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中國的核電工程師,看完《車諾比》我有話說!

2020-12-12 中國青年報

HBO五集迷你劇《車諾比》,豆瓣評分高達9.6分,是根據前蘇聯車諾比核電站的事故改編的。該劇從播出到完結至今,引發了廣泛關注與討論。

本劇帶領觀眾深入這個人類歷史上最慘烈的核事故現場,通俗易懂地解釋了複雜的核科學,但也把觀眾們嚇得不輕。在日本福島核事故的八年後,「核事故與核輻射」又一次成為熱門話題。

核安全也是中國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理應得到公眾的關注。今天,讓我們跟隨中核集團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核電安全研究中心工程師的視角,一起深入了解核科學:

作為一名長期奮戰在一線的核電工程師,突然發現自己的專業知識成為大眾關心的話題。在一集不落刷完劇後,今天想從一名核電從業者與核電安全研究者的角度和大家聊聊車諾比到底發生了什麼,類似事故會不會在我國發生↓

△華龍一號與車諾比的隔空對話

01

車諾比核事故為什麼會發生?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起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嚴重的核事故起源於一次旨在提高安全性的試驗。該試驗意在檢驗失去廠外電源的情況下,汽輪機依靠慣性自轉繼續發電,在備用的應急柴油發電機投入前可以提供多久的電力。

試驗計劃在電廠25%功率下進行,但在由100%功率向25%功率降功率過程中,由於操作失誤,導致功率掉到了1%,幾乎停堆,這是事故的第一張多米諾骨牌。功率突然降低會導致阻礙核反應的物質濃度升高,正常情況下,只有待這些產物被消耗後才能正常提升功率。

但是,為了儘快提升功率以達到試驗要求,操作員違反了操作規程,抽出了幾乎所有可以控制核反應速度的控制棒,當控制棒插入,核反應速率就會降低,功率降低;反之,當控制棒抽出,核反應速率升高,功率提升。如果反應堆是車,控制棒就既是油門又是剎車。

當操縱員「踩滿油門違規駕駛」時,功率一段時間後開始迅速提高,面對「超速時可能車毀人亡的風險」,操縱員又按下了緊急停堆的按鈕,試圖插入所有控制棒進行「剎車」。

不幸的是,車諾比所採用的RBMK式反應堆的控制棒設計有問題,在控制棒最初一段插入時仍會提升功率而不是降低,相當於剎車的第一腳仍是給油門,在反應堆已經「滿油門」狀態時,這一腳「油」的威力,不亞於速度與激情中的NO2噴射器,在4秒鐘內,功率上升到滿功率的100倍,直接「爆缸」。

△控制棒落下,反而增加了反應性

燃燒的石墨塊和燃料向上直噴,濃煙衝向 1000 米高空,火花濺落在反應堆廠房、汽輪機廠房等建築物屋頂。同時由於油管損毀、電纜短路及強輻射,廠區內總共引發了幾十處火災。

但是,車諾比的爆炸仍非核爆炸。即核反應堆永遠不可能發生核爆炸,這也是劇裡的官員們一直不相信反應堆爆炸的原因。這是由於核電廠所有的核燃料是低濃縮鈾,而原子彈需要的則是高濃縮鈾,就像高度白酒可以燃燒,啤酒不會燃燒一樣,低濃縮鈾的核燃料從物理上就可以確認永遠不會發生核爆炸。

那麼,車諾比的爆炸到底是怎麼發生的呢?

這是由於反應堆功率瞬間提升造成流過反應堆芯的水瞬間被加熱汽化,蒸汽壓力驟升超過管道可以承受的壓力所造成的蒸汽爆炸。劇中的「車諾比三勇士」的行動就是為了排出地下室的水,防止高溫的堆芯熔融物與地下水池接觸發生蒸汽爆炸。(雖然目前科學界對蘇聯科學家計算的結果存在爭議,但無論怎樣都不可否認「三勇士」的犧牲自我、拯救他人的偉大精神!)

事故後經過多年的調查分析,估算爆炸當量約為100噸至300噸TNT,並不算很劇烈,遠小於核武器萬噸級的當量。但爆炸所產生的壓力和能量足以推動混凝土頂蓋、掀翻換料機、衝破反應堆廠房的屋頂,形成高壓煙羽上升至高空。風將放射性產物吹到鄰近國家,造成汙染。

02

類似事故會不會在我國發生?

答案是否定的。

我國的核電廠大都採用壓水堆,而車諾比事故中的RBMK堆型是採用石墨作為慢化劑的壓力管式沸水堆,兩者在設計上存在巨大差異。這種差異簡單來說,類似於獨輪車和四驅越野車的區別。

壓水堆的採用「負反饋」機制的設計,即在功率增長的情況下,隨著反應堆溫度的升高,會引入負的反應性,自發的降低反應速率,不會發生功率暴增的情況。壓水堆像一輛自帶穩定系統的汽車,在速度突然增加的情況下,剎車會自動被踩下。

△壓水堆

而RBMK堆芯由於設計問題,存在「正反饋」。功率增加時會導致堆芯內水的汽化增多,水的減少會導致核反應增強,進一步提升功率。

△RBMK

因此,RBMK反應堆就像一輛會自動加速的汽車,在速度突然增加的情況下,油門反而會自動增大。因此RBMK堆芯的運行需要特別小心,一隻腳要始終放在剎車上。可悲的是,車諾比事故中,所有「剎車」措施全部被取消了。可見,壓水堆在設計上具有固有安全性。

故壓水堆不會發生堆芯爆炸的事故,只可能發生因冷卻不足而導致的堆芯熔化事故(如美國三裡島事故)。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三裡島事故導致的放射性洩漏遠小於車諾比核事故,其中最關鍵的原因就是RBMK堆型沒有完整的安全殼,而三裡島的壓水堆有個巨大且結實的安全殼,將整個反應堆用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巨大「殼體」完全罩住,即使發生堆芯熔化,放射性物質也會包容在「殼體」內部,不會釋放到環境中。

三裡島的核電廠屬於二代壓水堆,而我國已建的壓水堆核電廠大都為二代+三代壓水堆,相比第二代核電廠,安全性又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堆芯熔化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已經大幅降低。除採用更為先進的雙層安全殼外,通過一系列設計改進,如:非能動熱量導出系統、主管道破前漏(LBB)技術、設備抗震能力提升、高可靠性的儀控系統、主泵軸封破口消除等措施,確保反應堆即使在發生全廠斷電、地震等事故時,仍可安全停堆,基於可靠的科學分析,堆芯熔化的概率已經降至1×10-6/堆 · 年以下,即100萬堆年都難以發生一次堆芯熔化的事故。

△RBMK無完整安全殼

△壓水堆雙層安全殼

03

關於「華龍一號」安全性的討論

雖然堆芯熔化的事故已基本上不可能發生,但出於縱深防禦的安全理念,在我國目前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華龍一號」等三代核電廠設計中也考慮了針對堆芯熔化事故的緩解措施。這些措施大都為了保障安全殼的完好性和密封性,避免放射性物質進入環境,例如在「華龍一號」中就設置了如下措施:

壓力容器內的熔融物滯留,通過向堆腔注水並冷卻反應堆壓力容器外壁面實現,能夠避免熔融物進入安全殼,保證安全殼底板不會被熔穿;

設置氫氣複合器,能夠在不燃燒的情況下催化複合安全殼內的氫氣與氧氣,避免安全殼內的氫氣爆炸;

設置非能動安全殼熱量導出系統,能夠在安全殼密封的情況下排出安全殼內的熱量,維持安全殼內壓力小於其承載能力;

雙層安全殼,外層安全殼能夠抵抗大飛機撞擊,從而保證內層安全殼的完好、密封性;同時,兩層安全殼之間的環形空間也能滯留從內層安全殼洩漏的放射性物質。

△華龍一號電廠針對嚴重事故的緩解策略

所有這些設計改進措施都是建立在充分的研發基礎上的。為了更準確的理解事故現象和機理,同時也是為了充分驗證各系統的性能,在三代堆的設計中進行了大量的理論和實驗工作。

△華龍一號設計全面平衡地貫徹了核安全縱深防禦原則和設計可靠性原則,創新性地採用「能動與非能動相結合的安全設計理念」

目前三代壓水堆核電廠已經非常安全,但出於對核電廠絕對安全的追求,以及對公眾健康的極度責任感,安全相關的研發工作一直在進行。

華龍一號可以抵禦目前經歷過的所有颱風級別,可以抵禦9級烈度的地震以及商用大型飛機的外部撞擊!

我國在核電廠事故及核安全方面的研究能力,已與世界一流水平接軌。在事故現象和機理的前沿研究領域,我國也開展了很多工作,已建設或即將建設多個先進實驗裝置(下圖列出部分實驗臺架)。此外,在理論研究和仿真程序開發方面,國內也開展了大量的工作。

△華龍一號安全殼綜合實驗臺架

△壓力容器下封頭熔融物換熱特性實驗臺架

04

幾點結論

因為堆型設計存在很大區別,我國的核電廠不可能發生車諾比事故那樣的爆炸。

三代核電廠不僅不會發生爆炸,而且通過多個設計改進,堆芯熔毀的概率已經大幅減小,一個機組運行一百萬年,都不會發生一次。

以華龍一號核電廠為例,我國的核電廠在設計階段就考慮了最惡劣和極端的事故工況,並設置了嚴重事故的預防與緩解措施,從事實上避免了放射性的大規模釋放。

我國已經開展並還將開展大量核安全相關的科研工作,以保證核電廠和公眾的絕對安全。

當前,核安全已被納入到國家總體安全體系,上升為國家安全戰略。核安全高於一切,將始終是核能發展的生命線。

05

看完這篇文章依舊覺得空氣中充滿輻射,該如何?

讀罷此文,不知道是否解決了大家的一些疑慮。如果還是覺得空氣中充滿了放射性,推薦打開下面這個網站——

data.rmtc.org.cn:8080/gis/PubIndex.html

目前我國已經建立遍布全國的輻射監測網絡,可實時查詢輻射監測數據,大家盡可放心。

關於核科普,這個千萬別錯過!

7月22日-26日,由中央網信辦網評局、國務院國資委宣傳局指導,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主辦的「與共和國共成長 · 新媒體走進新國企」——#核鑄強國夢#主題活動將深入中核集團、國家電投,近距離感受中國核工業發展歷程及中國自主核電技術「華龍一號、「國和一號」等發展狀況,切身體會「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示範工程鏈式裂變力量是如何造福人類,現場直擊中國最大核電基地的工業化力量與美感。

相關焦點

  • 《車諾比》的虛與實 聽倖存工程師怎麼說
    本月熱劇《車諾比》可謂大獲成功,不僅在電影網站IMDB上獲得了有史以來的最高電視劇評分,也引發了人們對這場世界上最嚴重的核事故的再次關注。在《車諾比》電視劇播出後,6月12日,當時在烏克蘭車諾比核電站任職的工程師阿列克謝·布魯斯接受了BBC的採訪。
  • 烏克蘭向遊客開放車諾比隔離區,現在那裡是什麼樣?
    經歷1986年的那場嚴重核電事故之後,車諾比現在怎麼樣了?烏克蘭政府準備如何開發當地的旅遊資源?旅遊業驟然興起烏克蘭總統辦公室官網發布的消息稱,根據澤連斯基籤署的政令,車諾比將開設新的遊覽路線,包括水上通行路線。
  • 專家:中國核電已現過度商業化傾向,如何「確保核安全萬無一失」?
    因此核電安全的本質,絕不僅是項目層面、企業層面的技術安全,而是政治兜底+政權背書+歷史見證的國土安全,車諾比事故甚至被評價為蘇聯解體的導火索之一。而在這個層面,幾代技術、安全等級、堆年概率等均非決定性因素,建有核電的土地,必須長治久安、富足強大,禁不得歷史的波折。
  • 烏克蘭山火逼近車諾比反應堆,輻射一步提高
    車諾比事件通過現在的媒體報導,電影翻拍,《車諾比事件》估計現在大家都耳熟能詳,筆者再給大家囉嗦兩句,切爾洛貝利事件是指在1986年4月26日,於前蘇聯的烏克蘭共和國也就是今天的烏克蘭,而發生的核電站反應堆嚴重洩漏及爆炸事故,被認定為目前歷史上最嚴重的核電事故,事故造成大約有1650平方的土地被輻射,
  • 車諾比核電站森林大火還在燒,有最新情況了嗎?
    加上當地有降雨的幫助,所以幫助叢林裡新長出許多可供考拉食用的植物,當然,這為考拉重歸森林提供了條件。「車諾比核事故」被認為是歷史上最嚴重的核電事故,連續的爆炸引發了大火併散發出大量高能輻射物質到大氣層中,這些輻射塵涵蓋了大面積區域。
  • 車諾比有關責任人的結局,承認錯誤是一件多難的事?
    非常歡迎各位轉發至朋友圈,謝謝】HBO這兩天最火的劇絕對是《車諾比》。作為年度爆款連續短劇,HBO野心勃勃,僅用5集的體量來重現這段歷史。第4集剛剛播完,還未迎來大結局,已經有不少朋友留言,希望我挖挖現實中責任人的下場。這貌似有點提前劇透的感覺,不過為了儘量接近事實,我找到了當年責任人判刑的媒體報導,甚至挖到了男主角在維也納國際原子能機構上,對車諾比核事故所做的報告。
  • 中業網校註冊安全工程師怎麼樣?報班的我有話說
    原標題:中業網校註冊安全工程師怎麼樣?報班的我有話說2017年,對我而言,註定是一個不平凡的一年,因為在這一年,我幸運地通過了國家統一組織的註冊安全工程師考試。也許有人會說,通過一個工程師考試沒必要大驚小怪,可我要告訴大家,對我而言,能通過注安師考試,純屬「奇蹟」,而創造奇蹟的原因,就是我結緣了中業網校。
  • 蘭臺說史·車諾比事故為什麼導致蘇聯解體_世界史頻道_鳳凰網
    當時,甚至連中國也捏了一把汗。經過科學家緊張地監測,幾天後,結果顯示中國沒有受到汙染。但這場事故,給正準備上馬的廣東大亞灣核電站還是帶來了負面影響:香港570萬居民中,有100多萬人在反對建設核電站的請願書上簽了字。
  • 《車諾比》口碑爆裂
    1986年4月26日凌晨1點23分(UTC+3),烏克蘭普裡皮亞季鄰近的車諾比核電廠的第四號反應堆發生了爆炸。該事故被認為是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核電事故,也是首例被國際核事件分級表評為第七級事件的特大事故(第二例是2011年3月11日發生在日本福島縣的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普裡皮亞季城因此被廢棄。連續的爆炸引發了大火併散發出大量高能輻射物質。
  • 我在車諾比待了一天,手中的輻射警報器一直嗶嗶作響
    今年5月,HBO和Sky聯合製作播出的迷你劇《車諾比》在全球掀起了對於車諾比核災難的討論熱潮,也帶動了車諾比禁區的旅遊業。越來越多的人希望能夠親身體驗塵封三十餘年的人類禁區,我也是其中的一員。
  • 車諾比的戰爭
    大概三年多前,我寫了這篇文章,查資料加寫故事大概花費了兩天多的時間——那是非常痛苦的兩天,整個人像被一種沉甸甸的力量壓著,後背生疼,連手指都僵硬了。或許是因我的生活過於簡單平淡,而歷史的潰爛之處那麼觸目驚心。車諾比事故中的慘烈故事太多,每看一眼都感到由衷的恐懼。
  • 北大副教授質疑核電19問 全球比例已連降20年
    由於全球氣候變化,汙染嚴重,電力發展需轉型,福島核事故,世界核能發展前景悲觀等綜合因素的影響,中國核能發展出現了一次大辯論。挺核反核,雙方分歧巨大。本人支持慎重發展核電核能。   在我看來,雙方言論中,均有諸多片面,誇大,不實之辭,因此希望以此文澄清一些事實。
  • 《車諾比》登頂榜首,災難改編如何向紀錄片「偷師」?
    車諾比核電站圖片來源:Exploring the Zone/Philip Grossman車諾比是史上最嚴重的核電事故,也是首例根據國際核事件分級表被評為最高級的特大事故。時至今日,事故發生地普裡皮亞季市仍然是一座被廢棄的「死城」。電視劇細緻地還原了災難發生的情景。
  • 廖偉明:核電已經成為我國一張亮麗的「國家名片」
    【採訪/觀察者網 程小康】 觀察者網:在進入大學以前,您對核電有了解嗎? 廖偉明:我是1980年上大學的。那時候中國還沒有核電站,所以那時對核電完全沒有概念。當時國家是舉全國之力來建設大亞灣核電站,從電力行業、核工業抽掉了各種專業人才,並從大學招聘了許多畢業生,但我國從未有過建設和運營核電站的經驗。為了實現國家對大亞灣核電站「高起點起步」的定位,負責大亞灣核電站建設的廣東核電合營公司決定用全世界最好的師資來培養中國的核電工程師。
  • 84歲正式退休,畢生獻給中國核電!
    在中國核電領域葉奇蓁 是寥寥可數的頂級專家是活躍在核電天地裡他是一位中國工程院院士但很少有人知道:這位將畢生心血獻身中國核工事業的老人就是咱們海寧人這位八旬老人身上總有一股釋放不竭的能量
  • 車諾比核災:一場30萬人受難的核事故,蘇聯卻在舉行慶典
    文丨小冷知識倉(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如果要說近代最大的災難事故,很多人第一個就會想到車諾比核電站事故,這是一場發生在蘇聯統治下,烏克蘭境內車諾比核電站的核子反應堆事故,是歷史上最嚴重的核電事故,也是國際核事件中首次被評為7
  • 中國核電領跑「碳中和」
    我是第一次接觸核電,除了是綠色能源外,還和老百姓衣食住行密切相關。中國核電事業從這裡起步,時間不長,發展很快,很多技術都是自主研發,非常自豪。主持人您覺得什麼樣的環境適合跑步,或者能激發您跑步的欲望?人民網黨委委員、監事會主席唐維紅:有一條好的賽道,有一個好的氣候。和秦山跑友交流,能感受到一代一代核電人是通過艱苦奮鬥,不斷挑戰,才走到今天。主持人怎麼樣理解核電在中國包括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它所扮演的角色和起到的重要性?
  • 《車諾比》:面對災難,請保持冷靜
    《車諾比》海報發生於1986年的車諾比核電站的洩露事故,每個人多少都聽說過。一般而言展現這種群體災難事件,影視劇總是會塑造多條線索和人物,從不同視角反映事件全貌。除了事件的受害者,也會有更多自救成功或積極對他人施以援手的主人公,藉以從悲劇性的命題中提煉出積極價值——這是所有災難片的基本格局。
  • 核事故33年後,車諾比成旅遊景點,還推出限量版核災區伏特加
    目前他們剛試做出一瓶Atomik伏特加,史密斯教授希望在年底前至少造出限量的500瓶,並賣給參觀車諾比的遊客們當作伴手禮。史密斯說,「ATOMIK」的銷售收入有75%會捐給車諾比禁區的村民,這些村民在疏散後幾年就自行返回家鄉,33年以來,當地人煙稀少經濟發展嚴重不足。
  • 大自然接管車諾比:野馬跑過 常見蜥蜴_鳳凰網重返車諾比...
    如今他父母在俄羅斯聖彼得堡,他卻扔掉了自己的俄羅斯護照(「我討厭俄羅斯」),獨自一人在基輔討生活。「每次人們問我是哪裡人,我總讓他們猜,最多人猜我是美國人,」英語流利的他,說自己看了大量美劇和好萊塢電影——這也許是他總把太多「F詞」掛在嘴邊的原因。「輻射?他媽的我一點也不在乎。車諾比現在已經清理得相當乾淨了。」他毫不在意地聳聳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