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個體差異,培養興趣特長,你的孩子也能成為最優秀的那一個

2020-09-03 青柳青青

冰心說:「世界上沒有一朵鮮花不美麗,沒有一個孩子不可愛。因為每一個孩子都有一個豐富美好的內心世界。」

可是我們很多家長,常常對自己家的孩子不滿意,總是感慨別人家的孩子咋就那麼優秀,自家的孩子咋就那麼不省心呢!

萌萌的媽媽就老是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她對我說:「我們家萌萌我簡直沒有辦法了,可能他天生就是這樣的笨孩子吧,幹什麼都慢,學習又差,剛寫過回頭就忘了。什麼時候他能像別人家的孩子那麼優秀就好了。」

然而我卻覺得萌萌聽話有禮貌,每次見到我都問好,是個非常可愛的孩子。

認真學習的孩子

遺傳與環境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鑽地洞」,這是個廣為流傳的一個俗語,但是如今這種說法是不科學的。因為它只強調了人的遺傳素質,卻否定了人的發展有賴於後天的環境和教育,這是不符合人的心理發展規律的。

遺傳是指人從上代繼承下來的生理解剖上的特點,如機體的結構,形態,感官和神經系統的特點等,也叫遺傳素質。他對人在心理發展上的作用表現為兩個方面:

1、遺傳是人類心理發展必要的物質前提。如大腦發育不全的人,智力水平遠比正常人要低,生下來就失明的人難成畫家,耳聾的人難學音樂,所以沒有正常人的遺傳素質,就沒有正常人的心理。

2、遺傳素質的個別差異,為人們的發展差異提供了最初的可能性。人與人之間的遺傳素質,是有差異的,這些遺傳素質的差異,導致有的人容易成為一個安靜的人,有的人容易成為一個活潑好動的人,有的可能成為音樂家,有的可能成為優秀的運動員。

每個孩子都有差異

遺傳素質對人的心理發展的這兩個作用,只提供了心理發展的可能性,而不是現成的知識、才能、思想、性格、愛好和道德品質等,它不能決定人的發展方向。遺傳素質,給人提供發展的可能性,這有賴於後天的環境和教育,才能變為現實。

有這樣一個故事,在1920年,印度加爾哥達東北部的山地裡,人們捕獲了兩個生活在狼群中的女孩,大的8歲,小的兩歲。人們把他們送到了孤兒院。據資料記載,這兩個女孩的行為如同狼崽,行走的時候四肢爬行,吃食的時候趴在地上用舌頭舔,白天蜷曲著身子睡覺,晚上出去尋找食物,像狼一樣嚎叫,不會說話,智力只相當於6個月嬰兒的水平。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脫離了正常的人類社會生活環境,即使有良好的遺傳素質也不可能成為正常的人,所以社會環境對人的心理發展有著決定性的作用。

狼孩四肢爬行

智力發展的關鍵期

1、關鍵期就是學習最敏感最容易的時期,有人也叫它敏感期。

這一現象最早是在動物身上發現的,比如小雞追逐母雞的能力的發展,關鍵期是浮出後4天左右,如果在這一時期把小雞與母雞隔開,這些小雞永遠也不會再追逐母雞了。

小貓區別物體形狀和顏色的能力發展關鍵期是在出生後4~5天,如果在這一時期用手術把貓的眼瞼縫上,讓光一點也透不進去,這樣的貓以後再用手術把眼瞼打開,也會成為盲貓。

小雞追逐母雞的能力的發展,關鍵期是浮出後4天左右。

2、人的智力發展也有關鍵期,一般把人生的早期看作智力發展的關鍵期。

狼孩兒就是例證,狼孩出生後不久就離開人類社會,生活在狼群中,使他們在智力發展的關鍵期失去了發展智力所必要的條件。智力得不到正常發展,回到人類社會以後,雖然加倍的培養教育他們,由於錯過了關鍵期,結果收效甚微,很難再達到正常人的水平。

曾經有一個叫橫井莊的日本人,第2次世界大戰結束時,獨自躲藏到爪哇島的森林中,完全脫離了人類社會,過了28年的野人生活。直到1972年,他被發現送到日本時,他已經不會說話了,其他表現也與現代人不同。

然而只經過了82天的時間,他就完全恢復了正常人的智慧活動。他之所以能恢復正常人的智慧活動,是因為他在與世隔絕時已經過了智力發展關鍵期。

科學家進一步研究還發現,2~3歲是少年兒童口頭語言發展的最佳年齡,3~4歲是求知慾發展最旺盛的時期,4~5歲是書面語言發展的最佳年齡,5~6歲是兒童抽象概括能力發展的敏感期。

在關鍵期對兒童進行教育,收效快、記得牢,適時學習,兒童沒有負擔。錯過了關鍵期,學習就會有困難。就像許多成年人學外語比較費勁,就是這個道理,他們錯過了學習外語的最佳時期。

關鍵期雖然重要,但與此相應的能力的形成並不是絕對不可以改變的。某些能力,即使錯過關鍵期,只要經過一定的再學習,仍然可以形成所謂的大器晚成,就是指這種情況。

智力差異

心理學研究發現,人與人之間的智力是存在差異的,這種差異表現為以下4個方面:

1、智力類型上的差異。

所謂智力包括觀察力、記憶力、思維能力等,智力的類型差異,就是指人在觀察力、記憶力、思維能力等方面的類型差異。在記憶方面,有的人善於運用聽覺記憶,有的人善於運用視覺記憶,有的人善於運用運動記憶。

2、智力發展水平上的差異。

有的人從小聰明過人,有的人20多歲還呆頭呆腦,這就是智力高低的不同。

從小會寫詩的孩子

3、智力的差異也表現為有些人早熟,有些人晚成。

比如我國唐代詩人白居易,6歲開始學詩,9歲能識詩韻,10歲便寫出了「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那樣富有哲理的詩句。而英國的火車發明者,史蒂芬遜在17歲時還是個文盲,18歲才開始念書,到44歲製成了世界上第一臺蒸汽機火車。

4、智力由於性別差異也有所不同,但無高低之分。

有人認為男孩比女孩聰明,這實際上是一種偏見,心理學家大量研究證明,男生的成績偏於優秀和差兩個極端,女孩成績以中等居多。就平均成績來看,男女沒有明顯差異。

女性嗅覺靈敏,在聲音定位,色彩辨別方面優於男性,男性在視覺和辨別方位能力方面較強。女性敘述事情常常帶著濃厚的感情色彩,長於形象思維,擅長文學、藝術、語言、醫學、史地等學科。男生思維具有廣泛性、靈活性和創造性特點,長於抽象思維,擅長數學、物理、哲學、天文等學科。

男孩女孩智力有差異,但沒有高低之分。

智力差異產生的原因是很複雜的,先天的遺傳素質,後天的環境、教育條件和個人的主觀努力,都是影響智力發展的重要因素,智力的發展是這些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

培養孩子的的興趣,讓孩子變得更優秀

由於先天遺傳的因素,加上後天環境的影響,孩子可能有些內向,可能不善言辭,可能不會寫作文,也可能數學很糟糕。

但是家長們一定不能因為這些而焦慮,去責怪孩子,給孩子下定論,說他笨呀、不努力呀之類的。如果這樣下了定論,會深深傷害孩子,孩子可能真的認為自己就是那樣,永遠也不會進步了。

1、細心觀察孩子的發展與興趣。

興趣是一個人走向成功大門的鑰匙,它可以激發孩子的最大潛能。因為興趣的發展如何,對一個人的成就有著決定性意義。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興趣和愛好

有科學研究發現,一個人做自己不感興趣的工作,只能發揮能力的20%。而做自己感興趣的工作,能力發揮則可以達到80%以上。因此興趣可以產生學習的動力,而學習又可以產生新的興趣。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長和興趣點,而它們就是孩子的最佳才能區,父母要善於發現孩子的最佳才能並有針對性的培養,就有可能幫助孩子儘快走向成功。

比如,如果孩子講故事非常專注,每當講故事的時候表現特別好,就應該有意的給他提供更多講故事的機會。如果孩子聽到音樂,身體就想扭動,那這個孩子可能比較擅長音律或肢體類的活動,就要多給孩子創造這類的條件,並提供舞蹈、體育運動的機會。

2、培養孩子可以增強學習快感的興趣,使學習變為快樂的事。

我們要幫孩子找出學習的興趣點,可以先幫孩子找到他感興趣的科目,或是擅長的科目下手。幫孩子將一些計算題分為難易兩部分。讓孩子先學習簡單的知識,等簡單的學完並掌握了,孩子就產生了成就感,這樣再去攻克難題,孩子就會有信心。當孩子體驗到了學習的快樂,慢慢的就會喜歡上學習。

幫孩子找到他感興趣的事情

3、誘導孩子進取的興致,並且及時的給予肯定和鼓勵。

心理學家查爾迪尼曾經做過一個實驗,她為某慈善機構進行了一次募捐活動,對一些人提出募捐的時候,他附加了一句話:「哪怕只捐一分錢也好」。而讓另一些人募捐時卻沒有說這句話,結果前者的募捐財物比後者多兩倍以上。

查爾迪尼發現,當向他人提出一個微不足道的要求時,對方很難拒絕,如果拒絕就會覺得自己太不近人情了。

我們在教育孩子時也可以這麼做。不要只是要求孩子應該做什麼,而是應該千方百計的引導或誘導孩子去做。比如啟發他寫字、讀書、創造、研究,而自己則可以在一旁做他的粉絲,給予他支持和鼓勵。

看到孩子的閃光點和進步的時候,要做出積極的相應的鼓勵,讓孩子嘗到甜頭,這樣才能使孩子的學習興趣越來越濃厚。

善於引導孩子的父親

4、注意培養孩子高雅文明的興趣。

由於孩子的年紀還小,缺少一定的辨別能力,很容易沉迷於一些不良的興趣愛好而誤了一生。比如有些孩子小小年紀就學著吸菸、酗酒、玩遊戲、偷東西等等。

所以家長平時要關注孩子的精神境界和文化修養,培養孩子一些高雅有益於健康的興趣,比如打球、讀書、下棋、健身等等。

有人曾經說,「興趣是一種魔力,它可以創造出人間奇蹟。」家長們只要善於發現,積極引導,努力培養,那麼你的孩子一定會像別人家的孩子一樣的優秀。

相關焦點

  • 孩子優秀的秘訣:「巧逼」孩子學習興趣特長
    我們應該把孩子培養成一個綜合素質不錯的人,讓他們成為一個豐富的人是我們的教育目標。因而,讓孩子有一技甚至是多技之長是非常有必要。他非常灰心回家跟媽媽聲討:「媽媽,你為什麼不送我去興趣學特長?」媽媽說:「我有呀,可你當時不願意學,能怪誰呢!」劉星聽了生氣地說:「我不願意學,你就不讓我學了?那時我還小,不懂事!難道您也不懂事嗎?」
  • 如何培養小孩子的興趣特長
    孩子的時間不等人啊!如果上小學還不知道孩子喜歡什麼,對什麼感興趣,那就得花一年兩年去讓孩子嘗試。如果沒找到合適的呢?還得讓他繼續嘗試,這個嘗試的階段,最好在幼兒園和小學一年級就完成。當然,你也可以通過觀察,來判斷孩子適合學什麼。為什麼培養一樣特長需要這麼久?這就看你的目的了。
  • 尊重興趣選擇
    「老高,這種事你聽我的,必須幫孩子堅持下去,要是孩子想不學就不學,咱們還依著他,將來樂樂連個拿得出手的特長都沒有,那哪行?上次我去開家長會,樂樂同桌的媽媽和我說,她給孩子報了4個特長班呢!「哪能有那麼多啊?」爸爸皺了下眉頭,「這不累死孩子了嗎!嘖,你看你還不信,我給你數數,人家說報了圍棋、擊劍、遊泳,還有什麼來著?對了!還有薩克斯!人家4個特長班都學得過來,樂樂學個鋼琴還能有多累啊?」
  • 為什麼要培養孩子的特長?
    我應邀作了一個即興發言,全文整理如下:為什麼要培養孩子的特長?今天,我很榮幸在這裡與大家分享我參加兩個筆會的幾點感想。第一,得作文者得語文,得語文者得高考,得字體者得語文。一個是寫作好,另一個是字體好。而今天我們舉辦的小記者筆會和少年書法家筆會培養提升的就是這兩個方面,一個是寫作,一個是字體。因此,只要寫作好和字體好,將來大家的語文就有可能趕上唐楚玥,創造第二個奇蹟或神話。第二,把興趣變成特長,特長就是優秀。你的特長越強,你就越優秀。人的優秀是什麼?
  • 《尊重孩子的差異》
    作為家長、老師常常有這樣美好的的願望:總希望每個孩子都能一樣好、一樣出色,而且通過各種各樣的教育手段,消滅孩子間的差異,千方百計地讓他們變得「相同」,其實這是個美麗的錯誤,也是個不可原諒的錯誤。這就好比無論小草還是小樹,一律要幫助他們長成參天大樹,無論它們喜水,還是耐旱,一律統一澆水,而且越是長得不好就越澆水,結果那些不喜水的植物只能連根爛掉。
  • 如何通過培養正確的興趣愛好讓孩子擁有更好的前景
    人的最高層次是追求價值體現,來獲取他人和社會的尊重。而一個有趣的靈魂就可以讓一門技藝達到與眾不同。它所表達的是一個人對於一件事情的堅持和熱愛。就像著名鋼琴家郎朗,很多時候人們已經把他視為鋼琴的代表詞,提到郎朗都會想到鋼琴。每個人的興趣愛好都有可能成為事業。一個獨立的個體獨立完成一件事情,並且做到影響他人。所以培養孩子的興趣可以改變孩子的前景。
  • 父母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興趣特長,學會這幾點,是成功的第一步
    文/話梅的媽媽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作為父母,我們不僅希望孩子學習成績優異,同時也希望培養孩子各方面的才能,孩子到底在哪方面有興趣?我們家長如何培養興趣,挖掘孩子天賦呢?這成為了很多父母所關心的一個問題。
  • 如何應對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
    另外培養興趣愛好最大的好處是可以幫助孩子發展出成就感,在追求興趣愛好的過程當中,不但給孩子帶來快樂,還能夠培養孩子的耐力。那麼我們應該如何發現並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呢?首先,對於那些比較早就呈現出了特定興趣或者特長的孩子,家長們很簡單,尊重並且信任孩子的選擇就好,比如說,孩子從小就特別喜歡音樂,當他聽到音樂的面部表情特別的愉悅,他會隨之搖擺,會跟著蹦蹦跳跳,那麼對於這類孩子來說,音樂或者舞蹈就是他可以優先去選擇的興趣項目。然而,對於絕大部分的孩子來說,可能他們的特長或者說興趣點沒有那麼去呈現,那應該怎麼辦?
  • 開心的「興趣」,揪心的「特長」
    其實,興趣本身就是孩子投入某項學習的一個積極動機。比如我孩子有一位同學,超級感興趣飛機,甚至為了「研究」飛機,背下了很多特別複雜的英語單詞。對飛機的興趣,當然暫時無法發展成某項確定的特長,但孩子樂在其中,願意持續投入時間和精力,那麼這件事,就很可能成為未來深入學習的起點。
  • 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特長愛好?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它是我們對待一切事物熱情的基本,如果沒有了興趣,那麼孩子對待事物就打不起精神,所以父母對孩子喜歡的事物要多加觀察,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這樣有助於孩子的成長發育。前兩天有個爸爸問我,你家跳跳有沒有報什麼興趣班?我說沒有。其實每當說到這個話題,我都按捺不住內心,想說些話。
  • 你是要培養孩子「興趣」,還是要讓他有個「特長」?別盲目報班
    父母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想讓孩子多才多藝。可是,孩子們似乎並不買帳。各種興趣班門口,哭著喊著就是不進去的;我們同一棟樓裡,有個孩子學吹小號,幾乎每天晚上都有一場耳不忍聞的演湊夾雜著來自老母親的怒吼,充斥著整個樓層……所以家長們,一個興趣培養,弄得跟苦行僧一樣,問題到底出在哪?興趣?特長?
  • 什麼年齡適合學什麼特長?一年級的孩子要不要學特長和興趣班?
    關於孩子要不要學特長、從什麼時間開始學特長報興趣班,是很多家長關心的問題。對於有條件的家庭來說,正確認識報興趣班、學特長對於孩子成長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第一個問題是孩子要不要學特長。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教育水平越來越高,義務教育已全面普及,高等教育也基本普及,多數孩子都會讀完大學。人與人之間普通教育的差異越來越小,一個孩子以後在社會上要想出類拔萃脫穎而出,沒有一點特長是不行的。這裡的特長,是比較寬泛的,可以是一種運動、一種技能或者一種比普通人強的東西,這些都可以成為孩子成功路上的重要資本。
  • 如何培養孩子的興趣特長?
    比如到了小學階段,興趣開始有所定型,此時若能將孩子的興趣同深入的知識相結合,很可能將這種興趣變成一種愛好,甚至一種技能走進孩子內心,準確了解孩子的興趣與愛好在小學的班會上,老師問學生:「如果可以給爸爸媽媽報一個興趣班,你會給他們選擇什麼?」孩子們有的說,給爸爸報書法班,把字寫得漂亮一些;有的說,給爸爸報個鍛鍊身體的班,因為他太胖了……你看!孩子都會在真正了解大人的「實際情況」之後,才做出決定,那我們是否在決定培養孩子的興趣時,已經準確了解到了孩子內心的「實際情況」呢?
  • 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 不做孩子成長路上的絆腳石
    女人生女孩都是想生一個公主,文文靜靜,舉止淑女,穿漂亮裙子,做媽媽的貼心小棉襖。可女兒就像一個女漢子,不注重外表,做事莽撞,喜歡和男孩子瘋玩,很少能安靜地坐上五分鐘,為此我常常惆悵,也常和先生說女兒是投錯了性別。
  • 孩子現在學習任務就很多,還需要給孩子學興趣特長麼
    相信現在很多的家長都會有這樣的一個疑問,現在孩子每天要學習的功課就有很多,有的孩子學習成績有些不理想,還要參加課後的補習班,那還要不要給孩子報興趣特長班啊,現在學習上的比拼都已經不足夠了。孩子要有特長,這樣才能在以後的競爭中有自己的底牌和實力。
  • 該如何保護孩子的興趣特長?
    作者:寶寶知道 我是小扒扒感興趣喜歡,或者程度更深些熱愛,這是培養孩子特長的前提條件。這種情感可遇不可求,若碰到那就是一發不可收拾。不知你家孩子有沒有特長呢?1若孩子遇到了哪個能點燃他心中一把火的特長,那麼請支持。若沒有,莫要威逼利誘。
  • 該不該「逼」孩子學特長?
    順其自然,尊重孩子的意願  @狼行天下:還是得看孩子的意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他想學的東西你不用逼,他不想學的東西你逼了也不學,所以順其自然吧。  @潔:如果孩子內心足夠強大,不覺得自己沒特長是個事,那就不用逼孩子了。如果孩子還是羨慕人家能唱會跳,並且為此感到自卑,那還是稍微逼他學點吧。
  • "特長專利"即將成為歷史 深圳這些回歸興趣的特長生...
    和晶報記者對話時,黃鈺仍是一個靦腆的女孩,她的霸氣只在「戰場」上。這裡有幾十名不同年紀的孩子在訓練,佔據了三分之二的場地。她是六年級學生,屬於資深一類。更小的孩子,才一年級的新生揮舞著球拍,球拍比他們的雙腿還長,他們力氣驚人。他們都還很小。在這所學校,年紀最大的學生出生在2003年,最小的是2011年。
  • 北京教委宣布取消特長招生,家長都應該看看...
    這看似是兩個非常正當的理由,而且實際情況也確實是家長為了培養孩子的特長,為孩子報各種興趣班,學生的精力受到了很大影響。在過去執行的特長加分政策,也導致了許多不公平現象。這樣的政策能夠去除很多「偽特長」的出現,也能真正地引導孩子去培養自己的「真特長」。■ 我們國內的家長總是對特長有一種誤解。
  • 孩子學興趣成為"逼不得已"?這或許是家長給孩子做的"模具"
    原因大家也可想而知,那就是把西瓜放在一個模具框架裡,在這個過程中,西瓜受到擠壓變形,成熟後就成為我們所看到的各種各樣的形狀。這有什麼好奇怪的?不是很正常嗎?是的,這種事情發生在其他物種身上,我們覺得無可厚非,但事實上,我們的孩子正在或多或少接受或面臨這樣的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