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7日,以安踏為首,包括騰訊等多方投資方組成的財團,宣布以46億歐元的價格收購芬蘭體育用品公司亞瑪芬(Amer Sports)公司的全部股權,折合人民幣達到了360億元。這一收購案,在安踏公司的發展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當日,安踏創始人丁世忠難掩心中的激動心情,公布了這一消息,丁世忠說道,這是他自創業以來,做出的分量最重的一次決策。可見收購亞瑪芬公司,對於安踏的意義,何等重大,對安踏公司未來拓展國際市場,將會產生巨大的價值。
Amer Sports這個公司對於國內來說相對陌生,很多人並不知道它的存在。其實Amer Sports是一家芬蘭的體育用品公司,時至今日,Amer Sports公司已經歷經70多年的發展,目前該公司在多個國家設立了子公司,並且其在全球擁有成熟的銷售聚到。Amer Sports旗下擁有眾多品類齊全的體育品牌,俱位於體育用品行業的一線品牌,其中最為著名的衝鋒衣品牌「始祖鳥」,被稱為「運動服裝中的愛馬仕」,在行業中威名赫赫,也是目前中國消費者對該公司最為熟悉的一個品牌了。
由此可見,安踏收購Amer Sports公司之後,對於安踏未來的成長,將會起到如虎添翼的作用,同時也從側面展現了如今安踏體育的實力。安踏的創始人丁世忠曾經說過,「不要做中國的耐克,要做世界的安踏」,足見其對進軍國際市場的渴求,和高遠的志向。
安踏從當年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品牌,一路成長到今天的全球體育用品品牌前三強,書寫了一部活生生的奮鬥史。1991年,丁世忠來到晉江,話費了全部的積蓄,創辦了一家處於自己的製鞋廠,而但是,中國的體育用品市場,早已被國外的品牌佔據,當時像耐克、阿迪達斯這樣的國際超級品牌,在市場的地位幾乎難以撼動,而當時的丁世忠毅然決定,創建處於中國自己的體育用品品牌,安踏隨之誕生。
安踏初始在耐克、阿迪這樣的國際大品牌的夾縫中求生,異常艱難,然而依靠丁世忠代理分銷的模式下,安踏總算穩紮穩打,專門店慢慢地覆蓋了中國市場,然而安踏品牌,在中國依然沒有足夠的品牌影響力。
為了扭轉安踏三四線體育用品品牌的尷尬地位,丁世忠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啟用中國桌球國家隊核心球員孔令輝,擔任安踏的品牌形象代言人,雖然這一舉動,對於當時的安踏來說,是付出高昂代價的,但是最終,也相應地收到了高額的回報,安踏品牌一炮而紅,躍居國內一線體育用品品牌的行列。安踏的專賣店開始迅速地擴散,全年營業額也隨之水漲船高,增長幅度驚人。迅速成長起來的安踏,終於在2017年,邁向了赴港上市之路。可以說,安踏前期的成功,得益於丁世忠大膽的營銷策略。
然而,隨著安踏全年銷量的不斷上漲,產品的質量也被消費者拿來,與阿迪、耐克等同行業競爭者相比較,安踏球鞋自身的質量問題迅速暴露出來。好在丁世忠迅速認識到了這一問題的嚴重性,隨機開始投入大量的資金,用於產品的研發,當然,這些巨額的研發投資,最終也為安踏帶來了銷售額的再一次飛躍增長,安踏經歷了一次完美的蛻變。
安踏今天的成功,離不開丁世忠對市場的洞察力,和對消費者需求的判斷能力。為了能夠使公司產品能夠充分地迎合市場需求,安踏一直不惜人力財力,進行了大量的市場調研,最終這些珍貴的數據,決定的安踏的產品定位和性能。除了安踏的產品優勢,安踏的營銷策略和營銷團隊同樣不可忽視,安踏依靠一步步搭建起來的成熟銷售渠道,和直營店的模式,成功地將成品推銷出去。
而安踏還有一個重要的成功秘訣,就是多品牌運作的模式。雖然中國市場巨大,但是地區經濟差異較大,單一的產品定位很難適應所有的市場需求,而安踏的多品牌戰略,完美地解決了這一問題。目前,安踏旗下擁有安踏、迪桑特、NBA等眾多品牌,覆蓋高中低短所有層次的產品,成功提高了市場佔有率。包括此次收購的Amer Sports,顯然也是多品牌戰略的其中一塊拼圖。
然而,此次安踏收購Amer Sports的每股報價為40歐元,而當地對於該企業的股價評估,只有30歐元,是一次溢價收購,而Amer Sports公司目前的經營狀態並不樂觀,公司還擁有巨額的債務,安踏收購Amer Sports之後,未來如何將其整合進安踏的體系中,並且幫助該公司扭虧為盈,安踏還要經歷許多的考驗。
2017年,安踏憑藉1056億港元的市值,成功躋身全球體育用品品牌第三名,僅次於耐克、阿迪。如今,安踏依然在快速地成長,期待它在未來更加驚豔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