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讓孩子健康成長,「安全教育」少不了,父母要及早給孩子進行

2020-11-05 文竹媽媽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生養一個孩子,不僅僅要關注孩子的學習和教育問題,孩子的安全問題同樣需要得到父母的重視。

在孩子生活的環境之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安全隱患,父母稍有疏忽,就會給孩子帶來危險。

在孩子小的時候,正是充滿好奇心的年紀,周圍的一切都想要去摸一摸、舔一舔,用自己所有的感官去體驗這些從未接觸過的東西。

這個時候孩子還不懂得什麼東西會對自己造成傷害,等他反應過來時,通常傷害已經造成了。

所以,為了讓孩子能夠健健康康地成長,父母一定要儘早給孩子進行安全教育,提升孩子的安全意識。

媽媽趁孩子睡覺下樓買菜險些釀成悲劇

小月是一名寶媽,他的孩子今年5歲,平時比較調皮,是個充滿了好奇心的寶寶。

因為這天是周末所以沒有送去幼兒園,小月便和孩子一起呆在家裡,而小月的丈夫則在公司裡加班。

因為丈夫的公司離家比較近,所以中餐都是在家裡解決的。為了讓丈夫能夠吃上熱乎的飯菜,小月便趁著孩子睡午覺的時候,打算去樓下的菜市場買菜。

雖說買菜時間也不長,也就半個小時,可是等她回家的時候卻發現有人聚集在樓下,指著一個卡在窗戶上的小孩心焦不已。

小月定睛望去,發現卡在防盜窗上的小孩正是自己的兒子。這個發現讓她嚇得魂飛魄散,急忙衝回家去把孩子從防盜窗上抱下來,樓下圍觀的群眾看到這一幕也呼了一口氣,放鬆了下來。

小月沒有想到自己只不過出去短短半個小時,就險些釀成悲劇,若是自己再晚一些,可能就見不到自己的兒子了。

這個發現讓她後怕,如果孩子的安全出了問題,她可怎麼辦呢?為了避免孩子再出現危險的情況,小月決定要給孩子灌輸「安全教育」,並比平時更加注意孩子的安全情況。

其實,有很多父母像小月一樣,在照顧孩子的時候抱有僥倖心理,認為自己的孩子不會因為一時不看管就出現危險。

但是,很多父母就是因為這種僥倖心理,讓孩子置身於危險之中,等到悲劇發生之後才追悔莫及。

那麼,父母要如何保證孩子的安全呢?

①儘量不讓孩子一個人獨處

父母在照顧孩子的時候,儘量不要讓孩子一個人獨處,因為在沒有監護人的情況下,好奇心旺盛的孩子很容易會發生危險。

我們經常能夠在網上看到孩子被卡防盜窗、孩子被卡洗衣機、孩子在家中玩火等等情況,都是因為監護人不在孩子身邊,沒有給孩子起到警示的作用,導致孩子陷入危險的境地。

所以,父母儘量不要讓孩子自己一個獨處!

②及早給孩子普及安全教育

對於孩子來說,在孩子有了行動能力之後,父母就應該在日常生活中給孩子普及安全教育,讓孩子明白什麼行為會讓自己置於險境,什麼行為會對身體健康造成不良的影響。

只有讓孩子了解關於安全教育的相關知識,孩子在玩耍的時候才會有度,不會把自己陷入危險之中。

③排查孩子附近的安全隱患

作為孩子的父母,為了保證孩子的安全,我們要排查孩子附近的安全隱患,把這些隱患剔除,或是給予孩子警示,這樣能夠有效保證孩子的安全。

比如說,當孩子在家的時候,父母要把尖利的物品和一些看起來像糖丸的藥丸都放到孩子夠不著的地方,以免孩子因為好奇心的驅使而去把玩尖利物品、偷吃藥丸。

父母應該給孩子普及哪些方面的安全教育呢?

①禁止玩火

父母在給孩子科普安全教育的時候,要明確告知孩子不能夠玩火。如果因為玩火而導致發生火災,不僅僅會損失家庭的財產,更嚴重的會危及生命。

如果父母發現孩子有偷偷玩火的行為,一定要及時制止。避免孩子因為玩火而引發更大的災難。

②禁止玩水

有的孩子在夏天的時候,特別喜歡偷偷下河遊泳,即使學校和家長屢次強調依舊我行我素。其實,如果孩子因為玩水而失足落水,旁邊還沒有救援人員的話,一般情況下孩子很難夠成功獲救。

如果孩子溺水,會讓一個家庭都失去幸福。

③禁止爬欄杆

有的孩子特別喜歡攀爬欄杆,如果只是平地的欄杆倒還好說,但有的孩子喜歡翻越高樓上的欄杆。我們經常能夠看到孩子趁家長不在家而被卡防盜窗、欄杆或是墜亡的消息,都是因為孩子好奇心旺盛去攀爬欄杆導致的。

所以父母要給孩子強調,禁止攀爬欄杆,保護好自己的生命安全。

④交通安全教育

世界衛生組織提供的數據顯示,全世界每年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約有125萬,相當於全球每天有3500人因交通事故死亡。

有的孩子在馬路上喜歡追逐打鬧、或是戴著耳機看手機過馬路和闖紅燈等行為,正是因為孩子不遵守交通規則,導致孩子出現了交通事故,危害到了孩子的人身安全。

所以,父母從小要給孩子灌輸交通觀念,讓孩子遵守交通規則,可以極大減少孩子因為交通事故而發生危險的機率。

④禁止食用陌生人的食物

在當今社會,「人販子」依舊十分猖狂,我們常常能夠看到一些父母在網絡上發布尋人啟事,尋找自己走失的孩子。

有的孩子就是因為隨意和陌生人搭話,吃了陌生人的食物而被拐走。所以為了保護孩子的安全,父母一定要告訴孩子對陌生人保持警惕,禁止使用陌生人給的食物。

⑤性知識安全教育

每一年因為被猥褻而受到傷害的孩子,其實比你想像中的更多。父母為了讓孩子避免出現被猥褻的情況,要從小給孩子進行性知識安全教育,讓孩子明白哪些行為是對自己身體的侵犯,並及時告知自己的父母。

不然懵懵懂懂的孩子,連自己受到了傷害還不自知,甚至會留下一生的心理陰影。

和你說句貼心話

孩子的安全是父母教育任務的重中之重,父母要及早給孩子科普安全教育,給予孩子一個安全健康的成長環境。

今日話題:你的孩子有發生過什麼危險嗎?你是怎麼處理的?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想讓孩子健康成長,「安全教育」少不了,需要父母早點上心
    文/小漁媽媽育兒近年來頻頻有一些兒童安全事故見諸報端,仔細觀察不難發現,大多數悲劇的發生都是由於父母缺少對孩子安全教育的引導。導致幼兒沒有安全意識,所以引發了各種危險的可能性。無論是想讓孩子成才,還是希望孩子擁有快樂,健康是一切美好願望的前提。因此父母需要重視孩子的安全教育,儘早對孩子進行安全普及。
  • 為什麼要給孩子進行安全教育?這3點父母必須要知道
    孩子從小就要學會自我保護,這樣才能遠離危險,好好享受生活。所以父母和老師都有義務和責任教給寶寶一些必要的安全常識,以及處理危險突發事件的辦法,好讓孩子在單獨面對危險時,仍然擁有良好的心態和自保的能力。 為什麼要給孩子進行安全教育?
  • 下個月開學,如何給孩子進行安全教育?這3點父母必須要知道
    所謂安全教育,就是指孩子解決各種安全問題的能力。那麼,為什麼要給寶寶進行安全教育?安全教育的原則是什麼?如何給孩子進行安全教育呢?一起來看看吧!為什麼要給寶寶進行安全教育1.重要性(1)國內經常性出現拐賣、搶奪嬰幼兒的案件,而且影響惡劣,傷害極大,所以加強孩子的安全教育刻不容緩。
  • 孩子的健康成長來自父母的教育
    父母是孩子永遠的老師,必須不斷學習。而在育兒教子的過程中,孩子的成長也會不斷帶給你新的體會。父母影響著子女,子女也同樣影響著父母,這不是一個簡單的互動過程。下面,我就把自己教育孩子時的一些體會,與大家共享。
  • 女兒應該怎樣教育?這8句話,父母早點告訴孩子,讓她少走彎路!
    大家好,歡迎關注【內容匠人說教育】,記得右上角關注哦!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家有女兒的父母應該及早告訴孩子的8句話,每一個女孩都是父母手心裡的寶貝,希望所有家長早點讓孩子知道這些,用正確的方法教育女兒,讓她們少走一些彎路,健康快樂成長!
  • 孩子的5大需求父母要儘量滿足,促進孩子健康成長,從現在開始
    導讀:孩子的5大需求父母要儘量滿足,促進孩子健康成長,從現在開始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的5大需求父母要儘量滿足,促進孩子健康成長,從現在開始!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讓孩子健康成長的教育方式
    我國有著五千年的傳統文明,也有著很好的傳統家庭教育方式,如《孟母三遷》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但是現在的社會不一樣了,孩子們的教育方式也就為之改變,那家長們有沒有掌握有助於孩子健康成長的家庭教育方式呢?
  • 父母的正確引導教育,會使孩子健康成長,這就是幸福
    心理學派創始人—阿德勒認為:人格的結構形成於兒童期,所以從這個時候開始,父母幫助孩子形成正面、積極、健康的人格便成了兒童教育的主要任務。隨著社會發展的不斷進步,兒童教育越來越被重視。最後因為兒子爬上桌子去抓鄰桌的螃蟹被人甩開手之後,孩子竟動手打了對方,因為導致鄰桌怒火爆發,自己被打了一記耳光!即使孩子現在小,可他總會長大。父母不可以過早放棄教育孩子的權利,以愛之名無底線原諒,還要求別人原諒。自己的孩子不去教育,當有一天他走向社會,總有人替你教訓!
  • 父母少點「交易」多點「愛」,孩子成長才能』「快」
    為了讓孩子聽話,培養行為規範,激勵孩子進步,父母們不惜以各種好處誘惑,刺激和換取孩子的良好品行。殊不知,過多的「交易」式教育的背後,隱藏著很多傷害,並不利於孩子的成長。父母喜歡用命令的方式或者像發布任務一樣將「愛」傳遞給孩子,但這並不會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反而覺得是父母對自己的束縛跟控制,極力地想擺脫,助長孩子的逆反心理。 當愛變成」有條件的交易「時,性質就變了,就像一顆準備變質的種子,如果不及時處理,你還會相信它能長出好果實嗎?孩子的行為被父母的「交易」綁架著,孩子的情感被父母的「交易」限制著,孩子的安全感被不斷的侵蝕著。
  • 孩子健康成長要有的3種營養,少一種都不行,你都給到了嗎?
    而當我們從劇情中抽離出來,作為父母的我們會認真思考,到底該如何給到孩子成長「營養」,讓他的身心都能健康呢?我想,這是育兒路上每位父母都要不斷思考的問題。可以說父母的陪伴是孩子一生的底氣,也是最好的教育。不管是陪孩子做遊戲,講故事,還是趁閒暇之餘帶孩子出去郊遊和進行戶外運動,對孩子來說都是身心滋潤的營養。這樣不僅有助於孩子為孩子建立牢固的安全感,拉近親子關係,而且還會讓孩子情商和智商都有所提高。
  • 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的放手
    當你把孩子送進幼兒園、送進小學,一位老師的教師孩子成長的主要負責人那就錯了,父母才是第一教育者。當孩子出現問題後,不應該首先抱怨老師的不負責任,而應該首先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教育方法。當一個孩子十四五歲了,他身上的那些問題很難根治,你越教育他越反感,這個時期,你對孩子的影響已經很小了。一定要抓住孩子最依賴你的十年,給予孩子成長實質性的、積極的影響。因為十歲前,孩子覺得自己在世界上只有一個個依靠,這個依靠就是父母。在這十年中,爸爸一定要及早介入,更用心的關注孩子、陪伴孩子,到了青春期,一個走進孩子世界的爸爸比母親的影響更大。
  • 孩子有以下幾個壞習慣?要及早糾正
    習慣的力量很大,孩子與孩子之間的差距往往不在於智商,而是各種習慣,好習慣和壞習慣都會影響人的一生。好習慣能成就孩子更好的人生,而壞習慣會讓孩子的健康成長受到阻礙。當家長發現孩子有以下幾個壞習慣時,要及早糾正!
  • 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與孩子共同成長
    家是孩子成長的搖籃、棲息的港灣。孩子的性格、品行、價值觀、志趣等都與自己的家庭環境、成長經歷息息相關。孩子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有著不同的身心發展特點,作為父母該如何針對各個階段的孩子心理特點來進行良好親子互動、家庭教育呢?這是一個任重道遠的課題,讓我們通過專業學習、專家指導,與孩子共同成長,為孩子的身心成長鋪墊健康之路吧!
  • 青春期孩子出現叛逆,父母少做3件事,教育孩子有幫助
    孩子是父母愛情的捷徑,也好似捧在手中的珍珠。尤其是對於母親來說,經過十月懷胎,一朝分娩,數年養育,才把孩子撫養成人。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家寶貝能夠健康成長,將來出人頭地,更重要的是乖巧懂事。但是現實往往是殘酷的,父母在教育孩子問題上,會遇到許多難題。
  • 男童每天吃「蛋炒飯」引起不適:父母要重視孩子的成長健康
    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家長們對孩子的衣食住行也越來越注意,總是想最大限度地滿足孩子各方面的需求,尤其是在吃喝方面。很多家長都本著「孩子喜歡的就是適合的」這個原則,卻不知在奉行這個原則的時候,其實是存在風險的。都說十月懷胎的過程非常艱辛,但是只有生過孩子的才知道帶孩子的艱辛,因為不僅要注意孩子的日常習慣,更要注重孩子的飲食健康。
  • 張思萊:父母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責任人,也是孩子終身的老師
    期間為中國少年兒童基金會和孩子共同成長公益宣講,走進了全國40多個城市進行科學育兒宣傳。後來又為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兒研中心主辦的母嬰健康成長萬裡行大型公益巡講。我走遍了全國80多個城市和鄉鎮,完成了百餘場的公益講座,此次獲得了中國母嬰公益傑出人物和中國母嬰科普人物傑出貢獻獎。
  • 別讓棍棒教育毀了孩子的健康成長
    "棍棒底下岀孝子",這是過去許多家庭的傳統教育方式。有些父母認為用棍棒來教育孩子,孩子就會很乖乖地聽話,將來也會成為一名孝子。我認為這種父母有這種思想觀念真的很傻,用棍棒打孩子,孩子可以乖乖聽話,可有沒有想過?棍棒下的孩子,身心健康容易受影響。當今社會的父母,還有多少家庭的孩子受到用棍棒挨打的教育方式?還有多少孩子受到父母用挨罵的教育手段?
  •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父母承擔什麼樣的責任,才能使孩子健康地成長
    ,如何負起法律的責任,使孩子幸福地生活,健康地成長,快樂地學習? 家長因沒有履行好監護權使造成孩子損傷,甚至夭折,法律應該制裁的。 如何真正地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不能只停留在法律法規的規定上,要滲透到每一個父母職責上,父母不能無故地把孩子單獨地放在不安全的地方。或者父母不能使不能自理為的孩子單獨地處在一個地方。 養不教,父之過。養不護,亦父之過。
  • 給孩子最好的教育,莫過於父母與孩子共同成長
    現在的父母在孩子身上都是略顯焦慮的,我要給她(他)好的生活,我要給她(他)好的教育,我要讓他出類拔萃等等,那今天就說一說我認為的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是什麼吧! 自從有了薰寶,我也在思考這個問題,在家帶娃兩年我最大的感觸是我們能給到孩子最好的教育,那就是父母與孩子的共同成長,我們只有不斷的吸取養分,才會把能量源源不斷的傳遞給孩子。
  • 暴脾氣的父母,是孩子成長路上的絆腳石,不吼不叫才是優良教育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很少有父母能夠做到不吼不叫,全程耐心溫和地和孩子講道理。有許多父母都是暴脾氣的父母,認為衝孩子發脾氣才能夠真正讓孩子長記性。但是這種教育方式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並非最佳的方式,很容易會給孩子帶來無法逆轉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