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網訊 9月27日,河南省第一部講述城市飛鳥的紀錄片《飛鳥家園》首次播出。通過「城市飛鳥」這一獨特視角,展示鄭州越來越好的生態環境。
「希望能通過紀錄片讓孩子們認識大自然,發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樂趣,同時也讓生活在鄭州的人都能發現更多身邊的美好。」碧桂園集團副總裁、河南區域總裁楊海波在談及碧桂園參與製作《飛鳥家園》的初衷時如是說。
通過紀錄片讓更多人發現身邊的美好
《飛鳥家園》正式播出的前一天,舉辦了紀錄片的首發儀式。
儀式上,攝製團隊的3名代表講述了這部歷時4個月拍攝、製作的紀錄片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拍攝團隊在樓頂蹲守時被鎖在天台;為了拍攝飛鳥的一個餵食動作,四臺攝像機架設等候4小時等等。 艱辛背後,是為了呈現真實的飛鳥生活狀態,也是為了讓更多人認識到鳥語花香就在身邊,260多種鳥類就活躍在鄭州人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地方。
居住在喧鬧城市中的人們總嚮往「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生活,實際上「鳥語花香」就在身邊。希望能通過這部紀錄片讓生活在這所城市的人可以重新打量一些身邊的環境,發現鄭州更多的美好。
人與鳥和諧相處因生態環境越來越好 以「飛鳥」角度切入,講述人與鳥和諧相處的故事背後,其實反映出的是鄭州變得越來越好的生態環境。 事實上,有著「綠城」稱號的鄭州在更早之前,是名副其實的「沙城」,沙堆遍布黃河沿岸的花園口,風一起,整個城市便沙塵遮天。 後來經過浩浩蕩蕩的全民植樹運動,到了上世紀70年代,法桐等樹木遍植鄭州,一些鳥也開始在鄭州定居。 近幾年,隨著國家對生態文明的重視,鄭州繼續加大生態建設的力度。截至2018年年底,全市建成區已建成綠地19495萬平方米。
良禽擇木而棲,生態環境不斷優化的鄭州引來越來越多的飛鳥,據不完全統計,迄今有260多種鳥類活躍在鄭州這片古老的土地。像夜鷺、黑水雞、翠鳥、灰喜鵲、戴勝、金翅雀、麻雀、啄木鳥、大葦鶯等比較常見的鳥兒,也都出現在了《飛鳥家園》這部紀錄片中。
共建出彩中原,與城市共美好
《飛鳥家園》共分為春、夏、秋、冬四部,目前播出的只是第一部《飛鳥家園·夏日篇》。
這是碧桂園河南區域從落地河南後一直堅守的價值理念,承擔社會責任,與城市共美好。 根據可以查詢到的公開數據,碧桂園河南區域從2013年落地河南後,6年累計開發了120餘個項目,將改善數十萬中原人民的居住環境,此外還發起了晨曦計劃,累計投入達1800萬元幫助寒門學子;設立了50多個愛心驛站,幫助戶外勞動者;在虞城縣精準扶貧點累計投入資金1200萬,幫助近10000貧困人口穩定脫貧…… 楊海波說,生活在鄭州的這260種鳥類讓鄭州的環境更美好,這片土地上的每一個人也都在通過自己的努力讓鄭州變得更加美好。碧桂園河南區域願承擔更多社會責任,與河南人民齊心協力,共建出彩中原。(肖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