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如何與孩子談論他的錯誤

2021-03-02 廣東省臍帶血造血幹細胞庫


莫莫是個二年級的小學生,從小就很內向,不善於表達,朋友很少。壯壯是他的同班同學,經常逗莫莫生氣,以此為樂。一次課間休息時,壯壯又來招惹莫莫,他給莫莫起了難聽的綽號,還搶走了他的文具袋。莫莫終於忍不住了,他追了上去,打了壯壯一拳。這一幕剛好被經過的老師看見,老師把他們帶到辦公室詢問,莫莫支支吾吾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反倒是壯壯伶牙利嘴、惡人先告狀,結果老師狠狠批評了莫莫,還給莫莫媽媽打了電話。

莫莫的媽媽這兩天工作很忙、壓力特別大。接到電話後,她內心五味雜陳。放學時,她來校門口接莫莫,一見到老師帶著全班同學來到校門口,媽媽幾步衝上前去,大聲質問孩子:「你怎麼回事?你為什麼打同學?」莫莫羞憤不已,往媽媽的膝蓋上打了一拳……

      案例中,媽媽的做法有不妥之處。首先,她選擇在放學時、校門口和孩子交流「打架事件」,這顯然不是解決問題的好時機。其次,媽媽不分青紅皂白就厲聲質問,讓原本就受了委屈的孩子更加難過,覺得媽媽完全不在意他的感受。

      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不可避免地會犯許多錯誤。當孩子犯了錯,我們教育的目標不僅是讓他吸取教訓、認錯道歉、保證不犯,更為重要的是讓孩子從錯誤中學到正確的做法、培養積極的品質。莫莫溝通表達能力較弱,不善於解決同伴交往中的問題,如果家長換個角度看待「打同學」的事件,它完全可以成為鍛鍊孩子表達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契機。

四步驟,讓談論行之有效


生活中,以下這些時機通常不適合與孩子談論他的錯誤:


周圍人群帶來壓力時

      當你和孩子探討他的錯誤時,他通常會感到愧疚和羞恥。如果周圍有孩子的同學、老師、其他家長,會大大增加孩子承受的羞辱感,容易激起他的反抗。同時,家長也會受到周圍人的影響,難以做到平和、耐心。

      因此,最好選擇比較私密的空間,和孩子單獨交流。如果發現周圍有人「圍觀」,你可以選擇把孩子帶離,或者禮貌地請他們離開一會。案例中,媽媽可以先把孩子帶回家,而非在校門口交談。


雙方處於情緒中

      案例中,媽媽來接孩子時還帶著強烈的負面情緒,此時教育孩子,很可能淪為發洩,甚至發展為互相傷害,對解決問題毫無幫助。孩子的狀態也同樣重要。放學時,莫莫的內心充滿了委屈和怨恨,沒有準備好敞開心扉。

      所以,當你覺察到任何一方還帶有情緒時,最好選擇暫停。當然,暫停也需要技巧,粗暴地對孩子說:「你去房間裡冷靜一下,等你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再出來!」恐怕起不到冷靜的效果,只會加劇孩子的憤恨。你可以這麼說:「我看到你現在很生氣,很難過,我想等你好受一些了再談這件事,你看好嗎?」這不僅能讓孩子冷靜下來,還傳遞了父母的關懷。


家長還沒準備好

      和孩子討論他的錯誤,我們不僅是為了得到孩子的認錯和保證,更要引導他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從錯誤中學習。當然,要達到這些目的,家長需要提前做足功課,準備好怎麼說、怎麼做,可能還需要和別人討論一番。這通常需要較長的時間。

      當你還沒準備好,不如坦誠地對孩子說:「對不起,我現在還沒考慮好如何與你探討這件事,我需要再準備一下,我們晚上討論好嗎?」這樣說,孩子會感到你在認真準備如何幫助他,而非教訓他。

      當你開始和孩子討論時,要避免下論斷、貼標籤。案例中的媽媽,一上來就用「你打了人」給此次事件定性,很容易激發孩子的敵對。

      不妨放下所有的評判和結論,只是客觀、如實地描述自己的所見所聞:「今天下午,我接到了老師的電話,他提到你和同學在課間發生了衝突,我很想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這麼說,不僅不會引起反感,反而傳達了家長對孩子的信任。

      同時,我們也需要真誠地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案例中的媽媽不妨仔細地自審一番,當自己接到老師電話的時候,內心的情緒是什麼樣的?或許有些擔憂:孩子和誰打架了,有沒有受傷;或許有些疑惑:莫莫從不招惹是非,究竟發生了什麼;還可能有些尷尬:老師打電話來告狀,真的很讓我丟人;還會有些焦慮:我這兩天壓力真的很大……如果孩子看到家長的這些感受,他通常很願意理解你、配合你。然而,當莫莫在校門口面對媽媽的質問時,他看到的只有媽媽的憤怒和對自己的不滿。

      有時,家長不敢讓孩子看到自己脆弱的一面。其實,當你放下架子、向孩子流露自己的真情,通常能贏得孩子的合作。

      為了弄清事情的全貌,從孩子的視角理解問題,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向孩子提問,鼓勵他表達。

      首先,可以詢問事件的來龍去脈、前因後果:「能不能說說看,當時發生了什麼?」「後來呢?他這麼做了,你又是怎麼做的?」「類似的事情以前發生過嗎?」……這不僅能逐漸還原事件的全貌,也能鍛鍊孩子如何有條理地敘述。

      同時,還可以問問孩子的感受:「當壯壯拿走了你的鉛筆盒,你的感受是什麼?你當時是怎麼想的?」「當老師來詢問你們的時候,你的心情如何?」如果孩子無法準確描述情緒,你可以讓他選擇:「你當時的感受,是生氣?委屈?難過?緊張?還是傷心?更接近哪一個呢?」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情緒,正是在培養他的情商。

      最後,還可以讓孩子說說別人的想法和感受:「你能不能猜一猜,當壯壯拿走你的鉛筆盒,你去追他的時候,他是怎麼想的?」「當你打了壯壯,他的心情怎麼樣?」這能幫孩子學習換位思考,學會「從別人的角度看問題」,對提升孩子的同伴交往能力至關重要。

      提問的時候,要帶著真誠、好奇的態度,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從孩子的視角來理解他的行為。如果我們帶著預設答案去質問孩子,比如「你自己說,這麼做應不應該?」「你說老師批評你對不對?」效果恐怕和我們的初衷會背道而馳。

      弄清楚了事情的原委以後,就要尋找解決方案了,讓孩子掌握正確應對的方法。

顯然,我們不能止於「打人是不對的」、「下次再打人,我就扣你零花錢」……而且,「你應該好好和他講道理」「同學間應該和和氣氣,做好朋友」……這或許在成人眼中合情合理,但在孩子的世界卻未必奏效。

      要找到真的對孩子有用的好辦法,可以邀請孩子進行角色扮演。例如,媽媽可以先來扮演壯壯,讓孩子扮演他自己,重現一下當時的情境。這可能有助於發現問題所在。還可以進行角色互換,讓孩子扮演壯壯,媽媽扮演孩子,這有助於讓孩子從壯壯的角度看待問題。

      本案例中,筆者進行了後續跟進,和莫莫進行角色扮演。從扮演中發現,當壯壯來逗莫莫時,他每次雖然是拒絕的,但態度卻很有問題:要麼嬉皮笑臉、一點都不嚴肅;要麼大吼大叫、追趕打鬧。不論哪種做法,都讓壯壯覺得這種遊戲很有趣,似乎莫莫也喜歡這麼玩。發現問題後,筆者和莫莫花了近1個小時進行練習,幫助他掌握了如何用合適的語氣和措辭堅定地拒絕別人。如此一來,「打架事件」最終成了莫莫學習的機會,幫他掌握了一項重要的溝通技巧,還從中提高了他換位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

總結:

當孩子犯了錯誤,家長要發自內心地把錯誤看作學習的機會,真誠、尊重地和孩子交流,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案,讓孩子從錯誤中培養受益一生的品質和技能。這個過程固然要付出很多時間、精力和智慧,但為了孩子,這值得我們付出。

(來源:為了孩子)

相關焦點

  • 「學齡兒童心理教育」如何與孩子談論死亡
    大人們往往覺得,與孩子談論死亡很困難。但是,儘可能公開和誠實地談論這些事情,將有助於孩子了解正在發生的事情。何時與孩子談論死亡一旦知道親人已經死亡,請花點時間儘快向孩子解釋。如果孩子是偶然發現的,或者是從與他沒有親密關係的人那裡發現的,他可能會感到困惑和憤怒。
  • 如何跟孩子談論色情片?
    我如何開啟這個話題?在你開始與孩子談論這個話題時,要好好考慮你想讓他們思考、學習和了解關於性和親密行為的哪些方面。好好想想你傳達出的信息是關於色情,還是關於性的。正如紀思道寫的那樣,「性積極和不上Pornhub理應是可以兼得的。」
  • 糖豆媽育兒漫畫:主動承認錯誤的孩子不批評
    糖豆媽媽傳2020/08/07我們常說「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的就是好孩子」,其實,讓犯錯的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主動認錯,是最好的一種教育方式。之前有寶媽問我,自家娃很調皮,說什麼都聽不進去每次都是打一頓才知錯,要怎麼做才能讓孩子主動承認自己的錯誤呢?那就說說我自身的一次親身經歷吧~(友情提示:內容太過真實扎心,如有雷同,純屬正常!)
  • 如何體面的跟孩子談論死亡?
    孩子對死亡的概念也許是死亡這個話題過於沉重,平日裡人們諱莫如深,更不會主動提及,但是,當孩子懷著好奇和恐懼來向爸爸媽媽尋求答案時,我們該如何應對呢?首先,我們要不要和孩子談論死亡?(注意:是孩子需要的時候,而不是父母需要的時候。在孩子不需要時也要巴拉巴拉給孩子強行灌輸的父母,是在向孩子轉嫁自己的焦慮!)如何去談論死亡然後,我們應該以什麼方式去談?
  • 如何與孩子談論死亡 | 與哀傷同行
    但諾諾似乎有些變得有些緊張,他看著爸爸,好像不太確信這個答案,看起來孩子開始擔心自己會不會睡著了就再也醒不過來。也許有時連成年人都很難坦然地接納死亡,更不用說從容地與孩子談論死亡了。然而,我們其實無時無刻都存在於死亡地進程中,只是我們不願意意識到,就像可能閱讀到此處,已經有幾十秒死去。
  • 如何與你的孩子談論「性」
    有些人覺得很難跟十幾歲的孩子談論性。會讓你感到不舒服和尷尬。但如果你為這次重要的談話做了充分的準備的話,你就會感到自然和舒適。寫下你的要點。花點時間思考一下你在這次談話中真正想要表達的是什麼。如果你想包含安全的性行為相關信息或者你想讓你的孩子知道如何避孕,就把它寫下來。花時間練習。和朋友一起或對著浴室的鏡子複習筆記。
  • 男孩偷拿巧克力後,父親沒有暴打和批評,如何讓他主動認識錯誤?
    導讀:男孩偷拿巧克力後,父親沒有暴打和批評,如何讓他主動認識錯誤?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男孩偷拿巧克力後,父親沒有暴打和批評,如何讓他主動認識錯誤?!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如何和孩子談論死亡,該不該談論?
    我的父母在我的青春成長期,從來沒有跟我談論過死亡,就像他們從來不跟我談論性與愛情。我認識死亡都是從旁人那裡零星地得到信息,比如說一個同學的父親因為參加山林滅火燒死了,我聽到這個消息時太震驚了,我無法想像被燒死是什麼樣子,我偷偷打量我的那個女同學,不敢認真看一個失去父親的女兒的容顏。
  • 人們忌諱談論生死,但不能不跟孩子說,父母該如何跟孩子談生死?
    和孩子的性教育一樣,中國的家長同樣不擅長死亡教育,傳統的中國家長,羞於和孩子談性教育。不跟孩子談論生死,則是出於忌諱、甚至是害怕。怎麼給孩子解釋死亡,也一直困擾著不少家長的問題。其實中國父母對孩子最缺的指導不僅是性教育指導,還有死亡教育。
  • 美國著名心理治療師:這7個育兒錯誤會破壞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最近,Amy Morin就接受了美國CNBC電視臺的採訪,分享了打壓孩子信心的七大育兒錯誤,一起來看看吧!每每在我們的孩子遇到要解決的情況之前,很多父母都會急於在孩子跌倒之前先將孩子拉住。這有可能是出自父母的關心,怕打擊孩子的自信心;也有可能是父母自己對孩子期待太高,不能接受孩子的失敗。但無論是過度保護還是自我期待,防止孩子犯錯誤已經讓他們失去了學習面對挫折如何反抗的機會。
  • 家庭教育:父母幫孩子認識錯誤,比幫他改正10個錯誤還重要
    很多人只關注犯錯本身,家庭中小孩子犯錯是常有的事情,但是每當孩子犯錯,家長除了一頓吼叫或者「一頓暴揍」之外,並沒有讓孩子清晰地認識錯誤。只告訴孩子下次不要再犯了,再犯還要受到相應處罰。沒有明確告知孩子錯在哪裡了,孩子就很懵懂,他會想,我哪裡錯了?爸爸媽媽為什麼要懲罰我?而且記憶也不會深刻,很多媽媽說我家孩子總犯同一種錯誤,打了也不管事。
  • 值得借鑑:俄羅斯父母經常犯的5個錯誤,使孩子長大後變得貧窮
    今天,我們將重點介紹父母造成的幾個典型錯誤,這些錯誤導致後代一生仍然貧窮。這是一個危險的育兒哲學。畢竟,如果孩子沒有從年輕的指甲上觀察到父母如何分配家庭預算,他們如何投資以及如何花錢,那麼當他從爸爸媽媽溫暖的翅膀下飛走時,他不太可能學到這一點。與您的後代進行財務對話是育兒的重要部分。不必擔心這種情況下的金錢會佔據他的所有思想,而繼承人會變得貪婪無助。說明您的收入來源是什麼,此人為什麼需要財務,您如何賺錢以及如何正確使用它。
  • 育兒專家:錯誤的教育理念影響孩子一生
    但是,有專家認為,可怕的並非是兩歲的孩子,而是父母錯誤的教育理念案例:今天周末,閒著在家沒事幹,我就看了一檔教育孩子的節目,想著多多學習一些教育方法。如果覺得孩子理解不了這些話,那麼就可以通過和孩子做遊戲讓孩子理解。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家長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雖然我們不能學習孟母,為孩子搬三次家。但是我們可以借鑑育兒書籍中的力量,形成自己的育兒教育方式。給大家安利一套很多家長都在看的育兒書籍。
  • 各種錯誤的生活以及錯誤的育兒方式給孩子帶相關的新聞
    雖然大家都不願意面對這樣的現實,但是我們也不得不承認,如今從孩子一出生開始,就要承受各種錯誤的生活,以及錯誤的育兒方式,這也帶來了健康方面的惡果。
  • 正確和孩子談論「死亡」,坦然的回答是孩子最需要的答案
    一個小故事,帶你了解更多育兒常識,假如您喜歡這樣的故事,歡迎關注轉發點讚人固有一死,對於成年人來說比較好理解,但是對於孩子就沒那麼好理解。人會不會死?人為什麼會死?人死了之後會怎樣?等等許多的為什麼。每個孩子成長中,或許都會碰到一連串有關死亡的疑惑。而與此相對應的是,父母該如何回答,說還是不說?
  • 剛滿月嬰兒遊泳窒息死亡:錯誤的育兒方式,毀滅孩子一生
    但這依舊阻止不了很多新手爸媽盲目地嘗試各種新奇的育兒項目,這歸根結底還是他們沒有掌握正確的育兒方法。今天,我就想跟大家好好嘮叨下錯誤的育兒觀念,併科普一些科學的育兒方式,希望對初為人父/目的你們提供一點幫助。
  • 育兒的七個錯誤行為—過度嬌生慣養會剝奪孩子將來成為領導的資質
    父母會在育兒過程中用到自己經歷的經驗,這些經驗可以讓孩子避免很多危險和彎路。否則孩子可能會自負或自卑。2.管的太多 不給孩子自己決定問題的機會,什麼忙都幫。3.誇獎過頭 對於自尊心低的孩子,過度誇獎會適得其反。 如果誇獎孩子的話,就具體地說,比起能力,還是表揚努力的過程吧。
  • 孩子經常犯錯,家長應該怎麼處理?如何科學地對待孩子的錯誤呢?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聰明的孩子,不可能不犯錯誤。其實,孩子的錯誤沒有錯。關鍵是家長如何引導孩子認識和糾正。有的家長溺愛孩子,孩子犯錯誤,一味保護小腿。有些家長看到孩子犯錯就衝他們大喊大叫。 事實上,這兩種常見的治療方法都是不正常的。那麼,如何科學地對待兒童的錯誤呢?
  • 如何讓孩子學會「糾正錯誤」?認識錯誤只是其一,重要的還有這些
    面對孩子犯錯的時候,無法做到心平氣和的溝通,而是帶著自己的情緒去指責孩子。這樣的批評指正,這種強硬的手段,很容易讓孩子產生牴觸心理。一、學習中要如何幫助孩子「糾正錯誤」?強強的數學考試成績這次很糟糕,老師告訴強強媽媽,強強老是犯粗心的錯誤,沒有認真看清題目就答題。
  • 老人5大錯誤育兒,媽媽看到一定要跟老人談談
    可是,令人擔心的是,老人的育兒觀念存在著非常多的誤區,不當地教養方式會給孩子心理造成傷害,交給他們,怎麼能放心得下?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隔代育兒之老人最應該糾正的5個錯誤育兒法。如果你回答的是「贊成」,那麼說明你根本不了解孩子,很有可能也不知如何教育孩子。下面就讓我們一起透過生活中的一些事來發現老人育兒的問題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