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不管以在從前糧食匱乏的一代,還是現在物質豐盈的時代,所有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飽讀讀書,有才有藝,尤其是家境普通或者是家中清貧的父母,更是孤注一擲,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能通過知識改變命運。
也的確有些孩子沒有令父母失望,考上了滿意的學校,全家歡喜。
崔慶濤是今年剛剛結束高考的準大學生,今年高考他順利的考上了北京大學,而在快遞員給他送錄取通知書的時候,這個小夥在還在工地幹著活。
單小龍,寧夏西吉人,家境條件非常艱苦,父母靠常年在外打工賺錢來送他讀書。小龍也是非常爭氣,不但沒有辜負父母一片苦心,更是勤奮努力,在高考時,一舉拿下清華大學的通知書,讓人非常佩服。
原來是單小龍家境條件非常艱苦,高考結束後,他沒有像其他學生一樣,躺在家裡安心吹空調看世界盃,而是一考完就去工地上幹苦力。每天,小龍準時到工地上幹活,小小身板卻每天要搬多達1.2噸重的鋼筋,靠這個苦力活來掙更多的學費和生活費。
而像小龍這樣的寒門子弟,連部像樣的智慧型手機都沒有,連一個同學的微信都沒有。對比之下,有的孩子月消費幾千到幾萬不禁讓人潸然淚下。許多人經常在問:寒門是否還能再出貴子?而小龍這種從小在貧苦家庭長大的孩子,深知生活來之不易,他們沒有放棄,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在改變自己,改變家庭的命運。
可並不是所有孩子都能眾望所歸,
人民日報曾經發文痛批當前的大學生,《沉睡中的大學生:你不失業,天理難容》。
上課時,不是發呆就是睡覺,不是睡覺就是玩手機;下課後,不是吃零食就是追劇,不是追劇就是打遊戲;考試時,不給範圍就不會考,給了範圍也只會背答案;上學前,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畢業時,也不知自己該幹什麼。
有網友評論:這麼嚴格,以後讀大學怎麼混得下去?
可讀大學是用來「混」的嗎?
在最好的位置上偷懶,結果就是被現實打敗。
又一批研究生被清退。
深圳大學發布聲明,有218名研究生始終未註冊,有89名研究生學習年限超期,有10名研究生學業不過關。
最終,這317名研究生被深圳大學做出退學處理。
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一次性清退了22名補考仍舊不合格的學生,另外還有40名學生被留級;
華中科技大學的18名本科生因學業太差而被降級為專科;
這讓那些整天混日子的學生,無處可遁,也讓他們清醒清醒,混日子的代價有多大。
可能被辭退的學生中有的是富豪子弟,完全不在乎,也可能有家境平平的孩子,我們不得而知。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沒有哪個父母是把孩子送進學校來混日子的。
現在有一個比較奇怪的現象,有一些孩子不像是去學校上課的(包括中學生),反而是來學樣比吃穿、比髮型、比爹的,唯獨沒人比成績。
其實還有很多很多家庭都沒有達到小康水平,很多父母瀝盡心血,捨不得吃,捨不得穿,就是為了能讓孩子讀更多的書,寧願自己幹最累的活,也不願孩子在學校受到一丁點兒的苦。
前幾年,一篇「中國寒門再難出貴子」,刷新網絡,文中闡述,並不是說寒門再難出貴子,而是明明普通家境卻讓孩子過上了富餘奢侈的生活,家長希望在物質上不虧待孩子,這不是錯,錯就錯在,你沒法控制孩子日已漸長的消費,以及在周圍環境影響下一顆欲望的心。
隨之而來的大問題:欠下網貸,輕生。
上課混日子充大款,父母為虛榮心買單。
如果你不想你的付出,付之東流。
如果你不想你的孩子,隨波逐流。
如果你不想你的孩子,認為大學就是玩。
那你應該趁孩子剛剛懂事,年紀還小,就要掌握一些方法:
1.幫助孩子養成節儉的習慣。父母給孩子的錢項要有詳細計劃,不多給也不少給,正好是孩子所需就行,透支部分讓孩子自己想辦法。
2.拒絕孩子的無理要求。孩子讓父母解決奢侈的願望時,父母應堅決予以拒絕,以剎住孩子的「不正之風」,以免有第二次。
3.幫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父母要讓孩子懂得「鳥美在羽毛,人美在學問」。要想獲得真正的尊重不是靠錢來裝點,而是靠能力去獲取。
4. 讓孩子知道時間的寶貴以及未來的理想。
還有很多都需要父母去引導,人們常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孩子長大後的種種行為表現,其實都是父母種下的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