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總是可以激起遊客經常「赴澳」的欲望。吃吃吃、買買買,是我們每次辛苦來一趟澳門的最大目的!!!
不得不說,當你吃遍那些地道美食,買遍那些特惠品牌產品,滿足感爆棚真的瞬間爆棚!
但我們常常因為這樣急促的「遊澳」步伐,而忽略了澳門其實是一個非常有「味道」的地方!
在澳門,幾乎每個重要的景點,它都包含了藝術、歷史、文化等。
澳門旅遊局曾推出4條「步行旅遊路線」,走一圈就能探遍澳門的「真容」!這些地方你都走過嗎?
1
「藝文探索」路線
澳門漁人碼頭 澳門文化中心 澳門藝術博物館 澳門回歸賀禮陳列館 澳門科學館 觀音蓮花苑 澳門旅遊塔 媽閣廟
澳門漁人碼頭集合美食、購物及娛樂三大概念,從地道小食到遠至非洲特色食品;從趣緻紀念品到國際級品牌;從兒童主題樂園到高級娛樂場,適合一家大小親臨體驗。
從澳門漁人碼頭出來,穿過馬路到金沙酒店,經過酒店左邊的廣場,前面便是澳門文化中心,毗連的建築是澳門藝術博物館,面向文化中心,左邊便是澳門回歸賀禮陳列館。
從陳列館出來,會發現右邊有一條橫跨孫逸仙博士大馬路的行人天橋,天橋的左側可看到一個外型呈斜錐體的展覽中心,由世界著名美籍華裔建築師貝聿銘設計的建築物-澳門科學館。
步出科學館,沿左手邊的西灣大橋方向走便是觀音蓮花苑。從觀音蓮花苑出來,對面馬路有很多特色食肆和酒吧,可品嘗一頓豐富的盛宴或飲料。
再往前走途經酒店及商場,更可欣賞南灣湖的景色,大約再步行十分鐘就可以到達高338米的澳門旅遊塔(觀光塔),這是一個集美食、購物、娛樂於一身的休閒場所。
從旅遊塔出來,在何鴻燊博士大馬路直走到消防局大樓左轉,穿過西灣湖街便到達民國大馬路。沿著海邊繼續走到馬路的盡頭,再沿媽閣上街往前走,便來到媽閣廟。
媽閣廟原稱媽祖閣,是位於澳門半島西南方的標誌性建築物之一,現為澳門三大古剎中最古老者,於2005年作為澳門歷史城區的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內。
02
「歷史足跡」路線
南灣大馬路 郵政總局 民政總署大樓 議事亭前地 玫瑰堂 三街會館(關帝廟) 典當業展示館 同善堂歷史檔案陳列館 上架行會館 爐石塘巷 福隆新街 清平戲院 白眼塘 內港 鴉片屋 柯邦迪前地(司打口)
此路線主要覆蓋「新馬路」一帶,是市區的主要街道,連接南灣大馬路和內港。新馬路長不足一英裡,但處處可見中葡居民共同生活的痕跡。
新馬路的起點由葡式碎石仔鋪設成圖案的路面開始,左邊是中國銀行分行,右邊是大西洋銀行總行。
接著往前,便是郵政總局,每隔一段時間從郵政總局的鐘樓內會傳出不同的悅耳鐘聲。在郵政總局的前右方為民政總署大樓。
正對民政總署大樓便是議事亭前地,其地面用黑白色碎石鋪設而成,並砌成波浪形圖案。
再往前行便到達玫瑰堂,旁邊是米糙巷,沿路有營地街市市政綜合大樓,地下及一、二層為街市,第三層為熟食小店,這裡也可尋找到不少澳門特式美食。
往前走是三街會館,為早期澳門華人商家的議事場所。從營地大街左轉通往新馬路繼續向前行,右邊可看到一幢原為當舖的建築物,現已改建為典當業展示館。
從新馬路右邊轉入庇山耶街,右邊為同善堂歷史檔案陳列館,再往前行是上架行會館。
返回新馬路後,左轉進入爐石塘巷及進入福隆新街,也有不少遠近馳名的中式酒樓,如想品嘗地道小食,附近的粥品店、煲仔飯及甜品店等大受本地市民及遊客青睞。
從福隆新街直走到清平街轉左,可找到位於清平直街 23號的清平戲院(已停止營業)。繼續往前行,穿過蓬萊新巷走到白眼塘橫街,為昔日內港北灣的一個避風塘,因沿岸激起的白沫而命名。
沿著白眼塘橫街一直走到盡頭,然後轉左到火船頭街,沿路有不少舊式海味店,售賣鹹魚、花膠、蠔豉等,遊人可選購作送禮或自用。
再往前走右手邊便是內港碼頭,繼續向前走可看見一座黃色的建築物,這裡原是鴉片屋,但現今已成為同善堂第二診所。在旁就是柯邦迪前地(又稱司打口),現在是內港的一個休憩廣場。
03
「綠色文創」路線
普濟禪院(觀音堂) 通訊博物館 澳門水塘 松山纜車 東望洋炮臺 塔石廣場 國父紀念館 盧廉若公園 望德聖母堂
這條遊覽路線始於普濟禪院(觀音堂),為澳門三大禪院中規模宏大的廟宇。
沿美副將大馬路直走到鮑思高街向左轉,盡頭是螺絲山公園,然後轉入右邊的亞馬喇馬路及馬交石炮臺馬路,再往前走不遠就是通訊博物館,館內的展品充滿互動性和實驗性,並將帶你進入無窮無盡的通訊世界。
離開博物館往前走,這裡有小徑通往澳門水塘,沿石階拾級而下便到達水塘休憩區,遊人可在這裡漫步拍照留念及欣賞水塘和外港一帶風景。
離開水塘休憩區沿右邊的海邊馬路一直走,便是士多鳥拜斯大馬路,再往前走就可到達二龍喉公園門口購票乘坐松山纜車。
在松山上的纜車站步行十幾分鐘就可到達東望洋炮臺和東望洋燈塔。東望洋燈塔是中國沿海地區第一座燈塔,至今仍然使用,在此可俯瞰澳門全景和珠江口的壯麗景色。
離開炮臺,沿石階而下可到達松山馬路,沿左邊松山馬路下山,便到達得勝斜路,再沿石階拾級而下,便可到澳門最大的廣場-塔石廣場,一個具南歐風情的休憩廣場。
廣場附近的荷蘭園二馬路,可找到各式食肆,有泰式、越式、吃素食的也有,都深受本地人喜愛。
離開廣場,沿士多鳥拜斯大馬路走過兩個街口,右面可看到得勝花園,再往前可看到一座黃色的歷史建築物,現時為交通廳大樓,而馬路的另一邊便是國父紀念館。館內珍藏著孫中山先生的書籍、信函、照片、講述其生平的報刊等物品。
沿紀念館側的巴士度街走,至荷蘭園大馬路左轉,可看到對面一座外觀設計中西合壁的黃色建築物澳門茶文化館,遊人可於館內瞭解中西的茶文化特色及一邊品茗一邊欣賞盧廉若公園的園林景致。
沿塔石街走至和隆街,便可看到望德聖母堂(又稱聖拉匝祿堂,也常簡稱為望德堂),是一座位於澳門瘋堂斜巷的天主教教堂,亦是澳門三大古教堂之一。
4
「中葡交匯」路線
議事亭前地 崗頂前地 聖老楞佐堂 聖若瑟修院及聖堂 鄭家大屋 亞婆井 媽閣廟 澳門海事博物館
從議事亭前地出發,沿民政總署右側的蘇雅利醫士街上行,左轉沿東方斜巷上行至崗頂前地,崗頂前地路面用葡式碎石仔鋪設,組成波浪形的圖案,前地上豎立的綠色街燈,古色古香。
崗頂前地正前方是崗頂劇院,經劇院旁的斜巷向下到龍嵩正街,向右一直前行至風順堂街,別忘了參觀右側聖老楞佐堂(教堂內的祭壇古雅端莊,屋頂是中國式的金字瓦面)。
沿聖老楞佐堂右邊至風順堂上街,這裡有由耶穌會會士修建的聖若瑟修院及聖堂(教堂的平面佈局是拉丁十字形,上方是穹頂),在聖老楞佐堂和聖若瑟修道院可以看到錢納利的素描和水彩畫。
沿著風順堂街往前走,穿過高樓街來到鄭家大屋。鄭家大屋是具有廣東傳統民居特徵,同時也糅合了很多外來文化的影響,可謂中西合璧的一座建築物。
從鄭家大屋出來,可順道遊覽右側的另一個景點—亞婆井( 這裡是葡萄牙人最早在澳門的定居之處)。遊覽完後可沿媽閣街往前走,沿路會途徑港務局大樓。
繼續往前走到路口向左轉,便來到上面有介紹過的媽閣廟。穿過媽閣廟前地,澳門海事博物館就是座落於此。河邊新街周圍有一些葡國餐廳(分葡式和澳門式),可隨意進入一家,品嘗一下著名的美味佳餚。
·那些不能錯過的資訊·
又一好消息!持6小時內生成澳健康碼,可自助通關!遊客:什麼時候輪到我?
卓悅1.7折、莎莎2.7折!Coach、MK、SKECHERS、免稅店等,45折起!
廣東澳門商討「通關」事宜!如果能去澳門,你第一時間買什麼?!
「澳門咀香園」被「中山咀香園」起訴商標侵權!判賠10萬元!
點個在看
分享給兄弟姐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