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送爽,2017年10月28日下午,「文學與人」第九屆華語原創文學大賽頒獎典禮暨2017上海大學生華語原創文學大賽頒獎典禮、「文學中的城與人」主題論壇在華東師範大學的麗娃河畔成功舉行。該活動由華東師範大學、上海市作家協會和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主辦,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上海市作家協會華語文學網聯合承辦。
出席本次頒獎典禮的嘉賓有: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海南省文聯名譽主席韓少功先生,上海市作家協會副主席、上海文學發展基金會理事長孫顒先生,上海市作家協會副主席、《萌芽》雜誌社社長孫甘露先生,上海市教委高教處處長桑標先生,南京大學教授、江蘇省作家協會副主席畢飛宇先生,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教授許子東先生,《臺港文學選刊》執行主編賴碧強先生,《臺港文學選刊》主編助理遊錦壽先生,上海市作家協會副主席、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楊揚先生。
作為主辦方和承辦方出席的領導有:華東師範大學副校長梅兵老師,中文系系主任朱國華老師,中文系黨委書記王慶華老師,中文系副系主任文貴良老師,中文系副書記王志老師,中文系系主任助理湯擁華老師。
本次「文學與人」第九屆華語原創文學大賽由華東師範大學、上海市作家協會和上海市教育委員會聯合主辦,主題借用錢穀融先生所言「文學是人學。文學是人寫的,文學也是寫人的,文學又是寫給人看的,因此,研究文學必須首先學做人,做一個文品高尚、人品磊落的人,這是人的立身之本。」,藉以發揚錢先生文品通人品、立文先立人的學術思想。
大賽自2017年3月開始全面徵稿,截至2017年5月5日,受到了廣大創作者的熱情參與,收到了來自中國大陸、港澳臺地區以及海內外多個國家和地區文學愛好者的踴躍來稿共計 3688 篇。其中,面向上海地區在讀大學生開展的 2017 年度上海大學生華語原創文學大賽收到來稿共計 220 篇。本次大賽特別邀請到著名作家與學者擔任評委,以「公平、公正」為基本原則進行評審,經過三輪評審後,共有41篇作品從3688篇作品中脫穎而出。
最終評選出第九屆華語原創文學大賽特等獎 1 名,二等獎 2 名,三等獎 5 名,入圍獎29 名;2017 年度上海大學生華語原創文學大賽特等獎 1 名,一等獎 1 名,二等獎 1 名,三等獎 1 名;並設單項獎 6 項,其中最具潛力獎 1 名,最佳故事獎 1 名,最美語言獎 1 名,大學生新人獎 1 名,最短篇幅獎 1 名,港澳臺新人獎 1 名。
同時,大賽獲獎作品將由主辦方之一華語文學網以電子書形式,對外推介;作者將有機會入選華語文學網寫作人才庫,作為華語文學網註冊作家培養對象。「文學與人」第九屆華語原創文學大賽一、二、三等獎,2017上海大學生華語原創文學大賽特等獎、一、二等獎獲獎作品更有機會由主辦方推薦給純文學雜誌予以發表。
「文學中的城與人」主題論壇
從左至右依次為:楊揚、許子東、孫甘露、畢飛宇
作為頒獎大賽精彩部分,主辦方為眾多來賓獻上了一個特別的文學盛宴。邀請了3位著名作家學者——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教授、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兼職教授,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許子東先生,先鋒文學代表作家、上海市作家協會副主席、《萌芽》雜誌社社長、《思南文學選刊》雜誌社社長孫甘露先生,南京大學教授、江蘇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協第九屆全委會委員畢飛宇先生進行了就「文學中的城與人」為主題的論壇。論壇由華東師範大學教授、華東師範大學學報主編、上海作協副主席、中國茅盾研究會會長楊揚老師主持。
本次論壇就城市、文學、人之間的文化關係進行了精彩的剖析及探討。
正如楊揚老師所說,「城」作為一個因素,在文學閱讀過程當中、批評過程中、包括文學創作過程當中被凸顯出來,都是文學發展過程當中的一件大事。於是論壇之初,四位老師便對城市文學這一概念在古今中外文學的地位和不同特點展開了深刻的討論,並分享了自己記憶當中與城有關係的文學的記憶。過程中,回憶起他們的讀書經歷和生活中的際遇體會,諸位老師無不感慨起城市文學和農村文學兩者發展所體現的奇妙與魅力。老師們提出:在這個城市高度發展的中國,城市文學的興起是不可遏制的;而在這個人群擁抱城市的中國,城市文學的新內涵更是值得深思的。你一言,我一語,老師愈發熱烈的討論將本次論壇推向了高潮,諸位老師紛紛分享起他們對城市文學與鄉村文學、城市特點與鄉村特點的理解,更指出在中國這樣一片農業文明發達的土地上這兩者的聯繫更是微妙而又有趣,尤其是這種城市文學的發展相較於西方所蘊含的耐人尋味之處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思考去探討。論壇整場時長近90分鐘,卻絲毫不顯得冗長乏味;場下觀眾不時嘉賓老師幽默的自嘲和風趣的話語喚出幾聲輕笑,而更多時候則被老師們精妙的觀點和判斷折服,嘖嘖稱讚,掌聲連連。
活動最後的提問環節中,一位同學疑惑城市文學中一些「上海外人」為什麼能比上海本地的作家更好的抓住上海的魂靈,被困擾良久,老師則指出優秀文學的誕生必定要有一個「進去又出來」的過程,這與所處位置沒有嚴格的聯繫,不能囿於地域,這會造成一種誤解;文學寫作要站出來,我們研究文學時也是一樣不能固步自封於狹隘的一隅。接著另一位同學則根據自己從事寫作前景的問題和嚮往提出了疑問,對此老師們也一一耐心解答,情真意切的指導與建議令同學感動不已。至此,論壇最終在全場共同的心滿意足中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頒獎典禮於下午3:30正式開始。
首先,華東師範大學副校長梅兵老師和上海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孫甘露先生代表主辦方進行了致辭。兩位老師詳細介紹了本次大賽的徵稿情況和賽果,傾訴了自己對在場文學新生力量的祝福、鼓勵、情愫和關愛;並稱讚這樣一批年輕創作者,一定會成為當今文學界最重要的力量。
華東師範大學副校長梅兵
上海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孫甘露先生
緊接著,大賽的終評委孫顒先生、韓少功先生上臺向大家介紹了本次的評審情況。兩位評審老師向在場的各位解釋了本次大賽的評審過程和標準,又對獲獎的幾部作品的優缺點進行了詳細的舉例解說。同時老師分享,在評審過程中,評審作品的優劣只是比賽的一部分,評審這一過程給予人們更多的則是其所帶來的對優秀文學作品誕生的欣喜和對新一代文化前景的期待。
終評委孫顒先生
終評委韓少功先生
隨即,活動進入頒獎環節。
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黨委書記王慶華老師首先宣布了第九屆原創文學大賽的獲獎結果,伴隨著陣陣掌聲,上海作家協會副主席、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楊揚老師為獲得單項獎的劉斌、劉長華、餘丹、汪伊、顧明珠、邵棟六位選手頒發了獎盃獎狀。接著,中文系副系主任文貴良老師,南京大學教授、江蘇省作家協會副主席畢飛宇先生,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教授許子東先生為29位入圍獎選手頒獎。上海市作家協會副主席、《萌芽》雜誌社社長孫甘露先生隨即分別為顧明珠、杜開春、葛亞夫、楊友鵬、袁飛五位三等獎的獲獎選手頒獎,繼而由上海市作家協會副主席、上海文學發展基金會理事長孫顒先生為劉斌、餘丹兩位二等獎獲獎選手頒獎,最後上海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海南省文聯名譽主席韓少功先生為一等獎獲得者邵棟頒獎。
楊揚教授與單項獎獲獎選手合影
文貴良老師與第一批入圍獎獲獎選手合影
畢飛宇先生與第二批入圍獎獲獎選手合影
許子東先生與第三批入圍獎獲獎選手合影
孫甘露先生與五位三等獎獲獎選手合影
孫顒先生與劉斌、餘丹兩位二等獎獲獎選手合影
韓少功先生與一等獎獲獎選手邵棟合影
第九屆原創文學大賽頒獎過後,上海市教委高教處桑標處長為本次2017年度上海大學生原創文學大賽宣讀獲獎名單。由《臺港文學選刊》主編助理遊錦壽先生隨即為三等獎獲得者張若軒選手頒獎,《臺港文學選刊》執行主編賴碧強先生為二等獎獲得者張杰鋒選手頒獎,由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系主任朱國華老師為獲得一等獎的張熠如選手頒獎,最後由上海市教委高教處桑標處長為本次上海大學生華語原創文學大賽特等獎獲得者汪伊選手頒獎。其中,張杰鋒因身體原因無緣本次頒獎典禮,由工作人員代領。
遊錦壽先生與三等獎獲獎選手張若軒合影
賴碧強先生與二等獎代領工作人員合影
朱國華教授與一等獎獲獎選手張熠如合影
桑標處長與特等獎獲獎選手汪伊合影
頒獎結束,第九屆原創文學大賽一等獎獲得者邵棟、2017上海大學生原創文學大賽特等獎獲得者汪伊及入圍獎獲得者楊逍分別上臺發表獲獎感言並分享他們自己的創作體會。在這片文學的沃土上,一個是文採斐然的博士作家,一個是冉冉升起的大學新人,一個是浸淫十載的文壇老將;他們作品的初衷也許不同的,他們文學的領域也許不同的,可是在這樣一個文思飛揚的時代他們對文學的熱愛是相同的。他們分享了各自不同的創作經驗,所相似的,他們的文學都深深根植於自己的生活,邵棟先生難忘一個地鐵站產生的靈感,汪伊同學講述一次實踐活動的淵源,楊逍先生暢談他文壇多年的經歷和感觸。字字句句,他們深情的傾訴令在場的人們對他們的文字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對他們的熱愛有了更深的體會。
第九屆原創文學大賽一等獎獲得者邵棟
2017上海大學生原創文學大賽特等獎獲得者汪伊
入圍獎獲得者楊逍
典禮的最後,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系主任朱國華教授發表了總結致辭。表達了大賽今後在今年的基礎上不斷推動原創比賽的發展的期許與為營造原創氛圍,搭建文學交流平臺,促進大學生創作培養提供空間的企盼。
朱國華教授致辭
華東師範大學自2008年開始舉行原創文學大賽,旨在傳承師大作家群熱愛文學、追求理想的精神,自此之後,每年舉辦的華東師範大學原創文學大賽逐漸成為愛好文學者展示自我、相互交流的平臺,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本次大賽受到了空前的關注,收到稿件3600餘篇,開啟了原創文學大賽的一個新的高潮。
此外本次上海大學生華語原創文學大賽所獲得的優秀作品也讓我們領略到了當代大學生的風採,窺見了新一代文學的未來。原創文學大賽評委老師坦言,這些作品展現了作者溫柔敦厚的內心、雋永的哲思和深刻獨到的眼光,令人對新時代的文學,尤其是90後作家的作品充滿期待。
參賽者們則表示,原創文學大賽給了他們一個試筆的機會,一個得到肯定的機會,大賽所傳播的錢先生「文學即人學」的學術思想更讓他們收穫頗豐。談到未來,他們各有各的想法,但最終,他們都希望與文學相伴。有了老一輩的期盼和新一代的熱忱,我們堅信原創文學大賽也將越走越遠。
攝影 |田波瀾 王子涵
文案|張一凡
排版|鍾嘉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