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爆炸的年代,我們更加需要傾聽思想的聲音。浙江大學頭條號特別開闢【啟真新論】板塊,收錄浙江大學各領域專家學者獨家觀點。本期啟真新論,我們推出的是浙江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魏江為浙大EMBA教育中心2020級新生講述的開學第一課——辦出「有意義」的商學院——兼論企業家的意義回歸。觀點的碰撞,智慧的交鋒,我們也期待聽到您的聲音!投稿郵箱:zdxmt@zju.edu.cn。
日前,浙江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魏江為浙大EMBA教育中心2020級新生帶來了「院長第一課」。魏江以《辦出「有意義」的商學院——兼論企業家的意義回歸》為主題,分別從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管理、商學院怎麼做以及企業家的精神四個方面,與新生們進行了分享。
當我們回顧世界三千年歷史,我們發現沒有哪個國家是靠內循環而變成偉大的國家。回顧中國改革開放四十二年的發展,它的崛起依靠兩大法寶:改革、開放,現在更強調第三大法寶:創新。沒有前瞻思維的創新,沒有0-1的創新,沒有90-100的創新,就沒有核心競爭力,必將越來越受制於人。回望當下,「改革、開放、創新」這三大法寶,乃是今日企業強大之根本邏輯。
作為浙江大學,我們該做什麼?我們浙大人該做什麼?
去年的EMBA開學典禮上,我講了這樣一番話:我們坐在這裡,目的不是為了賺更多的錢,也不是為學了商科去合理避稅、做商業模式和市場營銷,而是讓我們學會重新思考去做一個受人尊重的人,做一個有意義的人。不僅僅是一個職業、一項技能,這才是大學之真諦。當我們用改革、開放和創新的思維來思考我們當下的經濟發展時,我希望我們內心能由衷升起我們的使命和責任。
上世紀70年代末,我國農村開始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中國從此走上經濟改革創新發展的快車道。但我們要學會反省和深思。我們解決了吃、穿、住、行這些最基本的需求,為何創新層面卻遠遠未及?
改革開放以來,浙江始終以敢為天下先之勇氣,走在改革開放的前列,浙江創造了中國商業史上諸多輝煌業績。但是,在今天,我希望我們能冷靜思考一下當下的浙江企業出了什麼問題?
民營企業500強,浙江從165家降到2019年的92家;中國財富500強,浙江從120家跌到2019年的34家;全國10強縣(市),浙江只有1個。上海交大的一位教授這樣點評浙江:窮小子以前沒有鞋子穿,所以各種路都敢走。現在不斷地給他「穿新鞋」,因為愛惜鞋子,就不走新路了。
全球化時代,只有實現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才能真正實現高質量發展,才是民族之希望,國家之希望。浙江的企業市場意識和商業機會是與生俱來的,市場驅動如果能帶來利潤,勢必沒人願意走科技驅動的路子。
看完經濟和企業家,再來看商學院。我們的EMBA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這樣的現象,喜歡聽故事,而不喜歡聽那些真正深奧的哲學和管理理論。我們今天所面臨的挑戰,靠的是人才,靠的是科技,靠的是制度創新。只有制度創新,人的思想才能迸發,智慧才能呈現,思維才能多元。
2017年以來,這三年讓我們體會了什麼叫做百年未遇之大變局,但這正是希望之所在。沒有這樣的不確定性,企業家們還在舊路上走。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也讓我們意識到,多元管理世界加速到來。誰把數據用起來了,誰就能成為革命者、顛覆者。線上智能時代,以人工智慧、機器、網際網路作為管理主體和客體時,商學院該如何變革?我們做管理者,要洞察背後的邏輯,管理情景的多元化和複雜化,會給我們帶來更多挑戰。
另外,當企業在某一年追求營收100%增長時,需要反省是否漲得太快。正如一個人要在一夜間吃成胖子,一定不健康,我們要思考的是企業根基穩不穩?當增長利潤達到100%時,需要反省是否該投入研發?
今天,我要把企業發展跟商學院放到一起反省。
140年前,賓州大學最早創辦商學院,開始培養職業化人才。上世紀40年代,哈佛開始有第一個MBA培訓計劃。到了上世紀80年代中期,美國開始反省商學院培養的學生為何如此技能化、短期化。商學院到底有沒有真正培養時代所需要的人?之後,在國際範圍內,MBA呈現了多樣化的創新。出現了國際化、整合型、領導才能、團隊意識、企業和企業家倫理的培養。
如今我們面臨如此大的挑戰,也需要反省,MBA/EMBA到底為誰而開設?應該培養什麼樣的人才?如果商學院培養的是技能和工具性人才,豈不變成企業培訓中心?我很喜歡有句話,叫「無用之真理」。忘記當下之有用,才能著眼長遠之真理皈依!這是大學之所以為大學的本來!
商學院到底應該如何發展?用管理思想家彼德•德魯克的話來說,一所商學院在道德上站得住腳的唯一使命,就是教育學生,在他們的管理下讓組織變得富有成效,這才是商學院應該追求的使命和目標。
基於商學院的使命,我們共同來做三個回應。首先是回應世界,應更加關注「本土化」的管理智慧,為全球貢獻中國的管理理論和管理實踐;其次回應社會,關注「人」的因素,推動人本主義情懷的管理;最後是回應企業,要做一個有內涵的企業家,創造有內涵的可持續發展的企業。
了解了商學院的責任和使命,企業家該學什麼?在浙大EMBA期間我們該學習什麼?
首先,要學會處理好你作為企業家的身份和作為個人身份之間的關係,管理的問題要回到人的本性,千萬別把自己凌駕於人之上。對於人的敬畏,是最大的敬畏。
其次,要處理好企業家跟企業的關係,不要把企業變成私人財產,它只是你實現夢想、體現人生價值的平臺而已。尊重企業,就是尊重企業的每一個人。
最後,要處理好企業家跟社會的關係。社會是一個浩瀚的太平洋,而企業不過是太平洋上的一個小島。面向太平洋,你越發現自己渺小,你的內心就越謙卑。
另外有兩個問題應該問問自己,第一,你來浙大做什麼?第二,將來畢業後要做什麼樣的人?每當想到這兩個問題的時候,我就會想起1938年11月,老校長竺可楨說,大學教育之目的,絕不僅是造就多少專家,如工程師、醫生之類的。尤在乎,培養公忠堅毅,擔當大任、主持風氣,轉移國運之領導人才。
在我看來,第一是尊重人性的精神。人性是平等的,人性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我們要做財富的主人,警惕成為財富的奴隸。第二是尊重人格的精神。我希望大家做一個獨立有格調的人,不卑不亢。既親又清,官商相互尊重、寬容。第三是尊重人道的精神。人道是商道之基,君子懷德、小人懷土。企業家的仁德之心和仁愛之心,讓你的人追求幸福,企業追求健康。第四是尊重創新的精神。創新是人性、人格、人道的外化,不創新毋寧死。創新是企業永續發展之不二法門,科技創業是實現中國品質,讓全世界尊重中國產業的根基。
企業家的學習過程,其實是修煉的過程,目的是為了共同把我們自己的人格修煉完美。
我想引用耶魯大學一位幸福學講師說的一句話,作為結束語:認識自己內心的最深處,也就是認識人類靈魂的最深處。
本文作者:魏江,系浙江大學管理學院院長
本文來源:新華網
圖片來源:新華網 | 浙江大學微信公眾號
本文編輯:浙江大學微訊社 陳靜怡
責任編輯:周亦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