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寶寶現在兩個月了,出生先吃奶粉,後改母乳,一直愛打嗝放屁,肚子還總咕咕的響,只要放屁就會有少量大便排出,每天大便至少12次,這是怎麼回事?營養不能吸收嗎?
滿月時檢查醫生說可能是乳糖不耐受症,這可怎麼辦呀,寶寶以後就不能吃奶了麼?」
黃大夫:這可能是乳糖不耐受症。
乳糖不耐受是由於乳糖酶分泌少,不能完全消化分解母乳或牛乳中的乳糖所引起的非感染性腹瀉,又稱乳糖酶缺乏症。乳糖酶缺乏是廣泛存在的世界性問題,在以乳汁為主要飲食的新生兒及嬰幼兒中常發生腹瀉等症狀。
寶寶為什麼會乳糖不耐受?
嬰兒發生乳糖不耐受,主要與腸黏膜發育不成熟,乳糖酶活性偏低;或者是因為急性腸胃炎、腹瀉等原因導致腸黏膜受損,繼而導致暫時性乳糖酶缺乏有關。
有的寶寶是先天性乳糖酶缺乏,出生後即缺乏乳糖酶,屬於一種常染色體隱形遺傳疾病,不過這種情況非常罕見。
通常待寶寶腸黏膜發育成熟後,或者疾病康復,腸黏膜修復以後,乳糖不耐受的症狀就會消失。
寶寶乳糖不耐受的表現
乳糖不耐症的主要表現為胃腸道症狀,如腹瀉每日數次至10餘次,大部分患兒腸道氣體多,放屁時常帶出少量糞便在尿布上。大便多為黃色或青綠色稀糊便,或呈蛋花湯樣,泡沫多,有奶塊,少數患兒有回奶或嘔吐。
有的患兒還會伴有腹脹和不同程度的不安、易哭鬧,排便或經治療後腹瀉好轉。腸絞痛少見,常發生在病程中,但也可發生在腹瀉前。
乳糖不耐症對嬰幼兒影響較大,嚴重時還會發生脫水、生長發育遲緩等,不耐受症狀的多少和嚴重程度與多種因素有關,如小腸內乳糖酶活性、攝入的乳糖量以及是否同時攝入其它類食品等。
寶寶乳糖不耐受,寶媽如何護理?
儘量堅持母乳餵養
雖然母乳中也含有乳糖成分,但是,母乳是寶寶最佳的食物,媽媽仍要儘可能地堅持給寶寶進行母乳餵養。
母乳餵養時,可根據寶寶乳糖不耐受的具體情況,減少寶寶的單次攝入量,可以少量多次餵奶;前奶中的乳糖含量比較高,媽媽母乳充足的情況下,可以考慮擠掉一部分前奶。
無乳糖配方奶粉替代
WHO建議持續腹瀉大於14天的寶寶,最好暫時避免攝入含乳糖的乳製品。乳糖不耐受的寶寶如果出現營養不良或體重降低等情況,可以暫時換成無乳糖配方奶粉,等到寶寶腹瀉情況好轉以後,再換成含有乳糖的配方。
不過,爸爸媽媽要注意,使用無乳糖配方奶粉的時間不宜太久,因為乳糖是寶寶生長需要的能量,也是寶寶食物纖維的來源之一,並且乳糖還有助於小腸有益菌的生長以及腸道鈣的吸收。
少量多次飲用牛奶
限制一天中攝入乳糖總量,一般乳糖限量為12g。少量多次食用也可減輕乳糖不耐受反應,一次食用量不超過250ml為宜。只要每次飲牛奶時能掌握合理的間隔時間和每日攝入總奶量,就可避免出現乳糖不耐受症狀。請注意,嬰幼牛奶過敏患者請選擇羊奶或其他奶製品。
配合其他輔食同吃
乳糖不耐受的寶寶,不宜清晨空腹飲奶。在進食其它食物的同時飲用牛奶,如在喝奶前或喝奶時吃一些餅乾、麵包等,這樣能夠幫助減少腸道排氣和不舒服的感覺。
喝酸奶更易消化
大一點的乳糖不耐受情況寶寶可以用發酵乳來代替奶粉,發酵乳中的乳糖已有20%-30%被降解,寶寶飲用不但不會出現乳糖不耐受的情況,同時還非常利於消化以及吸收。食用酸奶還能改善乳糖消化不良和乳糖不耐受,適合一歲以上的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