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公務員考試筆試內容包括:行政職業能力測試以及申論,對於申論而言,主要是以4道題為主,3道客觀題,1道大作文,掌握的內容在於平時的積累,比如申論熱點、申論範文,接下來甘肅中公教育將會為大家持續更新申論熱點,望大家及時查看並積累,下面是2021年甘肅申論熱點:依法監管保障新業態發展。
【背景連結】
近期,多個與新業態新模式有關的監管新規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從銀保監會等部門《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到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再到國家網信辦等部門《網際網路直播營銷信息內容服務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均著眼於保障新業態新模式的健康有序發展,受到廣泛關注。
[提出觀點]
監管不是限制發展,而是為了更健康可持續發展。包容與審慎並舉,才能明確面向新業態新模式的監管定位
[綜合分析]
歷史經驗和現實都表明,危機中往往孕育著新機,變局中也可以開啟新局。對消費者來說,新業態意味著別具一格的新體驗;對企業而言,新模式打開了一片廣闊的藍海。例如:直播帶貨不僅給消費者帶去實惠和便利,而且盤活了萬億級農村消費市場;在線教育為在校師生增添了正常教學的渠道,優質教育資源也得以向更大範圍輻射;文旅活動融合發展,既能在線下滿足遊客的多元化需求,也可以通過線上「雲遊」極大拓展獲客空間。更便利的智能交互應用,更廣泛的新型消費場景,更優化的商業服務模式,讓培育經濟新增長點、形成發展新動能成為可能。
更進一步看,新業態新模式的茁壯成長,既是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應對之舉,也是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動作為。當前,我國經濟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一方面,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新技術新應用快速發展,為新業態新模式的勃發進行賦能。另一方面,從購物到服務,從生產到銷售,各行各業加速「上線」「上雲」,傳統生產組織模式和產業供應鏈、價值鏈不斷重構。可以說,無論是從無到有的創新,還是從有到優的升級,把難點變成高質量發展的支點,將危機化為轉型升級的契機,新業態新模式大有可為。
可見,以數字經濟為代表的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不僅創造出了強大的創業潛力、就業能力和經濟價值,也為社會、文化等領域帶來深刻改變。同時也應認識到,一個「新」字既蘊藏著無限潛力,也意味著風險和不確定性。新規擬將小額貸款、直播帶貨、平臺經濟等新業態新模式納入監管,是健全國家治理急需的法律制度、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備的法律制度的體現。對於監管部門來說,在鼓勵創新的同時進行有效監管,在包容與審慎中找到平衡點,才能實現良法善治的目標。
[參考對策]
樹立底線思維,這是新業態新模式監管始終應該繃緊的弦。相較於傳統業態,不斷湧現的新業態新模式,有的是各種業態的跨界、交叉,有的則是開闢出了全新的產業形態,往往會給監管帶來挑戰。這就需要立法、執法、司法等相關環節不能止步不前,必須不斷創新監管方式方法,及時適應新業態新模式,守住安全底線和法律底線。
包容與審慎並舉,才能明確面向新業態新模式的監管定位。強調包容,是因為老辦法未必能「對症」新業態,也是因為創新潛力尚未充分釋放,對於新業態新模式要適當給予比傳統行業更高的包容度;強調審慎,是因為市場經濟也是法治經濟,創新不是隨心所欲的藉口。面對新業態新模式帶來的風險挑戰,通過法治途徑將其規範在可控範圍之內,才能實現新業態新模式的良性發展,也才能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持續注入新動能。
註:本站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轉載請保留出處及源文件地址。
(責任編輯:李佳蒙)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於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