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文明——古羅馬時期高等教育的場所
引語
歐洲近、現代教育主要淵源於古希臘和古羅馬的教育理論和實踐,而古羅馬教育的形成與發展在極大程度上又是建立在吸收和發展古希臘教育成果基礎之上的。希臘學園在羅馬帝國君主制時代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伴隨羅馬國家教育制度的建立與完善,學園發展也進入盛期。學園在安東尼時代伴隨羅馬帝國教育體制的進一步明晰和落實,也進入發展盛期後,又再次陷入發展的低谷。
發展概況
公元前 30 年——公元 2 世紀之前,以拉丁文化起家的羅馬帝國,對地中海精英文化代表的希臘文化持仰慕和全盤接納與吸收的態度。這一時期宏觀文化特徵是拉丁文化對希臘文化兼容並蓄的吸收階段,是拉丁文化自我身份開始初步彰顯的發展階段。
羅馬在開疆拓土的徵戰進程中,不斷修建羅馬風格的城市,在政治制度上維持自己的羅馬特徵,但在文化上以希臘文化為標準,在吸收希臘教育的理念基礎上構建起自己完整的教育體系,這使帝國境內學園數量激增。
羅馬城鳥瞰
主要表現為:羅馬境內國家繆斯館在羅馬的興建,以及羅馬貴族中私人繆斯館的修建風潮。如在羅馬城成立的皇家私人圖書館。「公元前 28 年,帕丁山上建成希臘語、拉丁語兩大圖書館,擔任館長的是奧古斯都的釋奴敘吉尼烏斯(C.Iulius Hygius),精通律法,名聲在外。」
城市之中的國家-梵蒂岡
羅馬帝國早期,西塞羅是羅馬知名的書籍收藏家,從公元前 79 年開始希臘的求學之旅他先後在羅德島和雅典的學園呆過。後來返回羅馬,「以柏拉圖的學園為榜樣,他創辦了自己的學園,可能建在他位於圖斯庫蘭的莊園」。其成員包括當時親希臘的羅馬文學家和哲學家權貴們;這一時期的突出特徵是學園在除雅典之外羅馬境內大量興起。大量史料證實這一時期羅馬境內哲學和修辭學園的數量激增,它們在形制上都是以雅典學園為母本。公元 70 年羅馬帝國在帝國首都羅馬設立第一所國立拉丁語修辭學校,昆體良任主持。
西塞羅
昆體良
羅馬對拉丁文的推廣,一定程度上衝擊了先前希臘世界的文化,雅典雖然仍保有其地中海文化中心的地位,學園在帝國其它地區大量興起。它們繼承希臘學園的形制與課程和訓練方法,在模仿的基礎上,逐步將羅馬自己的文化盛裝其中。羅馬的高等學校,則完全由希臘化時期的「修辭學校」移植而來。
從公元前 30 年屋大維,即羅馬第一位進駐埃及的皇帝開始,驚嘆於埃及先進的文化,他將埃及據為私有,下令將十三座方尖碑自羅馬帝國的行省埃及運至羅馬,以襯託羅馬的尊嚴和偉大。
埃及的方尖碑
1580年,豎立安置在梵蒂岡聖彼得廣場著名的無字方尖碑被稱之為壯舉。目前全世界大約有30塊古埃及方尖碑,義大利則是目前擁有最多方尖碑的國家,有13塊。
1586年梵蒂岡聖彼得廣場前豎起方尖碑的情景
梵蒂岡聖彼得廣場上的古埃及方尖碑
作為早年被愷撒送去希臘學習的帝國統治者,屋大維在執行愷撒的政治遺願的同時,也在文化上開始對希臘文化的全盤接納和吸收。公元前一世紀的羅馬貴族,很多都在早年間有過去希臘學園學習的經歷。這包括愷撒、西塞羅、普魯塔克以及屋大維自己。
蓋維斯·屋大維·奧古斯都
蓋烏斯·尤利烏斯·愷撒
羅馬帝國早期的高等教育機構以雄辯術學校、修辭學學校、文法學校為主。雖然在整個羅馬世界都沒有出現像雅典和亞歷山大城那樣高水平的高等學府,但修辭學校和文法學校在此時期發揮了高等教育的功能。
高等教育開始即共和時期是在雄辯術學校中進行。王政時期的羅馬,生產水平低下,經濟依靠單一的農業。這時的羅馬沒有形成教育的專有場所:學校,這導致羅馬人的教育主要在家庭裡、田野上、軍隊裡進行,教育者為年長者擔任。帝國時期的高等教育除原有的文法、修辭學校,作為高等教育最初的學術研究是還有在私人場所中的。某個上層社會的成員可能將他的一部分閒暇時間用於讀書和學術討論;羅馬貴族將學術看作是一種消遣的東西。他也許會有一個圖書館,甚至可能是一個相當大的圖書館。
年長者傳授知識
古羅馬時期的圖書館建築,均以石料為主材料,內部空間中央一般是由石柱支撐起的大廳,頂部採光,四周有柱廊,大廳內牆、壁龕和柱廊裝飾有雕塑、壁畫、人物肖像等,高大的書櫥、書架貼牆而立。著名建築師維特魯威在他的名著《建築十書》曾提到了圖書館的建築設計, 「臥室和圖書室應當朝向東方。因為早晨使用要求光線,又在圖書室中書籍不會腐蝕。實際上,朝向南方和西方時,經常由於蟲蛀和溼氣書籍受到損壞。因為含有溼氣的風吹來,就要生育蟲類,又如有溼氣進入,書籍就要變色黴爛。」 古羅馬的私人圖書館在建立和管理上也同樣遵循維特魯威的這一理論。由於宗教生活在羅馬社會佔有重要地位,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圖書館的位置分布,因此,一般而言,圖書館要儘可能與神廟相連。塞爾瑟斯圖書館應該基本也是遵循這一標準建造的,充分體現了古希臘和古羅馬的建築藝術和精湛技能。
塞爾瑟斯圖書館
羅馬萬神廟的剖面
羅馬萬神廟的地段環境復原圖
羅馬城郊的哈德良離宮及羅馬貴族住宅:潘薩府邸都有私人圖書室。
龐貝中心廣場北面街區平面圖(A為潘薩府邸)
潘薩府邸平面圖
復原想像圖
而公共浴室也設有圖書室供交流及學習所用,如卡拉卡拉浴場,作為羅馬的頂級豪華建築,除了更衣室、會堂、健身房、露天遊泳池、蒸汽房等配置,還分為冷水、溫室、熱水等不同溫度階段的浴廳。另外浴室還設有圖書館供人閱覽,舉行競技比賽和表演。因此羅馬浴場不僅是洗浴潔身的地方,也是社交中心的場所。
卡拉卡拉浴場平面圖
卡拉卡拉浴場(Terme di Caracalla)建於公元212年到216年
卡拉卡拉浴場復原圖
卡拉卡拉大浴場遺址平面
卡拉卡拉大浴場現狀
溫水浴室(圖中a)熱水浴池(圖中b)和連接冷水浴池(圖中c)和室外遊泳池(圖中d),兩側的更衣室(圖中e)和健身室(圖中f)
結語
在各個皇帝統治時代,羅馬是一個非常有活力的城邦,它不時交替使用戰爭與和平手段來擴展自己的影響,並且不時對社會中最有能力的那些成員提出要求。戰場上的戰鬥力和城鎮管理中的政治技能成為最高貴的人的品質,而抽象的學術思維則居於次要的地位。雖然羅馬最終沒有出現像雅典和亞歷山大城那樣高水平的高等學府,但修辭學校起到了高等教育的功能。但是羅馬文化是希臘文化的繼續,希臘的文化和教育是通過羅馬的中介和橋梁作用而影響到後世歐洲的。
古希臘、古羅馬時期的高等教育場所設於單幢建築內,且高等教育僅是建築內部的功能意義,是一個教學場所,與城市處於一種疏離狀態。這也是與古希臘古羅馬時代高等教育僅僅是人文學者、思想學者的樂園或是統治人才的「象牙之塔」而遠離社會生產和經濟生活的外在物質體現。公元75年,皇帝韋帕在羅馬設立了一個大圖書館,並在此基礎上創建了羅馬大學。這是羅馬高等教育的開始,它也是中世紀大學的最初萌芽。
羅馬大學
參考文獻
【1】王瑞珠編著.世界建築史 古羅馬卷 上[M].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4.
【2】徐超富,張曙光.古希臘羅馬高等教育: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的博弈[J].河北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12(05):81-86.
【3】黃福濤. 試論古羅馬對希臘教育的繼承與發展[C]. 中國地方教育史志研究會、《教育史研究》編輯部.紀念《教育史研究》創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7)——外國教育政策與制度改革史研究.中國地方教育史志研究會、《教育史研究》編輯部:中國地方教育史志研究會,2009:49-53.世界建築史 古羅馬卷
【4】胡黎霞.《務實·理性·創新》[D].東北師範大學,2008.
【5】(義大利)維特魯威(Vitruvii)著;高履泰譯.《建築十書》[M].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86.
【6】禹群英,王俊傑.論古羅馬的私人圖書館[J].圖書館界,2009(01):7-9.
【7】季美.淺論古羅馬與中國漢代的學校教育[J].民族教育研究,2005(03):49-53.
策 劃:陸丹
顧 問:吳曉淇
責任編輯:陳琳
助理編輯:鄒文佳、李潤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