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真新論 | 中國科學院院士陳雲敏:從現在開始,學會獨立思考

2020-09-06 浙江大學


信息爆炸的年代,我們更加需要傾聽思想的聲音。浙江大學頭條號特別開闢【啟真新論】板塊,收錄浙江大學各領域專家學者獨家觀點。本期啟真新論,我們推出的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浙江大學巖土工程研究所所長陳雲敏發表的《從現在開始,學會獨立思考》一文。觀點的碰撞,智慧的交鋒,我們也期待聽到您的聲音!投稿郵箱:zdxmt@zju.edu.cn。



同學們,你們出生、成長在21世紀,肩負著新時代的使命與責任,即將走進大學,開啟人生成長中非常重要的一段旅程。在此,我要對你們表示祝賀!

同學們,你們馬上要迎來人生的重要轉變,從一名單純習得知識的學生,步入到一個可以與社會主動接觸、共享資源的平臺個人角色和社會角色交叉融合,這將是你們面臨的一個重要考驗。你們在大學裡將獲得心靈的淨化、品行的修為和對事物的判斷能力,成為有高尚品格和家國情懷的人。

人的能力包括體力、智力和創造力,而創造力是人類最重要的能力。目前人類的體力已經被機器戰勝;人類的智力也正在被人工智慧戰勝,AlphaGo戰勝了所有的圍棋高手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儘管如此,AlphaGo卻沒有創造力去設計圍棋。德國著名學者洪堡認為,大學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發展」知識。今天的社會正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大數據、人工智慧、基因編輯等顛覆性的前沿科技不斷湧現,構成了這個時代的標籤,也加快了大學教育創新的腳步。一流大學要求老師能以解決科技重大問題、服務社會重大需求為己任,將學生培養成為卓越一流的「領導者」為育人要義。大學將賦予你們基於興趣的學習選擇自由;讓你們有施展才華的機會,通過實踐產生思想的碰撞和方法的創新;讓你們從對老師的依賴中解放出來,學會獨立思考,掌握科學思維,培養價值判斷。

以我個人為例,我從本科到博士都在浙江大學求是園中度過。浙大厚實的本科基礎課教學讓我第一次感悟到數學對事物的精確表述、對邏輯的完美演繹,感悟到自然和科學之美,激起了我出於好奇心而產生的求知慾。研究生階段我跟隨曾國熙等導師研究巖土工程,先生倡導的理論、試驗和工程實踐相結合的研究思想,科學地詮釋了對真理的探求、質疑、驗證及應用,他們的言傳身教使我學會了做人、做事、做學問的基本道理和方法。十年求學,塑造了我健康向上的人格、科學嚴謹的思維、純粹好奇心驅動的探索精神、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支持著我現在投身於祖國的建設事業,讓自己的人生更有價值,更有夢想。

同學們,希望你們能博採眾長,時刻保持開放的學習態度;希望你們能集思廣益,在完善知識結構的時候,時刻牢記鍛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希望你們能海納百川,擁有多種文化的鑑賞能力,學會更加理解,更加包容,更加關愛自己、關愛他人、關愛這個世界。大學生活無限美好,真心祝福你們可以邁好這一步,享受絢爛的青春時光,為你們精彩的人生奠定堅實的基礎!


陳雲敏,系中國科學院院士、浙江大學超重力研究中心主任、巖土工程研究所所長

本文來源:《光明日報》( 2020年09月03日08版,光明日報記者柴如瑾整理)

圖片來源:網絡

本文編輯:浙江大學微訊社 | 周龍珠

責任編輯:周亦穎


相關焦點

  • 中科院院士陳雲敏:從現在開始,學會獨立思考 | 能力篇
    >並星標每天早上6點30獲取一手教育熱點從現在開始,學會獨立思考中國科學院院士陳雲敏:同學們,你們出生、成長在21世紀,肩負著新時代的使命與責任,即將走進大學,開啟人生成長中非常重要的一段旅程。大學將賦予你們基於興趣的學習選擇自由;讓你們有施展才華的機會,通過實踐產生思想的碰撞和方法的創新;讓你們從對老師的依賴中解放出來,學會獨立思考,掌握科學思維,培養價值判斷。以我個人為例,我從本科到博士都在浙江大學求是園中度過。浙大厚實的本科基礎課教學讓我第一次感悟到數學對事物的精確表述、對邏輯的完美演繹,感悟到自然和科學之美,激起了我出於好奇心而產生的求知慾。
  • 中國科學院院士陳雲敏:從現在開始,學會獨立思考
    大學將賦予你們基於興趣的學習選擇自由;讓你們有施展才華的機會,通過實踐產生思想的碰撞和方法的創新;讓你們從對老師的依賴中解放出來,學會獨立思考,掌握科學思維,培養價值判斷。以我個人為例,我從本科到博士都在浙江大學求是園中度過。浙大厚實的本科基礎課教學讓我第一次感悟到數學對事物的精確表述、對邏輯的完美演繹,感悟到自然和科學之美,激起了我出於好奇心而產生的求知慾。
  • 邁好大學第一步,學會獨立思考
    中科院院士陳雲敏:從現在開始,學會獨立思考同學們,你們出生、成長在21世紀,肩負著新時代的使命與責任,即將走進大學,開啟人生成長中非常重要的一段旅程。大學將賦予你們基於興趣的學習選擇自由;讓你們有施展才華的機會,通過實踐產生思想的碰撞和方法的創新;讓你們從對老師的依賴中解放出來,學會獨立思考,掌握科學思維,培養價值判斷。以我個人為例,我從本科到博士都在浙江大學求是園中度過。浙大厚實的本科基礎課教學讓我第一次感悟到數學對事物的精確表述、對邏輯的完美演繹,感悟到自然和科學之美,激起了我出於好奇心而產生的求知慾。
  • 啟真新論丨中國科學院院士葉志鎮等:發揚浙大求是精神,聚力建設世界一流材料學科
    浙江大學頭條號特別開闢【啟真新論】專欄,收錄浙江大學各領域專家學者獨家觀點。本期啟真新論,我們推出的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浙江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葉志鎮以及浙江大學黨委宣傳部金云云的《發揚浙大求是精神,聚力建設世界一流材料學科》一文。觀點的碰撞,智慧的交鋒,我們也期待聽到您的聲音!投稿郵箱:zdxmt@zju.edu.cn。
  • 啟真新論丨浙大管理學院院長魏江:辦出「有意義」的商學院——兼論企業家的意義回歸
    浙江大學頭條號特別開闢【啟真新論】板塊,收錄浙江大學各領域專家學者獨家觀點。本期啟真新論,我們推出的是浙江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魏江為浙大EMBA教育中心2020級新生講述的開學第一課——辦出「有意義」的商學院——兼論企業家的意義回歸。觀點的碰撞,智慧的交鋒,我們也期待聽到您的聲音!投稿郵箱:zdxmt@zju.edu.cn。
  • 從現在開始,學會獨立思考
    大學將賦予你們基於興趣的學習選擇自由;讓你們有施展才華的機會,通過實踐產生思想的碰撞和方法的創新;讓你們從對老師的依賴中解放出來,學會獨立思考,掌握科學思維,培養價值判斷。以我個人為例,我從本科到博士都在浙江大學求是園中度過。浙大厚實的本科基礎課教學讓我第一次感悟到數學對事物的精確表述、對邏輯的完美演繹,感悟到自然和科學之美,激起了我出於好奇心而產生的求知慾。
  • 施一公為中學生上"開學第一課":要學會獨立思考
    童笑雨 攝中新網杭州4月19日電(童笑雨)4月19日,在杭州初高中全面恢復教學前夕,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為中學生們上了「開學第一課」,並送給他們八個字:獨立思考、尊重科學。施一公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賽克勒國際生物物理學獎得主、西湖大學校長。4月20日,杭州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年級將複課。施一公與中學生們分享的,是他從事科學研究近30年來的人生思考。
  • 英國皇家學會院士Ronald Kerry ROWE博士受聘浙大名譽教授
    7月4日上午,英國皇家學會院士、美國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加拿大科學院和工程院院士、加拿大女王大學教授國際土力學及巖土工程學會(ISSMGE)在環境巖土工程方向以其名字設立了學術講座(R.Kerry Rowe Lecture),對其作出的學術貢獻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 中國科學院新當選最年輕院士:曾是數學神童
    11月22日,中國科學院公布2019年新當選院士名單,共64人。其中,數學物理學部11人,化學部10人,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10人,地學部11人,信息技術科學部7人,技術科學部15人。今年新增院士平均年齡55.7歲,最小年齡42歲,最大年齡67歲。從柱狀圖來看,最密集的年齡段出現在51歲至60歲,其中,56歲的新增院士達到了9人之多。2019新當選院士年齡分布與2017年增選出的61人相比,今年新當選院士平均年齡略有增長,但最小年齡降低了4歲。
  • 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物理學家馮端逝世
    我國著名物理學家、金屬和晶體材料學家、教育家,第六、七、八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第五屆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南京大學研究生院首任院長、物理學院教授馮端先生,於2020年12月15日19時41分在南京去世,享年98歲。
  • 著名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馮端先生去世
    南京大學網站12月16日消息,我國著名物理學家、金屬和晶體材料學家、教育家,第六、七、八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第五屆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南京大學研究生院首任院長、物理學院教授馮端先生,於2020年12月15日19時41分在南京去世,享年98歲。
  • 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學家戴元本院士逝世​
    虎撲9月27日訊 9月27日,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七、八、九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戴元本,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9月2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歲。
  • 【人物聚焦】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中國科學院院士、張江實驗室腦...
    【人物聚焦】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中國科學院院士、張江實驗室腦與智能科技研究院院長張旭:探究「盜夢空… 2020-12-01 15: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國著名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馮端逝世,享年98歲
    新京報訊(記者 吳蘋蘋)12月16日,新京報記者從南京大學獲悉,我國著名物理學家、金屬和晶體材料學家、教育家,第六、七、八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第五屆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南京大學研究生院首任院長、物理學院教授馮端先生,於2020年12月15日19時41
  • 張景中院士在中國人民大學作「微積分的新思考」講座
    5月31日晚,由中國人民大學青年數學研究學會主辦的「微積分」系列報告第三講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張景中院士作了題為《微積分的新思考》的報告。中國人民大學信息學院、理學院等學院的老師及一百四十餘名來自不同專業的同學參加了本場講座。
  • 獨立思考,尊重科學——施一公校長開學第一課
    為什麼一開學要講獨立?獨立,也意味著自立。你們雖然還沒有成年,但已經應該要逐漸地自立、獨立,用自己獨立的眼光審視世界,在生活中也要一點一點獨立起來。自立起來,但沒有獨立,今後就很難有一點一點對社會的判斷,對周圍世界的認識。給「獨立」加兩個字「思考」,和獨立還不太一樣,是指自己用心去觀察世界,基於自己的觀察、比較,作出判斷。獨立思考的背後,實際上是批判性的思維。
  • 羅公利會見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仁
    11月30日,校黨委書記羅公利會見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仁。羅公利對李德仁院士的到來表示歡迎,介紹了學校近期發展情況,希望李德仁院士為學校測繪學科提供支持與幫助,幫助相關學科發展和提高。李德仁院士對學校相關學科的發展成就表示讚賞,表示願意與山東科技大學加強交流與合作,為學校的發展作出貢獻。測繪學院黨委書記秦昌盛、院長陽凡林參加會見。會見後,李德仁院士應邀為學校師生作了題為「新基建時代地理信息產業的機遇與挑戰」的報告。
  • 為什麼要獨立思考?
    近日,國際著名結構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教授為即將正式返校的學子們上了「開學第一課」,分享他從事科學研究以來近30年來的人生思考。我的四個觀點八個字同學們,大家好。我叫施一公,來自西湖大學,很高興今天有機會給同學們上開學後的第一課。我想給大家講四個觀點八個字。
  • 中國科學院院士鄭建華受聘山東科技大學特聘教授
    10月21日,中國科學院院士鄭建華被聘為山東科技大學特聘教授。校長姚慶國為鄭建華院士頒發了聘書,副校長周東華出席了聘任儀式。姚慶國對鄭建華院士的到來表示歡迎,對鄭建華院士長期以來給予學校的支持、指導表示感謝。他介紹了學校計算機學科發展情況,希望鄭建華院士結合工作實踐和研究領域對學校和學科發展給予更多的指導和幫助,推動學科發展再上新臺階。雙方圍繞計算機學科的發展等方面進行了交流。鄭建華院士對學校計算機學科近幾年的快速發展及取得的成績給予了充分肯定。
  • 【惠安人物】黃榮輝--中國科學院院士
    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曾任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副所長。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項目「我國重大氣候災害的形成機理和預測理論研究」首席科學家。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一等獎。氣象學家黃榮輝的故事:從放牛娃到院士當世界性氣候異常使一般人開始注意太平洋上的「厄爾尼諾」現象、大陸上的高原熱源時,黃榮輝卻已對導致這些現象的大氣行星波動機制,進行了開拓性探索。他提出:必須在垂直方向上把大氣分成很多層次才能正確描述這種波動,並在世界上最早把大氣分成34層來研究準定常行星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