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面對33萬平方公裡的沙漠,會有什麼想法?徵服它?有點難!改造它?更難!
這一期,走進《好大一個家》的是中國著名治沙專家劉銘庭一家。87歲的劉銘庭,人生中六十二年的時間,都在圍著中國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幹沙漠而活。一直以來,他的人生夢想就是讓沙漠變綠。面對荒蕪的沙漠,他看到的,是希望!
《好大一個家》在人物選擇方面要求極致,這就需要我們在節目中,把人物生命中的高光時刻,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因此策劃節目時,我們很怕沒有充分展現出劉老的「牛」。但在節目的製作過程中,越來越打動我的,卻是穿插在工作成就中間,劉老有一句沒一句說出的,對家庭瑣事的記憶,尤其是他和老伴儲阿姨之間溫潤如玉的愛情故事。
上世紀五十年代中期,烏魯木齊掀起了水利建設的高潮,青年渠就是那個時候的水利工程之一。當時,為了響應自治區團委發起的「義務興修青年渠」的號召,三萬多名男女青年在戈壁灘上,不避風雪,不懼嚴寒,夜以繼日地勞動。
1957年的冬天,劉老和儲阿姨就相識於青年渠的修建過程中。儲阿姨說:「當時看著他,大冬天地站在冰水裡幹活,棉褲都凍成冰柱了,他卻一幹幾個小時都不休息,自己被他的這種精神所打動,覺得這個人不怕苦,有他在,以後生活中遇到什麼困難都不怕。」
▲劉銘庭和愛人在治沙站的合影
然而劉老不怕苦的精神,全都用在了工作上。結婚之後,劉老每年在家的時間屈指可數,連四個孩子的出生都是阿姨自己一個人獨自面對:老二差點生在火車上,老四差點生在醫院的臺階上······這一次次的驚險,阿姨堅強地熬過來了,但阿姨說:「這沒什麼,他有他的工作要完成。」這是阿姨說的最多的一句話。
退休前,儲阿姨是中學衛生所的醫生。和劉老的工作經歷比起來,阿姨的一生平平穩穩,也平平凡凡,但獨自養育四個孩子,從一日三餐到成長教育,箇中心酸,難以想像。阿姨在和我聊天的時候,說著說著,偶爾會眼神放空,愣神一會。那一刻,我想她的思緒一定回到了曾經的某個艱難時刻。那時,劉老不在身邊,但她撐過來了······
劉老退休兩年後,受于田縣政府的邀請,去當地搞大芸種植試點培訓,阿姨提出陪劉老一起去。我問阿姨為什麼想要一起去?阿姨說:「我們倆這一輩子都是聚少離多,以前我就想好了,等我退休了,他去哪,我去哪,我們再也不分開了!」淡淡的話語,聽得我溼了眼眶。突然想起節目中的點評嘉賓——吳聞博博士說過的話:「當我們覺得擁抱是一種愛情最熾熱的表達的時候,阿姨告訴我們,理解其實才是愛情最美的樣子;當我們以為陪伴才是最長情告白的時候,阿姨又告訴我們,如果能夠陪著自己心愛的人,在沙漠上種下一株一株的大芸和紅柳,並且在這個奇蹟裡共同刻上彼此的名字,這才是愛情的永恆。」
在節目《好大一個家》的製作過程中,我的父親永遠地離開了我。回想父母這些年吵吵鬧鬧,卻又平平淡淡的生活,我突然明白,這也是藏在人間煙火氣中的愛啊!再回想劉老和阿姨的故事,我深深地體會到父母那輩人的愛,包含著隱忍、理解、堅強和犧牲,他們並沒有海枯石爛的誓言,但卻有細水長流的舉動。他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透出彼此之間心底最深的那份愛意。
猶記得我第一次去劉老家走訪調研,只有二老在家。為了不打擾我和劉老聊天,阿姨靜靜地坐在臥室裡,坐了整整一上午。午飯時間,劉老的大女兒回來了,說要帶著劉老出去吃飯。我這才知道,那天我歪打正著,趕上了劉老86歲的生日。阿姨因為腿疼走不了路,所以最後是劉老,大女兒和我三個人一同出去吃了個拌麵。回到家裡,我聽到劉老對阿姨說,下午他要去買條魚,回來做著吃。阿姨問他:「中午怎麼不在飯館吃」,他生氣地回應:「你出不去,我怎麼吃,過生日不得跟你一起吃啊。」簡單的一句嗔怪,卻讓我感動地鼻頭一酸。
一屋,兩人,三餐,四季,也許這就是相濡以沫的愛情,最美最樸實的樣子。
編導:蘇佳
編輯: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