勃發展的大時代。在此背景下,2021年1月4日,私募排排網舉行「財富管理合伙人雲平臺」發布會,面向全國招募理財精英,打造一個開放式共享平臺,共同構建財富管理生態圈。私募排排網創始人李春瑜表示,在海外市場,「買方投顧」早已成為主流,而目前國內市場主流依然是「賣方銷售」模式,根本上都是依靠收取管理費或銷售費用賺錢,最終導致的結果往往是機構賺錢,但投資者不賺錢,客戶體驗不佳。
  • 路雖遠行則將至 中歐財富投顧一周年
    來源:中歐基金2019年10月24日,證監會印發《關於做好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投資顧問業務試點工作的通知》,中歐基金子公司中歐財富作為首批獲得試點資質的五家機構之一開展基金投顧試點工作。秉持服務大眾的初心,基金投顧業務試點以來中歐財富始終致力於以金融科技賦能金融,依託自身專業能力改善投資者盈利體驗。中歐財富投顧盈利佔比高達93.06%。
  • 金融+IT:作為國內首家智能投顧,理財魔方怎麼玩?
    理財魔方為國內首款智能投顧應用,於2015年9月正式上線,到目前,交易用戶約10000人,累計交易4.5億。這一萬人,他們成為國內相信機器人投顧所給出的投資建議的先驅……核心是解決投顧的效率問題理財魔方金融顧問馬永諳,曾擔任銀河證券基金研究所運營總監,他表示,「從接觸過的大客戶和小客戶中,我曾經做過一個統計,小客戶賠錢的概率高達70%至80%,這是非常殘酷的現實。」
  • 新財富發布《2019券商財富管理業務發展研究報告》
    近年來,在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及資管新規落地、基金投顧業務試點等事件的催動下,除券商外,包括銀行、公募基金等金融機構均將財富管理轉型作為重要戰略目標,特別是自2019年10月基金投顧業務試點推行後,買方投顧模式給予了財富管理轉型更大的施展空間,如華夏基金、螞蟻金服等巨頭也將更多資源傾注於財富管理市場,因此財富管理新時代的競爭形勢已愈發激烈。
  • 智能投顧的局(2):即插即用,潤物無聲
    這次新入局的招行和平安銀行,都是極為重視個人零售業務、市場化程度很高、技術實力很強的機構,在四類玩家中,在投顧業務大規模提升資產管理規模方面,道叔本人最為看好。中小型網際網路公司最痛苦,兩頭不沾:一邊是用戶規模太小,另一邊是沒有自己的金融產品。
  • 川谷金融科技:顛覆賣方投顧,以TAMP模式服務二級財富管理
    成立於2017年的川谷金融科技率先洞察到了這一行業趨勢。起初,公司由FOF起家,目前定位於一家財富管理服務商,主要為客戶提供二級市場TAMP一站式服務平臺。相比大多金融創業企業,川谷金融科技算得上是行業老兵,其團隊核心成員均來自金融、科技領域頭部企業。
  • 財富大時代已至,排排網財富管理合伙人雲平臺隆重發布!
    從長遠來看,以客戶利益為中心,持續為客戶創造價值的買方投顧模式勢在必行。買方投顧發展正當時,八大賦能助力合伙人成長基於買方投顧視角的財富管理模式,排排網從客戶需求以及理財師痛點出發,通過八大賦能:牌照賦能、品牌賦能、產品賦能、科技賦能、培訓賦能、中後臺賦能、業務賦能、商業模式賦能,助力合伙人快速成長,共享價值。
  •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黃卓:財富管理中的人工智慧和數位技術
    在此背景下,銀行、券商、基金、保險等金融機構開始加速推進數字金融戰略,因為技術進步帶來用戶習慣的改變不可逆。基於此,下一個被數位技術改變的重要金融業務可能就是個人財富管理,因為相比支付和借貸,財富管理是更為複雜,但同時也是利潤率更高的金融業務。
  • 黃卓:中國人近80%財富集中於房產 技術或進一步改變財富配置與管理
    4月9日,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長聘副教授、發樹學者、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黃卓在《中國經營報》觸角學院戰略合作的「北大國發院在線公開課系列」中表示,中國的智能化數字財富管理有很大的發展潛力,相對於支付與借貸而言,這是一個更為複雜、同時也可能利潤更高的金融業務。
  • 券業財富管理轉型|國信證券:繼續穩抓大眾市場客戶,投顧賦能夯實...
    2019年,國信證券提出推進全價值鏈財富管理,以專業化、差異化、高品質的綜合服務體系帶動新增和存量客戶的深度開發,2019年國信證券從銀行渠道、專業投顧、高端和機構客戶、金融科技賦能、智慧網點等5大方面全面推動經紀業務的持續穩健發展。國信證券龐大的用戶基數和強大的線下投顧隊伍是公司財富管理轉型的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