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
一、物象與意象的區別:
物象是指客觀事物所呈現出來的樣子。如花草樹木,山川河流、風雨雷電等客觀存在物都以各自的形態存在著。物象一旦進入詩歌,打上詩人的感情和思想的烙印。這種滲透了詩人思想感情的對客觀事物的印象,就是意象。
二、意象的類別:
從內容上分,意象可以分為景、物、事、人等四大類。意象通常是指自然意象,詩中所詠嘆的社會事物,所刻畫的人物形象,所描繪的生活場景,所鋪陳的社會生活情節和史實,也是用來寄託情思的,這便也是意象。
三、意象的特點
1、含蓄性
歌德曾說:「最直露的中國詩歌,與西方的詩歌相比,也是含蓄的。」 「含蓄」是中國傳統文學藝術美的重要範疇,這種美最忌直露,主張將作者情感的表達包含在作品所創造的意象和意境之中,啟發聯想,引人深思,耐人回味。這就要求我們在敏銳地捕捉到意象之後,藉助想像,再現畫面,解讀物語。
2、確定性
意象的確定性是指詩歌的物象常常有固定的含義,表達詩人某種固定的情感和志趣。而這些物象與人的情感總有某種關聯,在不同詩人的筆端,那些特定的物象都可能表達相同的情感和內容。這就要求我們在鑑賞時把握關聯,識記意象。
把握關聯 識記意象
松梅竹菊寓高潔,
借月託雁寄鄉思。
杜鵑鷓鴣啼悽悽,
梧桐葉落透悲意。
落花流水傳愁緒,
別時長亭柳依依。
烏鴉燕子系興衰,
草木仍在人事移。
3、豐富性
不同的詩人因為個人性情和際遇的不同,對同樣的意象會產生不同的感受,在抒寫心靈時力求「意」與「象」,「我」與「物」的完美結合。其實,哪怕是同一位詩人,境遇不同,對同一對象也有不同的感觸。這就要求我們在鑑賞古詩意象時須立足文本,有所甄別,切忌先入為主,生搬硬套。
立足文本 有所甄別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陸 遊《卜算子·詠梅》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毛澤東《卜算子·詠梅》
四、常見意象的主要類型
1、象徵式意象
藉助具體事物,表現特定意義
菊花 因秋天開放,飲露凌霜,被賦予清高、堅貞、頑強、高潔等象徵意義。
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 原《離騷》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後更無花。元 稹《菊花》
寧可梢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鄭思肖《寒菊》
寂寞東籬溼露華,依前金靨照泥沙。範成大《重陽後菊花二首》
梅花 因冬季開花,傲雪鬥霜,被賦予不懼挫折、剛強傲岸、玉潔冰清、不媚世俗等象徵意義
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後香。陳 亮《梅花》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王安石《梅花》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陸 遊《詠梅》
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毛澤東《詠梅》
青松 因高大挺拔,四季長青,被賦予頑強、傲岸、正直、不屈等象徵意義。
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劉 楨《贈從弟》
願君學長松,慎勿作桃李。李 白《贈韋侍御黃裳》
欲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陳 毅《詠青松》
夕陽 因業已垂暮,即將落山,被賦予人生短暫、光陰易逝或失意消沉等象徵意義。
西風 因猛烈寒冷,摧殘萬物,被賦予萬物凋零、衰敗落寞或遊子思歸等象徵意義。
黃葉 因盛期已過,凋落在即,被賦予衰敗凋零、美人遲暮、新陳代謝等象徵意義。
鴛鴦 因雌雄相守,雙棲又宿,被賦予相親相愛、愛情甜蜜的象徵意義。
鳴蟬 因餐風飲露,居高聲遠,被賦予品行高潔、清高絕俗的象徵意義。
冰雪 因冰清玉潔,晶瑩剔透,被賦予心志忠貞,品格高尚的象徵意義。
牡丹 因生在名園,雍容華貴,被賦予富貴榮達、浮華庸俗的象徵意義。
朝露 因緣寒而生,遇暖即消,被賦予人生苦短、生命易逝的象徵意義。
2、物語式意象
根據景物特徵,寄寓抽象意義
enenenenenenen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