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海工和新材料產業發展推進情況

2020-12-19 南通市人民政府

船舶海工和新材料產業發展推進情況

發布時間:2017-10-18 字體:[ 大 中 小 ]

按照市委、市政府關於加速推進「3+3」產業發展的部署要求,三季度,我委與各相關部門、各板塊配合聯動,先後組織了南通大院大所合作對接懇談會、中國家紡質量大會以及2場「企業家面對面」活動,引導業內企業創新轉型。1-9月,全市「3+3」重點產業完成產值7787.5億元,同比增長12.2%,完成年初確定的年度超萬億目標序時進度,總體呈現「兩快三穩一緩」的發展格局,電子信息和智能裝備產業增速較快,分別增長19.2%和18.1%;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車、新材料和船舶海工產業增速平穩,分別增長12.2%、12%、11.1%;高端紡織產業增速平緩,增長5.9%。

一、產業發展基本情況

1、船舶海工產業。1-9月,446家規模以上企業實現產值1718.4億元,增長11.1%,佔規模工業比重的13.8%。船舶企業加快轉型促進了產業平穩增長,主要表現在:一是配套業增速好於造修業。船舶配套產值1297.8億元,同比增長12.6%,拉動船舶產業9.4個百分點。二是新接訂單觸底回升。全市7家企業承接了44艘訂單,合計203.54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18.2%,訂單以散貨船、挖泥船、小型油輪、探險郵輪為主,其中,韓通重工新接16艘104.8萬載重噸訂單,中遠川崎新接10艘91萬載重噸訂單,招商局重工新接10艘探險郵輪。三是船舶造修逐步轉型。南通中遠船務發揮原有在修理改裝業務領域的技術優勢和品牌影響力,今年修理改裝業務迎來一波高峰,用於修船的兩塢兩泊位滿負荷運轉,同時在廠修理、改裝船舶達到11艘,包括半潛船改裝、水泥船改裝等3艘大型改裝船舶同時施工,今年新承接的多功能海上風場支持平臺也開工建造;中遠川崎等骨幹船廠也將生產重心轉向20000TEU超大型貨櫃船等高附加值船型。全市造船完工量出現小幅下降,1-9月份造船完工量247.2萬載重噸,較去年同期下降11.7%。四是海工市場不斷拓展。海工企業藉助各方資源,積極處理好「去庫存」、「保交付」、「拓市場」的關係,今年已有3家企業交付了4座海工平臺,好於2016年同期交付2艘平臺的業績。其中,中遠船務交付了我國首個從國外獲得的總包一站式海工平臺——圓筒型浮式生產儲卸油平臺(FPSO)「希望6號」、招商局重工交付了2座自升式鑽井平臺、惠生海工交付了全球首個浮式天然氣液化和存儲駁船(FLNG);招商局重工(江蘇)半潛式重吊生活平臺已順利開工,批量承接的10艘極地探險郵輪也開工建造;啟東中遠船務建造的船型海洋原油轉駁船進展順利,承接的首個海工修理項目風車安裝船「力雅」已完成原定修理任務順利出塢;南通振華重型裝備在海上升壓站建造領域不斷取得業績,交付了一批海上升壓站。

2、新材料產業。1-9月,172家規模以上企業實現產值1427.3億元,增長12%,佔規模工業比重的11.4%。細分領域中,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金屬新材料、光電子信息材料、複合材料、先進高分子材料增幅分別為21.4%、19.4%、17.3%、13.9%、8.5%。先進高分子材料、光電子信息材料、金屬新材料、前沿新材料、紡織新材料、膜材料、複合材料、磁性材料等8個具有一定規模和特色的產業集群正在逐步形成,其中,先進高分子材料總產能達100萬噸/年以上,是國內主要的合成材料產業基地之一,形成了以星辰新材料、臺橡宇部為代表的產業集群;金屬新材料核心技術取得突破,形成了甬金金屬、海門特鋼等在全國市場中處於領先地位的企業為代表的產業集群;前沿新材料應用技術取得突破,湧現出道蓬科技、強生科技等一批擁有自主專利技術的高新技術企業集群。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產業發展面臨的瓶頸和困局依然存在。今年以來,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BDI)已基本穩定在1000點以上運行,1-9月份新船訂單數量大幅增長,船價也有所回升,但受鋼材等原材料價格上漲影響,企業很難實現盈利。從產業運行規律看,國際船市恢復仍需要較長時間,海工市場大環境還沒有根本性向好。各地對船舶海工產業發展存在畏難情緒,在產業定位、項目招引方面積極性不足。新材料產業雖然已有了良好的起步和積極的探索,但存在的突出問題也不容忽視,主要是:關鍵技術亟待突破,缺乏對新材料的研發和有效使用的研究能力,企業自主創新和消化吸收引進技術的能力有待提高;推廣渠道仍不暢通,很多新材料產品雖然有著優越的性能,但始終難以得到市場的認可和接受,出現推廣應用難、產業化速度慢的問題。

總的來看,船舶海工產業已經觸底企穩,緩步回升。經過前段時間市場的磨礪,企業一方面加快結構調整,從原來單純依靠船舶海工建造逐步向水陸兩個產業板塊兼顧轉型,產業結構更趨合理,另一方面,加快兼併重組,靠大靠強,企業實力明顯增強。我們將以此為契機,引導企業向豪華郵輪、LNG相關船舶等高端新興領域發展,鼓勵企業加大對智能製造和新技術新產品研發的投入,促進產業不斷向高端發展。在重點骨幹企業、重大龍頭項目的帶動下,新材料產業正逐步從材料應用向技術研發過渡,從單一的產品逐步向產業鏈上下遊延伸,從單個企業少數產品向產業集群多領域發展。我們將充分利用好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保險補償機制試點工作開展的契機,進一步鼓勵企業開展技術研發、市場推廣和創新應用,促進我市新材料產業向中高端、多元化、集群化發展。

二、主要推進舉措

三季度,圍繞船舶海工和新材料產業發展,主要開展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深化組織推進。「3+3」產業協調辦公室圍繞年度工作計劃逐月部署推進。定期對150家「3+3」產業重點聯繫企業發展瓶頸問題會辦解決,主動幫助企業爭取專項扶持項目和資金。研究制定《南通市「5215」工業大企業培育實施方案》,確定梯度培育的500億、200億、100億、50億級重點企業名單。

二是擴大產業影響。借力2017航運、造船和船級社國際三方會議在通舉辦契機,組織我市13家船舶海工總裝及配套企業代表全程參與會議,舉辦專題對接交流會,編印《南通海洋工程與船舶產業》(中英文版)推介手冊發放給參會代表,為我市企業深度參與國際造船及配套體系提供有效路徑。組織我市龍頭骨幹企業參加第十九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新材料展,馬秋林副省長在參觀工博會新材料展南通展區後,對我市新材料產業發展給予充分肯定。

三是提升發展層級。引導企業加大智能化改造,提升企業兩化融合水平,中天精密材料、江蘇大生集團入選國家智能製造試點示範企業,雙錢集團等5家企業進入工信部2017年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試點企業名單。舉辦全市新材料產業發展專題培訓班,引導龍頭骨幹企業把握行業發展趨勢,提升企業科技、管理創新能力。

三、近期工作打算

下一步,重點推進三個方面工作:

一是辦好兩項活動。按照市委、市政府統一部署,全力以赴做好2017南通新一代信息技術博覽會的相關準備工作。籌備組織新材料產業「企業家面對面」活動,邀請專家學者為我市重點行業企業作產業發展指導,進一步促進龍頭企業深耕細作、做大做強。

二是促進產業合作。加強外部市場開拓,組織我市重點企業參加12月份上海國際海事展,發揮產業集群效應,幫助企業開拓市場。組織我市龍頭骨幹企業赴雲貴川地區考察學習、洽談項目,推動我市新材料企業與雲貴川地區軍工企業深入合作。

三是優化發展環境。強化服務保障,繼續跟蹤服務好150家「3+3」產業重點聯繫企業,全力支持招商局重工加快高端製造業項目推進;做好中遠川崎2萬標箱超大型貨櫃船試航交付的安全保障工作。完善推進機制,根據產業發展的實際需要,對本委內部處室設置進行調整優化,做到「3+3+N」中每個產業都有跟蹤推進的處室,動員全委上下投身產業建設主戰場,全力以赴推動轉型發展。

相關焦點

  • 船舶與海工產業智慧財產權發展國際論壇在江科大舉行
    (夏紀福 張鵬雲)聚焦船舶與海洋工程產業發展,探索智慧財產權運用創新模式,11月18日上午,船舶與海洋工程產業智慧財產權發展國際論壇暨2019年中國船舶與海洋工程產業智慧財產權聯盟年會在江蘇科技大學召開。中國船舶與海洋工程產業智慧財產權聯盟理事長、江蘇科技大學黨委書記葛世倫在致辭中說,江蘇科技大學在高價值專利培育方面,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促進專利信息有效利用為目標,立足強基提質、開拓創新,不斷提升服務能力和水平,為成員單位提供便捷、高效、優質的專利信息服務。
  • 2020南通船舶海工產業展順利閉幕
    11月23日,由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中國造船工程學會、南通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20南通船舶海工產業展,在南通國際會展中心圓滿落下帷幕。、江蘇科技大學等131家國內外船舶海工及產業鏈配套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參展,全方位多角度展示高端船舶海工裝備和技術、配套設備產品及配套服務。
  • 2019南通船舶海工產業展12月6日開幕
    本網訊 (記者劉璐)作為2019中國南通江海國際博覽會暨船舶海工產業投資洽談會的主要內容之一,12月6日-7日,2019南通船舶海工產業展將在南通國際會展中心A館舉行。目前,布展工作正在展覽中心內有條不紊地推進。
  • 共享機遇,共拓藍海——2020南通船舶海工產業展11月21日將盛大啟幕
    共享機遇,共拓藍海——2020南通船舶海工產業展11月21日將盛大啟幕 來源: 市工信局國防科工處 發布時間:2020-11-04 字體:[ 大 中 小 ] 作為我國第一造船大省和世界重要的產業基地,江蘇的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產業近幾年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 舟山骨幹船舶企業調整經營方向轉型海工裝備
    舟山骨幹船舶企業調整經營方向轉型海工裝備 2013年06月17日 03:16:58   浙江日報訊 「融入舟山、落戶岱山、紮根秀山,這裡將是我們走向深藍的母港。」在日前舉行的舟山市船舶與海工裝備國家新型工業化示範基地建設「誓師」大會上,惠生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朱長城透露,目前該公司累計獲得海工訂單6億多美元,跟蹤並報價的海工訂單總額約20億美元。  自去年以來,面對傳統船舶製造訂單不斷下滑的趨勢,舟山船舶行業在政府、市場的雙重助推下,部分重點骨幹船舶企業及時調整企業經營方向,先後涉足附加值高、前景廣闊的海工裝備業。
  • 江蘇航運職業技術學院受邀參加2020南通船舶海工產業展
    2020南通船舶海工產業展於11月21日至23日在南通國際會展中心舉辦。此次活動由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中國造船工程學會、南通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旨在響應國家「海洋強國」戰略,全面落實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展現南通船舶海工產業蓬勃發展態勢,展示高端船舶海工裝備和技術、配套設備產品服務等內容。
  • 湖南船舶與海工裝備產業今年前10月主營業務收入超200億元
    華聲在線11月10日訊(湖南日報記者 李偉鋒 實習生 張維正)今天在沅江市舉辦的湖南省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產業發展對接會上,太陽鳥遊艇、湖南國伏船舶、桃花江遊艇等企業,紛紛收穫來自浙江、四川等地訂單;中國船級社武漢分社、長江船舶設計院等則與沅江市政府以及金航船舶、帝豪船舶等企業籤署產學研合作協議。
  • 省政協副主席閻立來校調研高技術船舶產業鏈
    鎮江市副市長潘早雲介紹了鎮江市船舶產業發展現狀、瓶頸和問題以及「十四五」發展目標。他介紹,鎮江是全國著名的船舶製造基地,船舶與海工裝備產業是鎮江的特色產業之一。「十四五」,鎮江將打造全國乃至全球聞名的工程船舶製造產業品牌和全國重要的船舶與海工關鍵配套設備製造產業品牌,重點發展高技術與特種船舶製造業、船舶關鍵配套產業、海工配套產業、海洋工程裝備製造產業4個產業方向,構建高端船用設備、海工配套產品、工程船系列和新型海工裝備「四業並舉」的發展格局。
  • 關於粵新海工與阿聯甲方公司仲裁案件說明函
    近日,某行業網站和自媒體公眾號發表了關於廣東粵新海洋工程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粵新海工」)與阿聯甲方公司仲裁案件的文章,文章內容有失偏頗,粵新海工就此事公開澄清說明此案實際情況,同時就公司目前經營情況作簡單通報:1.阿聯甲方公司為一投資公司,當時其與粵新海工籤訂新造船建造合同主要用於參與海上石油開採的投標,但隨著國際原油市場不斷惡化,阿聯甲方公司被迫退出投標項目,因此以各項理由不接收船舶並向新加坡海事法院申請要求退還建造款
  • 舟山市海工裝備製造業迎來又一重大利好
    舟山市海工裝備製造業迎來又一重大利好 2012年12月17日 14:47:33   浙江在線12月17日訊日前,在2012中國海洋工程國際研討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協商調整《國家支持發展的重大技術裝備和產品目錄》,半潛式鑽井平臺、鑽井船等深海海洋工程裝備有望被納入目錄
  • 南通海工引領江蘇沿海開發轉型升級
    沿海開發的支撐和成效最終反映到項目建設上,一大批外資、民資和中字號重量級項目的開工建設和加快實施,使南通海洋工程產業集聚、企業集群、發展集約的態勢越發明顯,為今後的持續跨越奠定了基礎,也必將帶動一批海工船舶配套企業轉型升級。」今年1-4月份,南通市規模以上裝備製造產業投資已達247.1億元,同比增長22.7%,佔規模工業投入的半壁江山。
  • 【浙江】海工項目成舟山船企轉型新引擎
    據了解,以太平洋海工為代表的舟山船企,在全球航運業持續低迷壓力下,著手新興市場和新型船型的拓展,目前正積極搶抓海工裝備製造機遇轉型升級,而海工裝備製造業的火爆也帶動訂單升溫和船舶價格回暖,海工項目成為舟山船企轉型發展新引擎。    口岸開放為海工項目發展保駕護航    對於船舶企業來說,口岸開放是一條至關重要的政策。
  • 吉寶海工鎖定可再生能源船舶訂單
    10月9日,新加坡吉寶海工(Keppel Offshore & Marine Ltd)宣布,與一家能源公司籤署價值6億新幣(約合4.4億美元)訂單,為海上可再生能源行業建造一艘船舶。
  • 中國船舶業3大指標連續3年全球第一 訂單結構優化
    在各級政府的關懷下,船舶行業直面危機、堅定信心、振奮精神,認真貫徹國家頒布的法規文件,努力解決經濟運行中的矛盾和困難,在提高經濟運行質量、新接船舶海工訂單、加強科技研發、推進結構調整升級、優化產能資源配置、嘗試創新金融業務等方面取得了新的成績、新的進展、新的突破,總體上保持了船舶工業的平穩健康發展。
  • 發展新產業 濰坊生物基新材料產業園建設加速推進中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濰坊12月17日訊 12月17日上午,濰坊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發布會,邀請寒亭區委常委、區政府副區長丁愛輝和濰坊生物基新材料產業園相關負責同志,介紹了濰坊生物基新材料產業園建設推進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 船舶工業深化結構調整加快轉型升級行動計劃(2016-2020年)內容是...
    船舶工業是為國民經濟及國防建設提供技術裝備的現代綜合性和軍民結合戰略性產業,是國家實施海洋強國和製造強國戰略的重要支撐。新世紀以來,我國船舶工業快速發展,已經成為世界最主要的造船大國。「十三五」時期是我國船舶工業是由大到強的戰略機遇期,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設海洋強國和製造強國的決策部署,全面深化船舶工業結構調整,加快轉型升級,促進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制定本行動計劃。
  • 中國(南通)船舶設計師高峰論壇舉行
    本報訊 (記者朱蓓寧 劉璐 彭軍君)21日下午,南通市人民政府與中國造船工程學會聯合主辦「2020中國(南通)船舶設計師高峰論壇」,來自船舶海工業界的專家學者們齊聚一堂,聚焦行業前沿技術,共襄產業盛會、共享發展機遇
  • 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對接國家戰略 未來大有可為
    學生在本科階段除力學、數學、外語、計算機等公共基礎課外,主要課程還包括理論力學、材料力學、流體力學、結構力學、船舶動力學、船舶靜力學、海洋工程學、船舶與海洋工程原理、船舶設計原理等。如今,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不斷與新興的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自動控制等學科相聯合,獲得了新的生命力。 今年的《中國製造2025》發布之後,業內有關專家進一步指出,網際網路技術將促進我國船舶、海工的設計創新。尤其是對設計環節來說,新技術會引發船舶設計方法、手段、工具、流程等一系列改變。
  • 船塢裡浮出海工平臺 岱山船企競逐高富帥
    這就是在海工裝備領域居於領先的浮力塔式鑽井平臺。這種鑽井平臺打上「浙江製造」的印記,是浙江船舶業的重要跨越。  實現這一跨越的,是位於岱山縣的惠生海洋工程舟山基地。在舟山船舶業,這是一家少有的專注海洋工程承包和裝備製造的企業。記者日前在這裡看到,9月1日剛投產的一期廠區,兩座鋼加工車間已在忙碌生產,首筆訂單來自委內瑞拉國家石油公司旗下一煉油廠。
  • 發展改革委解讀船舶工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方案
    產業規模迅速擴大,造船完工量、新承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佔世界市場比重顯著提高;結構調整步伐加快,主流船型形成品牌,高技術船舶、海洋工程裝備研發製造取得新進展,船用配套能力不斷增強;產業布局得到優化,城市船廠搬遷有序推進,三大造船基地形成規模,發展質量明顯改善。我國已經成為世界最具影響力的造船大國之一。    受金融危機的深層次影響,當前我國船舶工業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