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真新論|浙大教授何文炯:社會保障改革應堅持互助共濟原則

2020-12-13 浙江大學

編者按:信息爆炸的年代,我們更加需要傾聽思想的聲音。浙江大學頭條號特別開闢【啟真新論】 板塊,收錄浙江大學各領域專家學者獨家觀點。本期,我們推出的是浙江大學民生保障與公共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社會保障學會副會長、中國殘疾人事業發展研究會副會長何文炯教授《社會保障改革應堅持互助共濟原則》一文。觀點的碰撞,智慧的交鋒,我們也期待聽到您的聲音!投稿郵箱:zdxmt@zju.edu.cn。

作為國家在風險管理領域的基礎性制度安排,社會保障由政府主導組織實施,通過財政預算或徵收社會保險費等途徑籌集社會保障資金,按照一定規則向特定社會成員提供資金或服務,確保社會成員的基本生活和基本尊嚴。這種集眾人之力解除社會成員基本生存和發展後顧之憂的保障機制,不僅能夠為全體國民提供穩定預期,而且有助於降低全社會的風險管理成本

互助共濟是社會保障的天然屬性。現實生活中,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經常發生。就某一特定風險事故而言,在一定的時空範圍內,風險事故的發生帶有必然性;但對某一個體而言,風險事故發生則是偶然的,即此個體是否遭遇風險事故是不確定、無法把握的。但是,藉助技術手段,在特定時期、特定範圍內某種風險事故發生和損失的規律是可能被發現的。正是由於把握整體損失規律的可能性和把握個體損失規律的不可能性,互助共濟成為處理風險的有效方法。

以互助共濟為基本理念和原則的社會保障制度,在化解社會成員面對的不確定風險方面具有明顯優勢:一是風險應對者由個體壯大為集體,即以群體之力幫助個體抵禦風險;二是個人基本生存發展條件由不確定變為確定,面臨風險的個體通過納稅或繳費,能夠以確定的小額成本獲得穩定的基本生活保障;三是防範風險的行為由利己轉化為利他,個體為解除基本生存發展後顧之憂而參加社會保障計劃,結果是所有參加計劃的人都能獲得保障,這正是基於利己目的而達成利他效果。

在社會保障的具體制度中蘊含著4種互助共濟關係:一是普通社會成員與特定風險事故遭遇者之間的互助共濟。比如,基本醫療保險和工傷保險體現的是健康者與傷病者之間的互助共濟,長期護理保險體現的是失能者與健全者之間的互助共濟,失業保險體現的是在業者與失業者之間的互助共濟,等等。二是不同收入群體之間的互助共濟。比如,社會救助體現了社會成員對低收入群體的互助共濟。三是代際互助共濟。在現收現付模式下,在崗的年輕一代通過繳費納稅供養年老一代,而年老一代之所以可以享受這一權利是因為他們年輕時對制度作出過貢獻。四是地區之間的互助共濟。通過建立有效的機制,協調地區之間的利益,確保全體國民都能享受相應的社會保障待遇。

互助共濟是我國社會保障改革發展所堅持的基本理念和基本原則。在新時代進一步深化社會保障制度改革,仍然需要堅持互助共濟原則。

加快推進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基本養老保險是最重要的社會保障項目之一,應當在全國範圍內實行互助共濟。但由於歷史原因,我國現行制度採用地區統籌的行政管理模式。這一模式雖然能夠有效落實地方政府的責任,並與財政體制相適應,但由於地區之間互助共濟的渠道不暢通,各地養老保險籌資負擔畸輕畸重,影響了地區均衡發展和全國勞動力市場一體化進程。最近,國務院印發《關於建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的通知》,這是走向養老保險全國統籌的重要一步。隨著制度設計的改進,基金調劑力度將不斷加強,直至實現統收統支的全國統籌。

與時俱進完善個人帳戶。上世紀90年代,我國在社會保險制度改革中探索出獨特的「統帳結合」模式,為新舊制度轉換和改革平穩推進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嚴格意義上的個人帳戶並不具備互助共濟功能。因此,需要進一步完善制度設計,探索適合中國國情、更能體現互助共濟原則和共享發展理念的制度模式。

積極倡導互助共濟文化。互助共濟是一種方法,也是一種文化,不僅能提高風險管理效率,還能凝聚人心、促進社會團結進步。在深化社會保障制度改革過程中,應按照權責清晰的原則,明確政府、用人單位和個人家庭的責任;明確社會保障各項目的職責定位,優化制度設計,以增強互助共濟性。同時,應按照共建共享的原則,明晰社會成員的權利義務,積極倡導互助共濟文化。

本文作者:何文炯,系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中國社會保障學會副會長,中國殘疾人事業發展研究會副會長

圖片來源於網絡

本文原載於《人民日報》(2018年08月13日16 版)

本文編輯:浙江大學微訊社 施維凱

相關焦點

  • 啟真新論|浙大教授何文炯:社會保障制度是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
    何文炯教授,中國社會保障學會副會長,浙江大學民生保障與公共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制度基礎:國民社會保障權益逐步確立社會保障是國家在風險管理領域的基礎性制度安排,旨在為社會成員提供穩定的預期,以達到國家長治久安之目的。這樣的制度,需要以國民的基本風險保障權益為基礎。
  • 啟真新論丨中國科學院院士葉志鎮等:發揚浙大求是精神,聚力建設世界一流材料學科
    浙江大學頭條號特別開闢【啟真新論】專欄,收錄浙江大學各領域專家學者獨家觀點。本期啟真新論,我們推出的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浙江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葉志鎮以及浙江大學黨委宣傳部金云云的《發揚浙大求是精神,聚力建設世界一流材料學科》一文。觀點的碰撞,智慧的交鋒,我們也期待聽到您的聲音!投稿郵箱:zdxmt@zju.edu.cn。
  • 【思享家】何文炯談國務院機構改革:社會保障治理現代化的新起點
    作者:中國社會保障學會副會長,浙江大學民生保障與公共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何文炯  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的方案。此次改革中,社會保障作為政府公共服務領域的重要職能,國家給予了特別關注。
  • 啟真新論丨浙大管理學院院長魏江:辦出「有意義」的商學院——兼論企業家的意義回歸
    浙江大學頭條號特別開闢【啟真新論】板塊,收錄浙江大學各領域專家學者獨家觀點。本期啟真新論,我們推出的是浙江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魏江為浙大EMBA教育中心2020級新生講述的開學第一課——辦出「有意義」的商學院——兼論企業家的意義回歸。觀點的碰撞,智慧的交鋒,我們也期待聽到您的聲音!投稿郵箱:zdxmt@zju.edu.cn。
  • ——解讀職工醫保門診共濟保障改革...
    近期,國家醫療保障局就推進門診共濟保障、改革個人帳戶的文件稿公開向社會徵求意見。其中,不少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改革舉措,引發社會熱議。門診共濟是自己的「錢」給別人用了嗎,是年輕人的錢給老年人用了嗎?調整個人帳戶使用範圍是否會影響零售藥店的發展?就這些熱點問題,記者採訪了醫保專家和業內人士。熱點一:改革是因為統籌基金沒錢了?
  • 九大教授齊聚桂林 全面提高社會保障師資隊伍建設
    據悉,培訓班由中國社會保障學會相關負責人及南京大學童星教授、華中科技大學丁建定教授、南開大學關信平教授、廈門大學高和榮教授、浙江大學何文炯教授、四川大學蒲曉紅教授、中山大學申曙光教授、上海財經大學楊翠迎教授以及西北大學席恆教授,就中國社會保障人才培養、教育教學、學科發展、制度建設、內容體系等方面進行專題授課。
  • 中國社會保障改革面臨四大問題與五大挑戰
    當前有一種令人擔憂的現象是:在制度變革過程中往往因過度關注經濟指標而迷失社會保障制度建設應當追求的社會公平、分配正義與文明進步目標,因過度關注個人得失與崇尚利已而忘記社會保障制度建設應當堅守的互助共濟與公益本色,因過度關注當下與短期應對而忽略社會保障制度發展應當重視的歷史經驗與長久的穩定預期,因過度關注局部與細節問題而罔顧社會保障制度實踐應當發揮的完整功能與綜合效應,還有期望政府包辦一切的
  • 浙大「啟真先鋒」青年教師講師團上線
    浙大「啟真先鋒」青年教師講師團上線 2020-11-02 12: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20年社會保障理論務虛會在京召開
    中國社會保障學會名譽會長、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原國務委員兼國務院秘書長華建敏同志出席會議並講話,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鄭功成教授和副會長何文炯教授、林義教授先後主持會議,來自中國社科院、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單位的專家學者40多人出席會議,其中30位專家學者做了專題發言或書面發言,其他與會者亦參與了討論。
  • 啟真新論|浙大孫棋:「清華學堂」拔尖人才培養的經驗與啟示
    浙江大學頭條號特別開闢【啟真新論】板塊,收錄浙江大學各領域專家學者獨家觀點。本期,我們推出的是浙江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黨委副書記孫棋的《「清華學堂」拔尖人才培養的經驗與啟示》一文。觀點的碰撞,智慧的交鋒,我們也期待聽到您的聲音!投稿郵箱:zdxmt@zju.edu.cn。
  • 啟真新論 | 中國科學院院士陳雲敏:從現在開始,學會獨立思考
    浙江大學頭條號特別開闢【啟真新論】板塊,收錄浙江大學各領域專家學者獨家觀點。本期啟真新論,我們推出的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浙江大學巖土工程研究所所長陳雲敏發表的《從現在開始,學會獨立思考》一文。觀點的碰撞,智慧的交鋒,我們也期待聽到您的聲音!投稿郵箱:zdxmt@zju.edu.cn。
  • 深度思考:「十四五」時期,醫療保障制度改革如何創新理念?如何設定...
    來源:《中國人民大學學報》 作者:鄭功成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會保障研究中心教授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起步期,也是各類矛盾風險多發易發的關鍵時期,追求高質量發展將是「十四五」時期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基調,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醫療保障制度改革需要創新發展理念
  • 全球社會保障與經濟發展關係研究報告研討會舉行
    中青在線訊(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王亦君)5月25日至27日,中國社會保障學會在北京召開「全球社會保障與經濟發展關係研究報告」研討會,來自中國社會保障學會、國際勞工組織、德國艾伯特基金會三方代表圍繞2016年9月以來由鄭功成教授、舒爾茨教授完成的「全球社會保障與經濟發展關係研究」主報告初稿,以及由美國北卡羅林大學教授約翰·史蒂芬、英國約克大學教授約翰
  • 啟真新論丨浙大校長吳朝暉:創新與育人高度融合,讓研究生成為驅動創新的戰略生力軍
    浙江大學頭條號特別開闢【啟真新論】板塊,收錄浙江大學各領域專家學者獨家觀點。本期啟真新論,我們推出的是浙江大學校長吳朝暉在接受中國教育在線記者採訪時圍繞研究生教育工作發表的觀點——創新與育人高度融合,讓研究生成為驅動創新的戰略生力軍。觀點的碰撞,智慧的交鋒,我們也期待聽到您的聲音!投稿郵箱:zdxmt@zju.edu.cn。
  • 漁業互助保險系統體制改革:剝離協會保險業務,專業機構承接
    中新經緯客戶端6月2日電 農業農村部官網消息,近日,農業農村部、銀保監會聯合印發《關於推進漁業互助保險系統體制改革有關工作的通知》,確定「剝離協會保險業務,設立專業保險機構承接」的總體思路,全面開啟漁業互助保險系統體制改革,加快建立規範發展的漁業風險保障體系。
  • 兩部門:全面開啟漁業互助保險系統體制改革
    人民網北京6月2日電 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網站消息,近日,農業農村部、銀保監會聯合印發《關於推進漁業互助保險系統體制改革有關工作的通知》,確定「剝離協會保險業務,設立專業保險機構承接」的總體思路,全面開啟漁業互助保險系統體制改革,加快建立規範發展的漁業風險保障體系。
  • 人民日報:中國社會保障學科建設:回顧與展望
    社會保障是與實踐聯繫最為緊密的學科之一,也是最具人文關懷的學科之一。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中國社會保障學者要著眼於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紮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在理論上作出新概括,在規律上作出新總結,在話語上作出新提煉,努力把中國社會保障學科建成充分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高水平學科。
  • 啟真新論|浙大人文學院副院長馮國棟:五千年積累的文化養分,是我們...
    浙江大學頭條號特別開闢【啟真新論】 板塊,收錄浙江大學各領域專家學者獨家觀點。本期,我們推出的是浙江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馮國棟的《傳統文化與文化自信》一文。觀點的碰撞,智慧的交鋒,我們也期待聽到您的聲音!投稿郵箱:zdxmt@zju.edu.cn。
  • 老年人長期照護服務已成重要社會問題
    事實上,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是我國「十三五」戰略規劃的重要內容,我國已經步入老齡化社會,且人口年齡結構老化呈加速趨勢,同時,家庭規模的日益小型化和家庭結構的日益空巢化,使得家庭照護功能不斷減弱,傳統的家庭照護將難以承擔長期照護老人的責任與重擔,長期照護的社會需求急劇增加,老年人長期照護服務已經成為重要的社會問題,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 堅持精準扶貧,e互助粉紅絲帶月下鄉送保障
    近日,由e互助發起的e互助「粉紅守護,村村互助」幫扶鄉村女性正式啟動,讓粉紅絲帶活動進一步深入鄉村,為關愛鄉村乳腺癌患者拉開了序幕。e互助發起這一活動,是基於e互助一直以來倡導的「老牌互助,給你更多」的理念,同時,作為一家有責任心、有社會擔當的企業,一直以來堅持在全國各地鄉村扶貧,搭建「互助村」,進行互助下鄉,幫扶貧困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