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廣州市首次報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兒童病例。今天上午11時,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向媒體通報該兒童病例的救治情況。
6歲男孩到武漢探親回穗後發病,目前情況穩定
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內科部主任兼感染科主任徐翼博士介紹,該病例是一名6歲的男孩,1月14日~20日在武漢探親,1月22日下午4時多開始發熱,體溫39.1度,來到該院就診。篩查病區將其作為疑似病例收治,院內兩次篩查出新型冠狀病毒陽性結果。按照檢測流程規定,上報市疾控、省疾控,由省疾控覆核確認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病例。
(由左到右)抗擊新型肺炎臨時黨支部書記 沈君;內科部主任、感染科主任 徐翼;中心副主任、副院長 龔四堂;醫務部部長 孫新;感染科醫生 房春曉。 「目前孩子入院已經第五天了,孩子的一般情況還好,生命體徵平穩。整個發熱過程23小時,最高體溫39.2攝氏度,入院18小時後體溫恢復正常。他的血常規顯示,血象不高、CRP有一過性的升高。目前我們進行對症處理。」儘管目前對新型冠狀病毒沒有特異性藥物,但是指南中列出了α-幹擾素的霧化,對於這名6歲的病例就使用了這個方法,在單間隔離情況下用到了噴霧劑治療的方法。
據了解,孩子入院後進行過三次胸片檢查,都沒有明顯的炎症性滲出,但是有肺紋理增粗的表現,而且昨天的核酸檢測顯示仍然為陽性。「根據過往處理SARS兒童病例的經驗,到了發病的第7~10天是肺部病情進展的高峰期,這兩天我們正在密切監測。現在按照國家指南,臨床症狀改善、肺部症狀吸收,兩次核酸檢測陰性且兩次間隔24小時,才能出院。所以這個孩子還需要住院治療一段時間。」徐翼介紹。
院方表示,隔離治療中既要考慮患兒病情治療,也考慮心理狀況。徐翼介紹,這個孩子是一家三口自駕去武漢,目前爸爸在市八醫院隔離觀察,媽媽參照醫護人員的防護方式來對孩子進行護理。好消息是,目前爸爸第一次病毒核酸檢測結果陰性,媽媽兩次病毒核酸檢測都是陰性。
市婦兒中心感染科安排120個病床,目前足以應對
市婦兒中心 根據目前安排,目前整個廣州市在外院確診的兒童病例集中在市婦兒醫療中心收治,其他地市的重症孩子,也會集中到這裡。最近幾天,兒童確診新冠病毒感染的病例有逐漸上升趨勢,該院準備情況如何?
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醫務部主任孫新介紹,該院19日收到相關通知,20日按照國家規定進行疫情應對部署,成立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工作協調小組。專家組在出現新發病例、重症病例後會在兩小時內進行會診。
實驗室也提前準備核酸的檢測試劑,在醫院進行核酸檢測準備工作,確保所有隔離的孩子能夠及時進行病原學檢測。醫務人員目前是14天輪一次崗,感染樓三層樓用於收治確診患者診療和疑似患者的隔離排查,加起來總共有120張床位。
今天,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在該院兒童醫院院區看見,獨立的感染樓已經安排專門的安保人員看守,外人不得入內。
「我們現在把防控新冠肺炎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19日到現在,整個醫院運轉順利,各部門溝通暢通,從收治能力來看,還沒有到醫務人員很疲勞的時候。目前我們容量、能力足以應對新冠肺炎的收治、排查工作。」龔四堂說。
此外,
對於家長們高度關注的
兒童防護新型冠狀病毒問題,
專家也給出了詳細的建議。
↓↓↓
兒童防護三句話:
戴口罩、勤洗手、少出門
徐翼表示,由於這是一個新發現的病毒,目前兒童確診病例尚不多,臨床症狀、救治方法有待總結經驗。
兒童如何進行有效防護呢?
徐翼表示,新型冠狀病毒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氣溶膠和基礎傳播,鼻、口腔黏膜、眼結膜都是傳播途徑,對消化道排洩物也可能是一個傳播途徑。
「對於兒童來說,目前最好的防護方法還是簡單三句話:戴口罩、勤洗手、少出門。因為這個病毒通過目前來看,最長的潛伏期是14天,如果能在14天內橫有效地把病毒固定在一個固定區域,造成多方傳播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成人口罩可適當改造給孩子戴
針對目前市面上較少兒童尺寸的口罩售賣,徐翼呼籲,1歲以內的兒童預防應該以居家隔離為主,同時有呼吸道症狀的大人要主動隔離,「假如父母有流行病學史,也就是14天內到過武漢,或者解除過武漢來的發熱、有呼吸道症狀者,沒有症狀的最好能單間隔離,和孩子間隔3米左右的距離是比較安全的。如果大人有症狀,就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就診了。」
值得注意的是,單層的無紡布的兒童口罩起不到防護效果,「最經濟、有效的口罩就是醫用外科口罩。」龔四堂表示,就算沒有合適尺寸的兒童口罩,「戴(成人口罩)也比不戴好」,家長可以自行簡單改裝成人的醫用外科口罩,如把兩邊耳帶打結、收緊,讓口罩上下左右四條邊貼合孩子面部,也能提到一定程度的防護效果。」
洗手和戴口罩同樣重要
徐翼還表示,洗手和戴口罩在防控中同樣重要。家居消毒中,含氯的消毒劑、75%乙醇,56攝氏度下半小時,都能夠有效消滅新冠病毒,可以用來做一些物體表面的消毒。但由於孩子天性總是會用手亂摸,因此主要還是靠孩子洗手。
「飯前飯後、便前便後都要洗手,無論大人小孩,這是基本的。」龔四堂說。
和流感如何區分?
冬春季也是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高發期,如果孩子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如何鑑別是流感還是新冠病毒感染呢?
對此,龔四堂表示,根據《柳葉刀》雜誌最新發表的學術文章,從醫務人員的角度,在研究的41例成人新冠肺炎病例裡,臨床症狀和流感還是有很多不同:「41例的研究病例中有40例是發燒,約80%有乾咳,流感樣打噴嚏、流鼻涕等症狀比較少。但是在普通老百姓看來差不多。」
徐翼介紹,根據國家對新冠病毒肺炎的第四版指南,假如孩子發熱、上呼吸道症狀,又有明顯的疫區暴露史(如14天內去過武漢),是很明確的線索,要著重注意是否新冠病毒感染。
再是有家庭聚集性發病的,比如家裡面近期有兩三個人發燒,又有疫區暴露史,也要高度懷疑。
還有就是接觸過疫區回來、有發熱和呼吸道症狀的人後,孩子也出現發熱、上呼吸道症狀,也是要高度懷疑的。
臨床表現上,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會表現為發熱、肺部有炎症的改變、血常規檢測白細胞不高或淋巴細胞下降。這三條加上符合流行病史,就屬於高度疑似。
而沒有暴露史的孩子,醫生會通過血常規、流感病毒和其他細胞病毒的實驗室檢測,可以進行區分。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伍仞 通訊員周密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駱昌威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彭姣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