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全球首堆開始裝料 向商運邁出關鍵一步

2020-12-17 新浪財經

來源:澎湃新聞

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全球首堆開始裝料,向商運邁出關鍵一步

本文圖片均來自微信公眾號「中核集團」

中國具有完整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第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迎來全球首堆建設的關鍵節點——首次裝料。首次裝料是核電工程併網發電、商運前最重要的環節之一,在這一階段,全新的核燃料組件被裝入反應堆堆芯,是核電工程中有核試驗和無核試驗的分界點。作為中國自主研發的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與高鐵一起被並稱為「國家名片」。

中核集團發布消息,9月4日下午,生態環境部在京向中核集團福建福清核電有限公司頒發福清核電5號機組運行許可證。當天15時30分,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中核集團福清核電5號機組首爐燃料裝載正式開始,隨著第1組燃料組件順利入堆,標誌著該機組進入主系統帶核調試階段,向建成投產邁出了重要一步。

一座新建核電站在正式向大電網供電之前,大致須經歷前期籌備、土建施工、設備安裝、調試幾個階段,其中調試階段包括冷試、熱試、裝料、併網等節點,是對核電站進行全面嚴苛體檢的過程。在裝料完成後,核電機組還需要進行反應堆臨界、機組併網以及50%、87%等各功率平臺系列試驗,最後進行滿功率試運行168小時後投入商業運行。

福清核電基地的1-4號機組於2008年11月至2017年9月間相繼投入商業運行,四臺機組已累計發電超過1300億千瓦時。5、6號機組採用自主核電技術,分別於2015年5月7日和12月22日開工建設。其中,福清核電5號機組作為華龍一號的全球首堆而備受外界矚目。

福清核電5號機組首爐燃料裝載正式開始

近十餘年來,全球核電建設普遍採用更安全、更經濟的第三代核電技術。首堆是將一種新核電技術的創新設計轉化為工程實踐的過程,因為是首次實踐,所以全球三代核電的首堆建設大多出現了拖期現象。按照計劃,福清核電5號機組將在2020年實現併網發電。若一切順利,這將成為全球首個如期建成的第三代核電項目。

中核集團表示,華龍一號創新採用177堆芯設計,降低了堆芯功率密度,提高了設計安全水平。為保證華龍一號全球首堆首爐核燃料裝載工作順利開展,建設團隊充分考慮華龍一號堆芯燃料組件布局及數量的差異,開展首爐裝料演練,優化裝料步序,確保首爐裝料的安全可控。

據央視報導,華龍一號一共獲得了700餘件專利和120餘項軟體著作權,覆蓋了設計技術、專利設計軟體、燃料技術、運行維護技術等多個領域,而在國產化率方面達到了85%以上。

就在華龍一號全球首堆宣布開始裝料的兩天前,四臺採用融合版華龍一號技術的核電機組獲批:國務院總理李克強9月2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核准海南昌江核電二期工程和浙江三澳核電一期工程。

融合版華龍一號是兩大核電集團技術融合的結果。

根據官方介紹,華龍一號是中核集團和中廣核集團在中國三十餘年核電科研、設計、製造、建設和運行經驗的基礎上,投入大量精力,充分借鑑國際三代核電技術先進理念,汲取福島核事故經驗反饋,採用國際最高安全標準合作研發設計的自主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的安全和性能指標達到了國際三代核電技術的先進水平,並充分利用中國目前成熟的核電裝備製造業體系,具有良好的經濟性。

追根溯源,華龍一號是在中核集團ACP1000和中廣核集團ACPR1000+基礎上雙方聯合開發的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可獨立出口的三代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機型。該技術方案於2014年8月正式通過國家評審,此後,「華龍一號」示範工程在中核福清核電基地、中廣核防城港核電基地雙線落地。

但自誕生之日起,華龍一號的技術融合問題始終擺在眼前。業內認為,儘管兩大集團的技術路線同宗同源,均基於中國已掌握的從法國引進的M310核電技術,但具體技術參數仍存在諸多差異,尤其是安全序列可謂完全不同。在國家層面的推動下,2016年,華龍國際核電技術有限公司孕育而生。根據定位,華龍公司「致力於持續融合與發展華龍一號自主三代核電技術,統一管理並實施華龍技術、品牌、智慧財產權等相關資產在國內外的經營,推動華龍一號成為中國核電『走出去』的主力品牌。」

採用華龍技術的國內項目,還包括去年獲得核准的中核漳州核電項目、中廣核廣東太平嶺核電項目,自主三代技術已經全面進入批量化建設時期。

巴基斯坦,是華龍一號「出海」的第一站。採用華龍一號的喀拉蚩核電項目(K2、K3)是巴基斯坦國內目前最大的核電項目,廠址位於阿拉伯海沿岸、巴基斯坦喀拉蚩市附近,距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瑪巴德約900公裡。中核集團與巴基斯坦還在2017年籤署了恰希瑪核電5號機組商務合同,這是華龍一號「走出去」的第3臺核電機組,也是中國向巴基斯坦出口的第7臺核電機組。

在英國,2015年10月,中廣核與法國電力集團籤署了英國新建核電項目一攬子協議,共同投資建設英國欣克利角C、塞茲維爾C、布拉德韋爾B三大核電項目。其中,布拉德韋爾B項目將使用華龍一號,由中廣核控股、法電參股建設。根據英國核安全監管規定,在英國使用新核電技術建設核電站之前,要進行通用設計審查。今年2月,中廣核宣布華龍一號英國通用設計審查進入最後階段。

相關焦點

  • 顧軍調研福清核電:全力決勝華龍一號首堆商運「最後一公裡」
    顧軍調研福清核電:全力決勝華龍一號首堆商運「最後一公裡」 2020-11-30 20: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國家名片再傳捷報,華龍一號海外首堆開始裝料
    【精品能源內容,點擊右上角加'關注'】繼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福清5號機組實現併網發電創世界三代核電建設最佳業績之後,國家名片華龍一號再傳捷報:巴基斯坦當地時間11月28日,華龍一號海外首堆巴基斯坦喀拉蚩核電工程2號機組(K-2)正式開始裝料,標誌著該機組進入帶核調試階段,為後續臨界、併網發電奠定堅實基礎。
  • 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併網發電成功!「國家名片」成長的2031個日日夜夜
    11月27日00時41分,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中核集團福清核電5號機組首次併網成功。經現場確認,該機組各項技術指標均符合設計要求,機組狀態良好,為後續機組投入商業運行奠定堅實基礎,並創造了全球第三代核電首堆建設的最佳業績。
  • 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併網成功,中國打破美國核電技術壟斷
    據環球網11月27日報導,當天凌晨00時41分,華龍一號全球首堆首次併網成功。這標誌著中國徹底打破國外的核電技術壟斷,不再受其壓制,正式躋身核電技術先進國家行列,世界各國再也不必因核電壟斷而看國外臉色。
  • 建造運營成本低 我國核電技術更具經濟競爭力
    日前,華龍一號國內外首堆--福清核電5號機組和巴基斯坦喀拉蚩核電2號機組先後併網、裝料。其中,福清核電5號機組創造了全球三代核電首堆最短建設工期,K2機組開啟併網「倒計時」模式,兩臺機組的積極進展為提升華龍一號的市場接受度增加了砝碼。
  • 三代核電關鍵設備來自上海設計:國產化率已超85%
    本文轉自:第一財經 國和一號總設計師、上海核工院院長鄭明光說,我國三代核電核能產業鏈已基本完成,關鍵設備材料基本實現自主化設計和國產化製造。 12臺展示設計分析器功能的屏幕排成兩行,實時反映核電廠的運行狀態、設備參數。
  • 「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併網成功,鞍鋼集團這樣助力
    27日,備受矚目的「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中核集團福清核電5號機組首次併網成功,由鞍鋼生產的核一級關鍵設備材料15MnNi擎起核反應堆壓力容器,為我國首臺自主設計建造的第三代核電機組提供了鋼鐵保障。  據現場專家介紹,「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併網成功標誌著我國打破了國外核電技術壟斷,正式進入核電技術先進國家行列,這對我國實現由核電大國向核電強國的跨越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進一步增強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華龍一號」的信心。  自「華龍一號」項目誕生之日起,鞍鋼集團核電用鋼產銷研團隊就緊密關注該項目的進展情況,並積極與下遊設計院、核電裝備製造企業保持聯繫。
  • 擺脫進口依賴國產率超85% 自主創新中國核電技術超美
    核電是國之重器,尤其在中美貿戰中更為關鍵。今年8月,美國正式發起對華新一輪制裁,目標直指核電。幸運的是,中國在多年前就通過自主研發、建造實踐,培養人才,徹底擺脫了核電的進口依賴。從1991年首座核電站秦山的併網發電,「裂變」至如今形成「華龍一號」、「國和一號」兩大三代自主核電型號,達到了85%以上的國產率。
  • 自主創新奏響「核電強國」時代強音
    (國務院國資委網站 張曉哲攝) 自主創新——挺起中國核電的脊梁 7月23日,福建福清。「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示範工程——福清核電5號機組建設現場,施工緊張有序,一片熱火朝天。 (國務院國資委網站 張曉哲攝) 歷經49年深厚積澱,中國核電從秦山30萬機組出發,在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的基礎上,掌握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向建設創新型國家、世界科技強國邁出關鍵一步。 隨著三代核電技術不斷成熟,國內新建核電開啟了「加速度」。
  • 「追夢青春」「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王婷:在核電事業發展中綻放...
    未來網北京4月30日電(記者 謝青)深夜、深圳,會議室裡,王婷正通過視頻會議,向遠在萬裡之外的英國人說明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三代核電站——華龍一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由於中、英兩國間存在八個小時的時差,她和她的團隊只能在晚上加班,向英國核能監管辦公室(ONR)詳細介紹華龍一號的設計和分析過程,逐步消除英國人的疑慮。
  • ...推進高質量發展 全面建設具有 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清潔能源...
    2010年,面對全球核電技術升級迭代的迫切形勢,中廣核按照「最優改進,最短時間,最大力度」的要求,部署自主三代核電技術型號研發任務。經過短短5年時間,累計投入20多億元,研發出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實現了「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的跨越。與此同時,2013年4月,在國家能源局的部署下,中廣核和中核集團進行技術融合,聯合打造我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
  • 核電在中國2018年發電量中佔比4.22%
    藍皮書稱,2018年中國核電發電量比2017年上升了15.78%,在非化石能源發電量中的佔比達到15.83%。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發布的信息,2017年全球電力結構中核電發電量佔比為10.3%,核電發電量佔比超過10%的有20個國家,超過25%的有13個國家,超過50%的有4個國家。
  • 我是中國的核電工程師,看完《車諾比》我有話說!
    在一集不落刷完劇後,今天想從一名核電從業者與核電安全研究者的角度和大家聊聊車諾比到底發生了什麼,類似事故會不會在我國發生↓△華龍一號與車諾比的隔空對話01車諾比核事故為什麼會發生?三裡島的核電廠屬於二代壓水堆,而我國已建的壓水堆核電廠大都為二代+三代壓水堆,相比第二代核電廠,安全性又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堆芯熔化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已經大幅降低。
  • 中國核電自主品牌CAP1400能「克服類似日本福島事故」
    “CAP1000是自主設計的AP1000,也就是裡面所有的技術、將來實施過程中碰到的問題,都能夠自己解決。」上海核工程研究設計院院長、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大型先進壓水堆核電站》總設計師鄭明光近日在接受早報記者專訪時如是表示。如今,中國大陸在建核電機組28臺,其中二代21臺、三代6臺、四代原型堆1臺。
  • 中國核電又有大動作!集團資源整合,核能、新能源雙發力
    以上兩項交易的完成後,中國核電在核能和新能源兩大板塊的綜合實力都將大大提升,進一步鞏固、加強中國核電作為世界領先的大型綜合性清潔能源發電集團的地位。收購中核匯能 新能源版圖擴張 發展前景廣闊當前,全球能源結構轉型進程不斷加速。
  • 河鋼精品核電鋼建功「華龍一號」全球首堆
    11月27日,我國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中核河鋼福清核電5號機組首次併網成功。河鋼研發生產的多個核電鋼種,用於該項目建設,為推動國家核電事業貢獻河鋼力量。「華龍一號」是我國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採用了雙層安全殼的結構,可以抵禦9級烈度的地震以及商用大飛機的外部撞擊,這也使它成為世界上最安全的核電技術之一。河鋼為福清核電5號機組供貨5000餘噸高端核電鋼,用於該機組的常規島及核島設備製造。
  • 國內首臺融合後 「華龍一號」核電試驗泵殼發運
    首運國內首臺融合後 「華龍一號」核電試驗泵殼發運本報訊(記者 朱雪黎)6月14日,由二重裝備研製的「華龍一號」RSR750型核主泵全流量試驗臺泵殼發運。記者當天從國機重裝獲悉,這標誌著二重裝備率先掌握具有世界最高安全標準的第三代核電泵殼內壁堆焊全自動焊接技術,正式進入融合後的「華龍一號」核電泵殼批量化生產時代。「華龍一號」是我國自主研發的世界第三代核電技術。核電泵殼是核島中唯一高速旋轉設備,對核反應堆的安全運行起著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