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學院該培養什麼樣的人才?「院長第一課」上魏江這樣談

2020-09-06 浙報融媒體

浙江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魏江教授

日前,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浙江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魏江教授為浙大EMBA教育中心2020級新生帶來了「院長第一課」。魏江以《辦出「有意義」的商學院——兼論企業家的意義回歸》為主題,分別從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管理、商學院怎麼做以及企業家的精神四個方面,與新生們進行了分享。以下為魏江分享的整理稿。

創新:只有創新才能贏得未來

三年前,國內媒體宣傳「厲害了,我的國」,其中一個標誌性事件是講新四大發明。第一、網絡購物。引用馬雲的話是學習和引進美國的eBay、Yahoo;第二、掃碼支付。學習了彼得•蒂爾與埃隆•馬斯克創立的Paypal;第三、高鐵。日本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就已存在;第四、共享單車,它僅僅是一個商業模式而已。這四樣沒有一項是來自中國的0-1創新發明,最多只是模式創新。

當我們回顧世界三千年歷史,我們發現沒有哪個國家是靠內循環而變成偉大的國家。回顧中國改革開放四十二年的發展,它的崛起依靠兩大法寶:改革、開放,現在更強調第三大法寶:創新。沒有前瞻思維的創新,沒有0-1的創新,沒有90-100的創新,就沒有核心競爭力,必將越來越受制於人。回望當下,「改革、開放、創新」這三大法寶,乃是今日企業強大之根本邏輯!

作為浙江大學,我們該做什麼?我們浙大人該做什麼?

去年的EMBA開學典禮上,我講了這樣一番話:我們坐在這裡,目的不是為了賺更多的錢,也不是為學了商科去合理避稅、做商業模式和市場營銷,而是讓我們學會重新思考去做一個受人尊重的人,做一個有意義的人! 不僅僅是一個職業、一項技能,這才是大學之真諦。當我們用改革、開放和創新的思維來思考我們當下的經濟發展時,我希望我們內心能由衷升起我們的使命和責任。

上世紀70年代末,我國農村開始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中國從此走上經濟改革創新發展的快車道。但回首過去三、四年所發生的變化,與我們所以為的自豪相比較,我們要學會反省和深思。我們解決了吃、穿、住、行這些最基本的需求,為何創新層面卻遠遠未及?

改革開放以來,浙江始終以敢為天下先之勇氣,走在改革開放的前列,浙江創造了中國商業史上諸多輝煌業績。但是,在今天,我希望我們能冷靜思考一下當下的浙江企業出了什麼問題?

民營企業500強,浙江從165家降到2019年的92家;中國財富500強,浙江從120家跌到2019年的34家;全國10強縣(市),江蘇佔1/2,浙江只有1個。2018年以來,浙江有二十多家上百億規模企業被債務重整,或面臨破產邊緣,或在死亡線上掙扎。

2018年兩會期間,我作為代表在兩會上發言,華為一年的研發經費佔到全部銷售額的15%,相當於900億。而浙江所有企業的研發收入加起來不到1800億。換句話說,華為一家企業的研發投入等於浙江的50%。

上海交大的一位教授這樣點評浙江:窮小子以前沒有鞋子穿,所以各種路都敢走。現在不斷地給他「穿新鞋」,因為愛惜鞋子,就不走新路了。

500年來,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競爭始終沒有停止過,這是國家與國家、制度與制度、企業實力與實力的競爭。再看當今國際形勢,從2018年中興事件起,中美貿易戰的實質其實就是遏制中國從追隨向創新引領轉變,如今「五眼聯盟」全面抵制中國,將來一定也會是常態。這種發展變化背後,最基本的邏輯是誰擁有最先進的技術,誰擁有最好的制度,誰就擁有未來。

全球化時代,只有實現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才能真正實現高質量發展,才是民族之希望,國家之希望。浙江的企業市場意識和商業機會是與生俱來的,市場驅動如果能帶來利潤,勢必沒人願意走科技驅動的路子。其實創新就是購買期權,不投資就只有死亡,投資了才有希望。

「院長第一課」現場

擯棄功利:用戰略思維洞察變化,把握規律

看完經濟和企業家,再來看商學院。我們的EMBA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這樣的現象,喜歡聽故事,而不喜歡聽那些真正深奧的哲學和管理理論。如果一個行業、一個產業包括我們的商學院,培養人的思想和智慧的聖地,都去迎合低級趣味,迎合講故事,講笑話,這個國家還有希望嗎?企業家不應該是戰略家嗎?兩三年後,同學們是否能在你的碩士論文裡寫下你獨到的管理智慧和思想?

我們今天所面臨的挑戰,正如一百多年前英國跟美國的競爭。英國是當時工業革命發源地,取得了全球貿易市場霸主地位。而美國作為跟隨者,他沒有這樣的技術怎麼辦?吸引人才!當人才都聚集到美國,突破了前者的技術封鎖,便一舉開始了自己的工業革命。美國為何能贏?靠的是人才,靠的是科技,靠的是制度創新。只有制度創新,人的思想才能迸發,智慧才能呈現,思維才能多元。

2017年以來,這三年讓我們體會了什麼叫做百年未遇之大變局,但這正是希望之所在。沒有這樣的不確定性,企業家們還在舊路上走。今年的新冠疫情,也讓我們意識到,多元管理世界加速到來。誰把數據用起來了,誰就能成為革命者、顛覆者。

一百年前泰勒時代的管理,是以成本最小化為目標的機器管理。虛擬時代的管理世界,是網紅帶著小團隊,就能創造幾十億、上百億現金流量。

線上智能時代,以人工智慧、機器、網際網路作為管理主體和客體時,商學院該如何變革?我們做管理者,要洞察背後的邏輯,管理情景的多元化和複雜化,會給我們帶來更多挑戰。

歷史發展以科技和制度創新推動。從1920年到1940年的經濟大蕭條時期,經濟發展儘管有波動,但往上走的趨勢沒有改變。2008年金融危機,經濟仍在高速發展。當我們看到道瓊工業指數和美國大蕭條二十年的發展過程,你可以相信,正是這種百年未遇之大變局,孕育著新的科技革命和新機會。不要對經濟趨勢杞人憂天,結論只有兩個:新科技革命加速,舊範式被新範式取代。

很多人說,日本過去的二十年是「失去的二十年」,但實際上日本並沒有失去。日本在非常低調地積累科學技術,且每年產生諾貝爾獎。日本正在走重大產業轉型之路,傳統產業不斷淘汰,新產業包括晶片、醫療、機械和新能源都在厚積薄發。

我研究了1993年到2017年松下、日立和豐田的營收增速比較圖,發現以上三家日企的營收增速非常平穩,它們不追求所謂的利潤翻倍增長,而當技術已經不適應發展的時候,勇敢、主動地把該賣的技術賣掉,脫胎換骨。

反觀中國的一批企業,這些年中,其營收增速皆呈大起大落之勢。當企業在某一年追求營收100%增長時,需要反省是否漲得太快。正如一個人要在一夜間吃成胖子,一定不健康,我們要思考的是企業根基穩不穩。當增長利潤達到100%時,需要反省是否該投入研發。為什麼2018年到現在為止,浙江上百億企業倒了一批?是因為貪婪和無知,忘記了經濟發展的規律。這個問題需要我們冷靜思考。

博雅之學:商學院的責任與使命

今天,我要把企業發展跟商學院放到一起反省。

140年前,賓州大學最早創辦商學院,開始培養職業化人才。上世紀40年代,哈佛開始有第一個MBA培訓計劃。二戰後,大量軍工企業轉為民用,企業之間競爭激烈,為了在市場競爭中獲得更高地位,一大批軍工企業開始培養職業化管理人才,商學院MBA發展迅猛。到了上世紀80年代中期,美國開始反省商學院培養的學生為何如此技能化、短期化。商學院到底有沒有真正培養時代所需要的人?之後,在國際範圍內,MBA呈現了多樣化的創新。出現了國際化、整合型、領導才能、團隊意識、企業和企業家倫理的培養。

如今我們面臨如此大的挑戰,也需要反省,是否在培養急功近利、利己主義和以金錢至上的學生?MBA/EMBA到底為誰而開設?應該培養什麼樣的人才?如果商學院培養的是技能和工具性人才,豈不變成企業培訓中心?我很喜歡有句話,叫「無用之真理」。忘記當下之有用,才能著眼長遠之真理皈依!這是大學之所以為大學的本來!

商學院到底應該如何發展?我分享一下20世紀最偉大的管理思想家彼德•德魯克的三個故事。

第一個故事。1922年,德魯克13歲時,宗教學老師問了個人生大問題:「希望將來過世後,最令後代懷念的是什麼?」當時沒人能回答,他們都太年輕了。老師笑著說:「我本來就沒有期待今天你們能回答這個問題,但是如果你們到了50歲仍然沒有答案,就表示你們白活了。」

第二個故事。1939年,德魯克拒絕了《財富》雜誌亨利•盧斯的盛情邀請。他說:「盧斯的善意,他給的高薪和溺愛,簡直是對才智的謀殺。若是為盧斯工作,我懷疑自己是否有這份能耐,能成熟到抗拒那些誘惑?」他沒有接受這份高薪閒差,因為他不想做這樣的人,於是謝絕了他。

第三個故事。1999年,德魯克研究生院院長傑克•蕭問:「你認為你最重要的貢獻是什麼?」90歲的德魯克給予最經典的回答:「早在60年前,我認識到管理已經成為組織型社會的基本器官和功能,我創建了管理這門獨立學科,並且我圍繞人與權力、價值觀、組織結構、制度來研究這門學科,最重要的是圍繞責任,故此,我把管理視為一門真正的博雅之學。」

用德魯克的話來說,一所商學院在道德上站得住腳的唯一使命,就是教育學生,在他們的管理下讓組織變得富有成效,這才是商學院應該追求的使命和目標。

基於商學院的使命,我們共同來做三個回應。

首先是回應世界,應更加關注「本土化」的管理智慧,為全球貢獻中國的管理理論和管理實踐;其次回應社會,關注「人」的因素,推動人本主義情懷的管理;最後是回應企業,要做一個有內涵的企業家,創造有內涵的可持續發展的企業。

「院長第一課」現場

回歸本源:點亮人文主義的光芒

了解了商學院的責任和使命,企業家該學什麼?在浙大EMBA期間我們該學習什麼?

首先,要學會處理好你作為企業家的身份和作為個人身份之間的關係。管理的問題要回到人的本性,千萬別把自己凌駕於人之上。對於人的敬畏,是最大的敬畏。

其次,要處理好企業家跟企業的關係。不要把企業變成私人財產,它只是你實現夢想、體現人生價值的平臺而已。尊重企業,就是尊重企業的每一個人。

最後要處理好企業家跟社會的關係。社會是一個浩瀚的太平洋,而企業不過是太平洋上的一個小島。面向太平洋,你越發現自己渺小,你的內心就越謙卑。

諸位,有兩個問題應該問問自己,第一,你來浙大做什麼?第二,將來畢業後要做什麼樣的人?每當想到這兩個問題的時候,我就會想起1938年11月,老校長竺可楨說,大學教育之目的,絕不僅是造就多少專家,如工程師、醫生之類的。尤在乎,培養公忠堅毅,擔當大任、主持風氣,轉移國運之領導人才。

靈隱寺有一個匾額,上面寫著「莫向外求」,莫向外求,但從心覓。心存光明,萬物方生。有「心」,就有「良知」;有了「良知」,才能「知行合一」,三者歸於一脈且相互依存。很多人不理解王陽明所講的「知行合一」,行是知之思,知是行之源,知和行發生在每時每刻,發生在當下。就像我們在學習過程中,知跟行不分離後才能懂得「一脈良知」的內涵,才能悟到陽明心學的真諦。

當然,要成為知行合一者,我們該回到人的本質,回到當下。而作為企業家,要學會敬畏商業的本質、企業家的本質。

我們到底需要什麼樣的企業家精神?

在我看來,第一是尊重人性的精神。人性是平等的,人性沒有高低貴賤之分。食色性也,我們要做財富的主人,警惕成為財富的奴隸。

第二是尊重人格的精神。人格有高低,格物致知,格物是為人格調要獨立。所以我希望大家做一個獨立有格調的人,不卑不亢。既親又清,官商相互尊重、寬容。

第三是尊重人道的精神。人道是商道之基,君子懷德、小人懷土。企業家的仁德之心和仁愛之心,讓你的人追求幸福,企業追求健康。

第四是尊重創新的精神。創新是人性、人格、人道的外化,不創新毋寧死。創新是企業永續發展之不二法門,科技創業是實現中國品質,讓全世界尊重中國產業的根基。

企業家的學習過程,其實是修煉的過程,目的是為了共同把我們自己的人格修煉完美。健康、平安、開心、快樂,這是人性。

我想引用耶魯大學一位幸福學講師說的一句話,作為結束語:認識自己內心的最深處,也就是認識人類靈魂的最深處。

相關焦點

  • 啟真新論丨浙大管理學院院長魏江:辦出「有意義」的商學院——兼論企業家的意義回歸
    本期啟真新論,我們推出的是浙江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魏江為浙大EMBA教育中心2020級新生講述的開學第一課——辦出「有意義」的商學院——兼論企業家的意義回歸。觀點的碰撞,智慧的交鋒,我們也期待聽到您的聲音!投稿郵箱:zdxmt@zju.edu.cn。
  • 關於中國商學院的發展,院長書記們這樣說
    在2020中國商學院院長書記領導力高端對話上,多位院長書記圍繞中國商學院的戰略規劃、學科建設、人才培養與課程思政、科技推動教育創新等方面進行深入的互動性探討。院長書記們在會議上談了什麼?一起來看看!
  • 大變局下的冷思考——魏江談商學院的使命與責任
    【編者按】日前,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浙江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魏江教授為浙大EMBA教育中心2020級新生帶來了「院長第一課」。 魏江以《辦出「有意義」的商學院——兼論企業家的意義回歸》為主題,分別從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管理、商學院怎麼做以及企業家的精神四個方面,與新生們進行了分享。以下為魏江分享的整理稿。
  • 2020中國商學院院長書記領導力高端對話在中山大學管理學院舉辦
    2020年12月4日至6日,「2020中國商學院院長書記領導力高端對話」在深圳隆重召開。會議由中山大學管理學院主辦,邀約多所國內知名的商學院長、書記以及相關專家學者參會,共同圍繞中國商學院的戰略規劃、學科建設、人才培養與課程思政、科技推動教育創新等方面進行深入的互動性探討。
  • 華中科技大學管理學院王宗軍院長出席2020中國商學院院長書記領導...
    2020年12月5日,由中山大學管理學院主辦的「2020中國商學院院長書記領導力高端對話」在深圳召開。王宗軍院長受邀與國內知名的商學院長、書記以及相關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圍繞中國商學院的戰略規劃、學科建設、人才培養與課程思政、科技推動教育創新等方面進行深入的互動性探討。
  • 2020中國商學院院長書記領導力高端對話圓滿落幕
    2020年12月4日至6日,由中山大學管理學院主辦的「2020中國商學院院長書記領導力高端對話」在深圳隆重召開。多所國內知名的商學院長、書記以及相關專家學者應邀參會,齊聚一堂,共同圍繞中國商學院的戰略規劃、學科建設、人才培養與課程思政、科技推動教育創新等方面進行深入的互動性探討。
  • 直通商學院攻略|上海商學院財務金融學院院長李志剛:培養國際化...
    直通商學院攻略|上海商學院財務金融學院院長李志剛:培養國際化、應用型和複合型人才是核心 每日經濟新聞 2020-
  • 直通商學院攻略|上海商學院財務金融學院院長李志剛:培養國際化、應用型和複合型人才是核心
    如果你有志於填報財經專業,7月22日起,「財經媒體第一大V」每日經濟新聞攜手中國教育在線,在三天時間內舉辦數十場知名財經院校直播,為即將踏入大學校門的高考學子帶來「財經第一課」,解答招生政策、志願填報相關問題。
  • 實錄:第三屆商學院院長論壇主論壇(上)
    第二個,我想還是人才培養,我們看一下,在80年代進入商學院讀書的這些學生,現在大部分都活躍在各個重要的領導崗位上,包括企業界,也可能是在政府部門,當然也可能有一些在媒體,當然最重要的人才培養是90年代,應該是從1991年MBA開始,這是我們現代意義上講的商學院的開始,MBA教育改變了中國,也改變了商學院,本來就是商學院的一個使命,原來我們都叫管理學院。
  • 西班牙IE商學院院長:人才管理是一個公司財富的真正所在
    人才管理成為一個公司財富的真正所在,這將是所有公司的發展趨勢。人力資源管理將會成為C-Suite(以C為開頭的公司管理層職位,如CEO、CFO等)中最熱門的職位。西班牙IE商學院(下稱「IE商學院」)院長聖地牙哥·伊尼格斯(Santiago Iniguez)近日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表達了上述看法。
  • 浙大管院院長魏江:丟掉幻想,投入創新
    浙江大學管理學院院長來源:浙江大學管理學院9月12日,浙江大學管理學院2020級研究生新生開學典禮結束後,浙江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魏江教授結合當下所面臨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發人深省的言辭和激昂的語調進行了演講分享。
  • 魏江:大學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當然是為了培養優秀人才。」那何為優秀?是畢業後賺錢多還是地位高?對此,浙江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魏江別有一番見解。日前,他在為EMBA新生上「開學第一課」時,從學習、生活、工作到對未來的思考等角度,深入淺出地分享了自己對大學教育目的的深思。可謂發人深省!
  • 浙大管院基於「商學+」人才培養體系推出全新項目
    「商學+」人才培養模式的具體化實踐隨著社會活動的系統化、產業的融合化、知識結構的多元化,以及當今時代下的行業邊界模糊化,時代越來越需要能夠「突破邊界」的通識型人才、創新型人才、領導型人才。要培養如此應時代之需的人才,商學院首先需要忍痛走出「舒適區」,對自身開啟大刀闊斧地改革。為此,浙江大學管理學院擔起使命,多年來不斷在商學院辦學體系改革上下功夫。
  • 眾商學院院長一句話談辦學特點
    2005年1月8日,由搜狐網、中國經營報共同發起,搜狐教育頻道與中國經營報下屬《商學院》雜誌共同舉辦的「商學院與中國 2005院長圓桌論壇」在京隆重召開。院長圓桌論壇在廣泛意義上是為了搭建中國商學院與海外同行、優秀企業、主流媒體等社會各界的平等溝通的平臺。而本次論壇探討的主題則是:MBA競爭力和品牌戰略。
  • 英士國際商學院(INSEAD)院長:培養學生的全球視野,是我們的當務之急
    10年前爆發的商業信任危機,也讓商學院背上了缺乏責任教育和倫理底線的罵名。另有專家認為商學院教育已經過度擴張,未來很多學院註定被淘汰,「顛覆商學院」的呼聲也甚囂塵上。鑑於此,哈佛、沃頓等全球頂尖商學院都在尋求變革與創新,聲稱要為全球培養出解決人類難題的未來領袖。和企業一樣,商學院的創新和發展依賴出色的戰略和嚴謹的執行,這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院長擁有傑出的領導力。
  • 美國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院長:培養多變環境下的商業人才
    2020年10月21日至23日,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召開第八屆全球商學院院長論壇(IBSSC),會議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舉行,眾多中外商學專家學者齊聚一堂,以「變局與引領」為主題,共商世界多變環境下商學院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積極探索學科發展新模式,促進全球商學教育的創新與發展。
  • 浙大管院院長魏江對2020級研究生新生這麼說
    在浙江大學管理學院2020級研究生新生開學典禮上,院長魏江結合當下&34;,為數百名新生帶去了一堂難忘的&34;。浙江大學管理學院2020級研究生新生開學典禮浙江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魏江作「院長第一課」以下內容根據現場演講整理而成,有刪減。
  • 魏江:企業家是「有思想」的商人
    在9月26日下午舉行的浙江大學企業家學者項目2020級開學典禮上,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浙江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魏江教授在為新生們講授第一課時提到,「時代呼喚企業家!課上,他以「做個『有思想』的商人——兼論企業家的意義回歸」為題娓娓道來。演講實錄(以下內容整理自現場演講錄音)浙江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魏江教授壹.
  • IESE商學院院長訪問上海 談MBA、EMBA與WEMBA
    MBA學名「工商管理碩士」,是一個專業碩士學位,面向受過本科教育,並且具有2-4年工作經驗的人士開放,目標是為企業培養高級管理人才,通過為他們提供基本的管理知識和技能,使他們具備擔任企業高管的能力。自從1990年代國務院首開MBA試點先河以來,國內開辦了許多MBA班,這個學歷在國內也被人們所追捧。雖然學費不菲,但是,人們通常將上MBA班當做對自身的一種有價值、回報率高的投資。
  • 人民網系列專訪 | 國際商學院院長陳德球教授帶你走進UIBE
    會計專業旨在培養具有全球視野、特色鮮明、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會計高端人才,是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全國第一家通過教育部專業認證的會計學本科專業,國家級特色專業、北京市重點建設一流專業、北京市重點學科、北京高校優秀本科育人團隊。在國際化特色鮮明的傳統優勢基礎上,形成了契合大智雲移時代需求的國際化與信息化複合型專業培養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