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孕嬰幫,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現在的孩子上學都穿校服,從校門外看上去都差不多,甚至有時候父母去接孩子,看著相同的衣服、相似的身影都很難認出來哪個是自己的孩子。
不過穿校服還是有很多好處的,方便學校統一管理,可以避免學生穿一些奇裝異服。統一的校服也會增強平等感,也能避免形成攀比心理。
然而在統一的背後,老師們卻能發現學生之間的不同,尤其是在家境方面,能清楚地看到差距。
為啥學生穿的校服都一個樣,老師卻對「家境」一目了然?原因很真實
氣質不同
不同的家庭中孩子的氣質往往不同,尤其是富裕和貧窮家庭的孩子氣質有很大差距。富裕的家庭,孩子衣食無憂,父母也會儘自己所能給孩子最好的,從特長班到外出旅遊,孩子有更多機會接觸外面的世界,也就漸漸形成獨特的氣質。
而在家境不太好的家裡就明顯不一樣,有的孩子會為家裡的開支而擔憂,有時候還要照顧家裡的老人。他們常常會被禁錮於家裡小天地,沒有那麼多機會去看外面的世界,穿衣搭配和氣質也相對普通,老師多留意一下就可以發現差別了。
用度不同
家裡經濟條件不同,孩子平時的吃穿用度也不同,這一點還是比較明顯的。家庭富裕的孩子,吃的穿的用的都比較好,很多時候從他們的鞋子就可以看出來,往往是大牌子,更有的孩子鞋子動輒一兩千。
而家裡比較貧窮的孩子吃穿比較節儉,一雙鞋子穿了洗,洗了穿,總是不捨得換。文具也不捨得用太好的,去食堂吃飯總是先計算好這頓吃多少錢、吃什麼,避免還沒到月底本來不多的生活費就花完了。所以從這方面來講,有心的老師在教室裡轉一圈就能發現了。
性格不同
家庭環境對孩子性格影響很大。富裕的家庭,孩子都比較開朗樂觀,而且都很自信,因為他們從小接受的教育和周圍的環境都不錯,面對其他人時不會自卑。
而有一些孩子,他們的內心敏感又自卑,因為從小成長的環境和別人有很大差距,所以不敢和別人說話,怕暴露家境不好的事實,擔心被看不起。
其實老師不會對家庭差距有很大偏見,並且很多老師會不經意間引導走出自卑,鼓勵他們樂觀向上。而且有的還會主動到學生家裡探望,資助一些家境不好的孩子,也會動員班裡的其他學生伸出援助之手,儘快讓孩子融入集體生活。
所以家庭經濟拮据的家長,沒有必要擔心孩子會在學校受到老師的差別對待,要相信大部分老師是負責任,並且不會戴著「有色眼鏡」對待學生們的。同時家長們也應該儘量給孩子提供好的家庭環境,讓孩子在學校的生活不過於拮据,最好多帶孩子看一看外面廣闊的世界,培養孩子的氣質,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性格。
我是幫媽,一名高級育嬰師,私信「育兒」,幫您解答帶娃路上的困擾~
(配圖均來自網絡,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