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嘉陪女兒4天76公裡沙漠徒步,告訴我們要培養孩子的這種能力

2020-09-03 女人幸福成長
  • 有生之年,會與文字相伴。點擊「關注」,讓我們一起,感悟人生,幸福成長!



高爾基說:「愛孩子,那是連母雞也會做的事,而真正教育他們則是一件大事。」

01

前幾天,看到一個名人育兒故事:

樂嘉帶著4歲的女兒參加「4天76公裡」沙漠徒步。

出行前,樂嘉和女兒約法兩章:

第一、不可以無理取鬧,哭要有哭的理由;

二、不論發生什麼事,絕對不可以讓大人抱,要靠自己的力量每天走完全程。

第一天當女兒堅持不住懇求爸爸時,樂嘉給她講故事轉移她的疲憊感。

第二天,當遭遇狂風大作,漫天飛沙,又下起了暴雨時,當女兒腳上磨出水泡,晚上被蚊子攻擊,睡不好覺時,女孩最終崩潰嚎啕大哭。

但是樂嘉雖然眼眶發酸,卻依然狠下心抱著她安慰:爸爸陪你,不管多慢,不管多晚,我們也要走到。

第三天,第四天,直到最後,當看到女兒衝刺到終點的那一幕,樂嘉卻「失聲痛哭」。

四天時間裡,女兒在沙漠裡所遭受的種種磨難,變成了一把刀子,狠狠剜進爸爸的心裡。只有心疼、自責到極點,才會讓一個男人在形容女兒成長時,用上「失聲痛哭」四個字。

海藍博士曾說過,做一個為孩子遮風擋雨的父母很容易,但做一個心裡上插把刀看著孩子受苦的父母非常不容易。

樂嘉,著名的主持人,在育兒上,給我上了一節意義非常的課。

02

孩子對我們來說,承載了太多的希望,愛他們,希望他們優秀,為此作為父母,不懈努力。

在確定安全的情況下,讓孩子學會獨立和堅持,這是我從樂嘉身上學到的。同時,我覺得讓孩子學會吃苦,是他們變得堅強,接近幸福的一條途徑。

可是反觀生活裡,我們的孩子生活在蜜罐裡,苦是什麼呢?他們不知道。

最簡單的洗衣服,做飯,很多孩子不會;面對父母的辛苦,他們不體諒,反而抱怨無能;學校生活,攀比吃穿,毫無節制;成年之後,掉過頭來,成了啃老族……

這些都是教育失敗的結果!從小把孩子「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最後都會有苦果子吃。

所以,無論如何,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不要溺愛,不要把他放在蜜罐裡,要讓他學會吃苦。

特別是女孩子,現在都提倡「富養」。可是富養並不是溺愛和妥協。要知道每個人生存的能力,都不是在輕鬆舒適中產生的。

電影《靈魂歌王》裡,查爾斯的母親目睹孩子不斷受傷,依然無動於衷。她知道只有捨得孩子走出自己的保護圈,他才能夠成長,才能在日後獨當一面。

她的做法是對的,正是捨得孩子吃苦,她培養出一代靈魂歌王。

她說過一段話,可以與大家共勉:「我第一次會教你怎麼做,你做不好我會教你第二次,到了第三次你就要靠你自己,現實世界就是這樣,這也是你生存的唯一方式。」

每個孩子的成長,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挫折、磨難都會經歷,捨得讓孩子吃苦,他們才會更有前途,因為孩子自己才是他命運的主宰。

讓人感到欣慰的是,現在很多父母在努力給孩子創造優越的物質條件時,已經開始注重孩子的教育。

有這樣一種說法:「父母和食物一樣,都有『有效期』,小孩兒是老天爺給我們的禮物,當你不珍惜的時候,老天爺就把這份甜蜜的禮物收回了。」

每個孩子初來到這世上,都是天使,父母教育孩子,是存在一個10年有效期的。男孩也好,女孩也好,生活對每一個孩子都是公平的。作為父母在「有效期」內,對孩子進行良好的教育,才是對孩子最真的愛!

而在所有教育中,對孩子進行吃苦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做法。

03

在我們國家,大部分人家的孩子是用來學習的,除了用功讀書,其他任何事情都不重要,這是普遍的現象。

對孩子進行吃苦教育,近些年來,引起家長們的重視。

那我們該怎樣呢?不妨從這幾個方面入手:

  • 讓孩子做家務

我們很多做父母的都一樣,小時候捨不得讓孩子做家務,等他們長大後才發現,孩子的生活其實離不開家務。因為,沒有能脫離生活的人生。

其實,做家務,不但不會耽誤孩子的功課,反而能讓大腦從繁重的功課中得以休息,是恢復精力的途徑之一。

更何況,參與家務勞動,不僅讓孩子體諒父母的辛苦,而且還可以讓孩子養成愛勞動和吃苦精神。

  • 控制零花錢

說到零花錢,一般父母都會多給,怕孩子在同伴面前自卑。我覺得零花錢是次要的,幫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才最重要。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給兒子小約翰零花錢是這麼規定的:每周給零花錢1美元50分(人民幣約10元),最高不超過2美元(人民幣不到15元)。每周核對帳目,要他們記清每筆錢支出的用處,再領錢時交給家長審查,錢帳清楚,下月增發10美分(人民幣7毛),反之則減。洛克菲勒通過這種方法,使孩子養成了不亂花零花錢的習慣。

我們多數父母辛苦打拼,可以自己省吃儉用,卻不會委屈孩子。所以,有的孩子零花錢多的驚人。

但是,零花錢用不好的話,孩子會養成壞習慣。在他們沒有理財觀念前,一般是你給他多少他就會花多少。

而控制零花錢,可以讓孩子在購物時,學會精打細算,這也是一種培養吃苦的方式。

  • 獨立完成,培養自信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有很多事根本就是他自己的事。如果感覺他能獨立完成,就一定不要幫他,讓他獨自解決,這樣可以培養他的獨立性,還有自信心。

英國的心理學者哈德菲爾德說:

人在自信的情況下,可以把自己的潛力發揮到500%以上,而沒有自信且自卑的人,只能發揮自己能力的30%。

擁有自信心的孩子,對未來充滿自信,不會輕易被困難打倒,做起事情來也更落落大方,從容不迫。

  • 打工賺錢

一般孩子10歲之後,可以嘗試讓他「打工」,其實就是讓他在自家店裡,或者親戚、朋友、鄰居那裡幫忙,視表現給予一定的工資。這個過程,不僅要讓他懂得賺錢不易,還可以讓他明白付出的勞動與工資的比例關係。

  • 不為孩子的錯誤買單

對於孩子來講,長大是個不斷試錯的過程。當他闖禍時,他自己清楚這是件糟糕的事情,如果父母第一個反應是懲罰,那可能會造成孩子再做錯時,為了迴避懲罰而不敢讓父母知道,甚至是說謊。

這樣的話,如果孩子遇上一些自己難以面對的傷害時,就無從尋求幫助,這會是更糟糕的情況。

經典繪本《我永遠愛你》中就有這樣的對話:

阿力:「如果我把枕頭弄得羽毛滿天飛,你還愛我嗎?」

媽媽:「我永遠愛你,不過,你們得把羽毛收拾起來。」

阿力:「如果我把畫畫的顏料灑在妹妹身上,你還愛我嗎?」

媽媽:「我永遠愛你,不過,你得負責給妹妹洗澡。」

故事中,媽媽不厭其煩地保證,「我永遠愛你」,同時又不忘強調:孩子,你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你要儘可能想辦法恢復或彌補,你的所作所為帶來的後果。

父母不能幫孩子逃避,而應該要求孩子為自己的錯誤言行承擔後果,讓孩子有面對錯誤的誠實和勇氣。


我特別喜歡一句話:「你剪斷我的翅膀,卻怪我不會飛翔。」

有的時候,孩子不夠優秀,有可能是因為父母在孩子還小的時候,教育出了問,剪斷了他們飛翔的翅膀。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軌跡,也有自己的天性,父母應該做的,是好好呵護孩子骨子裡的天性,然後慢慢發掘它。

針對如何對孩子進行吃苦教育,您有什麼不同的見解,歡迎留言,集思廣益,讓我們做得更好!


  • 我是女人幸福成長,一個熱愛生活,渴望內心愉悅、平和的70後,喜歡用文字記錄生活,希望遇到更多有能量的朋友。

相關焦點

  • 帶著4歲半的女兒徒步4天76公裡,樂嘉到底是在培養還是折磨孩子?
    近日,主持人樂嘉分享了他與女兒首次參加沙漠徒步活動的全過程。令人震驚的是,他年僅4歲半的女兒竟然跟大人一起徒步4天走完了近76公裡。這到底是培養孩子的吃苦精神還是折磨孩子?爭議接踵而來。對此,樂嘉的回應首先是:孩子喜歡走。
  • 靈兒4歲徒步76公裡穿越沙漠,6歲少林寺習武,當樂嘉女兒多太苦了
    然而,也會有些個例,也不是所有星二代天生就如此幸運,一生下來就是小王子小公主,而樂嘉的女兒就是個例外。樂嘉對於孩子教育方面可以說非常嚴格,一度被網友吐槽:「太狠了」女兒年僅6歲,就被他送進少林寺鍛鍊而且還送進去兩次。樂嘉因此引以為傲還多次在社交平臺桑上曬出女兒在少林寺習武的照片,一度引發網友熱議。
  • 她是樂嘉4歲女兒,哭著在少林寺修行,徒步翻越沙漠,如今怎樣了
    不過有一個很明顯的現象,就是對於孩子的教育,家長總是會將自己的思想觀念強加到孩子的身上。我們今天所要說的這個故事主人公,他就是在父母的教育下,與別的孩子大大的不同。他是樂嘉四歲的女兒,哭著在少林寺修行,徒步翻越沙漠,現如今過得怎麼樣了呢?
  • 心理專家樂嘉帶4歲女兒沙漠徒步:堅強=不哭不鬧不求抱抱?
    頗為出名的色彩心理學專家樂嘉,就曾在一個暑假,帶著4歲女兒去沙漠徒步。樂嘉發微博,說將帶女兒去徒步沙漠,4天走76公裡,平均每天近20公裡。他還強調,4歲半的女兒是全團年齡最小的。▲ 樂嘉微博截圖通過徒步的方式,培養女兒的毅力,這種方式本身無礙。
  • 樂嘉是怎麼教育女兒的?4歲徒步穿越沙漠,6歲送去少林寺習武
    導讀:樂嘉是怎麼教育女兒的?4歲徒步穿越沙漠,6歲送去少林寺習武。主持人是一個很難把握尺度的職業,有些人偏向於理性,有些人偏向於感性,如果從感性中選拔出一位佼佼者,樂嘉必居其中。算起來,主持人樂嘉消失了已經有五年時間了,有些網友表示許久不見甚是想念。
  • 明星育兒觀點之:樂嘉,走沙漠 練就女兒不放棄
    樂嘉說:「做父母不放棄,才會給孩子很好的表率。沙漠小勇士怎麼可以放棄呢?」 從節目上與嘉賓唇槍舌戰的演說家,到經常在微博上曬娃的單親奶爸,主持人樂嘉一直給人的印象是真性情、敢說敢做。都說爸爸普遍疼女兒,然而,樂嘉對待孩子卻不走尋常路。
  • 樂嘉為磨鍊女兒的意志,狠心將4歲女兒送去少林寺修行,後來怎樣
    樂嘉為磨鍊女兒的意志,狠心將4歲女兒送去少林寺修行,後來怎樣為了下一代的教育,家長們可謂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紛紛拿出十八般武藝,在孩子的教育上狠下一番功夫。對於一個孩子如何成才,成為怎樣的人才?每個家長的標準、方式都不一樣。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在學校裡取得優秀的成績,有的家長則是希望孩子擁有一技之長,因為這些需求之下,各種補習班、輔導班、興趣班層出不窮。
  • 當年為了鍛鍊女兒的意志,樂嘉送4歲女兒在少林寺修行,如今怎樣
    當年為了鍛鍊女兒的意志,送4歲女兒在少林寺修行,如今樂嘉女兒怎樣了?>樂嘉女兒是在網絡上走紅的一個孩子,她的走紅方式完全是因為自己父母的教育方式。四歲的時候,樂嘉的女兒就跟隨著自己的父親去徒步沙漠。當時年幼的小孩是怎麼穿過沙漠的,細想肯定是一個很艱辛的過程。當時,樂嘉帶著自己的孩子要冒著礦粉,徒步76公裡,而且是用時四天。這樣算下來的話,他們需要每天走五六萬步。別說是小孩子了,即使是大人也會很難受吧。在女兒一邊呼喊著,好累,想睡覺,走不動了的時候,樂嘉還是沒讓女兒停下來。
  • 4歲徒步穿越沙漠,5歲勇闖少林寺的女孩,如今7歲過得怎樣了?
    樂嘉的女兒叫靈兒,靈兒在網絡上曾經走紅過,是因為在4歲的時候隨父親徒步穿越大沙漠,徒步走了76公裡的旅途。這麼一段距離,加上沙漠的環境,成年人都不一定能夠扛下來,更何況一個4歲的孩子。每當女兒哭喊著自己很累,走不動時,父親樂嘉卻沒讓女兒停下腳步。
  • 樂嘉送女兒去少林寺練功:挫折教育還是過度挫折教育?
    知道樂嘉和他女兒靈兒,是從幾年前樂嘉帶著靈兒徒步沙漠開始的。當時覺得單親爸爸帶著女兒很不容易,又覺得這位爸爸對女兒要求太嚴,孩子才4歲多就要和爸爸徒步沙漠。在徒步之前,樂嘉和女兒約法三章:不可無理取鬧的哭,哭要有哭的理由;無論發生什麼,都不能讓大人抱,要靠自己的力量走完全程。
  • 當年4歲就被樂嘉送去少林寺的女孩,現在怎麼樣了?現狀令人欣喜
    當年4歲就被樂嘉送去少林寺的女孩,現在怎麼樣了?現狀令人欣喜當今的孩子出生在新時代,生活水平已經有了顯著的提升,但自身能力的提高卻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不同的家長對待孩子的成長持有不同的態度,有的希望孩子品格高尚,有的希望孩子快樂成長,有的希望孩子有堅毅的意志,不同的期望對待孩子的教育方式就會有所不同。
  • 優秀的家長,從來不故意給孩子製造挫折
    如果生活本身很艱辛,我們逃不掉,那就去面對,可是認為這種有意製造的羞辱、內疚和焦慮能夠磨練他們的意志,那就大錯特錯。如果我們不斷地告訴孩子,這個世界是殘酷的,處處都充滿著明爭暗鬥,通過折磨把孩子變成鋼鐵戰士,灌輸的結果,只能讓孩子對這個世界充滿恐懼,或是變得冷漠無情。
  • 樂嘉按性格教女收穫頗豐:吃苦是成長的良藥
    著名節目嘉賓樂嘉,按性格對女兒實行吃苦教育,收穫頗豐都說女兒是爸爸上輩子的小情人,是父母貼心的小棉襖,許多爸爸在對待女兒時確實總是會多幾分耐心和關愛,而有一位爸爸在對待女兒時從以前著名的大型相親類節目的主持人,到喜歡在微博曬娃的單親奶爸,樂嘉一直以來在大眾面前的印象就是敢說敢做。在女兒的教育問題上,樂嘉也延續了自己的一貫作風。
  • 全程徒步566公裡,女兒帶隊爸跟隨,這樣鍛鍊孩子獨立能力很贊
    從安徽安慶到浙江杭州,一共566公裡,這位爸爸帶著前妻的女兒和外甥女,用了18天的時間徒步走完了。這還不是他第一次帶女兒徒步旅行。自去年開始,汪建波就帶著女兒從杭州走到了安徽。之所以這麼做,汪建波認為,徒步旅行不僅能收穫一段不一樣的人生經歷,還能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汪爸的苦心沒有白費。
  • 3種品德教育,藏著孩子今後的出息
    姜文說,如今的孩子,最缺乏的食物不是營養品,而是苦頭。.多吃苦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鍛鍊了身體,壯大了精神,培養了自立,加強了能力。小時候吃苦不算苦,算財富!主持人樂嘉曾帶著4歲半的小女兒靈兒徒步沙漠,四天走完了76公裡。
  • 簡單粗暴的挫折教育,忽視孩子心理承受能力,讓親子關係變得疏離
    「苦難教育」不等於「挫折教育」樂嘉為了讓女兒學會獨立和堅強,讓4歲的小姑娘,每天在沙漠中徒步行走20公裡。臨行前,樂嘉還和女兒約法兩章:1.不可無理哭鬧,哭要有哭的理由,不哭的孩子最美。2. 無論發生什麼事,絕對不可以讓大人抱,要靠自己的力量走完全程。行程中,女兒腳上起了水泡,長了密密麻麻的紅疹,不斷地懇求:「爸爸,我好睏,我走不動了」,樂嘉依然沒有心軟。
  • 5歲萌娃賣氣球—孩子不服管,聰明的媽媽這樣做
    ,父母也只能把希望寄托在我們的成績上,慢慢的,我們發現,那種教育下培養出了越來越多的巨嬰,從小嬌生慣養、受挫能力差、生活技能基本為零,所以,順應著時代的變化,又一個名詞出現了,「吃苦教育」。顧名思義,讓孩子適當吃點苦,好明白生活的艱辛、父母的不易。除此之外,吃苦教育,還能提高孩子的受挫能力,吃的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孩子吃越多的苦,內心就不會過於脆弱,藉此來磨練孩子的意志。
  • 沙漠徒步,為什麼要去體驗玄奘走過的路
    沙漠徒步挑戰要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最好的方式就是去體驗對方走過的路。都說一生要去一次大漠戈壁。在極端的惡劣環境下,每一個人都只能往前走,沒有任何退路。沙漠徒步旅遊為什麼要徒步沙漠戈壁1、一場華麗的冒險徒步,是人類的本能。幾千年來,人類從海洋走向陸地,從山野走向平原,從鄉村走向城市。