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雎劍波在「鐵爐塬」微信公眾平臺上先後發表了一些有關「雎姓」的文章,陸陸續續看到了不少留言,都牽涉到「雎」這個姓怎麼寫、怎麼念,姓的本來面目是什麼。我寫的《雎姓祥解》對這些問題已做了詳細說明,但是覺得意猶未盡,有必要從另一個角度再談談雎姓。
雎這個姓,在臨潼鐵爐塬方言念xu,這是鐵爐塬人的共識,也是雎姓先輩給我們雎姓人留下的讀音。
留言中認為鐵爐塬xu這個姓應念應寫成「睢」的有以下說法:
相逢何必曾相識:鐵爐有睢家堡,沒有雎家堡!
回味:小編是不是字打錯了,是睢不是雎。
小編,那個是睢不是雎,你看仔細了。
火商:是睢不是雎吧!
我們正年輕,有何...:你把字寫錯了,是睢不是雎。
不忘初心:應該是睢sui吧,不是雎,雖然差別不大,但還是有區別的!而且身份證上都是睢sui字,不是關關雎鳩的雎!所以你這樣寫有考證嘛,而且是蠻多的村子!
陽:睢現在的讀音為睢,墓誌是以前的,我認為還是按照現在的睢來讀...(睢)
宇果:我們是睢不是雎,村裡有一塊老的墓碑,好像是康熙多少年,筆者有空可以去落實考究一下。
冬日的陽光:請將睢姓的字寫正確。你寫的這個雎字是錯誤的。不要把我們的姓睢寫錯了。
A酒傷了午夜:是睢不是雎。
其實,《雎姓祥解》已說清了:雎這個姓,不僅雎氏先遠墓碑記(包括雎溝的兩塊墓碑)有明確標示,清代、民國的臨潼縣誌也記得非常清楚。年老的雎姓人也會認會寫這個「雎」字,近百年前從雎家堡遷往禮泉南坊鎮的雎氏一脈一直沿用這個「雎」字不改,原因之一就是幾代人中都有教員,懂得雎睢二姓的區別。
雎念成睢,最主要的是把偏旁搞混了,自報「目」字旁,就成了睢;自報且字旁,就成了雎。墓碑和老縣誌中,都是「且」字旁,我還沒有見到一處「目」字旁的,所以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是「雎」字,這是毫無疑義的。
墓碑和老臨潼縣誌中,「雎」字標的清楚吧!墓碑和雎家堡神軸現保存在雎家堡。
主張姓是睢念成sui的,其依據一是電腦,二是百度(包括手機)上的地圖村鎮名稱。電腦惹禍我在《雎姓祥解》中已說過。百度地圖我最近認真查了一下,發現差錯很多,令人難以置信。比如鐵爐塬手掌這麼一塊地方,差錯就超過十處:睢家堡(雎家堡)、睢家溝(雎溝)、西睢嘴(西雎嘴)、員曲鄉(貟曲鄉)、李村、李高村(廚李村)、河王村(何王村)、東睢嘴(東雎嘴)、巖張村(崕nai張村),地圖中沒有張海村(包括荊也)、溝南雎、柏李村。可以看出,凡是生僻字、難認的字,如雎、貟、廚、崕,幾乎都有差錯。其原因,也可能是提供原始資料的人沒有搞清,也可能是電腦錄入人員自己不懂。你把貟曲標成員曲,鐵爐塬人能不笑話嗎?所以百度的地圖,參閱一下可以,全信就害人了。
留言中,火商說:「我記憶上小學時,學校牌子上寫著「雎石小學」,我們都念xu,直到離開鐵爐去馬額上高中.」後來經不起周圍同事的「糾正」,改成了睢,並表示今後再不改了。何必呢?自己姓什麼是老祖宗留下的,改成正確的對後代都有好處,為什麼要看別人的眼色呢?
還有人認為睢是雎演化的字,其實雎睢都是稀有的姓氏,睢姓主要集中在河南,雎和睢除過筆畫一樣面貌相似外,並無交集,談不上演化關係。鐵爐塬地區雎睢混用,純粹是把雎當作睢改亂了。
還有幾位鄉友,留下了幾段耐人尋味的話,從留言可以看出,他們分別是雎石、官路村、雎家堡和雎溝人。
文化石szf:到底怎麼寫,我小學記得是個雎字不是睢字,為這還強調了一番。希有識之士再研究一下弄清楚。
冬日的陽光:老祖先,是誰弄錯了,我們到底姓睢還是姓雎,我其實很想姓雎,因為睢讀sui,走那要用電腦打字別人都讀二聲,sui太難聽了,如果有人能從電腦改過來我就第一個改!
做最好的自己:我本姓雎,是小金官路村的。聽長輩說我們就是從鐵爐搬上來的,搬上來至少都六七代人近兩百年了。先人勤勞,聽說在我祖父的祖父時,家裡已經在村裡開了一百多畝荒地了。村南頭公路下面住的幾戶人都姓雎,我家的老房子也在這塊,房子百米外還有好幾個雎家的老墳頭,村裡人把這一大片都叫雎也。前人的事,我也只是片言隻語的聽說,很多也不清楚,很想了解,但可能永遠不會知道。」(雎剛註:雎家堡解放前曾有雎登甲遷往嶺上,距今約五代人了,你可問問村中老人知道這個名字不?)
風輕雲淡:我曾見過村裡的石碑,雎ju氏,後人誤寫為睢sui。我家祖父輩中有一支人遷往禮泉,他們一直沿用雎姓,且後輩人名字與我父輩一致為「志」字輩,與我兄輩也一致為「建」(劍)字輩。我看過他們老家譜,為雎氏。我還記得小時候我父親給家裡裝糧食的口袋上用毛筆字寫的名字中為「雎ju」。近三四十年,不知怎麼變成了「睢」。大概有人以為偏旁「且」的下面一划提不規整,想當然改為「目」字旁了。呵呵,這只是我的猜測而已,無從考證。所以,做為雎氏後人,我更支持「雎ju」氏論。
丫丫:雎字我小時候家門口有座青石橋(古墓碑放在水渠兩邊),上邊就是雎,我們很小很小,經常有人爭論,是我們寫的不正確還是碑文不正確,這(雎和睢)字典上都有,我很想知道我們到底是姓雎還是睢。
您好!一家子,關注您好長時間了,心情一言難表,您是咱們家族的有心人,別的不多說了,唯一想請您給後輩們說咱們的姓,我們不想不清楚自己姓什麼,懇請您老給說道說道,謝謝您!
這些留言,都提到了上世紀七十年代前,我們的姓寫作「雎」,念xu,後來有些人改成了睢。隨之雎姓人也產生了很多疑慮。這些疑慮,我在《雎姓祥解》中已一一說明,希望能給他們一些幫助。
附:姓氏小知識
中國人的姓氏據說原有24000多個,其中20000多已消亡,現在還在用的大約4100多個。姓氏中有不少怪姓。如:器官名稱有:頭、骨、心、腎、腸、手、爪;動物名稱有:鴨、鴿、羔、狼、雞、猴、狗、蛇;氣象名稱有:雪、風;日用名稱有:瓜、桃、琴、窗、盒、筷、葫、柴、米、油、鹽、茶;性別名詞有:雌、男、嫂;數字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億、兆;動詞有:笑、揉、猜、揀;色彩名詞有:赤、橙、黃、綠、青、藍、紫、朱、黑、白、灰、褐、烏;朝代名稱有:夏、商、周、秦、漢、魏、蜀、吳、晉、隋、唐、宋、金、元、明、清。還有死、難、老、毒等姓。
有些稀有姓氏,最多也僅幾十人,最少的只有一人。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姓」本身也是一個姓氏,罪、廯、啞、冢、髒、孬、騷等人們不喜歡的字也被用作姓氏。在姓氏大省河南,甚至還有妻、妾、罵、邪、嫖等姓氏。
最易讀錯的姓氏有:區(ou)、樂(yue)、查(zha)、逄(pang)、蓋(ge)、万俟(mo'qi)、尉遲(yu'chi);最易搞混的姓氏有雎、睢等。
《鐵爐塬》公眾號自創建以來,得到鐵爐塬內外、及熱愛鐵爐塬的各界人士鼎立支持和熱切關注,成為一座聯繫鐵爐塬內外的堅固橋梁,或許您已看到許多鐵爐塬所發出的內容,但您還沒有關注《鐵爐塬》,請您長按二維碼,關注《鐵爐塬》,宣傳《鐵爐塬》,並把您所知道的鐵爐塬的點點滴滴通過微信及其它方式傳到這裡,為《鐵爐塬》注入新鮮血液,讓鐵爐塬的生命更具活力,為家鄉的發展獻計獻策、多提寶貴意見。
投稿郵箱:1192527054@qq.com
版主微信:13484819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