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怎麼才能每天免費收到這種文章呢?
答案:只需點擊最上方藍色字體《頂尖企業管理》關注即可!
孔子在中國五千年的的歷史上,對華夏民族的性格,氣質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幾千年來影響著我們的性格。
孔子創立了以「仁」為核心的道德學說,他自己也是一個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樂於助人,待人真誠,寬厚。
今天跟大家一起分享孔子的做人準則之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你要求別人做什麼時,首先自己本身也願意這樣做,或你本身也做到如別人這樣了,那麼你的要求才會心安理得;通俗理解就是,自己做不到,便不能要求別人去做到。
這句話所揭曉的是處理人際關係的重要原則。孔子所言是指人應當以對待自身的行為為參照物來對待他人。人應該有寬廣的胸懷,待人處事之時切勿心胸狹窄,而應寬宏大量,寬恕待人。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給他人,不僅會破壞與他人的關係,也會將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小編認為: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確實應該堅持這種原則,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體現。人生在世除了關注自身的存在以外,還得關注他人的存在,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如果大家都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相信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生活中能減少與他人的摩擦。
在當代社會中,「雙標」比比皆是。以一個標準去要求別人,卻不以同一標準去要求自己。小編在這裡想提醒大家如果在家庭教育中出現了「雙標」那需要注意了。父母告訴孩子要尊老愛幼,要以誠待人。自己卻對自己的父母破口大罵,對朋友當面一套背後一套。在孩子的世界裡,父母就是自己模仿的標準,如果身為父母的行表不一。在孩子的眼中會有疑惑:「為什么爸爸媽媽說的,跟做的不一樣。」有些孩子會開始質疑父母說的話,然後會開始跟父母有爭執;有些孩子會以父母的行為準則當做自己的模板。
有人說:「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這其實並非是毫無道理的。
小編認為: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應該注重言傳身教。而不是出現「雙標」和「己所不欲,還施與人」
覺得文章不錯記得點讚評論轉發哦!
一個聚百萬人脈的老闆圈子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