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不知道,其實孩子的家境好不好,不是一身校服就能遮住的,老師只要細心一點,就能「一目了然」。
執筆:王豔微
編輯:劉一之
定稿:蘇子後
如今,孩子在上學時都會穿校服,即使在幼兒園園也會要求統一著裝,這樣既能能避免學生穿奇裝異服,還能增強平等感,以免出現攀比之風。
正常情況下,按理說孩子都穿著一樣的衣服,老師和同學都不會帶有色眼鏡看待,但是也有老師說,即便學生都穿著統一的服裝,但只要稍微觀察一下,就能發現學生之間的差距與不同,從而對其「家境」一目了然。
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
幸孕姐的閨蜜是一名小學老師,關於這個這個問題,特意去詢問了一下。
她回答道:一般來說,年齡還小的學生就像是一張白紙,他們的家庭環境如何,父母究竟是什麼樣的人,其實,在孩子的身上都會完整的體現。
其次,老師在學校上課時,都很善於觀察自己班級裡的學生,一方面是了解他們的性格,幫助心理敏感的同學能得到一定的照顧,並讓其懂得如何與同學搞好關係,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因材施教,找到適合的方式教育他們。
所以,但凡注重細節的老師,即使學生都穿著統一的校服,對於孩子的家境都是「一清二楚」。
尤其從這三個方面更能看出:
1、氣質不同
一般情況下,富裕家庭和經濟困難家庭的孩子在氣質上有很大的差距,通常情況下,家境好的孩子衣食無憂,而且會經常跟隨爸媽外出旅遊,接觸外面的世界更多,見識也就更廣。
其次,從小父母也會給娃報各種培訓班,比如舞蹈、鋼琴等才藝班,漸漸的就形成了內而外散發出與眾不同的氣質。
而家境較差的孩子就不一樣了,他們常常禁錮在自己的小天地裡,接觸外面世界較少,往往會顯得有些侷促,膽小。老師多留意一下就能發現其中差別了。
2、用度不同
家裡經濟條件不同,在用度上也會不同,家境富裕的孩子不僅平時吃的好,零食多,而且有時穿的鞋也會很貴,甚至有些家長會買名牌鞋給娃,動輒就是一兩千。
而相對經濟條件不太好的孩子,一般都比較節儉,會計算自己的錢該如何使用,以免到了周末或月底生活費不夠的情況。對於這些,老師在教室轉一圈就能看出來了。
3、性格不同
家庭環境與孩子的性格的差異有很大關係,有些家庭不是很好的學生總擔心別人看不起自己,所以不敢與人主動交流,也不太健談,總流露出一種膽怯、被動、拘謹的狀態。
而家庭經濟條件好的孩子往往都比較自信、樂觀、開朗,由於接觸的世面更多,在面對其他人時一般都不會自卑,很傾向於主動與他人交流,社交表現自然大方。老師從孩子的性格一眼就明白了。
其實對於老師來說,不論孩子的家境好壞,只要孩子的品德、素質好,老師都會給予一定的偏愛,所以,想要自家孩子得到更多的關注,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候更要關注其內在品質。
1、不給孩子用太奢侈的物品
當孩子在學校時,應該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學習上,而不是在其他物質方面,家長也要格外注意,最好不要給娃買奢侈品牌的衣服、大牌的昂貴球鞋,否則很容易讓學生之間產生攀比之風,無心學習,形成錯誤的價值觀念,對其成長十分不利。
2、要豐富孩子的內在品質
其實,在老師的眼裡,孩子的「家境」就是內在素養與品質,家長一定要多注重這一點,多多關注孩子自身情商與品格的發展,不要只讓娃成為學習的機器,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這才是真正的「家境好」。
3、培養孩子多一些正能量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可以多灌輸一些正能量,對於正能量的吸收可以讓孩子變得積極向上,樂觀開朗,不僅會讓其在學校獲得好人緣,交到知心朋友,還不會讓其為成績上不而找藉口或自暴自棄,從而能變得更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