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育兒女神Miss劉(原創丨歡迎轉載分享)
說到育兒,相信每一個寶爸寶媽心中都會有屬於自己的一套方法。但是,不同群體獲得這套方法的途徑卻不一樣,而這往往也決定了之後教育孩子的成果。
在普通人眼裡,他們教育孩子的方法,往往來源於自己的父母曾經教育自己的方式。
有的人完全繼承了父母的育兒法;有的人是在父母育兒法的基礎上變本加厲;而稍微好一點的,也只是會根據自己的社會經歷,對父母的育兒法中不恰當的方法加以改進。
現在明星親子類的節目層出不窮,越來越多人也意識到自己與明星在教育孩子上的差距,並開始向明星學習他們的育兒法。
都說女兒是爸爸上輩子的小情人,是父母貼心的小棉襖,許多爸爸在對待女兒時確實總是會多幾分耐心和關愛,而有一位爸爸在對待女兒時,卻是「不走尋常路」。
從以前著名的大型相親類節目的主持人,到喜歡在微博曬娃的單親奶爸,樂嘉一直以來在大眾面前的印象就是敢說敢做。在女兒的教育問題上,樂嘉也延續了自己的一貫作風。
樂嘉的女兒小名叫做靈兒,今年七歲。小小年紀的她在三年前就和爸爸徒步76公裡穿越了沙漠,在兩年前被送進了少林寺學武。
在同齡人被當成小公主對待時,靈兒卻早早就能獨當一面,在爸爸的陪同下,完成徒步穿越沙漠的壯舉。
而樂嘉的吃苦教育也成就了靈兒的堅毅性格。靈兒的性格屬於敢說敢做、堅定自信、毫不動搖,缺乏耐心、死不認錯的黃色性格,和積極樂觀、熱情開朗、善於表達、缺乏自控的紅色性格的結合體。
於是樂嘉根據女兒的性格,實施了吃苦教育。也正是如此,靈兒個性堅強,輕易不言棄,在生活中也很少哭鬧,在樂嘉的有意引導下,她認為哭鬧是弱者的表現,而堅持才會是強者。
在傳統觀念中,柔弱、嬌氣一直是女生的代言詞。但是,隨著男女平等的觀念不斷普及、深入,女性在社會中的角色不再局限於此,社會對女性的要求也漸漸與男性趨同。
1.不哭堅毅的女孩,擁有著強大的內心。
她們在面對未來未知的困難時,總是會做好心理準備,迎難而上;她們很難被外界的反對聲音影響;她們在低谷時,總是會比常人更快地從消極情緒中脫離出來。
2.不哭堅毅的女孩,獨立自主能力更強
在不愛哭的女生眼裡,哭並不能解決任何事情。因此,她們遇到問題的第一反應不是發洩情緒或者求助他人,而是立刻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
這樣的女生,獨立解決問題能力較為優秀,日後進入社會適應力很強,在工作單位更易得到上級的青睞。
3.不哭堅毅的女孩,更有恆心和上進心。
在吃苦教育下成長的女生不哭,是因為只有弱者才會把眼淚當作武器;堅毅,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磨練中鍛鍊出來的。
她們擁有比一般人更強烈的上進心和恆心,把人生看作逆水行舟,明白什麼是不進則退。在別人看來,她們總是不停地追求進步,能堅持完成立下的目標。
看到吃苦教育下成長的孩子的種種優秀之處,相信很多人都會認可並採納這種教育方式。但是凡事不可盲目而行。吃苦教育的確是良藥不假,但是一味地生搬硬套在自己孩子身上是行不通的。教育方法是死的,而孩子的性格卻各有千秋,這就需要家長們適度而行了。
自古以來就有「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說法,於是「棍棒底下出孝子」「慈母多敗兒」的說法就應運而生了。部分家長對此類說法深信不疑,孩子不聽話怎麼辦?打!孩子做錯事怎麼辦?打!孩子的媽媽勸阻怎麼辦?那是婦人之見,不聽!
而這樣方法下教育出來的孩子卻未必成為「人上人」、「孝子」,反而因為家長的過度苛責而越發叛逆,把家長的話當作耳旁風,和父母的關係越來越僵硬……
因此,吃苦教育不可盲目應用,家長們應該透徹了解自己孩子的性格特徵,因材施教,方為上策。
各位父母,關於育兒你們有什麼見解嗎?歡迎留言分享,一起討論。
PS:本文配圖來自網絡,和內容無關,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