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車諾比待了一天,手中的輻射警報器一直嗶嗶作響

2020-12-14 世界說

今年5月,HBO和Sky聯合製作播出的迷你劇《車諾比》在全球掀起了對於車諾比核災難的討論熱潮,也帶動了車諾比禁區的旅遊業。越來越多的人希望能夠親身體驗塵封三十餘年的人類禁區,我也是其中的一員。

1986年4月車諾比事故發生約一周之後,前蘇聯政府將核電站周邊半徑30公裡的區域劃為禁區,這個區域內的所有居民都被撤離。核電站周邊半徑10公裡的區域,至今仍然是汙染程度最嚴重的地方。33年過去了,經過多年的清理,車諾比禁區內的平均輻射程度已降至安全水平,並且從8年前開始對遊客開放。

車諾比禁區由烏克蘭政府管理,所有參觀者必須加入官方授權的旅行團。決定動身後,我在一家口碑不錯的旅行社網站訂了日期,一日遊的價格為99美元。這家旅行社也提供禁區兩日遊團和私人定製小團遊的選項,但更貴一些。

報名的時候,所有人被要求填寫身份信息,而且必須與護照上的資料完全一致。當天在關卡檢查時如發現任何謬誤,則會被拒之門外。

抵達基輔的那天我收到旅行社的郵件,提醒第二天的行程,告知集合地點,還寫了一些注意事項,包括:必須穿外套或長袖襯衫、長褲、靴子或運動鞋,禁止穿短褲、裙子、絲襪。

翌日早晨7點半,我來到位於基輔中心火車站附近的集合地點,看到三輛小巴停在路邊。報到、核對身份、拿到列印出來的電子票和租的輻射劑量儀之後,坐上了第三輛車。

8點剛過,同車共20位團友陸續到齊,一路向北行駛兩個小時左右,來到30公裡禁區外的檢查站。沒想到等待進入禁區的車輛不少,大巴、中巴和轎車大概一共20餘輛,都在外面排隊等候。檢查站兩側分別有一個賣紀念品和零食飲料的亭子,也提供禁區的相關信息,書籍、明信片、T恤、冰箱貼應有盡有。

這時我仔細看了進入禁區的電子票,上面除了二位碼、條形碼和我護照上的身份信息之外,還有很小字體的烏克蘭語和英語注意事項。

可能是印表機墨量低的緣故,必須非常努力才能辨認出內容:「禁區不是遊樂園,儘管放射性輻射水平已顯著下降,這裡仍是一個遭到嚴重汙染的地方;在你的旅程中遵守安全規定非常重要,這些規定旨在提高訪客、工作人員和周邊居民的安全。」

具體注意事項中的絕大部分要麼在旅行社之前發的郵件中,要麼隨車英文導遊E先生剛剛口頭提醒過。具體如下:

「不要表現得像在遊樂園,這裡是核災難發生地,仍然非常危險,所以合理負責地行事;不要對著安全設施拍照,警察、保安、檢查站、閉路電視監控以及實物保護系統不是給你拍酷酷的自拍照的地方。」

「不要觸摸任何東西,不要坐在地上,試著避免接觸任何可能受汙染的表層,當你坐在禁區地面上或任何表層,這顯著增加受汙染的機率;避免更多暴露身體,參訪期間禁止穿短褲、T恤衫、裙子以及任何暴露身體的衣物。」

「不要從禁區帶走任何物品,這不僅對你的健康非常危險,也是法律嚴格禁止的行為;不要在禁區的開放空間吃東西或喝水,吃喝的時候能夠吞下放射性塵埃,它會留在你的體內;不要喝酒或使用毒品,在禁區必須保持清醒並能夠自由行動,沒有例外;不要在除劃定區域之外的地方吸菸,吸菸常常造成火災,並製造垃圾。」

當天只有一個掃碼機在正常運作,所有人除了等待別無他法,一等就是一個小時。最終,團裡每個人的電子票被掃過、護照被核對過之後,小巴才啟動駛入禁區。這時,導遊建議我們打開輻射測量儀,我手上儀器測出0.11微西弗每小時,一切正常,而在達到0.30的水平的時候就會響起「嗶嗶」的警報聲。

禁區內的路面破舊顛簸,明顯多年沒有養護過,而且雖然樹木堪稱茂盛,但不知為什麼卻有一種毫無生氣的感覺。一些樹的樹幹因為放射性汙染而呈紅色,觸目驚心。車行駛到小路,不遠處一個高大的設施在樹叢中映入眼帘——Duga遠程警戒雷達。

Duga遠程警戒雷達是冷戰期間前蘇聯建造的超視距雷達,作為該國反彈道飛彈遠程警戒防護網絡的一部分。這一設施功率非常大,在短波波段的信號高達10Hz的尖銳敲擊聲,全球很多區域的無線電廣播和其它一些傳輸設備能夠受到其幹擾,引發多方投訴,因此人稱「俄羅斯啄木鳥」。我們剛到大門前,就有一隻狗迎賓一樣地跑過來,還一邊搖著尾巴一邊帶路。導遊說這是安保人員養的狗。

今天生活在這裡的小狗不會知道,33年前那場災難發生以後,政府的強制撤離命令中並不包括任何動物,曾被居民們當作伴侶和家人的所有寵物不得不被留在原地,並在之後的幾天內被受命進入禁區的軍人全部射殺。

今天的Duga雷達令人產生回到七、八十年代的恍惚錯覺,這個曾經是軍事機密的龐然大物表面布滿斑斑鏽跡,個別基座上塗有穿著防護服的卡通形象,不遠處還專門放置了兩個核輻射標識杆,專門供遊客拍照。

告別Duga雷達,旅遊車繼續北上,進入10公裡禁區內Kopachi村的一座幼兒園。還沒走到近前,大家手中的測量儀就此起彼伏地發出警報。這座平房裡面有幾個房間,積滿灰塵,除了一些兒童床架和一些破家具之外,地上都是一些書本和廢紙。車諾比事故發生一天之後,這裡的居民被告知會離開幾天,誰也沒想到這一去就是永別。

我們被告知只能在這座建築內停留10分鐘,這期間手中的測量儀一直沒有間斷地「嗶嗶」響。我測到的輻射水平最高已超過3微西弗每小時。走的時候還被導遊再次提醒,不要觸碰周邊的草木,以免出現意外。

離開Kopachi村,旅遊車駛入車諾比核電站廠區。導遊強調,這裡不準隨便拍照拍攝,只能在特定的小區域,面向特定的角度拍。這裡到處都有閉路電視攝像頭,如果有人被發現做出違規舉動,旅行社會受到懲罰,嚴重的會喪失帶團資格。

我們來到四號反應堆前。33年前發生在這座反應堆的爆炸改寫了周邊區域的命運。同年,前蘇聯當局建造了一座人稱「石棺」(sarcophagus)的水泥掩體,將這座反應堆的殘骸罩住,阻止有害放射性物質繼續洩漏。但匆匆建成的這一大型裝置只能維持30年,從十幾年前就開始出現破損和裂縫。

於是,多家國際組織資助建造了一座耗資13.5億英鎊、更大更安全的新「石棺」,採用移動軌道移動就位,覆蓋在舊「石棺」上。今年7月10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為這座275米寬、108米高的半圓形掩體正式揭幕。據稱,新「石棺」預期能夠安全運作100年。

導遊E先生在這裡向我們展示了四號反應堆此前的一些照片,並重申,只能面向這個角度拍攝新「石棺」和救援紀念碑。大家紛紛與之合影留念的時候,我發現測量儀上的輻射水平最低0.78微西弗每小時,最高超過0.9微西弗每小時。

接下來到了午餐時間。我們來到附近專門接待遊客的餐廳。這是一座兩層建築,男性和女性分別從一樓大廳的兩側進入,兩邊都有專門用來檢測人體輻射水平的設備,人站上去之後需要把雙手貼在機器兩側,如果設備沒有特別反應就是正常的。但我發現,其實很多人並沒有很認真在測,也很少有工作人員監督。

餐廳就像一個員工食堂,已經付了190格裡夫納(約合人民幣54元)的我們,排隊領餐食,每份包括土豆湯、沙拉、麵包、肉餅及配菜,和兩杯飲料。食物談不上特別美味。吃完之後大家都自覺地將託盤放在直達清洗間的傳送帶上。

在頗受歡迎的電子遊戲《使命召喚4:現代戰爭》中,主人公約翰·普萊斯上尉追擊俄羅斯極端民族主義者追到車諾比禁區內的「鬼城」普裡皮亞季,展開激烈衝突。我們在禁區一日遊的重頭戲就是參觀普裡皮亞季。

普裡皮亞季距離車諾比核電站僅3公裡,這座城市完全因為核電站而在1970年代拔地而起——這裡的居民就是核電站的工作人員及其家屬。像電視劇《車諾比》表述的那樣,「鬼城」民眾在事故發生之後的第二天被當局下令撤離,再也沒能回到家園,這裡的一切都停留在33年前的樣子。

普裡皮亞季有160餘幢住宅樓,總人口約5萬,中小學、公園、遊樂場、文化宮、超市、體育場、遊泳池、餐廳、咖啡廳等等生活設施一應俱全。由於核電站在當時的國家戰略中擁有極高地位,這裡的居民也比烏克蘭其他地區人群享有優厚得多的生活條件,正是這一點讓當年的蘇聯年輕人前赴後繼地來到車諾比。

導遊E先生帶大家在普裡皮亞季城內穿梭,多年野蠻生長的各種植物橫亙在交錯的羊腸小道之間。雖然心裡很明白這裡發生過的一切非常令人遺憾和惋惜,還是不禁有一種探險的感覺。我們走過醫院、學校、河港,發現有的建築明顯是殘破的危樓。導遊告訴大家,這也是現在很少允許遊客進入建築內部的原因。

我們在普裡皮亞季中心廣場的文化宮旁邊看到一家大型超市。超市的外牆早已消失不見,內部滿目瘡痍。我在腦海中對比歷史影像資料,難以想像當年生活條件優渥的當地居民離開時的心情——由於並不知道輻射的存在,就在事故發生當天,城裡還舉行了好幾場婚禮,撤離之前的孩子們也還在露天廣場和公園盡情嬉戲。

普裡皮亞季新建的遊樂園原定在1986年5月1日正式開放,以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4月26日核事故的發生意味著計劃被迫取消,這個遊樂園僅僅在撤離行動開始之前非常短暫地為當地居民服務過。遊樂園的設施現在看起來就是一堆廢銅爛鐵。唯有摩天輪看起來好一些。

最後我們被允許進入一幢居民樓。雖然也是只有10分鐘的時間,但這很短暫的經歷是非常令人震撼的。這些都是普裡皮亞季普通人的家,有臥室、客廳、廚房、浴室,一切都應該是稀鬆平常的。事故發生之前在這裡生活的人們過得是令人滿意的生活,而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改變了一切。如今,所有房間都遭到很大程度的破壞,牆紙都撕裂脫落,留下來的只是一些廢棄的破舊家具,安靜地散發著黴味,仿佛在吟唱歷史的悲歌。

回基輔的車上,我與導遊E先生聊了很多。他來自烏克蘭南部哥薩克發源地扎波羅熱,從小就對車諾比有濃厚興趣。他正是在1986年出生的,核事故發生時他的媽媽懷孕兩個月——當時由於擔心對胎兒的影響,很多孕婦被醫生建議墮胎,而他和妻子都幸運地出生。他最近幾個月才加入這家旅遊公司,向各國遊客介紹車諾比。

E先生覺得,車諾比這個話題如今仍然重要,是因為這是人類在核領域得到的第一個重大教訓,暴露了蘇聯體制的諸多問題,警告人們不能視這種事情為兒戲。

而對於烏克蘭,車諾比的意義已經不限於E先生說的那些內容了。今年7月,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車諾比新「石棺」揭幕儀式上宣布,已下令開發禁區旅遊業,使其成為官方旅遊目的地。

「我們必須讓這片屬於烏克蘭的土地煥發新生,」澤連斯基說,「車諾比一直是烏克蘭對外形象的一個汙點。是時候改變了。「(文/子川 責編/張希蓓)

文章版權歸原作者,謝絕商用

如需轉載請私信

@世界說globusnew

相關焦點

  • 烏克蘭山火逼近車諾比反應堆,輻射一步提高
    車諾比事件通過現在的媒體報導,電影翻拍,《車諾比事件》估計現在大家都耳熟能詳,筆者再給大家囉嗦兩句,切爾洛貝利事件是指在1986年4月26日,於前蘇聯的烏克蘭共和國也就是今天的烏克蘭,而發生的核電站反應堆嚴重洩漏及爆炸事故,被認定為目前歷史上最嚴重的核電事故,事故造成大約有1650平方的土地被輻射,
  • 車諾比核事故30周年·鳳凰網特別策劃
    1986年車諾比事故發生時,他已經退伍,當了中學老師,專門教「安全教育」(二戰後,前蘇聯一直對兒童進行「戰備教育」)。他有一臺舊儀器,可以測試核輻射量。這儀器本來是前蘇聯作為「戰備」用品的。他記得那一天,他的破舊儀器突然響個不停。他疑惑地拿著儀器到處測試,儀器上的天文數字讓他震驚得說不出話。「那時收音機裡只說,車諾比發生了爆炸。
  • 車諾比的戰爭
    大概三年多前,我寫了這篇文章,查資料加寫故事大概花費了兩天多的時間——那是非常痛苦的兩天,整個人像被一種沉甸甸的力量壓著,後背生疼,連手指都僵硬了。或許是因我的生活過於簡單平淡,而歷史的潰爛之處那麼觸目驚心。車諾比事故中的慘烈故事太多,每看一眼都感到由衷的恐懼。
  • 大自然接管車諾比:野馬跑過 常見蜥蜴_鳳凰網重返車諾比...
    如今他父母在俄羅斯聖彼得堡,他卻扔掉了自己的俄羅斯護照(「我討厭俄羅斯」),獨自一人在基輔討生活。「每次人們問我是哪裡人,我總讓他們猜,最多人猜我是美國人,」英語流利的他,說自己看了大量美劇和好萊塢電影——這也許是他總把太多「F詞」掛在嘴邊的原因。「輻射?他媽的我一點也不在乎。車諾比現在已經清理得相當乾淨了。」他毫不在意地聳聳肩。
  • 車諾比一日遊:沒有傳說中的碩鼠和變異大魚
    車諾比今天無疑是一個旅遊景點了,儘管,新近播出的以此地命名的劇集又把觀眾拉回了30多年前的恐怖現場。在烏克蘭首都基輔市的中心,每當一位外國觀光客出現,幾分鐘內就可能被人用帶著俄式口音的英語搭訕,「車諾比,YES?車諾比,NO?」搭訕者的手中晃著介紹車諾比的小冊子。
  • 我是中國的核電工程師,看完《車諾比》我有話說!
    在一集不落刷完劇後,今天想從一名核電從業者與核電安全研究者的角度和大家聊聊車諾比到底發生了什麼,類似事故會不會在我國發生↓△華龍一號與車諾比的隔空對話01車諾比核事故為什麼會發生?功率突然降低會導致阻礙核反應的物質濃度升高,正常情況下,只有待這些產物被消耗後才能正常提升功率。但是,為了儘快提升功率以達到試驗要求,操作員違反了操作規程,抽出了幾乎所有可以控制核反應速度的控制棒,當控制棒插入,核反應速率就會降低,功率降低;反之,當控制棒抽出,核反應速率升高,功率提升。如果反應堆是車,控制棒就既是油門又是剎車。
  • 車諾比親歷者:我看著丈夫(消防員)在14天內死去
    原標題:車諾比的悲鳴1986年4月29日,波蘭、德國、奧地利和羅馬尼亞都檢測到高劑量輻射。4月30日,瑞士和義大利北部,5月1、2日,法國、比利時、荷蘭、英國和希臘北部,5月3日,以色列、科威特和土耳其,也陸續檢測到輻射。
  • 車諾比真的有超級巨鼠嗎?不,這裡是動物的世外桃源
    可惜他們不知道,他們手中握著的是核廢料,這種物質能夠破壞人體DNA,導致人類急性死亡,即使倖存,患有癌症的概率也遠遠高於常人。凌晨6點半時,車諾比所有的火災都被撲滅,參與滅火的108人全部被送往醫院,然而由於核反應堆的輻射強度太強(被炸開的核反應堆內部是3萬倫琴,而500倫琴一小時的照射就可以導致人類急性死亡),先後有28人在隨後的三個月裡死去。
  • 車諾比的生態影響有多大?
    車諾比的生態影響有多大?FUEL Publishing, 2020在車諾比核電站熔毀30多年後,事發地方圓近30千米範圍內幾乎沒有人類活動,這裡也成為了野生動物棲息的天堂。但就這片所謂的禁區(Exclusion Zone)而言,不同科學家對其中殘留輻射對動物種群造成的持續影響依然持有不同的觀點。
  • 因為美劇熱播,車諾比「禁區」人滿為患,到處都是遊客
    據路透社(Reuters)報導 ,因為美國HBO電視網的新劇「車諾比」熱播,該地區的旅遊業突然變得極受歡迎,車諾比當地的一名導遊聲稱:與去年相比,遊客預訂數量增加了約40%,很多地方都人滿為患。HBO於5月6日播出了第一集「車諾比」。
  • 烏克蘭車諾比森林大火火情得控 基輔「輻射值」正常
    中新社努爾蘇丹4月14日電 基輔消息:烏克蘭北部車諾比禁區附近的森林本月初發生大火,烏媒14日援引當地緊急情況部門消息稱,當天開始的降雨令火情得控。烏緊急情況部門消息稱,當地時間14日上午11點開始的降雨將車諾比地區的大部分明火撲滅。現場有超過400名消防人員和100多臺設備參與滅火。目前消防人員已開闢出約110公裡的隔離帶,並加強了儲存放射性廢料設施的防火措施。
  • 9.6分新美劇《車諾比》:真正危險的,是人的謊言
    「同樣是人類歷史上的巨大災難,我們都知道鐵達尼號是如何沉沒的,卻似乎很少人知道車諾比是怎麼發生的。我想要通過這部劇來填補這個空白。」談到拍攝這部劇的原因時,導演CraigMazin如此說道:「在車諾比,真正危險的並不是核輻射,而是人的謊言。」
  • 《車諾比》的虛與實 聽倖存工程師怎麼說
    本月熱劇《車諾比》可謂大獲成功,不僅在電影網站IMDB上獲得了有史以來的最高電視劇評分,也引發了人們對這場世界上最嚴重的核事故的再次關注。在《車諾比》電視劇播出後,6月12日,當時在烏克蘭車諾比核電站任職的工程師阿列克謝·布魯斯接受了BBC的採訪。
  • 車諾比變異巨鼠真的存在嗎?真的把科研小組給團滅了嗎?
    從那以後,在各個隔離區都有輻射變異怪物的謠言,其中就包括車諾比巨鼠。關於車諾比車諾比巨鼠的報告出現在世紀之交,刊登在一些以偽科學和神秘色彩為主的雜誌和出版物上。具體內容如下:1996年春,美國、俄羅斯和烏克蘭三國科學院為了評估生態環境受核事故影響情況,派遣9名科學家和2名烏克蘭國家安全人員進入隔離區。
  • 《車諾比》,一個關於謊言與泡沫的歷史悲劇
    一天,瓦西裡夫人回到醫院,看到床邊桌上擺了一顆大大的橙子。瓦西裡微笑著說:「我的禮物,拿去吧。」護士在帷幕外對她比手勢說不能吃。她拿起那顆橙子,瓦西裡閉上眼——護士一直替他注射,讓他入睡。護士驚恐地衝她大叫:「你要知道,那不是你的丈夫了,不是你心愛的人了,而是有強烈輻射、嚴重輻射中毒的人。你如果沒有自殺傾向,就理智一點。」瓦西裡夫人發狂似的說:「但是我愛他!我愛他!」「他睡覺時,我輕聲說:『我愛你!』走在醫院中庭:『我愛你。』端著託盤:『我愛你。』
  • 幾千年後才安全 他們卻為何搬到車諾比附近
    一位女士甚至表示,她只是在谷歌上搜索「烏克蘭最便宜的居住地」,結果顯示為車諾比附近。自核災難發生以來,科學家始終在持續監測車諾比周圍土壤、樹木、植物和動物的輻射水平,甚至在隔離區以外的地方也是如此。來自烏克蘭農業放射學研究所(UIAR)的瓦萊麗⋅卡什帕羅夫博士(Valery Kashparov)說,大氣中的輻射不再危險。但是在有些地方,土壤汙染可能對人們的健康造成威脅。
  • 車諾比核事故到底死了多少人?
    對於輻射的確定性效應,UNSCEAR的報告認為是28人,IAEA的報告認為是31人,其中包括了現場死亡的3人,1人死於爆炸,1人死於動脈血栓(這個人是否應該統計進去一直也是有爭議的),1人死於燒傷。對於隨機性效應,各有各的說法。
  • 諾貝爾文學獎新得主:記錄來自車諾比的聲音
    斯韋特蘭娜·阿列克謝耶維奇的代表作品《鋅皮娃娃兵》、《我是女兵,也是女人:你未曾聽過的「二戰」親歷者的故事》、《我還是想你,媽媽:你未曾聽過的「二戰」親歷者的故事》等都已經翻譯成中文出版,其最著名的作品當屬關於車諾比核災難的記錄,澎湃新聞獲得授權摘錄其作品《我不知道該說什麼,關於死亡還是愛情:來自車諾比的聲音》中的一章,原題為《孤單的人聲》。
  • 車諾比核事故比原子彈爆炸更嚴重嗎?看看這些數字
    此外,這場事故還造成35萬居民被迫遷出受輻射汙染的家園。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部太平洋海域發生9級地震,福島核電站發生核洩漏,造成15萬人被迫離開家園,當地的土壤、水、食物被輻射汙染。另外,事故造成1.5萬人遭受較大劑量的核輻射,發現18人患上了甲狀腺癌。
  • 《車諾比》口碑爆裂
    1986年4月26日凌晨1點23分(UTC+3),烏克蘭普裡皮亞季鄰近的車諾比核電廠的第四號反應堆發生了爆炸。該事故被認為是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核電事故,也是首例被國際核事件分級表評為第七級事件的特大事故(第二例是2011年3月11日發生在日本福島縣的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普裡皮亞季城因此被廢棄。連續的爆炸引發了大火併散發出大量高能輻射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