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侄子鬧肚子,腹脹腹瀉,還口臭,可把哥哥嫂子急壞了,本來都打算去醫院了,我周末趕過去一看,就是積食了,拿兩罐消食膏給哥嫂,吃了兩周,現在吃飯忒香。
鄰居媽媽看到侄子吃飯這麼香,羨慕極了,直誇孩子水靈,胃口好,精氣神足,太惹人喜歡了。
孩子積食是常有的事,他們總是對喜歡的食物沒有抵抗力,吃到肚子撐。
吃的時候舒服了,接下來肚子難受好幾天。看著孩子病懨懨,無精打採的蜷在床上,媽媽們急得焦頭爛額,不知道有多痛。
更奇怪的是,孩子分明也沒吃多少,就莫名其妙積食了,反反覆覆。媽媽們打不是、罵也不是,哭也不是,急在臉上,痛在心裡。
更重要的是,積食還會導致咳嗽、發燒、呼吸道感染、厭食、入睡困難……
既害怕又自責的媽媽們,總是有一大串問題。我怎麼帶的孩子,又讓孩子遭罪了?總是積食,孩子是不是腸胃有問題?積食吃不下東西,孩子營養跟得上麼?積食多了,對孩子的內臟有沒有影響呀?
相信這是很多媽媽共同的煩惱。
首先孩子不是只有吃多了,才會積食。
一些孩子吃得並不多,也挺清淡,但就是經常積食,怎麼回事?
其實是孩子脾虛,小孩子的脾胃本就很脆弱,稍微不注意就受傷了。主要表現為:經常積食腹脹,舌頭中部厚膩,口臭,大便酸臭。
脾胃主運化。
正常情況下,脾胃能把食物研磨後運到小腸,再進行進一步分解,成為為孩子能吸收的營養物質,比如氣、血、津液等物質。那這個孩子一定長得很壯實,也不容易生病。
但脾胃虛弱後,運化功能會下降。吃下去的食物沒有變成身體需要的營養,而是一直堆積在胃裡不消化,時間一久,胃裡的食物會生熱產氣,氣體從口腔排出去,就會口臭。而且身體沒足夠的營養供給,機體免疫力會下降,就會很容易生病,面色萎黃,瘦小,厭食。
中醫認為:「脾胃為小兒後天之本」,所以保護好寶寶脾胃是非常必要的。
養生君給侄子用的就是這款山楂六物膏,它選用山楂、山藥、雞內金、大棗、茯苓、麥芽6物,助消化、行氣消食,還能養護孩子脾胃。
山楂性質溫和,是消肉食的,經過曬制的熟山楂,去掉了酸澀味,消食化積的能力得到了增強。
炒麥芽能健脾消食,主要消澱粉一類食物,比如米、面、薯、芋。
雞內金就是雞胗內的那層黃色的皮,洗乾淨後小火焙乾,帶上淡淡的焦香,焦香能入脾胃,可以消積食,還能醒脾。
茯苓通常從埋在土裡的松木段的長出來的,脾屬土,深埋於泥土地中的茯苓吸收了滿滿的「土氣」,因而很補脾氣。
蜂蜜和大棗和山藥搭配,能補中益氣,讓小孩子本來就弱的脾胃,能慢慢變得強健,提高消化能力。
去超市、藥店買所需食材,和孩子一起享受手作的樂趣吧~
1、慢炒食材
山楂和麥芽用小火慢炒,炒至山楂片表皮呈焦褐色、麥芽呈棕黃色。經炒制過的山楂和麥芽,會帶上淡淡的焦香味,消積滯的效果更好。
2、浸泡
將所有食材篩去浮塵、雜質,放入砂鍋浸泡12小時。食材泡製時間長,才能充分釋放藥性,熬製的時候更容易出膠質,成膏效果才會好。
3、熬製
熬製的東西往往需要長時間才能把藥性熬出來,我們可以選擇鎖水性比較好的砂鍋熬製。放入10升水,熬製2.5小時後,還有9升的藥汁,對食材成分也是很好的保留,避免了不必要的流失。
4、過濾濃縮
湯汁熬得濃稠一些後,用紗網過濾2-3遍,這樣熬出來的膏方口感會更細膩。
5、文火收膏
最後收膏的步驟,需要把藥汁從砂鍋倒到銅鍋裡,銅鍋可以更快地蒸發出多餘的水分,提取藥汁中的精華。
最後快起鍋時,加入蜂蜜和麥芽糖幫助收膏,山楂六物膏就熬成了。
在飯後為孩子衝一杯,脾胃更好吸收食物哦。當然山楂六物膏也可以作為麵包果醬,塗在麵包上,咬一口下肚,酸酸甜甜的口感混合在麵包裡,脾胃也能夠得到振奮,可以打起一整天的精神。
覺得有需要又沒有時間做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了解更多」看看成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